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表章節名稱 9.會變的盒子 計劃學時 2學時學習內容分析 本課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范疇。本課是繼二年級下冊《紙盒變家具》之后又一次與紙盒有關的內容。設計本課的目的主要是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盒子,發現不同種類的盒子的不同功能,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習慣。初步樹立設計意識,培養簡單的設計能力。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也為后續《變垃圾為寶》的學習奠定基礎。學習者分析 三年級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但是動手能力還不是很強,還需要在本課的學習中進一步的鞏固和運用。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對媒材的形狀、色彩感興趣,發現并收集身邊可以用于造型活動的材料,進行聯想和創作。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盒子,發現不同種類的盒子的不同功能,明確盒子不僅造型美觀,且具有審美價值,更具有實用價值。過程與方法:認真分析紙盒的特點,運用拆、畫、剪、折、貼等方法把自己的紙盒變成一個有趣的新形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盒子的設計與實用的關系,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習慣,了解有關設計的基本要求。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教學重點: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發現盒子的種類和用途,簡單了解紙盒的基本制作方法。讓學生通過紙盒的收集、觀察、制作等教學活動,了解有關盒子的相關知識,學習用簡單的方法將紙盒進行改造。 解決措施:通過看書20頁內容,了解盒子的種類和用途,21頁內容了解制作步驟。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教學難點:巧妙利用紙盒的特點進行制作,剪貼美觀。解決措施:通過觀看紙盒娃娃的微視頻解決剪、貼這一難點。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圍繞“盒子”創造了一個故事情景,以情境中的主要角色導入學習內容,抓住課題中的關鍵詞“變”來展開學習,通過欣賞圖片、紙盒娃娃微課等形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表達和創作能力。幫助他們在學習美術中去發現自己學習能力的“閃光點”,從而為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樹立信心,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做好鋪墊。依據的理論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發展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注重美術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信息技術應用分析知識點 學習目標 媒體內容與形式 使用方式 媒體來源創設情境 知識與能力 盒子視頻 教師播放 自制感知結構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 圖片 教師播放 下載后自制探究方法 過程與方法 微課 教師播放 自制藝術實踐 過程與方法 音樂、文字 教師播放 自制展示評價 過程與方法 文字 教師播放 自制拓 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圖片、文字 教師播放 下載后自制教學過程(可續頁)組織教學:檢查用具一、導入新課: 1.激趣、欣賞、導入。看一段有關盒子的視頻。2.師:盒子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它們有許多用途。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學習一下盒子的有關知識。(板書:盒子)(設計意圖:視頻導入,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在教學中自然滲透德育。)二、探究新知:(15分鐘)1.播放課件,讓學生欣賞古今不同種類的盒子,學生自學,教師引導。①介紹盒子的造型、色彩和裝飾特點。②介紹不同盒子的實用功能。2.探索發現家里經常買的一些食品或生活用品,它們大都有包裝盒,爸爸媽媽是怎么處理這些包裝盒的?如果隨便丟棄,會有什么害處?(污染環境、資源流失、浪費紙質材料……)除了制成再生紙,你認為廢舊包裝盒還能有什么用途?它會變嗎?3.討論、探究、創作。同桌討論:(1)介紹你的紙盒(外形、大小)(2)拆開紙盒研究發現:(課件出示展開圖)(了解盒子的基本設計方法)對應的兩個面相等,有連接和插口等特點(3)(課件展示不同方法制作的紙盒新造型)說說你喜歡哪一個?猜猜,用了哪些方法進行制作?(4)教師播放紙盒娃娃微課,了解制作步驟,解決制作難點。(師生共同總結制作方法:拆、畫、剪、折、貼。)(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看書,看教師的微課,為后面的藝術實踐做好鋪墊。)四、藝術實踐:(當小小設計師)1.同桌交流:你的紙盒適合做什么?準備如何做?用哪些材料?課件出示創作要求: 2.教師指導要點:(1)如何巧妙利用紙盒。(2)連接點和插口的處理。(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主創作能力。通過實踐活動,鞏固所學知識。繼續滲透德育。) 五、展示、評價大公雞作品:1.自評(PPT出示自評方法)(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樹立自信心。)2.互評、師評。(設計意圖:關注個性表現)六、課后拓展:1.教師提問:這節課我們有什么收獲?2.拓展:課外和家長合作,利用廢舊紙盒創作一件更漂亮的作品,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意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設計意圖: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學會自主學習。)溫馨提示:謝謝大家的配合,注意衛生,紙屑不要亂扔,課后放在老師帶來的大盒子里。板書設計 9、會變的盒子 制作步驟:拆 畫 剪 折 貼等教學反思 在推進新一輪課改實踐的今天,我認為教師應不斷更新觀念,多重視學生動機的激發、興趣的培養和情感的交流,多鼓勵他們標新立異,多留給他們創新的空間。這才是我們21世紀的美術教師應該做到的!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