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4全民守法【復習目標】課標要求 3.依法治國 3.2搜集材料,闡述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核心素養(yǎng) 1.政治認同:正確認識全民守法的具體要求,明白守法是為了更好維護自身的利益。 2.科學精神:明白全民守法是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漸進性工程,持續(xù)性工程。 3.法治意識:培養(yǎng)守法意識,樹立法治觀念,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4.公共參與:了解身邊案例,理解全民守法的重要性。重點難點 1.全民守法的內涵和要求; 2.推進全民守法的措施。【預復習案】1.知識體系構建(要求:呈現(xiàn)課本內容/注意布局合理)2.知識歸納釋疑(要求:認真閱讀/適當批注)(1)公民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權利 義務區(qū)別 含 義 每個公民按照國家法律規(guī)定所享有的并受到國家強制力保障的權益 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公民必須遵守和應盡的某種責任內 容 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與人格權;監(jiān)督權;社會經(jīng)濟權利;社會文化權利和自由;婦女保護權;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保護等 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全國各民族的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chǎn),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保衛(wèi)祖國,抵抗侵略,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依照法律納稅等特點 沒有強制性 具有強制性,公民必須要履行聯(lián) 系 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公民享有權利和應盡義務是統(tǒng)一的。權利和義務互相促進,相輔相成。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2)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比較科學立法 嚴格執(zhí)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區(qū) 別 主體 立法機關 主要是行政機關 司法機關 公民內涵 要尊重和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 指在執(zhí)行法規(guī)或掌握標準時,不放松、不走樣,做到嚴厲、公平、公正 指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xiàn)公平與正義 指全體公民都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地位 建設法治國家的前提 建設法治國家的關鍵 建設法治國家的防線 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要求 堅持依法立法;堅持民主立法;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 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堅持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 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堅持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加強人權司法保障 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聯(lián)系 實現(xiàn)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必須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四個基本要求。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進程中,這四個方面密切聯(lián)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3)堅持依法治國方略的要求①總要求: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憲法角度: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③中國共產(chǎn)黨角度:中國共產(chǎn)黨要堅持依法執(zhí)政,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④立法機關角度: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⑤行政機關角度: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⑥司法機關角度: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⑦公民角度: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建設法治國家,必須推動全民守法,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我的預復習疑惑【復習探究案】1.探究任務:全民守法某市積極開展“推動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活動,設置普法站,向群眾宣傳憲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guī)。組織志愿者開展普法宣傳進社區(qū)活動,發(fā)放普法宣傳資料,志愿者還以群眾喜聞樂見的群口快板、歌舞、小品等節(jié)目形式,向群眾宣傳法律、弘揚傳統(tǒng)美德。動員“兩公”律師、法規(guī)員等組成普法志愿隊,在結對幫扶村開展法治宣傳進農(nóng)村活動,通過法條分析、案例解析、現(xiàn)場問答等方式解答群眾提出的鄰里糾紛、婚煙家庭糾紛等方面的問題。通過這些措施,該市有效提升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闡明該市是如何推動全民守法的。2.探究任務: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近年來,德州市德城區(qū)持續(xù)發(fā)力,創(chuàng)新“四融共建”,急民暖企不停步,以法治實踐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實現(xiàn)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治效果有機統(tǒng)一。