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中考晨讀資料專題十二 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考點1【中頻點】地形和地勢1.地形類型多樣(1)四大高原的特點。①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廣布、雪山連綿。②黃土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廣的黃土分布區(qū),千溝萬壑、支離破碎。③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廣布,地表崎嶇不平。④內蒙古高原:我國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蕩、一望無垠。(2)三大平原的特點。①東北平原: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地面坦蕩、黑土廣布。②華北平原:我國第二大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③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3)四大盆地的特點。①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②準噶爾盆地:我國面積第二大盆地,相對濕潤。③柴達木盆地:我國地勢最高的盆地,有“聚寶盆”之稱。④四川盆地:也稱“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積較大的成都平原,農業(yè)發(fā)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譽。(4)主要山脈①東西走向山脈。北列:天山山脈、陰山山脈、燕山。中列:昆侖山脈、秦嶺、大別山。南列:南嶺。②東北—西南走向山脈。西列: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中列:長白山脈、武夷山脈。東列:臺灣山脈。③西北—東南走向山脈。阿爾泰山脈、小興安嶺、祁連山脈。④南北走向山脈。北列:賀蘭山。中列:六盤山。南列:橫斷山脈。⑤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唐古拉山脈。(5)我國主要山脈和地形區(qū)分布的識記方法。①位于省區(qū)界線上的山脈:②作為重要地形區(qū)界線的山脈:2.山區(qū)面積廣大(1)山區(qū):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3。(2)山區(qū)的開發(fā)利用。①有利條件:山區(qū)在發(fā)展旅游、采礦和農業(yè)多種經(jīng)營等方面優(yōu)勢較大,森林、礦產、生物、水能等資源相對豐富。②不利條件:地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發(fā)展耕作業(yè);易發(fā)生自然災害,如滑坡、泥石流等。開發(fā)利用山區(qū)時要特別注意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的發(fā)生。3.地勢呈階梯狀分布(1)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2)三級階梯概況(大河向東流最能說明此特點)階梯名稱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類型 主要地形區(qū)第一級階梯 4 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東緣第二級階梯 1 000~2 000米 高原、盆地 內蒙古高原、云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丘陵、平原 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3)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征對我國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概括為“降水、水能、水運”三水)。①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廣大地區(qū)帶來了豐沛的降水。②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東流入海洋;河流從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的水能。③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lián)系,但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考點2【高頻點】氣候1.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及成因季節(jié) 分布特點 原因 重要地區(qū)冬季 南北溫差大 緯度因素: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較少;北方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日照時間比南方短;冬季風加劇北方嚴寒 最高溫度在海南,最低溫度在漠河夏季 南北普遍高溫 緯度因素: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較多;北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但日照時間比南方長,獲得的光熱不比南方少 最高溫度在吐魯番,最低溫度在青藏高原2.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如下圖)(1)依據(jù):將≥10℃持續(xù)期內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氣溫總和,稱為活動積溫,它是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2)五個溫度帶和一個高原氣候區(qū)溫度帶 寒溫帶 中溫帶 暖溫帶 亞熱帶 熱帶 青藏高原區(qū)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兩年三熟到一年兩熟 一年兩熟到 三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3.