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春》課 型:欣賞-評述教 材:人美版八年級下冊課 時:一課時教材分析:《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將“美術課程定性為具有人文性質的課程,主張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通過美術作品與文化情境的互動,使學生既能通過一定的文化情境有效的解讀和欣賞作品,又能通過作品了解相關的文化情境?!薄洞骸肥且獯罄乃噺团d時期著名畫家波提切利創作的一幅經典的世界名畫。本課主要從《春》是怎樣表現文藝復興精神,作品所表現出的春的氣息,神話人物不同的象征關系三個方面來,加深學生對主題的理解。依據新課標“核心素養”課程設計思路,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了相應調整:在小組討論學習中,學生自己探究,強調通過深入作品美術語言分析,了解美術語言和創作的關系;通過任務驅動,將相關知識學習納入“問題解決”的教學思路之中。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美術作品欣賞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人文歷史發展的認識能力。但是學生對于怎樣運用美術語言來理解和欣賞作品,以及在美術核心素養文化理解中,從哲學、歷史、社會角度,“以小觀大”透過當時的作品感知當時的社會文化。通過對當時文化特征的認識,學生理解作品的意涵是有一定難度的。從核心素養角度出發,本課程將從《春》的構圖、人物造型、畫面色彩表現與創作背景入手,引導學生結合小組討論來理解課程,提高對于欣賞課的圖像識讀、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的素養。設計思路:本課程從美術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對原材料進行了重新組織設計。主要思路是大概念的引導,基本問題的分解,任務驅動的設計,層層分解、重組教材內容,然后再進行教學設計。欣賞課的學習,需要綜合地了解“美術語言”與“表現”的關系。為了形成繪畫創作于歷史、哲學、社會意識形態的聯系,本課重點為繪畫創作的美術語言的解讀,學生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系統地理解欣賞的環節和信息,做到描述、分析、討論、解釋、評價,從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圖像識讀、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的素養。大概念: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對繪畫領域的影響。基本問題:1.《春》的創作主題和表現手法?2.作品是怎樣運用美術語言來表現的?(構圖、造型、色彩)3.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作品是如何倡導人文主義精神的?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圖像識讀,學生初步了解《春》的創作主題和表現手法,理解作品表達的創作思想。2.過程與方法:在審美判斷中認識作品表達的美術語言,進一步理解作品體現的人文主義精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圖像識讀和審美判斷的基礎上,了解作品的象征性,理解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對繪畫領域的影響。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 感知作品《春》的內容和形式美。2.教學難點:理解怎樣運用美術語言來表現作品的構圖、造型、色彩;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精神。教學方法:講授法、小組探究、討論法。教學過程:一、詩詞導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薄暗乳e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br/>你能用一兩個形容詞說一說詩句中的春天嗎?詩人筆下的春天是萬物復蘇的,生機勃勃的。那么,畫家筆下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繪畫大師波提切利,感受作品《春》帶來的藝術魅力!