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辯證看問題 走好人生路第4課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教學設計授課時間:授課教師:授課對象:二年級學生授課課時:三課時理論基礎和依據高教版《哲學與人生》課標要求《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提高職業道德素質、法治素養和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學情分析職業學校學生道德素質、道德修養不高,學科素質和理解能力較低,雖然能夠理解聯系的含義、特征及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但在用聯系的觀點、系統的思維方法看待世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關系方面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學目標(一)核心素養培養目標1.政治認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聯系的基本觀點,理解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認同國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系統觀念,提高系統思維能力,運用聯系的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現象,正確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社會的大我之中。2.職業精神:理解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發展與個人成長的關系。增強全局意識,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注重系統的結構優化,提高職業能力。3.法治意識:了解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認同法治可以促進社會進步與人生發展,形成法治讓社會更和諧、生活更美好的認知和情感,提高參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自覺性。4.健全人格: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聯系的觀點,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關系,養成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在和諧共處中實現人生發展。5.公共參與:理解人生發展與社會和他人是息息相關的,樹立團隊意識和全局觀念,弘揚集體主義精神,提高對話協商、溝通合作的能力,有序參與公共事務,勇于擔當社會責任。(二)學科能力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懂得世界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學會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認識和處理人生道路中的各種問題,堅定信心,腳踏實地走好人生路。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學難點:在和諧共處中實現人生發展。教學方法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教學流程世界是普遍聯系的1、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一)課堂導入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整個世界是物質的(唯物論),而且是可以被認識的(可知論),那么,這個世界處在一個怎樣的狀態呢?第4課我們將學習辯證法,辯證法認為整個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變化發展的、我們應該堅持矛盾分析法用全面觀點看問題。今天我們在了解疫情影響人們生活方面的過程中先來學習——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設計意圖:采用開門見山式的方法導入,為案例“疫情”做好鋪墊。(二)講授新課環節一議學材料一 新冠病毒肆虐,疫情全球蔓延,各國攜手戰疫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上升。3月26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表達中國推動各方合力抗擊疫情、穩定世界經濟的堅定決心和大國擔當。直面危機,中國深知戰勝疫情的世界意義。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魄力,中國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不僅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中國為各國抗疫爭取了寶貴時間”成為國際共識。思考:請結合上述材料和課本內容,談談你對聯系的認識。議學總結一: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聯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事物內部各個部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學生結合“閱讀與思考”、“相關鏈接”,討論蘊含的哲學道理。設計意圖:啟發學生思考,無論是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人的思維,都處在聯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沒有的。環節二議學材料二:疫情發生之后,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國際社會開展交流合作,加強高層溝通,分享疫情信息,開展科研合作,力所能及為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提供援助,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國際社會對此給予了充分肯定。但是,面對病毒全球肆虐,個別國家不是忙于防疫救人,而是諉過推責、對外“甩鍋”,借新冠疫情對中國進行肆意抹黑,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武漢病毒”,把中國與世界的抗疫合作稱為“外交攻勢”“宣傳攻勢”,進而炮制“中國隱瞞病情論”“中國數據造假論”,拋出“向中國索賠”“新冠病毒來自中國實驗室”等荒謬論調,不斷向中國“潑臟水”。如此污名化中國,只會破壞全球合作抗疫的努力,破壞命運與共的共識,破壞守望相助的家園。思考:結合材料并運用聯系的特點的相關知識,對個別國家借新冠疫情抹黑中國的言論進行批駁。議學總結二:聯系是客觀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學生結合“相關鏈接”港珠澳大橋,討論蘊含的哲學道理。設計意圖:通過以上材料引導學生探究和思考,通過分組學習,推薦代表發言,有利于加深對聯系特征的理解和應用。(三)課堂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初步認識到聯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與其周圍的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對待任何問題我們不能片面看待。世界是普遍聯系的2、聯系的多樣性、條件性(一)課堂導入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聯系的含義以及聯系的兩個特征,這節課我們再繼續沿著聯系的兩個特征開展課程。(二)講授新課環節一展示材料三:人們對于病毒的認識和斗爭是不斷前進的。最早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時人們不知道病毒的來源和傳播方式,因此沒有有效的防御手段,抗擊疫情困難重重。隨著研究的深入,現在確定病毒來源于動物,人與人主要是通過接觸傳播,防止疫情蔓延的辦法是把患者隔離。雖然抗擊疫情我們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是目前尚無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療藥物,防止疫情爆發也無有效方法,而且近來有些地方因為種種原因疫情又出現了反復。世界范圍內抗擊疫情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思考: 結合材料,研究人員在疫情防控和疫苗研制中,應如何把握聯系的各種條件 議學總結三: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在疫情防控和疫苗研制中就不能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系,還要看到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的本質和發病規律。