東西干濕差異(1)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2)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臺灣省的火燒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3)四類干濕地區(qū)對應的年降水量、植被與農業(yè)類型干濕地區(qū) 濕潤區(qū) 半濕潤區(qū) 半干旱區(qū) 干旱區(qū)年降水量 >800毫米 400~800毫米 200~400毫米 <200毫米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沙漠和戈壁農業(yè)類型 種植業(yè) (水田農業(yè)) 種植業(yè) (旱地農業(yè)) 畜牧業(yè) 畜牧業(yè)4.我國氣候特點: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1)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地區(qū)氣候類型 分布地區(qū)熱帶季風氣候 滇、粵、臺三省的南部及海南省全部亞熱帶季風氣候 南方地區(qū)溫帶季風氣候 北方地區(qū)溫帶大陸性氣候 西北地區(qū)高原山地氣候 青藏地區(qū)(2)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季風 源地 性質 范圍 影響夏季風 太平洋、印度洋 高溫多雨 季風區(qū) 帶來降水、易發(fā)生旱澇災害冬季風 西伯利亞、蒙古 寒冷干燥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加劇北方的寒冷,帶來寒潮、凍害等災害天氣5.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考點3【高頻點】河流1.眾多的河湖(1)外流河、外流區(qū):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為外流河,所在的區(qū)域為外流區(qū)。(2)內流河、內流區(qū):最終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為內流河,所在的區(qū)域為內流區(qū)。(3)我國外流區(qū)和內流區(qū)的比較流域名稱 占全國總面積 主要大河外流區(qū) 2/3 流入太平洋:長江、黃河、珠江、瀾滄江 流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怒江 流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分界線 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內流區(qū) 1/3 流入沙漠深處:塔里木河(4)外流河與內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較。①外流河大多分布在東南部外流區(qū)內,受季風氣候影響,河流水量大,河水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來越短,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結冰現(xiàn)象。②內流河分布在西北內陸,水量較小,季節(jié)變化大,河水主要來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2.長江與黃河項目 長江 黃河長度 6 300千米 約5 500千米發(fā)源地 唐古拉山脈 巴顏喀拉山脈特點 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 呈“幾”字形,是我國第二長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注入海洋 東海 渤海上、中、下游的分界點 宜昌、湖口 河口、桃花峪流經(jīng)省級 行政區(qū)域 青、藏、川、云、渝、鄂、湘、贛、皖、蘇、滬(11個) 青、川、甘、寧、內蒙古、陜、晉、豫、魯(9個)流經(jīng)地形區(qū) 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主要支流 嘉陵江、漢江、湘江、贛江 湟水、汾河、渭河開發(fā) ①“水能寶庫”,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著名水電站:三峽、葛洲壩 ②“黃金水道”,干流橫貫東西,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四季通航 ①中上游利用水能發(fā)電,著名水電站:龍羊峽、三門峽、小浪底 ②引黃灌溉:塞外江南——寧夏平原、河套平原;華北平原重要的飲用水源憂患 ①長江上游水土流失 ②川江(四川宜賓到湖北宜昌河段)灘多流急,荊江河段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泥沙淤積 ③下游水污染 ①上游:荒漠化嚴重;寧夏、內蒙古境內初春時節(jié)易形成凌汛 ②中游:流經(jīng)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③下游:河道變寬,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沉積,使河床抬高,成為“地上河”;山東境內初春時節(jié)易形成凌汛治理措施 ①興建長江中上游防護林,保持水土;興建分洪、蓄洪工程(蓄) ②整治河道,退耕還林(導) ③加固防江大堤(防) ①上游:合理放牧,恢復林草植被,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修建水庫、水電站 ②中游: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打壩淤地,保持水土 ③下游:加固加高黃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3.主要的湖泊(1)我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是咸水湖。(2)我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考點4【高頻點】自然災害1.自然災害的定義有兩層含義,首先是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異常變化,其次是對資源、財產和人員造成損失或傷亡。2.氣象災害:主要有寒潮、臺風、干旱、洪澇等。3.地質災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2024年中考晚默資料專題十二 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考點1【中頻點】地形和地勢1.地形特征:地形類型 , 面積廣大。