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八 課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明確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理解人民民主專政的內涵,認同并擁護人民民主專政 能力目標:明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政體,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運行方式及在我國政治制度中的地位,理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認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履行國家主人翁的權利和職責。 素質目標:認同并擁護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國的政黨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理解其優越性。教學重難點 1.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認同并擁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用實際行動 積極參與政治生活。 2.理解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優越性,認同并擁護我國的政治制度。學情分析 學生在九年級思想政治課《道德與法治》中已經初步學習了我國的國體和政體, 但對人民民主專政的內涵,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運行方式、主要職權及優越性的認 識不夠系統深入,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如何體現人民當家作主還不明確。學生喜歡參與討論、撰寫議案等互動豐富的課堂活動,喜歡閱讀貼近生活的案例,喜歡看視頻、圖片等鮮活資源,在本課教學時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選取合適的學法和教法。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對我國的政黨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有一定的學習和了解,但對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詳細內容和優越性缺乏深入認識。學生學習本課的難點可能在于參與政治生活比較少,對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內涵和優越性缺乏直觀的體驗和認識。學習本課,有利于學生系統理解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優越性,深入認識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的優越性及其體現。教學內容分析 《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做主》是高教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1 版) 第三單元第八課的內容。第一框“我國的國體與政體”,包括兩目。第一目“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講述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重點個紹我國國家政權的領導力量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內酒。第二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講述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點個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河、正要地位、優越性。兩目的理期興系是:第一日介紹我國的國休,第二月個物我國的政體。我國的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第二框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三目。第一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個紹中國共產覺領導的多覺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內涵、地位和優越性;第二目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重點介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酒、地位和重要作用,第三目“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介紹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內涵、地位、實現方式、意義和優越性。三目的邏輯關系是: 三目分別個紹的中國共產覺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都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學策略 引導、自主探究相結合,講授法,課上討論等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形式主要內容 課 前1.教師備課制作PPT,查找相關案例、視頻、圖片及資料; 2.學生預習本節內容,對主要內容有大致了解。課 中一、導入:問題導入 習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提到: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防控,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問題:為什么黨與國家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本原因是什么 教師總結: 從黨的角度講: 這是由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從國家的角度講: 這是黨的堅持人民立場、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的必然要求。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入新課內容。 內容一、我國的政體與國體 【情境 1】 黨徽上的鐮刀、錘頭和國徽上的谷穗、齒輪分別代表什么?為什么黨徽和國徽上要設計這些元素? 學生搜索回答:黨徽上的鐮刀是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征著農民階級;錘頭是工人的勞動工具,象征著工人階級。國徽上的谷穗和齒輪分別象征農民階級和工人階級。中國 共產黨黨徽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征和標志,鐮刀和錘頭等元素,體現著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國徽上的谷穗和齒輪等元素,體現我國的國家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教師總結: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它明確規定了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莊嚴宣示了我國國家政權的人民性質。 【情境 2】 資料:1949 年,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總結中國共產黨成立 28 年來領導民主革命的經驗,闡明即將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各階級在國家政權中的地位以及新中國內政外交的基本政策,指出“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 學生分享:結合資料及教材第 74 頁“相關鏈接”,談一談:毛澤東闡述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人民民主專政的內涵是什么? 【情境 3】 材料: “人民就是江山,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我們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總書記深情的話語,飽含著人民領袖對人民的真摯情懷,映照出百年大黨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學生討論: 如何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教師總結: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黨 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黨始終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 教師總結:(1)我國的國家政權堅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體現在國 家根本性質(即國體)上: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體現在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即政體)上:人民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 (2)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是領導階級,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廣大農民與工人階級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聯系,是工人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工農聯盟不僅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 (3)人民民主專政包含對廣大人民實行民主和對少數敵人實行專政兩個方面。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在我國,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消滅,但是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中國人民對敵視和破壞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內外的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必須進行斗爭。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擔負著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維護國內正常社會秩序,抵御國外敵對勢力侵略和顛覆活動的歷史任務。 