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統編版 必修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六單元 第18課 辛亥革命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統編版 必修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六單元 第18課 辛亥革命 教案

資源簡介

民族復興的里程碑——辛亥革命
一、教學理念
“情景—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是一種活動式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通過有價值的問題設計,對史事能夠形成前后聯系,對所學內容的深入思考,以調動學生思維主動性,為學習注入動力,為課堂注入活力。在實施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確立教學主題,以問題引領作為展開教學的切入點,關注歷史知識縱向遷移。學生不再只關注知識本身,還要形成對史事的辯證思維。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與教材、學生和教師進行有效對話,從而構建活力高效的課堂。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選自《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六單元第19課。辛亥革命是晚清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高潮,是中國近代舊民主主義革命最典型的代表事件。本課既承接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的內容,又下啟第七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的內容,在中國近代革命發展以及中國近代救亡圖存的過程中都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本課在教材上設“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三個子目。這三個子目闡述了辛亥革命發生的原因、內容以及影響。本課對辛亥革命的過程敘事較為詳細,教師可以簡化過程敘事,引導學生對辛亥革命爆發的背景和影響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三、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初中階段《歷史與社會》相關內容的學習,對辛亥革命的背景、過程及歷史意義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學生剛步入高中階段,部分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不足和歷史思維能力有限。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歷史教學情景,聚焦核心問題,以探究性學習為主體,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問題引領、分析歸納等教學環節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心理發展、歷史認知水平,適當降低學習層次要求,以便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教學目標
1.分析辛亥革命爆發的背景和條件,概括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唯物史觀、時空觀念)
2.通過文字史料,簡述《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主要內容,并認識其重要意義。(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3.通過史料的對比,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局限性。(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4.認識辛亥革命開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感悟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民主革命過程中的探索和獻身精神。(家國情懷)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辛亥革命的功績和局限性。
難點:同盟會政治綱領;南北議和。
六、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共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三個子目,分別講述辛亥革命的背景、過程和影響。教師在廣泛專業閱讀的基礎上,收集典型史料,整合辛亥革命課程資源,結合學生實際歷史認知水平,根據課堂教學邏輯,將本課的教學流程分“王朝衰,亂象生——革命的蓄能”“首義起,民國立——革命的過程”“功千秋,業未竟——革命的影響”三個環節,引導學生全面把握本課內容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對辛亥革命爆發原因及影響進行深層次思考,體會孫中山等革命者前仆后繼的獻身精神和首創精神,感受辛亥革命先驅追求民主和自由的高尚情懷,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學科核心素養。
七、教學過程
導入:近代以來,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社會各階層提出了各自的強國御辱方案,演繹著色彩斑斕的救國復興夢。以洪秀全為代表的農民階級發動太平天國運動,以李鴻章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洋務派發動洋務運動,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戊戌維新運動,這些運動都以失敗告終。在20世紀初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實現救亡圖存、民族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民族復興的里程碑——辛亥革命》
授課: 王朝衰,亂象生——革命的蓄能
教師:20世紀頭十年,是中國歷史醞釀重大事變的十年,是歷史運動詭異多變的十年,是舊勢力力圖維新以求永存的十年,也是新生力量積聚能量以求取而代之的十年。
教師:1900年夏天,義和團從山東農村迅速向直隸轉移,進入保定、天津、北京等大城市。面對風起云涌的義和團運動,英國、法國、德國等帝國主義國家為了維護在華利益,各國把大量現役軍人派到北京使館區,粗暴地干涉中國內政,威脅清王朝的統治。
展示材料: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各國正式宣戰,隨后又御令各省督撫召集義兵,調兵北上援京,以共滅洋?!鄶档胤蕉綋岢鲇诰S護轄區安全和利益的考慮,遂聯合宣稱自6月20日以后的宣戰和招撫上諭均屬“矯旨”,在此名義下公開與清政府分庭抗禮,拒不受命。
——李喜所、李來容《中國近代史》
教師:地方督撫怎樣響應清政府清政府“宣戰”上諭?反映實質是什么?
(預設答案:公開與清政府分庭抗禮,拒不受命。實質:中央集權嚴重弱化,朝廷式微。)
教師:展示漫畫圖片——《諷畫》
教師:這幅漫畫的主旨是什么?
