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柜架陳設的藝術》(1)教材版本:人民美術出版社八年級上冊;(2)年級:八年級、課時:1課時、授課人:(3)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柜架的一般形式、功能及相關尺度。研究尺度與功能的關系。家中什物的分類。柜架陳設中的形式美的因素。柜架陳設的模型或效果圖的設計與制作。能力目標:①根據形式美的法則進行柜架陳設;②學會柜架陳設設計的表現技法。情感目標:①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審美的眼睛來看待居家瑣事。②養成整潔、有序的理物習慣和能力。③培養創新意識,制作中的耐心、細致與精巧。教學重點:柜架陳設中的體現的形式美。柜架陳設三要素(功能、造型、色彩)。教學難點:既能體現獨到的構思、又能通過藝術實踐將構思表達得很到位。創造性地在柜架設計中體現形式美的法則及實用與美觀相結合的原則。(4)教師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相關圖片與學生作品、 繪圖、制作工具。學生準備:繪圖、制作工具、模型、素材資料等。預習第11課,搜集相關資料,準備好作業紙以及繪制平面圖或制作立體構成所需材料、工具。(5)教材內容分析:1、指導思想:本課與第9、10、12、13課一起屬于“設計與應用”學習領域中的一個家居美化單元。按照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了解主要的設計類別、功能,運用對比與和諧、對比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創新意識。其目的在于通過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本課重點從實際出發,引發學生對熟悉的家庭生活中的柜架及物品陳設美感產生興趣,探究其形式美的規律,培養創新意識,熱愛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提高生活品味。2、教材版面分析:(1)文字內容部分主要介紹了柜架的種類、作用、格層分割。思考與討論、學習建議圍繞物品分類,外型與擺放物品尺度的關系、設計表現方法,工藝設計的美觀與實用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物品陳設的方式與方法。(2)圖片欣賞部分輔助文字體現柜架陳設中的的形式美,以及柜架種類、作用、格層分割,現代與古典柜架的不同美感。學生習作示例部分展示柜架陳設藝術設計效果圖與模型方法,引導學生從構思獨特與功能上分析這些作品,能起到拓展思路的作用。學情分析:1、作為教學對象的初二年級學生,通過本單元前一階段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室內設計的基本知識,在表現技法上,效果圖的繪制、立體構成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對日常生活的關注與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維發展和生活經驗也有了相應的提高,同時對本課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接受興趣和理解基礎。2、柜架陳設設計是學生平時不大關注領域,但又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常見的一部分。如何讓學生化凡為美,創造生活中的藝術之美。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通過感官感受與理論學習、拓展實踐的線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6)教學過程:教學策略 與方法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準備 我了解我準備 學生課前了解新課,預習,準備資料:1、生活中收納、展示物品用什么樣的柜架。2、柜架陳設的藝術方法。3、柜架陳設的藝術風格。4、準備柜架陳設設計材料。 為學習新知識做初步準備。導入新課 我發現 1、從學生教室書桌的整理談生活習慣。2、 想一想家中用一些什么柜子進行整理、收納物品的物品、放在哪兒?怎樣擺放的?你覺得美嗎? 啟發思考,導向主題,同時引導學生將審美觸角伸向日常生活。實踐發現問題討論與研究 我理解欣賞美了解美 將新課內容教師分配給各小組,組內學生討論,備課,抽簽一人給全班講授本組的新課內容,隨機抽取一組中一員,對講授的內容提問。老師對講課和提問隨時進行補充和評價。1、生活中的柜架陳設藝術。(第一組)功能、風格2、柜架陳設根據物品的內在關系、針對不同的擺放目的可分為:美感及規律1)有序擺放,(第二組)2)自由擺放。(第三組)3、思考與討論:(第四組)柜架陳設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類別 功能 造型 色彩 尺度形式美的法則:對比與和諧 對比與均衡 節奏與韻律 多樣與統一 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調動每個學生潛能。進一步學會審美;理解柜架的一般形式及其特點;分析形式美的法則的運用。創作拓展 我動手課堂 實踐 作業設計(第五組)分小組創作一個主題系列柜架陳設藝術品。1、小組長帶領大家討論創作主題方向;2、組內成員相互協作,討論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共同解決。將課堂知識運用到創作活動中;3、展示形式:小組作品合作粘貼在一塊卡紙上,共同裝飾。 鍛煉動手、創作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作品 我建議 1、師生分享成果,作品展示:小組展示柜架陳設作品2、抽取兩組介紹設計意圖和制作技巧。3、學會用美術語言來自評、互評作品。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并靈活運用。4、教師對整節課各小組講課、提問、創作進行總體評價。 學會欣賞自己和他人,分享創作樂趣。課后 我思考 大家特別敢于創造性的對柜架陳設的運用進行了拓展,課后大家還可以想想在思考柜架陳設效果展示技法、材料、運用并在生活中的運用。嘗試對家里某一個柜架陳設進行改造。 后續思考、應用與學習(7)評價:教學評價:1、學生能否積極參與思考、討論和交流,自覺探究柜架陳設設計的藝術規律;2、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對柜架陳設設計產生興趣和創造的欲望;3、能否對柜架陳設藝術三要素較好的把握,并運用到實際制作過程中去。評價表講課 提問 創作 綜合目標組別 圍繞課題,扣準重點,從美術角度,有拓展。 從課題角度,用美術語言,有思考和深度。 組員參與,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美術表現力。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第五組反思: 新策略:學生行動研究,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采用分內容任務,小組內隨機抽簽講課的形式,提問采取小組間交叉進行,調動學生參與意識和保持學習的緊張度新認識:“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且在燈火闌珊處”,身邊就有很多不起眼,但可以借助的媒介進行創作,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新觀點:獨具慧眼,古為今用、舊為新用、變廢為寶……借助任意可借助的形式創作。教學模式探索:A、預習:我了解 我準備 我發現(預習)。進入新課;B、我理解:導入新課;1、生活中的柜架陳設藝術。(第一組)2、柜架陳設根據物品的內在關系、針對不同的擺放目的可分為:1)有序擺放,(第二組)2)自由擺放。(第三組)3、思考與討論:(第四組)C、我動手:拓展實踐作業設計(第五組)分小組創作一個主題系列柜架陳設藝術品D、我評價、我建議:E、我思考用這樣的五步教學模式,讓那個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模式。5、課后思考:本課內容密切結合現代生活實際,體現了新課程與傳統課程的重要區別,也是本課能進緊緊抓住學生興奮點的關鍵所在。在由學生自主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點撥,圍繞教學重點,層層深入,抓住關鍵,堅決了難點;師生互動,互有生發,教學相長,富有生機。總體上順利達成了教學目標。然而,在教學活動設計當中,還可進一步有機結合游戲、比賽、展覽等,激活課堂氣氛,增強參與活動的愉悅感,進一步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促進課堂效益的進一步提高。(8)板書設計:柜架陳設的藝術我了解 我準備 我發現:(預習) 二、我理解:生活中的柜架陳設藝術。(第一組)2、柜架陳設根據物品的內在關系、針對不同的擺放目的可分為:1)有序擺放,(第二組)2)自由擺放。(第三組)3、思考與討論:(第四組)三、我動手:拓展實踐作業設計(第五組)分小組創作一個主題系列柜架陳設藝術品四、我評價、我建議:五、我思考(課后):對柜架陳設的藝術運用進行拓展1、柜架陳設效果展示技法、材料并在生活中的運用。2、嘗試對家里某一個柜架陳設進行改造。PAGE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