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德城區(qū)還探索了涉企違法包容審慎柔性執(zhí)法,推動涉企輕微違法行為“不罰、輕罰”,編制告知承諾制清單391項,2023年1-6月辦理首違“不罰輕罰”案件34件,行政相對人受益360余萬元,實現(xiàn)柔性執(zhí)法有“溫度”,包容審慎有“尺度”,不斷激活市場主體活力。德城區(qū)推出的“訴前調解和速裁”無縫銜接獨立辦案單元,讓法官多跑腿,讓群眾減訴累,實現(xiàn)了司法服務靠前一步,便民利民更進一步。今年以來,訴前化解糾紛2800余件,調處成功率達90%。德城區(qū)首創(chuàng)了“網(wǎng)格+警格+民兵”融合普法模式,將164個警格、1332名基干民兵全部融入網(wǎng)格,推動普法資源和力量下沉。組建了“八五”普法志愿講師團、“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三支隊伍,共同推進法治宣傳、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等工作“六進”。結合材料,運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知識,分析德城區(qū)是如何以法治實踐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的。【復習檢測案】1.為進一步普及法律知識,增強依法維權意識,某鎮(zhèn)開展以山林、土地和宅基地為主題的普法宣傳活動。該鎮(zhèn)司法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通過發(fā)放宣傳資料、現(xiàn)場講解案例和接受群眾法律咨詢等方式,向群眾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普法宣傳大禮包。普法活動的開展有利于()①營造崇尚法律的良好氛圍,助力推動全民守法②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③推進普法與法治實踐深度融合,提升公民法治素養(yǎng)④保持與人民群眾的緊密聯(lián)系,確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個別網(wǎng)民為了吸眼球、蹭流量,搭蹭水災、地震等災害話題,制造恐慌情緒;一些自媒體利用公眾對日本核污水排海等熱點話題的關心,夸大事實甚至惡意炒作,對社會造成較大負面影響。針對這些網(wǎng)絡謠言事件,下列評論適切的有()①依法治理網(wǎng)絡輿情,讓謠言止于法治 ②全面公布國家信息,讓謠言止于公開③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養(yǎng),讓謠言止于智者 ④不斷健全法律服務體系,讓謠言止于德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劉某和張某為上下樓層關系。劉某因為張某家中小孩經(jīng)常打鬧,導致其無法休息,多次上門勸說無效,于是就在物業(yè)群對張某進行辱罵。張某以劉某所發(fā)視頻為證據(jù),起訴劉某侵犯名譽權而勝訴。此案啟示我們在建設法治國家的過程中()①公民要正確行使權利,積極履行義務 ②公民應積極通過訴訟方式來解決矛盾③國家對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嚴格司法 ④國家要加強道德建設,弘揚公序良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杭州市司法機關通過“共享法庭”將普法宣傳、在線訴訟、指導調解等服務送到基層中,貫徹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杭州市“共享法庭”()①是依法治國長期基礎性工作實施的表現(xiàn) ②推進了審判公開、檢務公開③推進了全民守法和公正司法 ④引導人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3年9月,云南省某縣人民法院走進社區(qū),圍繞常見的酒駕醉駕、相鄰糾紛、電信網(wǎng)絡詐騙等案件為鄉(xiāng)親們現(xiàn)場普法。參與的群眾感到受益匪淺,紛紛表示人民法院的普法活動貼近生活實際,能學到很多法律知識。人民法院這樣做是基于()①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推動全民守法 ②我國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已經(jīng)形成③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 ④遵法守法已經(jīng)成為全體公民的共同追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3年5月是我國第三個民法典宣傳月。H街道司法所組織開展了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的民法典宣傳月系列活動,讓法律進一步走進群眾心里,提高群眾尊法、守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意識和能力。開展上述活動()①旨在捍衛(wèi)法律的權威,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 ②為了鼓勵和支持人們以各種方式表達訴求③努力使尊法守法成為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④有利于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建設法治社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為更好地了解法治中國建設實際情況,某校法制小記者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了以下資料。◇L市依托《下班噠》節(jié)目,推出專欄《我是普法達人》,開啟律師出題、市民答題互動模式,提高聽眾法治參與度。◇S市法院通過圍繞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件設置模擬法庭,組織親子共同參與普法課堂,舉辦法律知識講座、有獎知識競答的多元方式激發(fā)青少年學法用法積極性。◇A市某區(qū)公安局針對轄區(qū)電信網(wǎng)絡詐騙高發(fā)案地點、人群開展針對性線下反詐宣講并有序推進“斷卡行動”。假如你是這名小記者,準備寫一篇報道,下列最適合作為報道標題的是()A.完善法律機制,增強法治意識 B.多方聯(lián)合發(fā)力,筑牢違法藩籬C.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推進公正司法 D.法治浸潤民心,普法正當其時8.2018年以來,浙江省連續(xù)6年在全省宗教界開展以憲法為主題的普法工程,舉辦“和諧宗教·法在心中”宗教法治面對面活動,在全省培育了78處省級宗教普法示范點,560處省級宗教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全省宗教界基本形成了學法懂法尊法用法的濃厚氛圍。