(預設答案:在黑暗的封建主義統治下,民生日艱,階級矛盾尖銳。)
教師:晚清最后十年,全國各地水旱災害連年不斷,1910年春湖南濱湖各縣水災歉收,米價上漲,長沙城中以賣水為生的貧民黃貴蓀一家因為無法買到米而集體自殺,激起民憤,引發了搶米風潮。饑民涌入長沙,各家米店紛紛被搶。
展示材料:
(軍機處寄湖南巡撫電旨)除首要各匪業經正法外,其余各犯嚴行懲辦。并飭各軍搜捕余非匪,務絕根誅,毋稍松懈。
——饒懷民《長沙搶米風潮資料匯編》
教師:清政府怎樣應對長沙搶米風潮事件?
(預設答案:下令鎮壓。)
教師:湖南巡撫岑春蓂遵照軍機處旨意,對要求平價售米饑民采取高壓手段,逮捕領眾"滋事"木匠劉永福,又命令軍隊開槍掃射,殺死居民20余人。數萬民眾憤怒搗毀巡撫衙門、銀行、教堂等。外國軍艦配合鎮壓,民眾傷亡慘重。據統計,1906年—1911年的6年間,全國共發生各類民變事件989件,年均約165次。民生日艱,民變事件驟起,極大地震撼了清王朝的統治基礎。
教師:八國聯軍侵華給清統治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教訓,他們認識到完全按照舊的方式很難統治,決心實行新政。
展示材料:
它推行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愛戴大清國”的人,但清政府并沒有獲得多少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現了一個不同于傳統士類的知識分子群體,成為王朝的掘墓人。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教師:清政府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的目的是什么?結果是什么?
(預設答案:目的:造就維護清朝統治的人才。結果:較多留學生投身革命,成為王朝的掘墓人。)
展示材料:
當時湖北新軍第八鎮和第二十一混成協1.5萬人,純粹革命黨將近2000人,經過聯絡而同情革命的約4000人,與革命為敵的至多不過1000多人,其余則是搖擺不定的。
——《辛亥首義回憶錄》
教師:清政府創辦新軍的目的是什么?客觀結果是什么?
(預設答案:目的:鎮壓國內日益高漲的反清斗爭。結果:較多新軍同情、支持革命,成為王朝的掘墓人。)
展示材料:
清政府獎勵實業,原想借以擺脫嚴重的財政危機,卻導致了“資產階級利益、知識分子與專制制度的沖突越來越大”。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教師:清政府獎勵實業的目的是什么?客觀影響是什么?
(預設答案:目的:擺脫嚴重的財政危機。影響: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
教師:清末新政是晚清王朝的一次自救運動,目的在于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但客觀上也有利于中國社會政治從傳統到近代的轉型?!靶抡睂嵭辛藥啄?,清政府駐法國公使孫寶琦向政務處上了一份請求清政府立憲的奏折。隨后,云貴總督丁振鐸、署兩廣總督岑春煊、貴州巡撫林紹年等封疆大吏也紛紛奏請清廷準予立憲。1905年9月,清政府派載澤、端方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1906年春夏之交出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回國復命。他們除將所見所聞向清廷報告外,同時也請朝廷準備立憲,認為當日的中國只有走立憲的路,才能使清廷擺脫危機,皇位永固。載澤等人的意見,基本被清廷認可。9月1日,清廷發布上諭,宣布“仿行立憲”。此時活動在國內、國外的立憲派立即活躍起來,發起一系列國會請愿活動。
展示圖片和材料
1910年立憲派國會代表第二次請愿合影
展示材料:
勒令代表等出京還里,各代表聞此亂命,亦極憤怒,……秘議清廷政治絕望,吾輩公決密謀革命。
——徐佛蘇《梁任公先生逸事》
教師:清政府如何應對國會代表第二次請愿活動?產生了什么后果?