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 ,山區(qū)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 。山區(qū)包括 、 ,連同比較崎嶇的 。2.利用下面的空白圖識記主要地形區(qū)和主要山脈的名稱和位置(1)主要山脈及走向山脈走向 主要山脈東西走向 北列:A 山脈—B 山脈; 中列:C 山脈—D ; 南列:E _東北—西南走向 西列:F —G 山脈—H 山—I 山; 中列:J 山脈—K 山脈; 東列:L 山脈 南北走向 M 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 N 山脈、O 山脈 弧形山脈 P 山脈 (2)主要地形區(qū)名稱 主要特征四大高原 ① 高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遠看是山,近看成川”,雪山連綿、冰川廣布② 高原 坦蕩開闊的草原③ 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④ 高原 地形崎嶇不平;石灰?guī)r廣布,多喀斯特地貌四大盆地 ⑤ 盆地 位于地勢第一級階梯,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寶盆”之稱⑥ 盆地 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內部有沙漠、戈壁,位于天山山脈以北⑦ 盆地 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⑧ 盆地 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有“紫色盆地”之稱,內部多丘陵,西部是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國”的美稱三大平原 ⑨ 平原 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地勢坦蕩,黑土廣布⑩ 平原 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沖積形成,又稱黃淮海平原;黃河是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 平原 河湖眾多,有“水鄉(xiāng)”“魚米之鄉(xiāng)”之稱三大丘陵: 遼東丘陵、 山東丘陵、 東南丘陵(3)地形區(qū)界線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qū)西側 東側橫斷山脈巫山太行山脈 黃土高原大興安嶺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qū)北側 南側天山山脈昆侖山脈秦嶺3.中國的地勢特征: , 分布。 (1)三級階梯概況階梯名稱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區(qū)第一階梯 4 000米以上 高原、 盆地(以高原為主)分界線 山脈— 山脈— 山脈 第二階梯 多在1 000~2 000米 高原、 高原、 高原、 盆地、 盆地、 盆地(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分界線 — 山脈— 山— 山 第三階梯 多在500米以下(2)我國地勢的影響:使大江大河自 向 流,便利了東西的交通;同時有利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 ;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落差 , 資源極為豐富。★地形、地勢對我國的影響地勢對氣候的影響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有利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階梯狀的地勢,增加了同一氣候帶內的氣候差異,加劇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地勢對河流的影響 我國的大江大河多發(fā)源于第一級階梯,自西向東奔流入海。在階梯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有利于修建水利工程。溝通東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內陸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地勢對交通的影響 自西向東的河流溝通了我國東西部的交通,但是高大山脈也成了我國東西交通的巨大障礙地形對城市布局的影響 地表形態(tài)使得聚落布局形成集中式、條帶式等,聚落布局受地形地貌影響較大考點2【高頻點】氣候1.氣溫的變化(1)氣溫的時空變化季節(jié) 氣溫分布的總體規(guī)律 影響氣溫空間變化的原因 中國的氣溫之最冬季 氣溫 , _ a.主要原因是受緯度位置影響,我國南北跨度大,冬季時,太陽直射 半球,南方獲得太陽光熱比北方 。 b.北方受寒冷的 _ 影響大,而南方受其影響 較 _ 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_ ; 冬季最熱的地方 是 _夏季 除了 等少數(shù)地區(qū)以外, _ _ a.夏季,太陽直射 半球,我國各地獲得的太陽光熱較多。北方白天日照時間比南方 ,因此夏季南北普遍高溫。b.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 ,而青藏高原有“ ”之稱,平均海拔在 _ 以上,因此青藏高原夏季的溫度不高 我國夏季最熱的地方 是 ,人稱“ ”;夏季氣溫最低的 是 (地形因素) (2)我國的溫度帶①根據(jù)氣溫的南北差異,并結合農業(yè)生產實際,將全國劃分為 個溫度帶,分別是E 帶、D 帶、C 帶、B 帶和A 帶;此外還有F 。從溫度帶來講,海南省完全屬于 ,上海、廣州屬于 ,北京屬于 。②溫度帶與耕作制度、農作物的對應關系溫度帶 作物熟制 主要農作物寒溫帶 一年一熟 春小麥中溫帶 、大豆、甜菜暖溫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玉米亞熱帶 一年兩熟至三熟 水稻、油菜、 _熱帶 一年三熟 、熱帶經(jīng)濟作物青藏高原區(qū) 一年一熟2.我國降水的變化(1)時間變化:我國降水季節(jié)分配 ,大部分地區(qū)降水集中于 季,呈現(xiàn)夏季高溫多雨的特點。在不同地區(qū),雨季的長短差別 。一般來說,南方雨季開始 ,結束 ,雨季 ;北方雨季開始 ,結束 ,雨季 。由于 季風不穩(wěn)定,我國降水的年際變化也 。 地區(qū),每年6、7月,陰雨連綿,這種天氣被稱為“ ”,而7、8月份,此地又出現(xiàn) 天氣。 (2)空間變化:我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不均勻,總趨勢是從 向 遞減,東多西少,南多北少,主要影響因素是 。