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簡易雜物盒課 題 簡易雜物盒 課 型 設計 應用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了解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使學生知道中國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學習利用廢舊紙張制作簡易雜物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環保意識覺醒,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講解、演示等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簡易雜物盒的制作方法;通過實踐練習活動,讓學生學會利用廢舊紙張制作既實用又美觀的環保紙盒作品,體驗成功的樂趣。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廢棄紙張的再創造體現其價值,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關注環保、熱愛環境、扮美生活的藝術態度。教學重難 點 重點:環保紙盒的制作方法和學生環保意識的養成。難點:怎樣體現環保的設計理念。教具準備 教具:教材、課件、紙張、剪刀。學具:教材、紙張、剪刀。教學環節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設疑導入 (一)設疑導入:提問:1、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都有什么?學生回答: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 提問引發學生的好勝心理,盡快進入教學情境。教授新課 (二)思考問題并回答:提問:2、指南針是什么時候發明的?有什么作用?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早在戰國時期,人們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北宋時期制成了指南針,常用于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方面。提問:3、火藥是什么時候發明的?學生回答,教師小結。火藥發明距今已經一千多年了,唐朝時期火藥已被用于軍事。火藥的發明大大推動了歷史的進程。 目前存世的一支銅火銃銃身刻有“至順三年”銘文,即1332年,是我們所知世界上最早有紀年的銅炮。提問:4、大家知道造紙術是什么時候發明的?給我們帶來哪些益處?學生回答,教師小結。西漢時期,發明了利用廢舊麻料制成的植物纖維紙,馬圈灣紙、金關紙、扶風紙多屬于早期紙張。敦煌出土的西漢麻紙上已經寫有文字。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技術,他利用樹皮、麻頭、舊布和舊漁網為原料,開辟了木漿紙的先河,制造出質量較好的“蔡侯紙”。造紙術的發明,使人類書寫材料發生劃時代的革命,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一項重要貢獻。提問:5、大家知道印刷術是什么時候發明的嗎?給我們帶來哪些益處?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唐朝時出現了雕版印刷,在北宋時期得到普及。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確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刻印于868年的《金剛經》。 11世紀初期,北宋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比歐洲發明早了4個多世紀,東傳朝鮮、日本,西傳埃及、歐洲。印刷術的發明對人類文明的傳播和保存做出了重大貢獻。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續》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版印刷品。大家對我國古代四大發明有了詳細的了解,今天我們就要用其中的一項發明來制作雜物盒,大家猜猜是哪一項發明?學生回答:造紙術小組討論: 造紙術給我們帶來很大的益處,我們寫字畫畫、上學讀書、工作等等都離不開紙的,但是產生的大量廢舊紙張是怎么處理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小結:可回收進行再加工,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森林,保護環境。可將寫過字的草紙、商場、超市、飯店派發的宣傳單等折成簡易雜物盒,可以減少塑料袋的使用。 塑料袋被稱為“白色垃圾”,及其不容易降解,焚燒后產生有毒氣體,污染環境,我們應該用一些環保材料替代它的使用。 讓學生對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詳細的了解,為我國有這樣悠久的歷史文化而驚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學演示 (四)教師直觀演示教師演示:飛鳥環保盒的制作方法。 使學生直接看到教師的制作過程,增加自己做成功的自信心。探究體驗 (五)課堂實踐 讓我們馬上行動起來,為保護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吧!1、自己設計一款簡易雜物盒,并把它做出來2、從以下雜物盒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樣式做出來。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真切、深刻的掌握知識。作品展評 (五)作品展評小組推薦——全班展示,引導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1、 使用的是什么紙張。2、造型是否新穎。3、怎樣體現出自己的環保意識。4、評選出環保意識小能手和心靈手巧小能手。 鼓勵學生開展“自評、互評、集體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環保意識。課堂總結 說一說自己在課堂的收獲,引導學生回顧總結,在鞏固新知識的同時,培養發散能力。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證明中國的輝煌歷史,引導學生為身為中國人而驕傲、自豪。我們都要為我們的國家貢獻一份力量,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我國的環保事業盡自己的責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