(預設答案:回絕立憲派要求,立憲派離心,倒向革命派。)
教師: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后,孫中山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國家,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8月,孫中山與黃興等人在日本東京創建了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成為同盟會的綱領。在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中國同盟會是一個涵蓋多省份與多階級的組織,它為全國所有革命和進步力量提供了匯聚點。此時,革命脈搏的跳動加快了。在1906——1911年間,革命黨人發動一系列起義。黃花崗起義尤為壯烈。
展示材料:
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
——孫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教師:黃花崗起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封建統治,烈士們用鮮血與生命激起了革命黨人與全國人民的反清怒潮并預示了半年后武昌起義的成功。
展示材料:
“若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起義,武昌革命或者要遲一年半載的?!?br/>——孫中山
教師:接著黃花崗起義發生的是大規模的保路運動。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強旨意發布“鐵路國有”法令,強行收回民間集資自辦的粵漢、川漢鐵路,引起轟轟烈烈的保路風潮。四川同盟會會員組織保路同志軍起義。清政府急調湖北新軍入川鎮壓。鑒于湖北防務空虛,湖北革命黨人乘機策劃起義,但消息泄漏,湖廣總督下令搜捕革命黨人,形勢異常嚴峻。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圖文史料,認識辛亥革命爆發是在特定時空條件、各種因素綜合之下發生的,從而對辛亥革命爆發的必然性有更全面、客觀的認識。
首義起,民國立——革命的過程
教師: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金兆龍、熊秉坤率先發難,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革命黨人攻占楚望臺軍械庫。新軍炮兵、步兵聞風響應。經過一夜激戰,革命軍占領武昌。12日,占領武漢三鎮。
材料:辛亥革命大事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成功,接下來短短一個月,全國十幾個省相繼宣布獨立。清王朝在全國的統治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成立;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
1912年3月11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
武昌起義……打死了一些人。在湖北省之外,有8個省是靠武裝起義打下來的……另有5個省是和平獨立。不過,8個武裝起義的省,加上上海,也沒有死多少人。湖南省起義一共才打死4個人……有的省根本就沒有打死一個人。
——楊天石《辛亥革命若干問題辨識》
教師:辛亥革命發展進程呈現什么特點?
(預設答案:發展非常迅速。低烈度的武裝暴動轉換為和平的權力交接。)
教師:辛亥革命是中國式的“光榮革命”。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夠從一個武裝暴動轉換為一場和平的權力交接,不能不說是當時各大政治勢力以大局為重,以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為重而促成的。清政府、革命黨、立憲黨人和袁世凱以及他的那些北洋將領,各方政治勢力不論擁有怎樣的力量,他們都沒有在這場大危急關頭執意訴諸武力,而是堅持談判,各自讓步,各方政治勢力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盡量體會對方的感覺,盡量多犧牲自己,滿足對方,他們的目的就是要阻止戰爭爆發或延續,使億萬無辜國民不受戰火侵襲騷擾,將政治交給政治家。這里不僅有孫中山的襟懷坦蕩、大公無私、光明磊落,也有袁世凱的勇于擔當、鄭重承諾,更有大清王朝滿洲貴族集團執政團隊特別是隆裕太后的深明大義、斷然決定。這都是中國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義舉,也是人類歷史上為數不多地通過和平手段改朝換代、移交政權的先例。
教師:1912年春,孫中山代表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展示材料:
第一章“總綱”: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第二章“人民”:國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國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第三、四、六章:參議員行駛立法權;臨時大總統及國務員行駛行政權;司法權由法院獨立行駛。
第五章“國務員”: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
教師:《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的目的是什么?體現了資產階級哪些政治主張?
