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材質的美一、教材分析本課選用教材為人民美術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四年級下冊),本課教材共兩個版面,首先點明了“材質的美”這一主題,并提出學習設想,通過不同形式的欣賞活動,感受豐富的材質帶給我們的不同美感。教材主要以“示例”的方式講解不同材質的藝術品給我們的不同感受,同時在“思考與討論”和“藝術實踐”欄目,還為學生的欣賞活動提供了參考。最后的“評一評”,引導學生對材質的美從知道到分析,再遞進到有自己的理解,彰顯了新的《美術課程標準》背景下“欣賞、評述”課程的視覺性和人文性。二、學情分析本課面向的是四年級學生。隨著知識的累積,他們的思維與表達能力已經逐漸成熟,經過三年對各學科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修辭語言,口頭表達能力和感受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學生對“材質”與“材質的美”這兩個概念還缺乏了解,因此本課根據學生學情,簡明扼要的拋出材質的概念以及修飾部分材質的“美”的修飾語,加以適當的引導,激發學生專注于對藝術品材質的欣賞,并嘗試表達。進而引導學生有意識的觀察生活中的物品材質,分析不同材質帶給我們的不同感受。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一)教學目標顯性目標:1、認識世界是由豐富的材質組成的,不同的材質有不同的特點,在藝術中有著特有的表現力,材質與人類文明發展息息相關。2、學會辨別不同材質(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學會表達不同材質給我們帶來的不同感受,在生活中能從個人的審美觀點出發運用不同的材質的物品裝飾生活。隱性目標:1、使學生更加關注世界,熱愛生活,豐富的材質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也給我們帶來美。2、培養學生認識、感受材質的意識,在今后的藝術創作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運用或考慮材質。(二)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1、認識生活中的各種主要材質,感受不同材質的美感。2、學習從材質的角度分析藝術作品。3、初步形成運用材質的美裝扮生活的意識。難點:學習從材質的角度評述藝術作品。教學過程課前準備: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課件。(一)新課導入1、課前“摸寶”游戲導入:準備4個袋子,里面放入不同材質的物品,讓學生摸一摸,說出摸到的感覺,猜一猜是什么。2、解釋什么是材質3、引出課題,同時板書——材質的美(二)初步觀察1、尋找自己周圍都有哪些不同的材質2、學生回答3、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的周圍有這么多不同的材質,那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存在我們身邊的這些不同的材質,給你帶來怎樣的不同感受?(三)分組研究討論1、大屏幕出示研究方向(1)這是什么材質(2)這種材質帶給你什么感覺2、分組研究討論,填寫匯報卡3、每組派代表發表意見4、教師小結:不同的材質能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覺。(四)嘗試分析藝術作品1、出示有不同材質制作的同一題材作品——馬2、學生觀察體會,說一說自己最欣賞的(大屏幕出示分析角度: a、這些材質有什么感覺;b、做成的作品有什么感覺)3、教師同時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教師小結:同一種題材不同的材質,帶來的感覺是不同的,這也豐富了我們美化生活的手段,我們可以用材質來表達情感。(大屏幕出示部分特色雕塑)(五)由小見大,引出不同材質的建筑1、出示不同材質的建筑物圖片2、學生談一談對這些建筑的體會(科技發展制造出了許多新材質,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感覺)3、教師小結:世界有了這么多種不同的材質,才構成了我們美麗的生活空間,我們要感謝這些材質給我們帶來的美。五、課堂延伸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就好像是一塊普通的小石頭,都是一樣的平凡,但是若干年后,有些石頭成為了恢弘的雕塑,有的石頭成為了精美的藝術品。我們通過這節課欣賞了不同材質的藝術品,不僅掌握了從材質入手,了解藝術品的方法,更應該體會到,原來平凡的材質,通過打磨、雕琢,都能夠成為藝術品。我們也一樣,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別人的幫助,也能成就我們不平凡的藝術人生。六、課堂小結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了不同材質帶給我們的美,正是這些不同的美才使我們的生活如此斑斕多彩,同學們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多多觀察,學會用不同材質來裝扮我們的生活、美化我們的生活,把不同材質的美傳遞給身邊的每一位熱愛生活的人。附:材質的美鑒定書材質的美鑒定書本小組鑒定的藝術品是: 經過本小組研究鑒定。它采用的材質是: 此種材質的特點是: 從材質的角度觀察、欣賞,這件藝術品給你的感受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