我國降水主要受夏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臺灣島的 ,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中的 。 (3)按照年降水量和蒸發(fā)量的對比關系,把中國分成四個干濕地區(qū),從東南向西北依次是:A 區(qū);B 區(qū);C 區(qū);D 區(qū)。北京屬于 區(qū),廣州、上海屬于 區(qū)。①大致是 年等降水量線,②大致是 年等降水量線。中國干濕地區(qū)劃分圖(4)不同干濕地區(qū)的概況項目 濕潤區(qū) 半濕潤區(qū) 半干旱區(qū) 干旱區(qū)年降水量 >800毫米 400~800毫米 200~400毫米 <200毫米植被 _ _ _ _農業(yè)類型 業(yè) 業(yè) 耕地類型及作物 (水稻) (小麥) —3.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1)氣候復雜多樣①原因:我國南北跨 廣、 位置差異大,使氣溫和干濕狀況的空間差異大;此外,我國一些高大的山地,氣溫呈明顯的 變化。②我國氣候類型的分布及其特點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A 氣候 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B 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C 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 氣候 夏熱冬寒,氣溫年較差較大,全年少雨E 氣候 夏季涼爽,冬季寒冷,年降水量較少,雨略多(2)季風氣候顯著①原因: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 大陸東部,最大的大洋—— 洋的西岸,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季風盛行。②影響我國的冬、夏季風季風類型 源地 風向 氣候 性質 影響范圍冬季風 (陸地吹向海洋) _ _ ① 風 ② 風 _ _ 除青藏高原、云貴高原、臺灣島、海南島以外都受此影響夏季風 (海洋吹向陸地) ⑥ _ ③ 風 _ _ — 山脈 — —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一線以東、以南地區(qū) ⑤ _ ④ 風③季風區(qū)是指受 季風影響的地區(qū),我國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界線為 — 山脈— _ 一線,大致與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我國季風區(qū)受夏季風影響明顯,降水豐富且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風區(qū)受海陸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約,夏季風很難到達,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較干旱。 ④影響:夏季風給我國東部帶來 ,季風氣候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雨熱同期),這為我國農業(yè)生產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許多對熱量條件需求較高的農作物,在我國的種植區(qū)要比同緯度其他國家的緯度偏高。而夏季風不穩(wěn)定又容易導致我國 災害頻繁。 考點3【高頻點】河流1.河湖概況(1)外流區(qū)和內流區(qū)中國主要河流分布圖流域名稱 約占全國總面積 主要河流外流區(qū) 2/3( 季風區(qū)) 流入北冰洋: 河 (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流入印度洋: 江、 江 流入太平洋: 江、 河、 淮河、 江、 江、 江(流出國門以后稱 河) 內流區(qū) 1/3( 非季風區(qū)) 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 (2)比較外流河和內流河的水文特征項目 概念 數(shù)量 流量 長度 河水補給方式 汛期季節(jié) 原因 枯水期外流河 最終流入 _ 的河流 _ 大 _ 大氣 降水 _ 夏季 降水多內流河 最終未能流入 _ 的河流 少 短 _ 夏季 冬季(3)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比較我國南方和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 地區(qū) 流量 汛期 結冰期 含沙量北方河流 東北 大華北 短 大南方河流 無(4)中國的河流之最河流名稱 中國的河流之最 _ 我國水量最大、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_ 我國結冰期最長的河流 _ 我國汛期最長的河流 _ 我國最長的內流河 _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_ 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5)外流湖為 湖,內流湖基本上都是 湖,我國最大的內流湖是 ,它也是我國 的湖泊,是 湖;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境內的 。2.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概況 長江發(fā)源地 青藏高原的A _注入海洋 注入B _流經(jīng)的主要地形區(qū) 高原、 山區(qū)、 盆地、 平原上、中、下游分界點 湖北省的a 和江西省的b _主要支流和湖泊 ①雅礱江、②岷江、③ 江、 ④ 江、⑤ 江、⑥ 江、 ⑦ 江、C 湖、D 湖 沿江主要城市 甲 、乙 、丙 、丁 _水能資源 水能資源豐富,水能資源蘊藏量占全國的1/3,可開發(fā)利用部分占全國的一半,被稱為“ ”。水能資源集中分布在 游河段,E 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 航運價值 長江航運價值高,干流橫貫東西,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四季通航,通航里程占我國內河航運總里程的2/3,貨運量占全國內河貨運總量的60%。被稱為“ ” 問題 上游: ;中、下游: 、 和 _治理措施 長江中下游由于地勢 ,排水不暢,夏季降水 ,汛期長、水量大,而且支流 ,洪水來源多,再加上人為原因的破壞,洪水容易泛濫成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對長江進行了綜合治理,重點治理了灘多流急的 和“九曲回腸”的 _3.