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價值的創造和實現》教學設計核心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通過觀看、閱讀扶貧干部的勞動奉獻人生,感悟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懂得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對個人成長的意義。 2.科學精神:通過對平凡運動健兒的事跡分析,理性認識人生價值創造與實現的主客觀條件,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精神,實現勞動教育的目標。 3.公共參與: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懂得在勞動與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國家做貢獻,實現人生價值。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五課第二框“凝聚價值追求”的學習中,對價值觀的知識有初步了解,但并未形成哲學意義上的理性思考;由于信息接觸面的擴大學生對社會上發生的事有一定的關注和自己的想法,課堂活動參與度高,具備一定的合作探究學習能力,但在辯證分析、深入思考問題方面需要引導,故而本課需要重點引導學生將本節課的知識聯系生活,對學生進行情感升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教法學法 啟發式教學、情景式教學、講授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法等。重點 理解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是勞動,個人與社會的統一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自我砥礪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實現人生價值這些要素缺一不可難點 理解人生價值中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和“自我實現”,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設問: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但是平凡人也能成為英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平凡人的世界,來看看如何實現和創造人生價值。 學生觀看視頻,思考并解答問題。 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學習的熱情。通過視頻內容,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探究新知 總議題:平凡如“我”,如何實現和創造人生價值? 議題一: 【平凡的扶貧干部,在辛勤勞動奉獻中實現價值】 材料一: 展示材料:張彪,剛過而立之年,是金家嶺街道辦事處建設發展中心一名工作人員。為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2019年9月,他主動報名到貧困地區參加扶貧掛職工作。按照嶗山區東西部協作要求,他被分派到甘肅省隴南市禮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開展為期一年的扶貧支技工作。問及參與扶貧工作的初衷,張彪說是一種使命,也是一種光榮。“我還年輕,想趁著年輕的時候發揮自己的熱度和能量,就像老一輩有信仰的年輕人一樣,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去奮斗,去奉獻!去尋找和實現人生價值,讓自己成為一個可靠的人、有輸出的人、帶有正能量的人。 跟他一樣用勞動奉獻詮釋生命價值的扶貧干部還有很多…… 諸如毛相林、劉虎、李玉,趙亞夫等。 材料二 針對“勞動”教育,我們一直在進行,但社會上卻有不同聲音……有家長對勞動課的設置持保留態度,認為孩子去學校是讀書不是去做體力勞動;有觀點認為,人工智能時代“引導”學生從事體力勞動、生產勞動,系逆勢之選;家長得替孩子包辦除學習外的一切事宜,若不努力讀書,今后就得去做苦力。 議學任務一: 1.結合扶貧干部事跡以及社會“不同聲音”,思考國家為什么重視勞動教育,將勞動技能納入課程? 2.評析上述三種觀點,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你的理由? 議學小結:在勞動中創造人生價值 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彰顯和發揮自己的智力和體力、意志和情感,才能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議題二 【平凡的運動健兒,在個人社會統一中實現價值】: 材料一:展示視頻《無名之輩——致敬每位拼搏中的體育人》 材料二:每個運動員的成功離不開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社會的支持:訓練團隊及場地、“黑科技”助力等 議學小結: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 (1)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2)人在實踐活動中創造和實現自己價值的時候,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 (3)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 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和“自我實現”,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辨析:有人認為:“強調個人和社會的統一會抹殺人的個性發展。”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小結: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個人的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但是,這種個性不應表現為人的怪異和陋習,而應表現于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 議題三: 【平凡的中華兒女,在艱苦砥礪自我中實現價值】 展示視頻:世紀征程砥礪前行,致敬每一個平凡的中國人。 議學任務:觀看完視頻后思考作為一個平凡的中國人,你該如何實現自身價值?你又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些什么? 小結: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 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 總結:人生價值的創造和實現 根本途徑:強調勞動和奉獻。 客觀條件:強調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主觀條件:強調精神、素質、理想信念、正確的價值觀和品德修為。 升華:平凡人、英雄都能實現人生價值,祝愿大家不虛度此生,愿每個平凡人都能成為自己人生光里的英雄! 學生思考問題并回答問題,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和質疑。 學生獨立思考后,和小組成員探討得出結論,根據學生能力再進行追問“舉例說明”或者結合你知道的社會現象,聯系生活談談理解。 小組合作討論,小組代表起來展示,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 通過視頻和素材,一方面學習本節課相關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意志力,達到實現“智育”的目標。 學生在對比和辨析中了解到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以科學的方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培養學生科學精神這一核心素養。課堂小結作業設計 知識性作業一 (2021·天津高考)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過在一起、干在一起,將最美的年華獻給了脫貧事業,涌現出許多感人事跡。35年堅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國,扎根脫貧一線、鞠躬盡瘁的黃詩燕等同志,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這體現了 ①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 ②要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 ③實現人生價值需要腳踏實地、頑強拼搏 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2·北京高考)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獎勵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回顧歷史,勞模表彰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而發展。勞模表彰起步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經幾十年探索與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得到發揚光大。開展勞模表彰 ①旨在保障勞動者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②是有效的社會動員方法,也是國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③能進一步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投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 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實現共同富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實踐性作業二 你的職業理想是什么 你具備實現理想的條件嗎 你準備如何努力 寫一寫、畫一畫你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規劃圖板書設計 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1)根本途徑:強調勞動和奉獻。 (2)客觀條件:強調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3)主觀條件:強調精神、素質、理想信念、正確的價值觀和品德修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