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 年級 歷史 學科教學設計課 題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課 型 新授課 時間主備教師 審核教師內容 和 內容解析 1.內容 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 2.內容解析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這一課,是八年級上冊三單元第一課,本單元主要學習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而了解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是學習資產革命的重要前提,本課的地位非常重要。 了解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知道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孫中山先生創建同盟會和提出三民主義學說的史實,了解孫中山先生追尋救國之路的艱辛歷程及其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了解宣傳民主民族革命的著作和革命團體,體會當時國內革命形勢的高漲。 基于以上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及其綱領。目標 和 目標解析 【課標要求】 了解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知道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目標 (1)了解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創建同盟會和提出三民主義學說的史實,了解孫中山先生追尋救國之路的艱辛歷程及其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了解宣傳民主民族革命的著作和革命團體,體會當時國內革命形勢的高漲。 (2)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孫中山進行的主要革命活動。 (3)通過了解孫中山創立興中會、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的革命活動,學習一代偉人“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厲”的革命精神;繼承他“喚起民眾”“振興中華”的偉業,培養學生具有胸懷祖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全面振興而奮斗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2.目標解析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成立興中會,同盟會,建立三民主義的過程。 基于以上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辨別康有為和孫中山的主張是教學難點。教學流程 具體內容 教學隨筆情境導入 目標展示 【新課導入】 教師:(展示圖片與材料) 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毛澤東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習近平 教師:以上是新中國二位領導人對孫中山的評價,孫中山先生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近代中國的這位先行者——孫中山。 目標展示: 1.了解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創建同盟會和提出三民主義學說的史實,了解孫中山先生追尋救國之路的艱辛歷程及其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了解宣傳民主民族革命的著作和革命團體,體會當時國內革命形勢的高漲。 2.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孫中山進行的主要革命活動。 3.通過了解孫中山創立興中會、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的革命活動,學習一代偉人“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厲”的革命精神;繼承他“喚起民眾”“振興中華”的偉業,培養學生具有胸懷祖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全面振興而奮斗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自主學習 初探新知 【新課探究】 一、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 教師:閱讀教材中的“人物掃描”,說說孫中山早年的人生規劃是什么? 后來有何改變? 為什么會有這一改變? 大家從孫中山的職業選擇中得到什么感悟? 二、同盟會與三民主義 1.想一想,說一說《辛丑條約》的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益高漲。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找出當時國內的革命情緒高漲的表現。 2.出現了哪些宣傳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革命軍》陳天華《猛回頭》《警世鐘》3.出現了哪些各種革命團體? 4.什么是“三民主義”?合作探究 教師點撥 一、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 教師:閱讀教材中的“人物掃描”,說說孫中山早年的人生規劃是什么?后來有何改變?為什么會有這一改變?大家從孫中山的職業選擇中得到什么感悟? 學生:(討論)從“醫人”到“醫國”,時勢造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等。 教師:(展示材料,引導大家了解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和心路歷程) 材料一 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試觀日本一國,與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觀……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1894年1月) 材料二 革命為唯一法門。……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廢除專制,實行共和。 ——孫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戲院的演說》(1903年) (1)材料一說明孫中山上書李鴻章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就方法和目的而言)有何變化? 學生:(討論,回答) (1)上書李鴻章的目的:希望通過李鴻章,使清政府變法維新,使中國富強。 (2)變化:材料一希望清政府改革,材料二決定采用革命的方式建立民國。 教師:那孫中山接下來怎么做了呢? 學生:成立興中會,發動廣州武裝起義。 教師:指出興中會成立的時間、地點和宗旨。 學生:1894年11月,美國檀香山,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 教師:廣州起義最后失敗了,孫中山就此放棄革命事業了嗎? 學生:沒有,他斷發改裝,流亡海外,發展革命組織,為繼續革命作準備。 教師:對,孫中山胸懷祖國,不懈奮斗。 二、同盟會與三民主義 教師:誰來說一說《辛丑條約》的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益高漲。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找出當時國內的革命情緒高漲的表現。 學生:(整理) (1)出現了許多宣傳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革命軍》陳天華《猛回頭》《警世鐘》 (2)各種革命團體也紛紛成立:華興會、光復會等。 教師: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孫中山的主張逐漸得到了其他革命黨人的認同,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革命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建立統一的政黨,孫中山先生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成立了中國同盟會。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完成下表。(展示表格) 學生:(閱讀教材、完成表格)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在內的一個完整的體系,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時間1905年地點日本東京政治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領導人孫中山為同盟會總理機關報《民報》性質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指導思想“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意義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發展教師:什么是“三民主義”? 教師:(解釋) 民族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即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反對民族壓迫民權主義“創立民國”,即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議會制共和國,國民一律平等,總統和議員由國民選舉產生民生主義“平均地權”,即核定全國地價、國家根據核定地價征收地租稅,同時逐步向地主收買土地,實現土地國有,解決貧富不均等問題限時記憶 練習鞏固 同盟會成立時間、地點、性質、影響 材料分析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孫中山 材料二: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孫中山《政治遺囑》(1925年) 材料三:第二條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第五條 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第十六條 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節選) 材料四:孫中山曾說“吾輩即以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雖石爛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敗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難而縮步,精神貫注,猛力向前。應付世界發展之潮流,合乎善長惡消之天理。則終有最后成功之一日”。(1)三民主義作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請你根據材料一,用自己的語言解釋三民主義的含義。(2)為實現材料二中“中國之自由平等”,孫中山在1905年建立了哪個政黨 根據材料二,孫中山認為實現“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的途徑又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第二、五條體現了三民主義中的哪個主張 (4)結合材料四,你能感受到孫中山怎樣的精神品質 歸納總結 拓展新知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革命先行者。他一生努力,“求中國之自由平等”,一顆拳拳赤子之心無人懷疑,他的名聲和威信也正是靠人格魅力建立起來的。孫中山是一個值得尊敬的、真誠的愛國者,他的不屈不撓、愈挫愈勇的革命奮斗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雙減” 作業設計 一、記憶:興中會成立時間 地點 宗旨 號召 性質 同盟會成立時間 地點 性質 影響 三民主義內容 二、練習:導學P48頁深化拓展1至8題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