黃河的治理與開發(fā)概況 黃河發(fā)源地 青藏高原的 _注入海洋 注入 海 流經(jīng)的主要地形區(qū) 高原、 高原、 高原、 平原 上、中、下游分界點 上、中游分界A ;中、 下游分界B _主要支流 C ;D ;E ;F _水能資源 水能資源豐富,集中在 游和 游 航運價值 黃河流域降水較少,蒸發(fā)量大,水量 ,季節(jié)變化 ,冬季有 ,航運價值 _問題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有凌汛 中游:流經(jīng)黃土高原, 嚴重 下游:泥沙淤積、“地上河”、洪水威脅,有凌汛治理措施 上游: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 中游:治理黃河的關鍵在于中游 ,在黃土高原地區(qū)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樞紐 下游:加固黃河大堤特點 黃河干流呈“ ”字形,流經(jīng)9個省級行政區(qū)域,是我國第二長河,但不是第二大河。黃河上游為G _平原和H 平原提供灌溉水源,使降水較少的這兩個地區(qū)農業(yè)發(fā)達,成為“塞上江南”“塞上糧倉” 注意:凌汛出現(xiàn)的條件有兩個:一是河流在冬季會出現(xiàn) 結冰 現(xiàn)象;二是有由 低緯 流向 高緯 的河段。 考點4【高頻點】自然災害1.常見的自然災害:自然環(huán)境經(jīng)常發(fā)生異常變化,其中有些會造成資源破壞、財產損失、人員傷亡等危害,這樣的異常變化叫 。我國常見的自然災害有 和 等。(1)我國常見的氣象災害有 、 、 、 等。 (2)我國常見的地質災害有 、 、 等。 發(fā)生地質災害的頻率較高。 2.我國自然災害頻發(fā)(1)旱澇災害:我國東部夏季風的強弱、進退早晚變率很大,經(jīng)常產生南澇北旱、北澇南旱現(xiàn)象,因而,旱澇災害是我國影響最大的兩種氣象災害。(2)寒潮:寒潮是發(fā)生在 半年的氣象災害,是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現(xiàn)象,并伴有大風、雨雪、冰凍等。春耕秋收季節(jié)的寒潮對農業(yè)的影響最大,但是寒潮也可以凍死蟲卵,緩解第二年的農業(yè)病蟲害。 (3)臺風:形成于熱帶、副熱帶洋面的大氣渦旋,主要發(fā)生于每年6—10月,主要影響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臺灣、浙江等。臺風主要包括狂風、暴雨、風暴潮三種災害形式,但臺風帶來的降水也可以緩解伏旱旱情和高溫酷暑。(4)泥石流:多發(fā)于 、雨季。當發(fā)生泥石流時,應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動方向的山坡上跑。 (5)滑坡:常見次生災害,多發(fā)于山區(qū)、雨季。(6)崩塌:多發(fā)于山區(qū)、雨季,泥石流和滑坡次生災害也易導致巖體崩塌。答案考點11. 多樣,山區(qū),1/3,2/3,山地,丘陵,高原2.(1)天山,陰山,昆侖,秦嶺,南嶺,大興安嶺,太行,巫,雪峰,長白,武夷,臺灣,橫斷,阿爾泰,祁連,喜馬拉雅(2)青藏,內蒙古,黃土,云貴,柴達木,準噶爾,塔里木,四川,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3)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華北平原,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3.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1)青藏,柴達木,昆侖,祁連,橫斷,內蒙古,黃土,云貴,塔里木,四川,準噶爾,大興安嶺,太行,巫,雪峰,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東南(2)西,東,降水,大,水能考點21.(1)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溫差大;南;多;冬季風;小;黑龍江漠河的北極村;海南省;青藏高原;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溫差不大;北;長;0.6℃;世界屋脊;4000米;新疆的吐魯番;火洲;青藏高原(2)五,寒溫,中溫,暖溫,亞熱,熱,青藏高原區(qū),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春小麥,冬小麥,甘蔗,水稻,青稞2.(1)不均,夏,很大,早,晚,長,晚,早,短,夏,很大,長江中下游,梅雨,伏旱(2)東南沿海,西北內陸,海陸位置,火燒寮,托克遜(3)濕潤,半濕潤,半干旱,干旱,半濕潤,濕潤,400毫米,800毫米(4)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種植,畜牧,水田,旱地3.(1)緯度,海陸,垂直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溫帶大陸性,高原山地(2)亞歐,太平蒙古—西伯利亞,西北,東北,寒冷干燥,太平洋,印度洋,東南,西南,高溫多雨,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夏,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400豐沛的降水,旱澇考點31.(1)東部,額爾齊斯,雅魯藏布,怒,黑龍,黃,長,珠,瀾滄,湄公,西北,塔里木(2)海洋,多,長,夏季,冬季,海洋,小,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氣溫高(3)短,但有春汛、夏汛;有;小;小;有;大;長;小(4)長江,黑龍江,珠江,塔里木河,黃河,京杭運河(5)淡水,咸水,青海湖,最大,咸水,鄱陽湖2. 唐古拉山脈,東海,青藏,橫斷,四川,長江中下游,宜昌,湖口,嘉陵,烏,湘,漢,贛,洞庭,鄱陽,重慶,武漢,南京,上海,水能寶庫,上,三峽,黃金水道,水土流失,泥沙淤積,洪澇災害,水污染,低平,豐富,多,川江,荊江3. 巴顏喀拉山脈,渤,青藏,內蒙古,黃土,華北,河口,桃花峪,湟水,涇河,汾河,渭河,上,中,小,大,結冰期,低,水土流失,治沙,幾,寧夏,河套考點41. 自然災害,氣象災害,地質災害(1)干旱,洪澇,臺風,寒潮(2)地震,滑坡,泥石流,山區(qū) 2. 冬,山區(q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年中考晚默資料: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docx 2024年中考晨讀資料: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