資源簡介 《 哲學與人生》課程教案課題 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課時 3教學 目標 1.知識目標: (1)全面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 (2)把握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2.能力目標:結合所學知識,準確判定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充分理解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性及其歷史地位。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本框題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自覺堅持哲學的黨性原則。教學重點 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教學難點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思政融入 培養執著專注的能力和淡泊寧靜的心態教學方法 議題式教學、合作研學、探究式學習法、講授法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黑板、粉筆、多媒體、相關視頻和圖文資料,收集整理“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相關資料。 2.學生準備: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查找相關資料,拓展知識儲備,為學習本框題做好充分準備教學過程 注:1.要求采用教學詳案者,教學過程自行設計。 2.要求采用教學簡案者,設計教學流程并加以分析說明(格式已附后)。課后作業 練習本 填空題 問答題教學附件 多媒體教學課 后 反 思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課題教學流程設計與分析【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介紹“我”和“我的課堂” 一、教師自我介紹 1.播放歌曲:《珊瑚海》 本人使用說明書 2.看圖填空:陳老師越來越_____ 二、熱身游戲 游戲規則:按順序報數,遇到3或3的倍數就不報數拍桌子代替,報錯或反應慢的同學站起來自我介紹或回答問題 1.我覺得哲學是____ 的 2.我覺得人生是______ 的 3.技師學院的同學都很_______ 4.考試不及格,我會_____ 5.食堂人太多,我會_____ 6.手機被沒收,我會_____ 通過游戲了解學生和班級大概情況,對學生的消費理財觀念做一個大致了解,同時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三、課堂要求: 成績組成部分 四、課程介紹 時代精神的精華 第一框 哲學的智慧 (一)導入新課 觀看視頻《武林外傳》相關視頻 思考:1該視頻中呂秀才提出了哪些關于哲學的問題? 2.這三個問題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有什么不同? 教師總結:這些問題更加概括、宏觀,涉及人生的根本問題。這種思考具有哲學的性質 (二)新課講授 一、哲學起源 1.詞義:在古希臘語中,哲學的本義就是“愛智慧”或者“追求智慧” 【本義】Philosophy源自希臘的西方學術名詞翻譯。 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 愛 + 智慧 = 愛智慧/思考的樂趣。 “閱讀與思考”中四位思想家的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 五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 任務1:比較這些不同時代思想家的理論觀點,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1)哲學是一門從總體上把握世界本質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學問 3.哲學的產生 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在生活實踐中,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比如:我們仰望蒼穹: 1世界是什么? 2時間有沒有開始,空間有沒有盡頭? 3宇宙由何而來?萬物從何而生? 4我是誰?我來自哪里,死后又去向哪里? 5世間可有鬼神?人類可有靈魂? 6人活著是為了什么…… 當你腦中有了這些問號,你就已經開始進行哲學思考 任務2:你知道哪些富含哲理的成語故事、詩詞、名言警句? 他們是人們頭腦中直接想出來的嗎? 會不會發生變化? 它們對社會和人們的生活會產生什么影響? 案例講解:塞翁失馬 小結2:這些哲學智慧不是從人的頭腦中憑空產生的,是人們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思考,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哲學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人生處處有哲學。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1.【議學情境1】:提起“月亮”,你會想到什么?人們對月亮的認識和描述都有哪些方面? 神話······ 藝術作品(美術、音樂、詩歌、散文等)······ 常識······ 科學研究······ 任務1:閱讀教材第3頁“閱讀與思考”,結合同學們所陳述內容和上述材料,說說神話、常識、藝術、科學是如何把握世界的?請用關鍵詞表達。 在神話中,人類一般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想象世界的形成和萬物的由來。 常識是人類世世代代經驗的產物,它一般是自發的、零散的和非理論性的。 藝術通過具體生動的形象來反映人與世界之間的豐富關系。 科學是人類運用理論思維實證地把握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 總結:(1)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①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②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理論體系,世界觀本身不等于哲學。 2.【議學情境2】以下“毒雞湯”的有哪些“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方式方法”,你認同嗎? 小組討論: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應的關系 小結:人們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對世界的總體看法如何,就會依據這種看法,形成一套關于應當怎樣對待周圍世界和對待自己、怎樣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根本方法,這就是方法論。而哲學則是系統化的方法論。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任務2:請同學們根據表格中的已有信息,說出空白處的可能內容 小結: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3.【議學情境3】分析《走近科學》之奇葩事件 閱讀教材第4頁“相關鏈接”中具體科學知識的分類 說說你現在所學的課程涉及哪些具體科學知識? 小結:哲學與具體科學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具體科學研究是哲學的基礎,不斷豐富并推動哲學的發展,而哲學智慧又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我們在專業學習和生活實踐中都離不開哲學智慧。 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與總結 四、作業: 1.學生用書P3-4 2作業本: 寫一個你的座右銘,講講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和對你的啟發 第二框 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引人生路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使命和特征 播放視頻: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一個邏輯嚴密的有機整體,其理論內容包括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事物矛盾運動的規律、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等 3.“習”說 ▎習近平論馬克思主義:1與時俱進 2實踐性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 (2)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3)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科學性:它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本質和運動規律 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反復檢驗 革命性: 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 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從其產生來看,它是在一定的階級基礎、自然社會科學前提、理論來源條件下產生的,是對人類哲學思維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進行的批判性繼承和創造性發展 (2)從其內容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3)從其使命來看,不僅在于解釋世界,更重要的是指導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 (4)從其發展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不自封為最終極的真理,它隨著實踐與科學的發展而不斷地豐富、完善。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獨特的理論品質。 (5)就其核心觀點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最主要、最顯著的特征是實踐性。它在科學實踐觀的基礎上,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世界。 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閱讀課本】結合本人實際,思考:作為新時代青年,如何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3min)五真”帶你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 勤下功夫 真學 融會貫通 真懂 堅定理想 真信 4.聯系實際 真用 五、課堂小結 議題: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們的看家本領 六、作業 1、學生用書P6-7 2.課堂筆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