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民美術出版社與教科書第十冊第一課《人民藝術家一齊白石》教學設計指導思想本課為“欣賞 評述”學習領域。依據《美術課程標準》,應著重培養學生掌握美術欣賞最基本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欣賞和評述的能力,能夠運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語言描述美術作品和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從齊白石的人生經歷、繪畫題材、表現方法、藝術特色四個方面,認識他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及人格魅力,感悟中國文化的特色和精神。教材分析: www.本課教材主要以齊白石最受人稱道的繪畫題材——花、鳥、蟲、魚;最令人折服的藝術修養一詩、書、畫、印;最使人著迷的氣韻品格——畫簡意深、筆墨率真為切入點,展現了齊白石一生對藝術的追求和熱愛。 單就中國畫一項而言,齊白石山水、人物、花鳥,樣樣精通,兼工帶寫,無所不能。但是,我認為齊白石所涉及到的藝術類別中,面目最多、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還是他的花鳥畫。所以,在短短的四十分鐘課堂上,我把重點放在了對他花鳥畫的欣賞,其他也有涉獵,如蜻蜓點水。從這套教材中涉及到的美術欣賞 評述課來看,大約能分為這么三類:一類為以畫家為主專題欣賞;一類為主題性欣賞,如建筑欣賞、自然景觀欣賞、雕塑欣賞、肖像藝術欣賞等;第三類為每課的隨堂欣賞。就《人民藝術家一齊白石》這一課,我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闡述它在這套教材體系中的位置。(一)從以一名畫家為專題的欣賞來看。第二學段的《畫家凡高》,第三學段的《人民藝術家——齊白石》、《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都是以一名畫家為主的專題欣賞。從第二學段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到第三學段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欣賞 評述的階段目標由易到難。通過學習《畫家凡高》,學生已經初次對一位畫家,進行了專題欣賞,了解他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在此基礎上,本課通過對畫家齊白石的專題欣賞,引導學生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二)從齊白石作品在不同學段的隨堂欣賞來看。齊白石的作品《百世多吉》、《和平鴿》、《荔枝蜜蜂》、《柳橋獨步》分別在第一、二、三學段中的“造型 表現”領域中出現,通過隨堂欣賞,讓學生逐步感受中國畫的形與色,齊白石作品的筆墨情趣,為五年級“欣賞 評述”課《人民藝術家—_齊白石》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學生情況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欣賞評述能力,但他們對運用簡單的美術語言,表達自己對藝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還有待提高。 學生在課上隨堂欣賞過齊白石的作品,但對他的認識很粗淺,大部分學生只知道齊白石擅長畫蝦。他們在領悟、理解、文化藝術積累上,還不足以對齊白石這位藝術大師進行全面的解讀。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鼓勵,并傳授給學生如何全面地認識一位畫家及他的藝術作品,有目的的進行欣賞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美術語言的表達運用能力及欣賞能力,激發他們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熱愛之情。教學目標1、知識:了解齊白石的生平,知道他是一位詩、書、畫、印全能型的藝術家。技能:能夠用簡單的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2、過程與方法:教師通過講授,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取更多的信息。并以問題、對話、小組探究、對比分析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欣賞。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勵學生學習齊白石老人熱愛生活、大自然,一生勤奮,對藝術的不懈追求精神,培養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了解齊白石作品“兼工帶寫’’的表現方法和“似與不似的藝術特色。教學難點:用簡單的美術語言,表達對齊白石作品及個人的感受。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猜謎語》1、王老師今天要給你們猜個謎語:小小一條龍,胡子硬似棕。活著沒有血,死了全身紅。——《蝦》生猜……謎底《蝦》2、問:說起蝦,同學們會想到哪位畫家?——齊白石,因為他擅長畫蝦3、板書課題:(齊白石)【設計意圖】通過猜謎語激起學習興趣,也對學習齊白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下面做好鋪墊。二、觀看錄像品人生1、師問:誰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你所了解的齊白石?生交流……2、關于齊白石,同學們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 2、教師進行歸納總結、板書。①人生經歷②繪畫題材③表現方法④藝術特色【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提出疑問,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有目的的去欣賞作品。3、播放齊白石“人生經歷”錄像 問:齊白石的一生主要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學生帶著問題觀看短片,對齊白石的人生經歷進行總結:① 木匠生涯②拜學詩畫③五出五歸④衰年變法⑤藝術巨匠② 小結。 板書:木匠——巨匠【設計意圖】學生一邊直觀的了解齊白石的人生經歷,一邊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培養學生自主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理解齊白石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和他的人生經歷是密不可分的。三、初步感受識作品1、課件出示:齊白石的山水、花鳥、人物作品。提問:齊白石一生都畫過哪些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板書:山水 花鳥、人物2、提問:誰知道白石老人在眾多的繪畫題材中,最擅長的是畫什么? 生答:花鳥【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受齊白石的作品,了解他山水、花鳥、人物樣樣精通,繪畫題材非常廣泛,尤其擅長畫花鳥。四、自主探究花鳥冊1、課件:播放齊白石作品①《梅花蝴蝶》②《蘭草蚱蜢》③《楓葉螳螂》2、欣賞《齊白石》畫冊 小組討論:①昆蟲和植物的畫法有什么不同?(蟲以工筆而花卉用寫意的方法,寫意和工筆結合。)