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五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融合【內容主旨】歷時近四百年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上承統一多民族的秦漢,下啟開明開放的隋唐。這一時期在政治上無疑是分裂和動蕩的,但在經濟和文化上卻并非停滯不前。在此過程中,區域經濟尤其是江南經濟得以開發,南北經濟趨于均衡。民族間的融合更是這一時期具有時代特色的主題,在此過程中,華夏文化獲得廣泛認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方民族漢化的典型代表。分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也孕育著重新走向統一的因素。【教學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基于魏晉南北朝特定的時空背景,借助歷史地圖、圖表等疏通這一時期政權更迭之脈絡,理解更迭之原因;能從詩歌、繪畫等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習得圖像、詩歌證史的基本方法,體會這一時期的民族交融以及歷史在曲折中進步的時代特征。【重點難點】重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難點:曲折中的進步。【教學過程】【環節1】播放材料1(電視劇《三國演義》片段),導入新課。設計說明:以學生耳熟能詳的素材引入話題,激發學生的興趣。【環節2】結合視頻和所學,思考三足鼎立局面出現的原因。設計說明:引導學生思考三足鼎立局面與漢末歷史的因果關系。【環節3】閱讀課文,結合歷史地圖,梳理魏晉南北朝更迭的脈絡。設計說明:學生借助歷史地圖的閱讀、結構化圖表使用等相關技能,形成魏晉南北朝400年時空的更迭脈絡。【環節4】借助環節3中梳理出的結構化圖表指出:西晉在實現短暫的統一之后,中國古代歷史重新進入一段更加動蕩和分裂的時期——南北朝。同時出示材料二(西漢至西晉境內編戶和境外少數族對比圖表),請學生從中提取歷史信息。設計說明:學生提升從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對此時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分布發生變化的原因做出合理解釋。【環節5】在環節4的基礎上,出示材料三(《史記》、《宋書》中關于江南開發的對比材料、北朝民歌《李波小妹哥》、繪畫作品《北宋校書圖》、北魏孝文帝改革相關史料等不同類型史料)并發問:北方少數民族分布變化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設計說明:從地圖、詩歌、繪畫作品提取有效信息證史,并以此認識魏晉南北朝時期在經濟、社會、政治等領域的特點。【環節6】提出問題:“有人認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史上的黑暗時代,你是否贊同?為什么?”設計說明:學生通過閱讀第7、8兩課中關于魏晉南北朝的制度與文化相關內容,打通單元內容,理解歷史之曲折中的進步。【環節7】教師小結設計說明:在環節6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對本課內容作出簡要小結,幫助學生形成對魏晉南北朝歷史的客觀評價。【結構板書】【教學策略】注重本單元與第一單元之間的歷史邏輯關系,并注重本單元內部第5-8課之間內容的整合與打通。【作業設計】民族間的交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上而下以政治手段推行的;一種是自下而上因經濟、文化互動而實現的。請根據本課所學舉例說明兩種方式的差異。【資料附錄】材料1:電視劇《三國演義》片段,略。材料2:西漢至西晉境內編戶和境外少數族對比圖表。材料3:《史記》、《宋書》中關于江南開發的對比材料、北朝民歌《李波小妹哥》、繪畫作品《北宋校書圖》、北魏孝文帝改革相關史料等。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活火耕而水溽,……無積聚而多貧。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史記·貨殖列傳》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捻(豐收之年)則數郡忘饑……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魏書》李波小妹歌——《北齊校書圖》(陸)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歲,襲爵撫軍大將軍、平原王?!|徐州刺史博陵崔鑒女,鑒謂所親云:“平原王才度不惡,但恨其姓名殊為重復?!睍r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書》卷四十(遷都洛陽后)高祖曰:(即太子)欲違父背尊,跨據恒朔(今山西大同,內蒙古河套一帶)?!诵航袢詹粶?,乃是國家之大禍……乃廢為庶人。——《魏書》卷二十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 ——陳寅恪魏亡之禍,成于六鎮;輕薄六鎮,實自太和。夫變夷從夏,人孰不以為美?……遷洛之舉,群臣不順,孝文設術以詐之,示威以脅之。不知厭忽累世安樂之余,經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舊業盡棄,欲以何為? ——《魏書》【推薦書目】張鶴泉:《魏晉南北朝:分裂與融合的時代》序言部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