【延伸閱讀】 1945 年 7 月,民主人士黃炎培訪問延安時,與毛 澤東在窯洞中有一段著名的對話?!拔疑嗄?,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秉S炎培希望中國共產黨找出一條新路來破解中國史上治亂興衰循環往復的歷史周率。 毛澤東略作沉思:“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個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走群眾路線。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在“窯洞對”中,毛澤東給出了第一個答案,這就是讓人民監督政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中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黨的自我革命。 【情境4】 教材第 75 頁“閱讀與思考”和第 76 頁圖示。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和運行方式是什么? 學生活動 教師總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與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 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是我國的政體,是支撐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通過行使選舉權定期選舉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據人民的利益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全國和各級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務。 地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突出強調權為民所賦,最充分地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要求,在我國政治制度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職權:人民代表大會有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 任免權。 【情境5】 有人形象地將人大代表的工作比喻為一個“聰” 字,如圖所示。 人大代表是怎樣代表人民行使權力的?我國人大代表制度的優越性是什么? 教師總結:傾聽民聲——反映民意——提出議案——落實議 案——監督工作 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深刻總結近代以后中國政治生活慘痛教訓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社會100 多年激越變革、激蕩發展的歷史結果,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實踐證明,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 內容二: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情境6】 閱讀教材第 77 頁“閱讀與思考”的內容,思考: 設問一: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在一些重大問題作出決策之前要向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征求意見和建議呢?這說明了我國堅持什么樣的政黨制度?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在人民民主的共同旗幟下,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奉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顯著優勢的新型政黨制度。 設問二:“拳擊賽”和“大合唱”這兩個比喻,形象地說明西方政 黨制度“輪流執政”“相互反對”“競爭沖突”與我國政黨制度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協商民主”之間的差 異。 分析多黨合作的“交響樂”,討論總結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關系。 (1)指揮和樂手作為朋友,他們該如何相處呢? (2)在多黨合作中,誰是指揮?誰是樂手? (3)指揮是不是可以隨意指揮,有沒有一個樂隊全體成員共同遵守的規則呢? 教師總結: (1)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 (2)政治地位: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與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3)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 重點梳理: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首要前提與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對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支持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充分履行職能、積極發揮作用。民主黨派參加國家政權,參與重要方針政策、重要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民主黨派的參政地位和參政權利受憲法保護,這是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 設問三:政協是怎樣開展工作的,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什么優越性? 教師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效避免了 舊式政黨制度只能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有效避 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這一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 【情境7】 研讀資料及教材第 78 頁“閱讀與思考”。 資料: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我國 155 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均有實行區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席、州長、縣長或旗長,均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我國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發展。 學生回答:什么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為什么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教師總結:內涵: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國家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民族自治機關必須服從中央的領 導。 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和制度保障。 知識梳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認識民 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保證了國家 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這一制度符合我國 國情,在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 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情境8】 閱讀教材第 79 頁“閱讀 與思考”。 你所在的社區(村)開展過哪些類似的活動?這些活動有什么特點?如何認識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意義? 教師總結: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社會主 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 黨領導人民群眾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 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推動基層直 接民主的新創造、新實踐。 【相關鏈接】 城市的居民委員會協調會制度、聽證會制度、評議會制度、居民來訪制度、居委會報告制度等,農村的村民委員會選舉、村民會議和代表會議、村民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方式方法,充分保障基層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企事業單位普遍建立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以廠務公開制度、職工董事制度、職工監事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管理制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課堂總結】 教師圍繞本課主題,對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內涵、優越性 進行梳理、總結,升華主題,提煉總結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 的優越性: (1)能夠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 (2)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系,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3)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 斷提高。 (4)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 三、隨堂練習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課后作業課 后1.與學生交流課堂學習效果,對有疑惑的知識點加以補充講解; 2.網絡查找相關知識資料拓展學習; 3.督促學生認真完成課后作業并進行課后反思。教學 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