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8 課第二框教案課題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授課類型 新授課 教學時數 1 課時教材 中等職業學校教科書《思想政治 基礎模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出 版社)教學目標 了解我國政黨制度的內涵,明白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關系及各自發揮的作用,感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優越性,認同并擁護我國的政黨制度。 了解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內涵,理解其重要作用,認同并擁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了解我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地位和內涵,理解其意義和優越性,培養主人 翁精神,積極參與基層群眾自治。教學重難點 理解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優越性,認同并擁護我國的政治制度。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對我國的政黨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有一定的學習和了解,但對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詳細內容和優越性缺乏深入認識。學生學習本課的難點可能在于參與政治生活比較少,對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內涵和優越性缺乏直觀的體驗和認識。學習本課,有利于學生系統理解我國基本政治制度 的優越性,深入認識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的優越性及其體現。教學方法 教法:議題式教學、情境體驗法、案例教學法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教學準備 文本資源:《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視頻資源:央視《2023 聚焦兩會》節目《中國新型政黨制度 聚焦重大問題 進 行政黨協商》、人民政協網微視頻《政協采集民情》、基層群眾自治的相關視頻、浙江象山“村民說事”相關視頻。流程 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預學 【回歸生活調研先行】 【發布任務,熱身導學】 訪問本地政協委員,或通過網絡、報刊等渠道調研政協委員履職的情況,了解其履職經歷,感受我國民主的真實性。以文字、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呈現訪談或調研結果,并上傳學習平臺。 要求:學習小組分工協作,寫出訪談或調研提綱,聯系政協委員,進行訪談或調研,匯總結果上傳學習平臺。(必做:學業質量水平一) 學習小組分工協作,寫出走訪預案,走訪小區或村委會,了解基層群眾自治的主要內容、重要意義等,以文字、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呈現走訪結果,并上傳學習平臺。(選做:學業質 量水平二) 學生通過訪談或調研,了解真實情況,為學習感悟我國政協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打好基礎。課中研學 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15 分鐘)(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內涵 【創設情境】 播放央視《2023 聚焦兩會》節目《中國新型政黨制度 聚焦重大問題 進行政黨協商》。 【議題描述】 結合視頻和教材第 77 頁“閱讀與思考”的內容,思考: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在一些重大問題作出決策之前要向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征求意見和建議呢? 這說明了我國堅持什么樣的政黨制度? 結合時事,通過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引出我國的政黨制度。(2)中國共產黨和 【小組討論】 學生分享和討論觀點,說明理由。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每組安排一名代表進行分享。 【總結建構】 教師整合學生的不同觀點,引導學生認識到在中國,除了中國共產黨,還有八個民主黨派,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在人民民主的共同旗幟下,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奉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顯著優勢的新型政黨制度。 【資料研學】 “拳擊賽”和“大合唱”這兩個比喻,形象地說明西方政黨制度“輪流執政”“相互反對”“競爭沖突”與我國政黨制度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協商民主”之間的差異。 【議題描述】 小組討論,分析多黨合作的“交響樂”,討論總結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關系。 指揮和樂手作為朋友,他們該如何相處呢? 在多黨合作中,誰是指揮?誰是樂手? 指揮是不是可以隨意指揮,有沒有一個樂隊全體成員共同遵守的規則呢? 【小組討論】 學生分享和討論觀點,說明理由。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每組安排一名代表進行分享。 【教師總結】 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 政治地位: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與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 【總結建構】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首要前提與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對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支持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充分履行職能、積極發揮作用。民主黨派參加國家政權,參與重要方針政策、重要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民主黨派的參政地位和參政權利受憲法保護,這是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 【創設情境】 播放人民政協網微視頻《政協采集民情》。 【議題描述】 政協是怎樣開展工作的,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什么優越性? 【小組討論】 學生分享和討論觀點,說明理由。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每組安排一名代表進行分享。 通過分析案例,引各民主黨派 發學生思的關系、地 考,通過中位 西政黨制度對比,分析我國政黨制度的內容和優勢。通過事(3)中國共產黨領 實案例的分 析,引導學導的多黨合 生主動將理作和政治協 論與實踐相商制度的優 結合,提高越性 分析能力。【總結建構】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只能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這一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 治制度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0 分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涵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重要作用 【創設情景】 研讀資料及教材第 78 頁“閱讀與思考”。 資料: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我國 155 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均有實行區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席、州長、縣長或旗長,均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我國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發展。 【議題描述】 什么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為什么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學生討論】 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這條主線,閱讀教材,查找知識點,并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 內涵: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國家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民族自治機關必須服從中央的領導。 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和制度保障。 【總結建構】 教師梳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這一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 用。 組織學生進行資料研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掌握基本內 容。3.基層群眾自治制度(10 分鐘)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地位、內涵和意義 【創設情境】 播放基層群眾自治的相關視頻,閱讀教材第 79 頁“閱讀與思考”。 【議題描述】 你所在的社區(村)開展過哪些類似的活動?這些活動有什么特點?如何認識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意義? 【小組討論】 學生分享和討論觀點,說明理由。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 每組安排一名代表進行分享。 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結合,積極參與基層建設中。【總結建構】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黨領導人民群眾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推動基層直接民主的新創造、新實踐。 【相關鏈接】 城市的居民委員會協調會制度、聽證會制度、評議會制度、居民來訪制度、居委會報告制度等,農村的村民委員會選舉、村民會議和代表會議、村民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方式方法,充分保障基層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企事業單位普遍建立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以廠務公開制度、職工董事制度、職工監事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管理制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創設情境】 播放浙江象山“村民說事”相關視頻。 【議題描述】 浙江象山是怎樣進行村民議事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組討論】 學生分享和討論觀點,說明理由。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每組安排一名代表進行分享。 【總結建構】 教師梳理學生的觀點,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圍繞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意義和優越性開展講授: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增強了基層群眾的民主意識和民主能力,培養了基層群眾的民主習慣,充分彰顯了中國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實踐證明,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充滿活力、獨具特色、符合國情的好制度。 【升華講解】 教師圍繞本課主題,對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內涵、優越性進行梳理、總結,升華主題,提煉總結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的優越性: 能夠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 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系,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 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課后踐學 【啟思導行】 結合本課所學,從我國基本政治制度中任選一項制度,搜集與該項制度相關的案例、故事或新聞報道,并談談它體現了 哪些方面的優越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