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鈉和氯第二節 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課時 氯氣的性質【教學目標】1.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2.認識燃燒現象的本質3.了解次氯酸的性質及應用【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了解氯的化學性質;了解氯與堿的反應;掌握實驗室制氯氣的方法教學難點氯的化學性質;實驗室制氯氣的方法【教學過程】1.新課導入資料:1915年4月22日,德軍在比利時的伊普爾戰役中首次大規模使用毒氣。當時戰場出現了有利于德軍的風向,德軍打開了早已在前沿陣地屯集的裝滿氯氣的鋼瓶,一人多高的黃綠色煙云被每秒2~3米的微風吹向英法聯軍陣地。面對撲面而來的刺鼻的怪味,英法守軍一陣大亂,陣線迅速崩漬。部分士兵用濕毛巾捂住嘴巴,他們逃往地勢更高的地方,最終幸免于難。這次攻擊,英法守軍共中毒15000人,5000多人死亡,德軍亦有數千人中毒和死亡。【思考】上述材料體現了氯氣的哪些物理性質?【教師總結】一.物理性質(1)通常狀況下,氯氣是黃綠色色的氣體,有毒,有刺激性氣味。 (2)密度比空氣大。 (3)常溫下,1體積水能溶解2體積的氯氣,所以Cl2易溶于水。 注意:人吸入少量氯氣,會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氯氣會中毒致死。所以,在實驗室里聞氯氣氣味時,必須十分小心。【師】二、氯的結構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存在,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陸地的鹽礦中。氯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氯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易 電子,達到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故氯元素的非金屬性很強,在化學反應中表現出很強的氧化性。【師】三.化學性質1.Cl2與金屬的反應【學生活動】觀看實驗視頻,記錄實驗現象,并寫出對應的化學方程式反應物 化學方程式Na與Cl2Fe與Cl2Cu與Cl2Cl2與非金屬單質發生化合反應【實驗2-7】在空氣中點燃氫氣,然后把導管緩慢伸入盛滿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學生活動】可以觀察到純凈的H2在Cl2中安靜的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反應生成的氣體是HCl,它在空氣中與水蒸氣結合,呈現霧狀。反應式:【思考與討論】煙與霧的區別煙:固體小顆粒分散在氣體中;霧:液體小液滴分散在氣體中。【思考與討論】我們以前學過的燃燒反應,都是物質在氧氣中的燃燒。現在又觀察到了H2在Cl2中的燃燒。你對燃燒的條件及其本質有什么新的認識?【學生活動】(1)燃燒不一定要有氧氣參與。任何發光、發熱的劇烈化學反應,都是燃燒。(2)Cl2和O2相似,既能和金屬反應,也能和非金屬反應,是一種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具有強氧化性。(3)任何可燃物的燃燒都要經歷氧化分解、著火、燃燒等階段。【思考與討論】目前,很多自來水廠用氯氣來殺菌、消毒,我們偶爾聞到的自來水散發出的刺激性氣味就是余氯的氣味。為什么可以用氯氣殺菌、消毒呢?Cl2與水發生化合反應【師】在25℃時,1體積的水可以溶解約2體積的氯氣,氯氣的水溶液稱為氯水。常溫下,溶于水中的部分氯氣會與水發生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總結:氯氣可以殺菌、消毒,正是因為氯氣與水反應產生的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因此,次氯酸能殺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思考與討論】氯水能使石蕊溶液先變紅(或使pH試紙先變紅),很快又褪色,是什么物質使變紅的試劑又褪色呢(什么物質具有漂白性) 是氯氣嗎 怎樣驗證 【實驗2-8】①取干燥的和濕潤的有色紙條(或布條)各一條,分別放在兩個盛有干燥氯氣的集氣瓶中,蓋上玻璃片,觀察現象。②將有色鮮花放入盛有干燥氯氣的集氣瓶中,蓋上玻璃片,觀察現象。【總結】干燥的氯氣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有色紙條褪色,氯氣和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漂白性,可使有色紙條褪色。次氯酸的強氧化性還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機色素褪色,因此,次氯酸可用作棉、麻和紙張的漂白劑。次氯酸是很弱的酸,只存在于水溶液中。次氯酸不穩定,在光照下容易分解放出氯氣。【知識延伸】最初,人們直接用氯水作漂白劑,但因氯氣的溶解度不大,而且生成的次氯酸不穩定,難以保存,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在Cl2與水反應原理的基礎上,人們制得了次氯酸鈉、次氯酸鈣等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鹽。【師】如何制取對應的次氯酸鹽呢 4、Cl2與水發生化合反應【師】常溫下,將Cl2通入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以NaClO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你能書寫出正確的反應式嗎?【學生】Cl2+2NaOH=NaCl+NaClO+H2O【師】常溫下,將Cl2通入石灰乳中,就能得到Ca(ClO)2為有效成分的漂白粉。你能書寫出正確的反應式嗎?【學生】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師】氯氣的用途有哪些呢?氯氣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課堂小結】【板書設計】氯及其化合物氯的結構氯氣的物理性質氯氣的化學性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