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飛天》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飛天及莫高窟的有關知識,以及飛天的法展變化。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圖片和視頻,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飛天造型藝術的魅力,增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意識。熱愛鄉土文化、學習鄉土文化、保護鄉土文化、發揚鄉土文化的意識。二、教學重點:了解不同時期飛天的藝術特點,能用簡短的文字描述飛天的藝術特點,表達自己對飛天的感受。三、教學難點:飛天的發展變化如何和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結合起來的,探究不同時期飛天的造型特征和藝術表現手法。四、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設問:同學們,你們看過西游記嗎?西游記里的唐僧取經是到的那個國家?出示我國古代的絲綢之路的線路圖,指導學生觀看,了解敦煌的地理位置。 教師:今天,我們成立一個考古小分隊,到敦煌去考察。 播放敦煌莫高窟視頻,學生觀看。設問:在莫高窟的壁畫中,不占主要地位但姿態非常優美的是什么藝術形象嗎?板書課題:飛天(二)、 追溯歷史,欣賞引導 1、 設疑。師:關于飛天,你們想知道關于他們的什么知識?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帶著這些問題學習吧! 2、追溯歷史,了解飛天。 飛天就是飛在天上的神或仙。飛天的故鄉在印度,最早指的是一對夫妻,(課件出示娛樂神和歌舞神)分別是娛樂神和歌舞神,娛樂神是男的,歌舞神是女的。但傳入中國后,隨著時代的發展漸漸的混為一體,以飛行的仙女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飛天最早出現在石窟壁畫中,人們只要一看到優美的飛天就會想起敦煌莫高窟的藝術。(課件出示)同學們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也是我們中國飛天的故鄉,它位于我們河西走廊西部的敦煌,共有洞窟492個,但每一窟都畫有飛天。據敦煌飛天的畫冊介紹,共計有4500多個飛天的形象,這數量之多是我們中國乃至全世界石窟寺廟中保存飛天數量最多的一個石窟,所以,飛天也成為了敦煌莫高窟藝術的名片。(板書:追根溯源)首先,我們一起來探尋飛天的起源問題,教師出示古印度飛天的形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古印度飛天的形象特征3.對比飛天發展的三個時期。(組織學生分組探究不同時期飛天的特點,并填寫考察報告)同學們,我們古代的藝術家運用自己高超的繪畫技藝和豐富的想象力創造了舉世聞名的飛天形象,那飛天又是如何一步步被創作出來的呢,這也是我們這節課要了解的。(課件出示飛天發展的三個時期)飛天歷史千余年,歷經了十個朝代,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興起創新時期 發展演變時期 鼎盛氣象時期現在請同學們對比一下,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反饋)4、分組匯報探究成果興起創新時期,那時的飛天剛從印度傳入我們,我們的畫家還是處于模仿時期,你看這時候的飛天姿態比較笨拙,線條也很生硬。當時代發展到西魏隋朝時,飛天又些變美了,但你看臉部還是有些硬。發展演變時期,課件出示北魏時期的飛天。學生總結:北魏時期的飛天從造型上看頭后有圓光,臉形為橢圓形,白鼻梁、白眼圈、上身裸露,飛行姿態呈大開口的“U”形。鼎盛氣象時期,到了隋唐時期,飛天最多、流行最廣。我們進入考察的第二站。學生總結隋代飛天的藝術特征:皮膚變黑,朝著一個方向逆風飛翔,姿態多樣。 課件出示唐代飛天的形象。大家都知道唐朝時我們古代最強盛的一個時代,佛教藝術也達到了頂峰,你們看唐代的飛天,她們姿態優美,輕柔,線條也很生動,飄逸,這說明這時代的畫家已經成熟了,她們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創作了 。學生總結出唐代飛天的藝術特征:姿態輕盈多樣,線條流暢,色彩豐富、艷麗。 飛天走衰落,課件出示宋元時期的飛天形象。提問:走向衰落的飛天的形象是不是依然美麗動人呢?我們進入我們考察的最后一站。指導學生總結宋元時期飛天的藝術特征:飛天的姿態比較單一,面容清秀,線條流暢,身下有彩云,飛動感不強。 5、教師小結:通過我們的共同考察和探究,我們了解了,同古印度的飛天相比,中國早期的飛天體態粗獷簡單,到了隋唐,飛天藝術進入了鼎盛時期,是完全中國化的飛天。同學們我們中國的飛天是不帶翅膀不長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完全憑借著人的動人姿態,飄嬈的衣裙和飛舞的彩帶凌空翱翔的,飛天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三)、欣賞體驗飛天藝術的美。播放《飛天舞》視頻片段,學生觀看視頻,談觀后感受。利用《飛天舞》進一步印證中國傳統的飛天藝術在人們心目中是永恒的、唯美的。(四)、課堂總結和延伸 同學們,今天我們這些考古隊都表現得非常出色。我們了解了飛天藝術的發展,也感受了它的美。其實,我國其他一些石窟也有飛天的形象。課件出示圖片并向學生介紹。學生觀看其他石窟的飛天圖片,更深入地了解我國飛天藝術之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