開展上述活動()①表明要加強人權司法保障,保障信教者的權利②旨在用對法治的普遍信仰改變對宗教的信仰③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有效措施④有利于建設法治社會,提高全民守法的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我的復習收獲參考答案【復習探究案】1.①創(chuàng)新法治宣傳教育方式,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識,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的法治觀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②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③調動人民群眾參與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2.①行政機關是執(zhí)法的最重要主體,要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德城區(qū)堅持以人為本的執(zhí)法理念,堅持文明執(zhí)法,優(yōu)化執(zhí)法效果,提升市場主體的法治獲得感。②堅持公正司法,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提供法治力量化解矛盾糾紛。③著力增強人民的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復習檢測案】1.A。①③:該鎮(zhèn)司法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通過發(fā)放宣傳資料、現(xiàn)場講解案例和接受群眾法律咨詢等方式,有利于營造崇尚法律的良好氛圍,助力推動全民守法,推進普法與法治實踐深度融合,提升公民法治素養(yǎng)。①③符合題意。②:這次普法活動與公民的道德建設無關,②不符合題意。④: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有法律規(guī)定,“確立”說法錯誤,④排除。故本題答案選A。2.A。①③:針對這些網(wǎng)絡謠言事件,從國家角度,要依法治理網(wǎng)絡輿情,讓謠言止于法治;從公民角度,要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養(yǎng),讓謠言止于智者,①③符合題意。②:“全面公布國家信息”說法錯誤,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不能公開,②錯誤。④:“不斷健全法律服務體系”與制止網(wǎng)絡謠言事件無直接關系,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3.B。①④:張某家中小孩經(jīng)常打鬧,導致辭劉某的權利受到侵害,但劉某沒有正確維權,而是在物業(yè)群對張某進行辱罵,侵犯了張某的名譽權。此案告訴我們公民要正確行使權利,積極履行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作為國家,要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公序良俗,鄰里之間互諒互讓,①④符合題意。②:解決矛盾的方式有很多,如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用哪種方式視具體情形而定,②錯誤。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要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而且材料中行為也不是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③錯誤。故本題選B。4.B。①: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普法宣傳、在線訴訟、指導調解有助于全民普法守法,①正確。②:“共享法庭”做到了普法宣傳、在線訴訟、指導調解。但并沒有依法及時公開司法依據(jù)、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故不符合推進審務公開、檢務公開的表現(xiàn),②錯誤。③:“共享法庭”的目的主要是使司法服務程序等深入人心,推進全民守法。公正司法需要推進司法的程序和結果公正,材料中并未體現(xiàn),故無法推動公正司法,③錯誤。④:普法宣傳、在線訴訟、指導調解有助于引導人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④正確。故本題選B。5.B。①③: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建設法治中國必須依靠人民,必須推動全民守法,①③符合題意。②④:我國的法律服務體系還有待完善,遵法守法也還沒有成為全體公民的共同追求,②④錯誤。故本題選B。6.D。①: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嚴格執(zhí)法有利于捍衛(wèi)法律的權威,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材料中的活動是為了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①不選。②:全民守法,公民必須以合法方式表達訴求,而不是以各種方式表達訴求,②錯誤。③:以多種形式開展法治宣傳,是為了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努力使尊法守法成為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③符合題意。④:法律是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幫助人民學習法律知識,提高廣大群眾尊法、守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意識和能力,有利于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建設法治社會,④正確。故本題選D。7.D。AC:材料體現(xiàn)的是全民守法,進行普法宣傳,不涉及完善法律機制,也不涉及公正司法,排除AC。B;材料強調的是普法,沒強調多方聯(lián)合發(fā)力,筑牢違法藩籬,排除B。D:從L市、S市、A市的做法中,可以看出,三者都強調了普法,促進全民學法守法用法,因此,法治浸潤民心,普法正當其時是最合適的報道標題,D正確。故本題選D。8.D。①:題干強調的普法,是對宗教界的義務性要求,不體現(xiàn)加強人權司法保障,不反映保障信教者的權利,①不符合題意。②:在我國宗教信仰自由,國家不強迫信教群眾改變宗教信仰,并且信仰法治與信仰宗教不是矛盾的,②錯誤。③:在宗教界開展普法工作,是要求信教群眾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因此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有效措施,③正確。④:開展普法工作,有利于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建設法治社會,提高全民守法的水平,④正確。故本題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