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訪自然的奇觀【教學目標】知道什么是自然遺產,能說出7—10處世界自然遺產。通過閱讀、欣賞、討論等途徑,認識、了解感興趣的自然遺產,樹立保護意識。利用《論語》等相關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學生要注重積累,有良好的讀書習慣等。【教學重點】認識、了解自然遺產并會介紹【教學難點】能從審美角度去評價自然遺產【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的學習用品,做好學習準備。二、導入新課:(一)、引用《論語》中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二)、什么是文化遺產?列舉一下。什么是自然遺產?中國的自然遺產有哪些?(三)、引用戰國荀子《勸學》中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板出課題【設計意圖】利用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復習鞏固已學過的內容,教育學生學習要注重積累。 三、講授新課:(一)根據書中文字選取自己喜歡的景觀進行欣賞,利用傳統文化說說自己的感受。讀書時要求做到《弟子規》中的“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二)分組討論、匯報:(1)自然奇觀奇在哪兒?(2)自然奇觀美在哪兒?(3)自然奇觀正在遭受哪些破壞?(4)你認為大家應該怎樣做才能盡量維護那里最原始的狀態呢?(三)師生用傳統文化評價合作學習的效果。(四)引用《弟子規》中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五)你還知道哪些世界自然遺產,給大家介紹一下。 (六)引用唐代韓愈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設計意圖】利用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教育學生要勤學苦讀,方有長進。引導學生學會用傳統文化進行評價,重視傳統文化的積累與運用。 四、課堂練習:(一)利用傳統文化為“話說自然奇觀”寫一份解說詞,要做到《論語》中的子曰:“辭達而已矣”,語句通順,介紹到位。(二)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設計意圖】利用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 五、課堂總結: (一)學生分組展示、交流、評議。 (二)引用《弟子規》中的“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設計意圖】學會靈活運用傳統文化進行評價,培養學生虛心好學的態度。 六、板書設計: 課題 探訪自然的奇觀亞洲 歐洲 非洲 美洲 大洋洲南極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