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美術第7冊 欣賞 教師:課題 生命花樹 內容 P1 課型 欣賞評述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古代悠久歷史的剪紙藝術,輝煌的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學習中國繪畫藝術的興趣。2、從線條、色彩、造型和作品內容等方面認識剪紙藝術的獨特風格和藝術特點。3、提高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及對美術作品的評價能力。重點 學習從線條、色彩、造型和作品內容等方面理解剪紙藝術的獨特風格和特點難點 激發學習興趣,指導學生觀察,并講出自己的審美感受。教學準備 教師 美術工具、課件學生 美術書、制作工具環節時間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復案一10交流素材拓寬思維二25感知發現欣賞交流三5總結感受 故事導入:講述抓髻娃娃的傳說說說你心中的剪紙藝術介紹剪紙藝術欣賞蔚縣剪紙講述抓髻娃娃傳說講述生命花樹對稱構圖畫面中的形象圖案中的吉祥寓意多種剪紙方法:陰刻陽刻分析抓髻娃娃作品分析不同的抓髻娃娃身上的紋樣如何制作抓髻娃娃創作要求說說你在生活中見過的剪紙作品拓展知識 1、(出示對馬圖片)接下來,請你睜大眼睛,看,你發現了什么形象?生:馬師:其實這就是1600年前北朝的一幅作品的殘片,(出示復原圖),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六對馬,還有花師:你能猜一猜它是什么表現形式么?生:剪紙師:這就是剪紙中的對馬團花,我們可以看到在六邊形內,交錯安排圓形、菱形、三角形組成一朵蓮花,在六邊形上,有六對相背而立的馬,馬昂首翹立,被刻畫得雄健有力。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并且最廣為流傳的民間藝術。師:那你了解剪紙么?關于剪紙你都想知道些什么?生:歷史 造型 色彩 寓意 師:接下來考驗大家的眼力的時候到了,(出示南北派剪紙)一樣么?(都屬于剪紙作品)有什么不同?北方剪紙:粗獷有力、簡潔質樸南方剪紙:玲瓏細膩、華麗明快那剪紙大概分為南派、北派。在北派中比較有代表的就是蔚yu縣剪紙。接下來,我通過一小段視頻了解一下。(視頻:蔚yu縣剪紙 )你都知道了哪些新知識?生:。。。師:人們很喜愛剪紙,而且把剪紙中的小娃娃,小動物甚至是一朵小花都變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老師就曾經聽過這樣一個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一個遍地有青草滿山有鮮花的美麗村莊里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婦,二人手腳勤快,小日子過得不錯。唯一感到不足的是還沒有一個娃娃,他們早盼晚盼,總算在妻子四十出頭時盼來了一個女娃。這兩口子中年得女,把娃娃看成珍寶一般,這女娃長到十五六歲時,水靈靈的一表人材。她常常把頭發扎成兩個抓髻,分別豎在頭的兩側,走起路來,頭上的抓髻也隨著輕盈的步子有節奏的來回擺動。真的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就連小動物見到他都會高興地跳起舞蹈。后來不知是哪一雙巧手,把這個姑娘的樣子剪了下來。并給他起了個名字叫“抓髻娃娃”。師:老師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一張剪紙作品,你能給我的作品起個名字么?小結:美麗可愛的抓髻娃娃被盛開的鮮花和各種小動物圍繞著,讓我們感受到了無限的生命力。所以,這張作品就是甘肅的《生命花樹》師:請你仔細觀察整幅作品,左邊和右邊有什么特點?(板書構圖:對稱)生:構圖是對稱的形式師:在這樣的構圖中你都看到了那些形象?生:娃娃、仙鶴、花、瓶子師:看到這些你有什么問題么?老師有問題,請你幫我解答,作者為什么把這些形象放在畫面中?生:吉祥盛開的牡丹:富貴花瓶:平安 鶴:長壽抓髻娃娃:生生不息、生命繁衍、辟邪、祈福 師:我們的剪紙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因為他有著很多吉祥的寓意。咦?請你再仔細觀察,這兩個形象在剪紙方法上有什么不同?陰刻:留下背景,以塊為主,去掉里面的形狀,形成鏤空的圖案。陽刻:留下線條和形狀,把多余的背景減掉。師:看來剪紙不僅有吉祥的寓意,更有多樣的方法。師:抓髻娃娃的故事遠遠不止這一個,老師還為大家準備了很多抓髻娃娃的剪紙作品,接下來的時間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拿出你們組的作品從構圖、寓意、剪紙方法三方面仔細欣賞,現在開始。生:匯報師:剛才我們仔細分析了這么多的抓髻娃娃,你發現他們一樣么?同:對稱、不同:動作、形象,手里的物品、身上的紋樣師:我們可以用不同的紋樣來裝飾我們的抓髻娃娃。(出示不同的紋樣)如果我要制作一個抓髻娃娃,可以怎么做?請你看看老師是如何制作的?(播放微視頻)師:我們說抓髻娃娃象征著新的、旺盛的生命,在我們的班級里也有這樣一顆生命之樹,而我們每一個同學就是一個正在健康成長的抓髻娃娃,接下來的時間,請每一個在座的抓髻娃娃動起手來設計一個對稱、新穎有趣的自己展示在我們班里的生命之樹上,現在開始。師:看到這么多充滿生命力里的抓髻娃娃,老師特別高興,其實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很多剪紙的作品,比如:衣服,包。甚至是我們最喜歡的動畫片中,窗花、衣服上、宣傳畫、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1958第一部剪紙動畫片——葫蘆娃1986——鳥叔2014)我們的剪紙藝術已經深入人心,而且剪紙已經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郭沫若先生曾經用一剪之趣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贊美我們的剪紙藝術。板書 生命花樹構圖吉祥圖案剪紙方法 陰刻陽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