②這兩種不同的畫法融合在一起,使畫面產生一種什么樣的效果 (豪放與細膩、虛與實的對比、粗與細)教師小結并板書 :兼工帶寫【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齊白石的花鳥畫,引導學生運用美術的語言對作品進行分析。從而了解齊白石作品“兼工帶寫”的表現方法可謂是前無古人的藝術特點。3、課件出示:《可惜無聲—花鳥工蟲冊》師提問:齊白石為什么給這套畫冊起名為“可惜無聲”呢 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總結。【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可惜無聲一一花鳥工蟲冊》,讓學生感受齊白石對生活、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作品清新、質樸的美。五、對比分析《群蝦圖》1、課件出示:《群蝦圖》設問:誰能談一談你對這幅畫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生談……(鮮活、有生命力)提問:齊白石畫的蝦和生活中的蝦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又有哪些不似的地方 生小組交流討論回答……2、出示齊白石的畫理名言“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教師總結板書:似與不似【設計意圖】學生對比分析齊白石的《群蝦圖》,體會齊白石筆下的蝦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正像他所說的“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也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形神兼備,理解齊白石作品的藝術特色,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3、課件:齊白石畫蝦錄像看了齊白石畫蝦,你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呀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齊白石畫蝦,讓學生感受這位藝術大師的人格魅力,對藝術堅持不懈的追求精神。六、聽故事、品聲音構思1、《蛙聲十里出山泉》課件出示2、故事:齊白石每天都有坐在藤椅上休息的習慣,有一天,大文學家老舍先生給他出了一道難題,他怎么也坐不住了為什么呢?先聽段音…… 聽到了 什么聲音?生談…. 原來呀是老舍先生就拿著清代詩人査慎行的一句詩將齊白石給難住了,我們看是哪一句詩 出示:“蛙聲十里出山泉”出示圖片《蛙聲十里出山泉》欣賞質疑:(1)如果讓你來為這句詩配畫,你會怎樣表現?(2)畫作是如何表現詩句的?生談……(3)說說你看畫的感受。生談……(看著蝌蚪,仿佛隨著流水,聽到了蛙鳴,使人產生聯想。 )教師小結:這幅作品展現了畫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作品淋漓盡致地運用了點(蝌蚪)、線(流水)、面(山石)的結合,表現出了及其富有節奏感的生動畫面;從作品意境上講,白石老人將蛙聲隱沒于山石、流水之間,又將蝌蚪揚灑于山石、泉水之外,妙趣橫生,筆簡意遠。。【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聽音作畫,培養他們的想象力,體會用繪畫表現聲音的難度之大再欣賞齊白石的經典之作,把大師的作品與自己的想法進行對比,更加深刻的體會大師豐富的想象力,以及中國畫的深遠意境。七、有感而發談感受1、請同學們,把你對齊白石的認識、學習本節課的收獲、或是對齊白石某一幅作品的感受,用美術的語言,或自己的話和大家分享一下。 學生踴躍發言,談自己的感受。【設計意圖】以談感受的形式,鍛煉學生運用美術語言進行欣賞評述的能力。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八、課后拓展再認識:小結:同學們,這節課讓我們知道了齊白石他確實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畫家,同學們,其實齊白石他不僅是一位大畫家,還是一位書法家、篆刻家和詩人。同學們,你們課后再去了解與欣賞他這些方面的作品,一代宗師齊白石,他以天才的能力開創了獨具個性的畫風,他的筆墨和意境始終恭守著中國文化的特色和精神,也就是20世紀,一百年來出了那么多的藝術大師,但是大家依然會不約而同的把齊白石列為第一位的真真原因【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課下查找相關作品資料,加強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從中了解齊白石是一位全能的藝術大師,體會筆下的作品無不透露著對美好生活的體驗和向往,并始終固守著中國國文化的特色和精神,洋溢著地地道道的中國味道!板書設計:人民藝術家——齊白石人生經歷 木匠——巨匠繪畫題材 山水、花鳥、人物表現方法 工 寫藝術特色 似與不似【教后反思】: 《人民藝術家——齊白石》是五年級下冊第一課的教學內容,本課將通過欣賞齊白石的作品及了解其人其事,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畫特有的表現形式和特點,感受畫家的人格魅力,從而使學生提高對中國畫的藝術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備課時由于本節課是欣賞評述課,學生是否對齊白石以及中國畫欣賞感興趣是我首先要考慮的。在授新環節時,我播放了一段有關齊白石的生平簡介的短片。出乎意料的是同學們立刻被短片中的人物介紹所吸引,對這位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的國畫大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接下來的講課過程中,我采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將對齊白石作品的欣賞環節交給學生來自己介紹。學生們認真分析一幅作品,小組交流討論向大家介紹,然后小組其他同學再給予補充,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情況,進行適當的總結和補充。同學們在整個過程中積極參與,踴躍回答問題。有的同學對齊白石的作品分析的頭頭是道,并大膽的說出自己的一些獨特見解,讓人忍俊不禁。在課堂上我并不批評學生的欣賞不正確,讓每位同學都能輕松地講出自己的感受和觀點。這節欣賞課,學生們的積極性普遍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明白善用欣賞交流法,發展兒童的鑒賞及表達能力:美術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的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教師不要急于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而應當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通過欣賞名家作品,了解名家名畫,敘述藝術家們的光輝人生。用美的作品熏陶、感發學生,對學生的精神起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通過這節欣賞課,我發現不僅是畫家畫畫時注重留白,為學生講課也是如此,美術欣賞更是如此。教學并不只是教師一味的講解,多給學生留一點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己回味,會使學生對美術作品有更深的體會。“蛙聲十里出山泉”,白石老人的畫深深的吸引了學生,也在教學上給了我一些新的認識和啟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