教師板書《春》【設計意圖】:感受詩人是怎樣描寫自然界的春天,引入畫家筆下的春天,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課堂情景,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二、圖像識讀, 審美理解,自主探究(一)描述,畫了什么(整體觀察)教師小結:作品題材來自古希臘羅馬神話故事,畫面表現了,春天來了,眾神在歡愉的場景。畫面中一共九個人,分別是:眾神的信使墨丘利、美惠三女神、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維納斯的兒子愛神丘比特、花神、山林女神和西風神。【設計意圖】:圖像識讀是美術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導學生學會讀圖也是美術欣賞的基礎。本環節指導學生讀圖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讀圖要仔細,不僅要看到圖像本身,還要學會思考圖像背后傳達的信息。學生根據自主學習單,通過圖像識讀初步了解作品的主題和內容。圖像識讀, 審美理解,自主探究(二)分析,怎么畫的。(美術語言)1.小組合作探究。第一組和第二組專門研究人物構圖安排。第三組和第四組專門研究人物造型特點。第五組和第六組專門研究畫面的色彩關系。A組構圖(交流回報)教師導語:這是唐代張萱的《搗練圖》人物散點式構圖,有高有低,和作品《春》的構圖很相近。其實這種構圖方法,我國古代的畫家就已經知道了。通過我們對這兩幅作品人物構圖的欣賞,你發現作品《春》的構圖用了哪些美術語言呢?教師小結:通過波浪線,形成高低錯落的人物安排,以一個人與一組的重復構成,形成多與少、聚與散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作者是怎樣突出維納斯的?小結:在畫面核心區域出現了三角形的人物構圖,體現了人物安排的空間感、前后感和層次感,來表現主要人物維納斯。B組造型(交流回報)教師導語:我們先來對比兩幅作品,看看造型有沒有區別?教師小結:中世紀的造型,呆板、沉重、冷漠無情?!洞骸返娜宋镌煨?,自由、青春、唯美、嚴謹、寫實?!洞骸返淖髌吩煨褪艿揭獯罄乃噺团d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人文主義思想反對宗教對人性的束縛,反對神性,強調人性,強調人的存在和情感感受,是從虛無縹緲的神到現實生活的寫照。所以人物造型,唯美、嚴謹、寫實。這種唯美、嚴謹、寫實的造型不僅受到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而且人物造型以線條為主,強調輪廓的拉長和變形,以線條承托人物結構,人物的身材修長、美麗,比例達到1:8。這與文藝復興早期的藝術家注重明暗和體積是不一樣的。C組畫面色彩(交流回報)教師小結:這幅作品的色彩搭配也是有象征性的,哪兩個人物用了紅色 有什么象征?(權利、高貴、莊重。)在前面的課程中,我們學過《繪畫的多元化》,中國傳統繪畫的材料是國畫顏料,這幅作品的繪畫材料是蛋彩畫,蛋清與油畫顏料進行調和,這種材料傾向于平面的裝飾效果,沒有文藝復興的體積感,從某種意義上說有點像中國的工筆畫,工筆重彩,輪廓為主。從波提切利的作品《春》,我們可以感受到,它的作品具有以秀逸的風格、明麗的色彩、輕靈的線條、恬淡的詩意,散發著迷人的光輝!小懸念:過渡語:這里,老師又給大家留了個小懸念:在維納斯身后出現了怎樣的形狀?教師小結:維納斯身后的拱形花環,只有在圣經故事里圣母才有這樣代表神的光環。而且維納斯的造型也借用了早期圣母的形象,象征維納斯如圣母般慈祥和神圣。總結:通過對作品構圖、造型、色彩的了解,我們知道了作者是怎樣運用美術語言來創作的。他為什么要創作這幅作品,又想表達什么呢?【設計意圖】:從美術本體出發,引導學生在圖像識讀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作品的藝術特色(審美判斷)。并從美術創作語言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和感悟。圖像識讀, 審美理解,自主探究(三)解釋(為什么畫)1.整幅作品描寫了春回大地,眾神在歡愉的場景。大家看一看人物的表情,他們真的愉快嗎?你感受到了什么?播放視頻教師小結:這種憂傷不僅因為作者體弱多病,也表現了他對社會政治的變革,美第齊家族的衰敗,自己命運的變遷,心愛的人不幸離世的感傷。【設計意圖】:通過視頻的介紹,加強理解和判斷。通過交流,學生明白任何一件美術作品的創作,都要依托當時的時代背景。將作品放到歷史情境中學習,有利于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三、總結全課,深度理解。【設計意圖】:通過橫向對比三幅不同時代的作品,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對繪畫領域的影響。美術學習也是文化的學習,最后通過詩歌的朗讀,激發學生內心對作品的喜愛,以及對不同文化藝術的理解。布置作業,課后拓展。通過對作品《春》的欣賞理解,采用這種方法理解波提切利的另一幅作品《維納斯的誕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