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中考晨讀資料專題十六 北方地區考點1【高頻點】自然特征與農業1.自然特征(1)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2)氣候: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3)河流:河流水量季節變化大,有結冰期。2.比較“黑土地”和“黃土地”土地 “黑土地” “黃土地”位置 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黃土高原自然 條件 地形 平原、山地 平原、高原溫度帶 中溫帶、寒溫帶 暖溫帶干濕區 濕潤、半濕潤 半濕潤、半干旱農作物 春小麥、大豆、玉米、甜菜 冬小麥、棉花、花生農業發展的地位 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華北平原是小麥、棉花主要產區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和措施 問題:沼澤地的開發、鹽堿地及淺海灘涂的改造,造成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 措施:停止開荒,建立自然保護區 問題:大量抽取灌溉用水,加劇干旱;人口眾多,用地緊張 措施:節約農業用水;挖掘中、低產田潛力主要自然災害及原因 主要自然災害:低溫凍害 原因:春、秋季易遭受寒潮的影響 主要自然災害:春旱嚴重 原因:春季降水少,冬小麥返青,農田需水量大考點2【中頻點】東北三省1.冷濕的自然環境(1)位置、范圍:東北三省位于我國的東北部,包括黑、吉、遼三省。(2)地形:以平原、山地為主。人們常用“山環水繞、沃野千里”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3)氣候:冷濕,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降水較多且集中在夏季,冬季以降雪為主。2.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地廣人稀,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1)東北平原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地勢平坦,土地面積廣闊,黑土肥沃;夏季日照長,光照充足;緯度較高,冬季積雪厚,蒸發較弱,土壤水分條件較好;河流眾多,水源充足;人均耕地多,宜農荒地多。(2)不利條件:緯度較高,熱量不足,農作物的熟制只能達到一年一熟;受寒潮、低溫影響大;西部風沙威脅大;開發過程中,容易破壞草原和沼澤,導致濕地面積減少,生態惡化。3.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基地(1)資源條件:豐富的煤、鐵等礦產資源。(2)交通:完善的鐵路網。(3)主要的工業部門:鋼鐵、石油、化工、機械、汽車。(4)存在的問題:資源枯竭、設備老化、產業結構單一。(5)解決措施: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更新技術設備,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等。考點3【中頻點】黃土高原1.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1)位置:東起太行山脈,西至烏鞘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南抵秦嶺。(2)成因:風吹來的黃土。2.嚴重的水土流失(1) 形成原因。①自然因素:地形——坡度較陡,地面較長,沖刷侵蝕力強;植被——光禿裸露,缺少植被保護;土質——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氣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②人為因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表植被;開礦、修路使地表裸露。3.脆弱的生態環境(1)地形破碎,氣候干旱。(2)自然災害頻繁:不僅水土流失嚴重,還有干旱、洪澇、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災害。(3)環境容易遭到破壞,而且破壞之后很難恢復。4.生態建設(1)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2)水土流失的治理。①生物措施:植樹種草。②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擋土壩。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避免超載放牧。考點4【低中高頻點】北京1.區域全貌地理 位置 經緯度位置 40°N,116°E海陸位置 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角溫度帶 暖溫帶干濕區 半濕潤地區鄰省 東南與天津市相鄰,三面被河北省包圍自然 環境 地形 以平原為主,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河流 潮白河、溫榆河、永定河,自西北向東南流名勝古跡 明清故宮、長城、頤和園、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天壇、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2.現代都市建設中,北京所做的工作(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2)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2024年中考晚默資料專題十六 北方地區考點1【高頻點】自然特征與農業1.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2.北方地區的概況范圍 秦嶺—淮河以 ,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東臨 海和 海 地形 地形以 為主。黑土地: 平原; 黃土地: 平原、 高原 氣 候 氣候 以 氣候為主,夏季 ,冬季 (雨熱同期) 1月平均氣溫 低于 ℃ 年平均降水量 毫米,屬于 區。降水集中在 季( 月) 河流水文特征 水量較 ,汛期 ,冬季有 現象 植被類型 以 為主 農耕制度 耕地類型 以 為主,是重要的旱作農業區(華北平原春旱嚴重) 作物熟制 或 . 