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傳統民居的藝術魅力課時:一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知道傳統民居的基本概念和特點,了解其功能及其文化涵義。能力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究民居體現的文化內涵。情感目標:欣賞民居的同時,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民族文化的熱情。教學重點:了解傳統民居的布局,結構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點,及其體現的藝術特色。教學難點:了解民居特有的藝術魅力和蘊含的深厚文化傳統。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播放視頻,引入課題 欣賞視頻,明確學習內容 創設情境,豐富學生感受。講授新課 活動:展示一幅中國地圖,圈出部分地區,請學生將不同的民居圖片放入與其相對應的地區中,如:陜西—窯洞;內蒙古—蒙古包;北京—四合院等。 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些不同的民居形式?民居的特點是什么?它們與宮廷,府邸建筑相比,有什么不同? 討論交流,完成活動 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地域不同,生活方式不同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建筑材料易取得,規模較小,設計更加實用,承載了更多與尋常百姓的生活相關的信息。 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教材介紹,明確了民居的特點,解決教學重點欣賞探究 播放四合院視頻,向學生展示四合院的整體布局,請學生結合課本30頁對四合院的介紹,總結出四合院的特點。 四合院在其他地區的出現。如:皖南民居。 分析皖南民居與北京四合院的區別(從造型與色彩上分析) 觀看視頻,通過對教材及課件的欣賞,教師的講授,總結出四合院的特點: 寬敞舒適;起居方便;私密性強;適合獨家居住。 造型: 皖南民居:圍墻富于變化 四合院:整體協調統一 色彩: 皖南民居:素雅簡潔 四合院:明亮艷麗 通過視頻激發學生興趣,帶來直觀感受。 學會欣賞傳統民居的方法。 體驗家的情感,了解傳統民居文化的內涵三、播放土樓視頻,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態,說說土樓的特點。土樓與四合院的區別在哪里? 特點:外墻用夯土,內部用木屋架,節約、堅固、防御性強。 區別: 土樓:聚族而居,多層高樓,外形多樣。 四合院:獨家居住,單層平房。 通過思考和討論,加深對福建土樓的了解和認識。小組合作學習 通過對四合院和土樓的案例分析,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探究干欄式民居、下沉式窯洞、蒙古包的民居特色及文化內涵。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整理課前收集的資料,按照教師指導的欣賞方法,選擇一種民居形式作匯報。 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了解我國其他典型民居的特色。關注地域文化 提問:你們知道我們家鄉的民居有哪些特色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總結家鄉民居的特色。 學生思考后回答問題 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培養學生對本地區傳統民居的認同感,進而引導學生熱愛本土文化。課堂小結 傳統民居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筆優秀文化遺產。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建筑類型,而這些也傳達著不同的風俗,訴說著不同的百姓故事。品味民居也是在品味中國多樣的民族文化和百姓繁衍生息的歷史。希望同學今后能繼續關注和保護身邊的傳統民居,讓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發揚。 學生傾聽,發表感受 激發學生對傳統民居的認同感,使他們今后能自覺增強保護傳統民居的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