(預設答案:限制袁世凱獨裁,維護共和制度。體現主權在民、平等自由、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主張。)
教師:《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產物,是資產階級憲法性質的文獻,具有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講解武昌起義、南北議和、《臨時約法》等史實,有利于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系統理解與把握。詳細分析《臨時約法》的內容和意義,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現代革命的旨趣,培養學生學習、探究歷史的思維能力。
功千秋,業未竟——革命的影響
教師:辛亥革命是一場比較完整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華民國,在政治、文化、經濟、社會等領域譜寫了時代的新篇章。
展示材料:
材料一 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
——1912年3月5日發表于《時報》的《新陳代謝》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凱稱帝,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83天后,下臺,去世。1917年,軍閥張勛擁戴廢帝溥儀復辟帝制,在全國人民的怒斥聲中,12天后就草草收場。
── 《中國近現代史》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達470多家,投資近1億元,加上原有擴建新增資本達1.3億元以上,相當于革命前50年的投資總額,中國工廠使用的蒸汽動力……約增加1倍。
——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
材料四 民國建立后,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倒臺,引發了以傳統政治為基礎的舊有倫理與價值體系的松動,男人剪辮子、女人放足、青年離家、自由戀愛、神位被黜、洋貨暢銷、西學昌盛……這些社會生活的表征,實際反映的是傳統價值觀念,開始失去在社會中的正統地位。
──張豈之《中國歷史·晚清民國卷》
教師:根據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
(預設答案:政治: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經濟: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思想: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社會生活: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生活和習俗的變遷。)
教師: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辛亥革命對封建體制的沖擊、對社會生產力的推動、對進步意識的弘揚、對風俗習慣的革故鼎新與激濁揚清都是空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實現救亡圖存、民族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展示材料:
“民國之政治,比之滿清尤為不及,”“把持國事者,均系軍閥武人,爭權奪利,禍國誤民,有國家共和之名,無國家共和之實。”
——孫中山
教師:清帝退位后,袁世凱取代孫中山,繼任臨時大總統。中國社會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袁世凱倒行逆施,大肆破壞民主共和制度。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內部派系紛爭,很快發展為軍閥混戰與割據的局面。中國社會加劇動蕩,兵匪肆虐,經濟衰敗,思想混亂、民生困苦。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是中國社會沉淪到谷底的時期。由于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辛亥革命盡管沒有完成近代中國社會反帝反封建最根本的革命任務,但是它留下的經驗和教訓成了一筆寶貴的財富,為薪火相傳的后來者提供了極好的借鑒。
教師總結:歷史,不僅是一個時間概念。它鐫刻著昨日的奮斗,見證著今日的成就,昭示著明日的輝煌。辛亥革命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在討論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的同時,辛亥革命留給我們這個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什么?
展示材料: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 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覺民《與妻書》(1911年)
教師:讀了這段話后,同學們能感受林覺民烈士怎樣的精神和品質?
(預設答案:平等博愛、勇于犧牲、天下為公。)
教師:“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充分展現了林覺民為國家獨立、民族富強、人民幸福而平等博愛、矢志不渝、勇于犧牲、天下為公的精神,這是一種高貴的精神品質,更是一個民族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辛亥革命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華民族依然面臨民族復興的艱巨使命,我們仍然需要在實際行動中踐行這種精神。
設計意圖:以史料為依據,以理解為基礎,對辛亥革命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弘揚辛亥革命先驅的平等博愛、天下為公革命精神,注重培育家國情懷素養。
八、教學評價設計
1.你認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與1787年美國憲法相比是機械模仿還是超越?請說明你的理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概括兩部法律的主要內容,比較它們的異同,既能深入理解兩部法律,又能感受人類法制的進步,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學科素養。
2.閱讀有關辛亥革命的專題論述摘編和研究文章,分析辛亥革命的百年評議的側同點。
設計意圖:重溫這些論述、研讀這些文章,無疑會有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近代的歷史,更深地認識辛亥革命發生的歷史必然性及其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培養學生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學科素養。
九、板書設計
“王朝衰,亂象生——革命的蓄能”
1.中央集權弱化;2.民生日艱,階級矛盾尖銳;
3.危險的清末新政;4.同盟會成立、三民主義;
5.革命黨人發動一系列起義;6.四川保路運動。
“首義起,民國立——革命的過程”
1.武昌起義
2.革命特點:發展迅速、低烈度的(相對和平)革命
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功千秋,業未竟——革命的影響”
1.偉大意義2.歷史局限性3.辛亥精神
十、教學反思
本課涉及知識點多,要求學生課前進行預習、閱讀教科書上的文本內容,教師在課上也應補充適量史料。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夠將辛亥革命的背景、意義和局限性分析出來并內化成自己的知識,以及用歷史批判性思維對其進行評價,本課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出現史料閱讀困難,這對學生學習信心造成一定影響。教師在課堂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教會學生閱讀史料的方法,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教師持之以恒的努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票市| 科技| 锡林浩特市| 涞源县| 赞皇县| 乐安县| 汾西县| 西畴县| 隆回县| 乌拉特中旗| 墨竹工卡县| 黎川县| 淳安县| 贺州市| 威信县| 白河县| 子长县| 收藏| 安徽省| 永吉县| 城市| 都匀市| 马鞍山市| 泰州市| 临泽县| 亚东县| 汝南县| 格尔木市| 通山县| 西吉县| 勃利县| 乐至县| 白朗县| 黑山县| 芜湖市| 桦川县| 孝义市| 塔城市| 舞钢市| 天峨县| 孟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