在疫情防控和疫苗研制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主觀條件,發揮主觀能動性;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要學習借鑒他國在疫情防控和疫苗研制中成功經驗。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趨利避害,在聯系中取得抗疫的最終勝利。學生結合“閱讀與思考”:每個人都生活在多種多樣的聯系之中,列出自己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社會關系,并說明這些社會關系都有什么不同。思考“相關鏈接”:稻漁種養技術。設計意圖:通過材料和實際的結合,以學生講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感悟每個人都具有多重社會角色,引導學生思考聯系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關系,有助于達成健全人格核心素養培育目標。環節二以時事政治“日本排放核廢水”為例,學生分組討論,圍繞什么是聯系、聯系具有哪些特征這一主題展開,教師總結。設計意圖:結合時事政治的探討,加深學生對新聞的感知,培養哲學道理與實際生活中相聯系的素養,引導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課堂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要懂得任何一個人都無法脫離社會群體而獨立存在,人生的成長與發展、成功與幸福,都與和他人的交往密切相關。第三課時 二、在和諧共處中實現人生發展(一)課堂導入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聯系的含義和特征,有哪位同學來說一說。(復習導入)我們明白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要認識到人生發展與自然、社會和他人息息相關,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在和諧共處中實現人生發展?(二)講授新課環節一展示材料四: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里,家與國是密不可分的,家國是華夏兒女的精神原鄉。家國情懷可以浩浩蕩蕩,也可以淺吟低唱。在共同戰疫的日子里,家國一體、上下呼應的抗疫格局,造就了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的有效局面。一方面,全國人民居家防疫,家庭、社區“各自為戰”,基層社區嚴防死守,從家庭到村莊、社區、街道、縣市都守家有責、守土有責,絕對支持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指揮。另一方面,黨中央態度鮮明、堅定有力,各級黨委政府壓實責任,全國各地物資、人員高效調度,有力確保基層社區自救、家庭居家防疫。抗疫取得的重大勝利充分說明,在中國,家是國家穩定的基礎,國是萬家平安的保障。思考:“家是國家穩定的基礎,國是萬家平安的保障”。結合材料,運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議學總結四: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備的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整體由部分構成,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到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方法論要求:要求我們要樹立全局觀念,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要立足整體,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發展。設計意圖:以一案到底的方式,圍繞“疫情”的主題詮釋聯系、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引導學生發現身邊事,啟發學生哲學就在我們身邊。環節二展示材料五:齊國的大將田忌常同齊威王進行跑馬比賽。他們在比賽前,雙方各下賭注,每次比賽共設三局,勝兩次以上的為贏家。然而,每次比賽,田忌總是輸給齊威王。有一天,田忌賽馬時又輸給了齊威王。回家后,他把賽馬失敗引起的不快告訴了孫臏。孫臏于是給他支招:第一局用自己的下等馬,對陣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二局,用自己的上等馬對陣齊威王的中等馬;第三局,用自己的中等馬對陣齊威王的下等馬。結果呢,三局勝了兩局,田忌贏了齊威王。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和課本內容,我們應如何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議學總結五: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具有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的特征。要樹立全局觀念,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要立足整體,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設計意圖:通過對材料的解讀,可以訓練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聯系的觀點,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環節三學生結合材料談談“木桶效應”,討論如何讓木桶盛滿水。運用有關哲理,舉例說明我國近年來是如何通過補齊短板,努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教師歸納總結,明確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學生根據這一原理為班集體出謀劃策,制定班級建設目標,打造團結向上的班集體。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木桶效應”的現象,引導學生運用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實際問題,既加深對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系統觀念等內容的理解,也對國家建設和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有一定了解和認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成政治認同、職業精神等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目標。環節四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時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抓實。無論是出臺法律法規還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強化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首要考慮。學生思考,運用聯系、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進行討論。教師總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全國各族人民,正在書寫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嶄新篇章。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中華兒女,我們生長在祖國的懷抱中,祖國的命運與我們的命運息息相關。(三)課堂總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青年的人生目標會有不同,職業選擇也有差異,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離開了祖國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賞都會陷入越走越窄的狹小天地。”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學會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認識和處理人生道路中的各種問題,堅定信心,腳踏實地走好人生路。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