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星堆面具1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認識什么面具,了解面具表達情感的方式和審美習慣,了解面具在造型、色彩、材質方面的特征,利用身邊的材料,嘗試運用剪、刻、粘帖、彩繪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體的面具。2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面具藝術,初步了解面具的演變、發展過程,在與同學合作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培養協作能力,增強動手能力。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欣賞與設計過程中,感受面具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在面具表演中,體味面具對烘托節日氣氛所起的作用,認識面具與生活的關系,感受祖國傳統文化。2 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認識面具的藝術特征。2教學難點;巧妙、綜合利用材料特點,設計制作出有創意,有藝術美感的面具。3 材料準備:彩色卡紙、剪刀、刻刀、繩子、雙面膠、膠水、墊紙板、水粉顏色及畫具等。4 課時安排:一課時。5 教學過程1 導入欣賞圖片、手工作品 。這就是被史學界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三星堆青銅面具。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三星堆青銅面具的知識吧。2 三星堆青銅面具出自哪里1986年7月,廣漢南興鎮第二磚廠的工人在挖磚土時,挖斷了一塊玉環,工人立刻報告給當地的考古隊,就在這里發現了二個大型祭祀坑和上千件青銅器。以前歷史學界認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然后漸漸的傳播到全中國,而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地區存在過不亞于黃河流域地區的古文明。3 介紹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蜀王,蠶從,其目縱,眼睛凸出,人們把青銅面具眼睛做成這樣,對祖先神崇拜的神靈的造像。青銅縱目面具,是我國,也是世界迄今為止發現的同時代文物群中最早、最大、最奇特、最神秘、最為宏偉壯觀的青銅人面像,被譽為“面具之王”。4 什么是面具是人們節日,祭祀活動中進行戲劇、舞蹈表演的道具之一。(請同學佩戴面具說特點)5 三星堆青銅面具的造型特點學生說老師總結高鼻、深目、寬嘴、大耳、粗眉青銅人面相形態各異,有著神秘的美感和獨特的魅力。6 三星堆青銅面具的功能祭祀面具的兩側及額部正中有方形穿孔,可利用這些穿孔將其掛在木柱上,作為古蜀人圖騰柱長期陳設,以供祭祀祈禱。7 什么是祭祀對祖先行禮,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禮儀中的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得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文化也是三星堆文化的核心。8 視頻古蜀人頭帶青銅面具,盛裝起舞,祈禱來年風調雨順。9 動動手今天我們就來訪古人之儀典,表今人之追思,學做面具技法:剪、刻、撕、卷、折、粘、繪畫……平面面具、立體面具整張臉、半張臉做外形;根據人臉型設計,或圓、或橢圓、或方形畫圖標示五官;用剪刻、撕刻、繪畫等方式制作面具主體;制作粘貼附件;最后調整。6 裝飾進行裝飾,色彩搭配,頭飾……7 作品展示帶上自己的面具,進行展示8 朗誦《詩經》今天我們學做了面具,以我們現在人的方式,和一種前進的態度,來對古人進行一種追思和一種致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