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假如我是巨人》人美版小學美術教學設計案例人美版美術二年級下冊《假如我是巨人》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假如我是巨人》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二年級下冊的第9課,教材內容取材英國作家喬納森的《格列佛游記》,通過大人國與小人國的故事情境,體會人物個體的比例懸殊進而領悟大小對比的藝術表現形式。本課以育德為先導,通過中外故事尋找巨人特點,遷移發現生活中普通平凡人的相似特征,感悟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巨人群像;通過大與小、部分代替整體的對比表現手法突顯出生活中的巨人形象踐行了學科基本技能;通過真實生活情境融入責任擔當意識,以扣好人生觀、價值觀第一粒扣子作為思政教學的切入點,把美中育德,育美于心的教學觀念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從小樹立與人為善,我為人人的思想意識。學情分析二年級屬于小學的第一學段,學生年齡小對美術學習充滿了好奇心和想象力。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的思維一直被巨人的故事所吸引,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并能大膽創想和講述自己變成巨人做好人好事的情境。造型時學生速度較慢,能用純樸的線條概括勾畫人物形象,通過撕一撕,貼一貼,畫一畫等學習活動,運用整體或局部對比的藝術表現手法表達對巨人的所感所想。學生在介紹自己的畫作時往往講述比畫面表現出的內容更為生動和具體。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欣賞巨人故事,了解大小由對比產生。從故事中找出巨人外形特點和能力特點,從身邊的人物身上發現類似巨人的特點,能夠運用大小對比的撕貼添畫表現手法,創作生動有趣的“假如我是巨人”的故事畫面。2.過程與方法:通過故事情境和扮演巨人的教學活動,從視覺上引導學生大膽暢想“我變成巨人”從情感上引導“我能為他人做什么事?” 利用自學、互學、展學等師生、生生互動探究并掌握大小對比、部分代替整體的對比方法。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欣賞感悟創設的活動情境資料,感受巨人個子高、本領強、品行好的特點,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樹立與人為善,我為人人的責任擔當意識。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通過故事、生活情境感悟,發現巨人的特點。學習大與小、部分代替整體的對比處理關系。難點:運用大與小對比,部分代替整體的方法創作 “假如我是巨人”。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雙色彩色紙、記號筆、膠棒、合作互學導學單、生活中各行各業的巨人圖片資料、學生:多色彩色紙、記號筆教學過程一、故事引入,尋找巨人教師:和同學們分享一個故事,要求從故事中發現與眾不同的地方?學生欣賞電影《圓夢巨人》片斷,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個子高大的人到普通人家做客的情境(圖1)。學生發現與眾不同的是巨人。教師追問巨人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個子高、個子大。教師:個子高的外形特點很直觀。(板書:個子高)。巨人還有其他特點,可以從書本中再去發現。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等中國傳說故事中巨人本領強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從《好心眼巨人》、《城里最漂亮的巨人》等故事中發現巨人關心幫助別人,品行好的特點。(板書:本領強、品行好)【設計意圖】熟悉的故事能讓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從故事中歸納出巨人的特點,有利于審美判斷和審美品味的形成。教師:我們身邊也有本領強品行好的人,想一想,新冠疫情誰保護大家的生命安全。學生A:醫生、護士、警察教師引導學生感知作為普通人的醫生、護士、警察,因為自身本領強、有責任擔當品質,能讓周圍的人感受到巨人的力量。教師:生活中是誰起早貪黑,默默守護?是誰傳授本領,無私關愛?學生B:父母、親人、老師教師引導學生發現親人很平凡,他們個子不高,在我們心中他們是個子高、本領強,用生命托舉生命的巨人。教師: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心中還要記住這些巨人,課件依次播放代表重慶紅巖精神的巨人雕塑(圖2.3);科技航空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學巨人(圖4-圖6);鑄就共和國徽章的功勛巨人(圖7—圖9);在運動、勞動建設和保家衛國方面的巨人圖像(圖10-圖18)。教師:這些巨人值得我們大家學習,今天我們學習《假如我是巨人》。【設計意圖】從身邊熟悉的,愛崗敬業,有責任擔當的普通平凡人的身影中去尋找巨人的共性共通之處。