糧食作物 (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 ;東北平原: )等 經濟作物 花生、大豆、甜菜(東北平原)、棉花(華北平原)等水果 、 等溫帶水果 農業發展 條件 不利: 不足, 嚴重; 有利: 面積大, 肥沃,耕地集中連片,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農業持續發展的方向 發展 農業 考點2【中頻點】東北三省1.山環水繞,沃野千里位置和范圍 位于我國的 部,包括 省、 省和 省 地形 以 、 為主,東部為 山脈,北部為小興安嶺,西倚 (山脈)。在山地之間分布的東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 河流 黑龍江是 兩國的界河;鴨綠江和圖們江是 兩國的界河;松花江、嫩江、烏蘇里江都匯入 ,最終流入 洋;遼河自北向南注入渤海 氣候 東北三省緯度較高,緊鄰冬季風源地,氣候 。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有“林海雪原”之稱。受氣候影響,東北三省的民居的屋頂坡度 ,墻體 ,窗戶 ,屋內有炕 2.從“北大荒”到“北大倉”(1)商品糧基地:東北三省平原遼闊, 土廣布,土質肥沃,雨熱同期,人均耕地 ,機械化程度較高,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國提供 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不足之處是緯度較高,農作物 ,春秋季節受寒潮的影響,容易發生低溫凍害。(2)問題及對策:經過50多年的大面積開荒,該地區雖然擴大了耕地面積,增加了糧食產量,但是 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為了保護環境、恢復生態,國家決定停止開荒,建立一批自然保護區,如三江自然保護區。 3.我國 的重工業基地 (1)東北三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成的 重工業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 ”。由于煤、鐵、石油等 資源豐富,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學工業為主導的 體系。 (2)20世紀90年代,由于資源 、設備老化、產業結構單一等原因,東北重工業基地的經濟發展滯后。國家決定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東北三省也制定了詳細的發展規劃。 考點3【中頻點】黃土高原1.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東起A 脈,西到 ,北連內蒙古高原(大致以 為界),南至B ,包括 C 省、 D 省 和 E 南部、F 省東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2.氣候特征:屬于 帶、 區,主要屬于 氣候。 3.黃土風情(1)傳統民居: 。 (2)陜北民歌: 。 (3)服飾: 。 (4)名勝古跡:華山、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山西平遙古城等。4.風吹來的黃土(1)黃土高原成因: 說。源地:黃土來自中亞、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部內陸地區。 (2)地表形態特征: , 。5.嚴重的水土流失自然原因 黃土土質 ,多 ,許多物質易溶于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 ;地表裸露,缺乏 保護 人為原因 過墾過牧,修路、采礦等活動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危害 帶走肥沃土壤,破壞農田和村莊,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帶來困難治理措施 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結合6.豐富的礦產資源:黃土高原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它的煤炭儲量大、品種齊全、品質優良。考點4【低中高頻點】北京北京的概況經緯度位置 大致位于 . 海陸位置 在 平原的西北角,北面是 山脈,西面是 . 余脈西山,與 省和 . 市相鄰,面向 海(但不臨海) 氣候 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位于 和 區 地形、地勢 西部和北部背靠群山,東南部是向渤海傾斜的平原;西北高、東南低,地處我國地勢的第 級階梯 河流 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這些河流均屬于海河水系,自西北向東南流,注入渤海城市職能 全國的 中心、 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 中心 歷史悠久的古城 、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的典型民居是答案考點12. 北,渤,黃,平原和高原,東北,華北,黃土,溫帶季風,高溫多雨,寒冷干燥,0,400~800,半濕潤,夏,7—8,小,短,結冰,溫帶落葉闊葉,旱地,一年一熟,兩年三熟,小麥,冬小麥,春小麥,蘋果,梨,水源,春旱,平原,土壤,節水考點21. 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山地,平原,長白,大興安嶺,中俄,中朝,黑龍江,太平,冷濕,大,厚,小2.(1)黑,多,商品糧,一年一熟 (2)濕地3. 最大,第一個,搖籃,礦產,重工業,枯竭考點31. 太行山,烏鞘嶺,長城,秦嶺,山西,陜西,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2. 暖溫,半濕潤,溫帶大陸性3. 窯洞,信天游,白羊肚頭巾4. 風成,千溝萬壑,支離破碎5. 疏松,孔隙,水,暴雨,植被考點4(40°N,116°E) ,華北,燕山,太行山脈,河北,天津,渤,溫帶季風,暖溫帶,半濕潤,三,政治,文化,國際交往,長城,頤和園,天壇,四合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年中考晚默資料:北方地區.docx 2024年中考晨讀資料:北方地區.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