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首頁授課日期授課班級課題: 第一單元第一課《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確立和探索》教學目的要求: 了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歷程,理解我國社會制度的歷史必然性。教學重點、難點: 1、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必然性;2、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原因;3、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4、毛澤東思想的內容。授課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教學參考及教具(含多媒體教學設備): 思想政治基礎模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參書板書設計或授課提綱:01 開篇序言——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 02 曲折探索——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推動社會主義建設 03 思想指導——創立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教學方法及時間分配 教 學 環 節 及 教 學 內 容 師生互動10分鐘 5分鐘 50分鐘 課前準備 1.教師備課 2.點名 3.學生預習 新課導入 觀察視頻并思考:西方列強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新課講授 內容一: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步驟一:中國前進分子開展救亡圖 1.根據教材知識點,多媒體展示出中國先進分子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開的各種救亡圖存運動。 2.多媒體展示問題,教師提出疑問,引導思考。講解。 探索:為什么民族資產階級和農民階級、地主階級都不能拯救中國? 分析:1.農民階級:不是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他們無法克服小生產者所固有的階級局限性(保守、散漫、狹隘)。 2.資產階級維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義:政治上幻想通過和平、合法的手段實現改良;經濟上未觸及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打著孔子的旗號“托古改制”。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幻想西方列強能幫助自己。懼怕人民群眾: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識分子的小圈子 3.資產階級革命派: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幻想以妥協退讓來換取帝國主義的支持,沒有認識到必須反對整個封建統治階級。不能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革命的根基單薄。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缺乏一個統一的領導核心。 4.地主階級洋務派:封建性:“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維護清朝封建統治。服務依賴性:企圖依賴外國來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腐朽性:封建衙門式管理,經營不講效益,內部腐敗嚴重。 步驟二: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 社會主義由理論發展到實踐 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 步驟三:新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 略。 新民主主義革命(特征) 領導政權新 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意義。 革命前途新 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3)所屬世界革命范疇“新” 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步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 辭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迎新: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對外: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內容二: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 步驟一:問題導入 成立的新中國面臨怎樣的局面?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學生總結:略 步驟二: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 第一步:新民主主義革命 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態,使中國成為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 第二步:社會主義革命 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步驟三:問題思考 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 多媒體展示問題探究的材料,提出疑問;組織學生以同桌為位對問題進行思考;對于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 步驟四: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 艱辛探索時期的劃定:(1956-1978) 遇到的問題: 1.面臨的嶄新歷史課題 2.中共八大的貢獻 3.社會主義探索和建設過程中的成就與曲折 4.社會主義探索和建設時期的意義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1)地位: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2)最重要的貢獻:對社會主義改造基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3.工業建設 (1)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2)農業建設 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3)基礎設施 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 (4)教育科技 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4.(1)一個結論: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一個飛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3)一個肯定:雖然經歷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內容三:創立和發展毛澤東思想 步驟一:問題引入 我們黨帶領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以及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造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學生回答:毛澤東思想 步驟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圖片展示: 步驟三:問題思考 為什么要堅持毛澤東思想? 學生可從毛澤東思想的地位進行回答。 解析:毛澤東思想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的飛躍。 課堂小結 1.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原因及其意義; 2.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 3.毛澤東思想的地位及其意義。 多媒體展示問題探究的材料,提出疑問。 根據教材知識點,多媒體展示出中國先進分子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開的各種救亡圖存運動。 根據教師所結合的圖片進一步理解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過程,深刻理解毛澤東思想創立的艱難。作業與 練習 1.中國近代沉淪的歷史對你有何啟示? 2.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教學后記 (執行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