生活中各個領域的巨人代表是一種榜樣的力量,正面的價值取向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和行為舉止。二、模擬情景、創想巨人教師邀請全體學生起立齊讀課題,用語言結合蹲下的動作暗示學生們已經變成了有房子那么高的巨人。(看著蹲下授課的教師,學生們很新奇)教師提問:巨人的眼中世界變成什么樣,請結合視頻自學思考。學生站立觀看《格列弗游記》電影版橋梁、城市、街道等視頻資料圖(圖19.圖20)。學生:世界變小,巨人變大。教師追問全體學生:個子高,本領強的巨人,還能為處在這些環境的人做些什么呢?課件出示重慶大堵車圖片和水淹磁器口的圖片進行思考(圖21.圖22)。學生F:幫助堵車的人把車挪到需要去的地方。教師點評鼓勵學生善于用方法解決城市堵車的世界難題。學生G:把自己變成立交橋,疏通堵車問題。教師點評鼓勵:大家都喜歡樂于幫助別人品行好的巨人。學生H:把家鄉的洪水吸到肚子里,再放入大海里。教師點評:你心中有他人,知道珍愛生命,守護家圓,你真是了不起的巨人。教師提問:作為巨人,你還有什么高強的本領,來幫助人類做什么好事呢?學生I:地震時,我可以把裂縫封上。教師:你的本領強,你的心地善良。有了你這樣的巨人守護,我們人類也可高枕無憂啦!學生J:隕石撞擊地球,是我可以擋住他。教師:你真是地球的衛士。你高大的個子,強壯的身體,讓我們一點都不害怕這樣的自然環境。【設計意圖】學生站立以巨人的視角觀看身邊世界的變化,易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畫面感,結合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熟悉事件,為我是巨人,我能幫助別人奠定感性認知基礎。教師跟進性的鼓勵性點評,進一步激勵著學生心中的巨人夢,能幫助學生樹立與人為善,我為人人的責任擔當意識。三、合作探究、創作巨人教師:人們喜歡把幫助人的巨人畫來來,以表達對巨人的喜愛。課件出示小朋友畫的巨人作品:幫助人的巨人、跳繩的巨人、拍球的巨人、游泳的巨人、講課的巨人、玩滑板的巨人(圖23-圖28)。教師:小小組合作探究:找一找作品中誰是巨人?說出理由并介紹巨人在干什么?學生2人為小組合作探究:根據導學單上的圖片闡述自己的發現并說明理由。分小組學生展示學生學習小組1:正在講故事的巨人,他和周圍的人比較,個子最高大。學生學習小組2:巨人只露出了手,相信其他部分也非常的大;巨人的滑板比其他人都大,而且在畫面占了最大的位置。教師小結:通過小組展示,小朋友能運用對比的方法發現巨人,一大一小很直觀,除了把個子畫得高大,還能用什么辦法表現巨人的大。圖23-圖25中,表現巨人用了什么方法?學生K:只畫了巨人身體的一部分!教師小結:用巨人身體的一個部分代替整個身體,想象一下,這個巨人該有多大!部分代替整體,這個方法很獨特。(板書:部分、整體)教師:把圖26-圖28對比圖23-圖25,還可以發現表現方法有哪些不同?學生L:畫的巨人完整的身體。教師:這就是整體表現。巨人的站立姿勢,還有什么不同?學生M:有的站著,有的倒著。教師小結:用部分代替整體,改變方位都是讓巨人形象造型獨特,作品與眾不同,變得豐富生動的好辦法。其實,畫畫與故事都運用了相同的表現形式。故事里表現巨人高大運用了部分與整體比較(圖29);整體與整體對比也能產生十分醒目效果(圖30)。【設計意圖】方法創新是教育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情境活動中融入本節課的實踐方法,直觀的步驟解析和清晰的制作示范,使學生感受并了解撕貼添畫的方法,鼓勵學生勇于參加我是“巨人”的活動,為后面的實踐操作環節作好鋪墊。四、評價小結,展示巨人老師請學生介紹作品表現的內容:“我是巨人”我在做什么?(圖32–圖35)學生N:我是一座巨人立交橋,讓城市道路更暢通。學生0我是守護太空的巨人,保護小行星不被隕石擊中。學生0:樓房著火了,我是救火的巨人,我把自己畫得比房子還要高大。學生0:太空飛行物我能用大大的頭只接擋住。教師提問:觀眾們喜歡哪一幅巨人作品?說一說喜歡的理由?學生代表通過對比觀察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說巨人畫面中的故事有趣,有的說表現巨人的一部分很特別,有的大小對比強烈┅┅教師追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些什么?學生:運用大小對比的方法表現巨人,要成為本領強品行好的人。教師小結播放情景視頻“巨人鼓勵”:哇!巨人國真熱鬧!我們巨人除了個子高大,我們還勤勞、善良。其實,每個小朋友都是成長的巨人,希望你們努力學習,成為本領高強,品格高尚的真正巨人。)(圖11)希望小朋友帶著巨人的夢想,好好學習,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真正成為本領強,品行好的巨人。【設計意圖】通過自我介紹,相互評價,提高學生學習力,表達力和鑒賞力,獲得實踐操作的成就感。五、拓展升華、文化延伸今天我們學習了“撕貼添畫”的表現手法,這種方法還可以這樣表現。一張紙一支筆就能創造不同的創意!不僅可表現動物、植物,還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撕紙這種藝術形式,在我國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希望小朋友運用發現的雙眼,創造的對手,用畫紙表現更多有趣的故事。【設計意圖】通過撕紙畫藝術的表現方法與形式,進一步感受作品畫材、形式的不同變化,滲透合理利用資源,創意多樣表達的藝術情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