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學 必修1[RJ](不定項)人教生物必修1知識梳理及訓練1.2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INCLUDEPICTURE"知識梳理歸納總結.TIF" INCLUDEPICTURE "知識梳理歸納總結.TIF" \* MERGEFORMAT知識點1 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1.認識顯微鏡INCLUDEPICTURE"295SW7教.TIF" INCLUDEPICTURE "295SW7教.TIF" \* MERGEFORMAT2.顯微鏡的使用(1)低倍鏡:取鏡→安放→對光→安放玻片→調焦→觀察。(2)高倍鏡使用的“四字訣”INCLUDEPICTURE"143SW4教.TIF" INCLUDEPICTURE "143SW4教.TIF" \* MERGEFORMAT3.顯微鏡放大倍數剖析(1)顯微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該放大倍數指的是長度或寬度的放大,而不是面積或體積的放大。(2)放大倍數與鏡頭長度的關系①a、b是物鏡(有螺紋),放大倍數越大,鏡頭越長,距離載玻片越近。②c、d是目鏡(無螺紋),放大倍數c(3)高倍鏡與低倍鏡觀察情況比較物鏡 物像大小 細胞數目 視野亮度 物鏡距離載玻片 視野范圍低倍鏡 小 多 亮 遠 大高倍鏡 大 少 暗 近 小(4)放大倍數的變化與視野范圍內細胞數量變化的關系①若視野中細胞成單行,則計算時只考慮長度,可根據看到的細胞數量與放大倍數成反比的規律進行計算。計算公式 放大之后的細胞數量=放大之前的細胞數量÷舉例 INCLUDEPICTURE"161SW1教.TIF" INCLUDEPICTURE "161SW1教.TIF" \* MERGEFORMAT②若視野中細胞均勻分布在整個視野中,可根據看到的細胞數目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的規律進行計算。計算公式 放大之后的細胞數量=放大之前的細胞數量÷舉例 INCLUDEPICTURE"161SW2教.TIF" INCLUDEPICTURE "161SW2教.TIF" \* MERGEFORMAT4.顯微鏡成像特點及裝片移動規律(1)成像特點:顯微鏡成的像為左右相反、上下顛倒的虛像,實際看到的像相當于觀察物水平旋轉180°,如圖示:。(2)移動規律:物像偏向哪個方向,則應向哪個方向移動裝片。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則裝片應向左上方移動。5.污物位置的判斷視野中的污物可能存在于物鏡、目鏡或裝片上。6.顯微鏡使用要點歸納(1)高倍鏡觀察時只調細準焦螺旋。(2)光線暗時,使用反光鏡的凹面;光線亮時,使用反光鏡的平面。(3)當觀察對象顏色較深時,應選用較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鏡,使視野亮些;當觀察對象顏色較淺時,應選用較小光圈和平面反光鏡,使視野暗些。這樣可增加觀察對象與視野的對比度,便于觀察清楚。知識點2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1)分類依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2)常見原核生物的細胞結構①細菌a.藍細菌(舊稱藍藻)b.大腸桿菌②支原體類型 細胞結構 營養方式支原體 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擬核 異養(寄生)(3)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項目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區別 本質區別 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大小 較小 較大細胞壁 有(支原體除外),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細胞(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和真菌細胞(主要成分是幾丁質)都有,動物細胞無細胞膜 有 有細胞質 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 含核糖體、線粒體等多種細胞器細胞核 無核膜、無核仁、無染色體、有環狀DNA分子位于擬核 有核膜、有核仁、有DNA和蛋白質結合形成的染色體相同點 都有細胞膜、細胞質,都以DNA為遺傳物質2.常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1)原核生物(2)真核生物3.細胞多樣性和統一性(1)多樣性:真核細胞多種多樣,原核細胞多種多樣,而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又不一樣。(2)統一性①結構:具有相似的細胞膜、細胞質。②功能:通過核糖體合成蛋白質。③遺傳物質:以DNA作為遺傳物質。④增殖方式:以分裂的方式產生新細胞。INCLUDEPICTURE"知識框架.TIF" INCLUDEPICTURE "知識框架.TIF" \* 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本節聚焦.TIF" INCLUDEPICTURE "本節聚焦.TIF" \* MERGEFORMAT1.怎樣使用高倍顯微鏡?答案 轉動反光鏡使視野明亮→在低倍鏡下找到目標→移動裝片,使目標位于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鏡,用細準焦螺旋調焦并觀察。2.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是什么?答案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原核細胞無核膜、核仁、染色質,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3.怎樣理解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答案 真核細胞多種多樣,原核細胞也多種多樣,而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又不一樣,體現細胞具有多樣性;原核細胞之間、真核細胞之間以及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之間具有相似的細胞膜和細胞質,它們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體現細胞的統一性。INCLUDEPICTURE"學習目標自主檢測.TIF" INCLUDEPICTURE "學習目標自主檢測.TIF" \* MERGEFORMAT1.(目標1)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到一細胞之后,欲換高倍顯微鏡進一步觀察,下列操作步驟中不正確的是( )A.將要觀察的細胞移至視野的中央B.將小光圈調整為大光圈C.轉動轉換器,將高倍物鏡正對通光孔D.先使用粗準焦螺旋,后使用細準焦螺旋將物像調整清晰答案 D2.(目標1)實驗中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裝片4次,每次僅調整目鏡或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下面4幅圖。其中視野最暗的是( )答案 A解析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觀察到的細胞越大,數目越少。3.(目標2)下列生物中,不具有葉綠素,但具有細胞壁的是( )A.煙草花葉病毒 B.大腸桿菌C.小麥葉肉細胞 D.藍細菌答案 B解析 煙草花葉病毒沒有細胞結構,A不符合題意;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有細胞壁,沒有葉綠素,B符合題意;小麥葉肉細胞是植物細胞,有葉綠體(含葉綠素),也有細胞壁,C不符合題意;藍細菌有細胞壁,有葉綠素,D不符合題意。4.(目標3)如圖分別表示形態、功能都不相同的三種生物。組成它們細胞的統一性表現在( )A.都有細胞膜、細胞質、染色質,遺傳物質都是DNAB.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遺傳物質都是DNAC.都有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遺傳物質都是DNAD.都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遺傳物質都是DNA答案 D5.(不定項)(目標2)下列關于發菜與酵母菌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A.發菜和酵母菌細胞都具有細胞壁B.發菜與酵母菌細胞中遺傳物質都是RNAC.二者最大的區別是發菜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D.發菜細胞中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則不能答案 BDINCLUDEPICTURE"重難突破易錯攻克.TIF" INCLUDEPICTURE "重難突破易錯攻克.TIF" \* 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題型1-2-1.TIF" INCLUDEPICTURE "題型1-2-1.TIF" \* MERGEFORMAT[例1] 如圖所示,甲圖中①②和③④分別表示目鏡和物鏡,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乙圖和丙圖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像。下面描述正確的是( )A.丙圖是乙圖裝片左移后觀察到的圖像B.①比②的放大倍數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數小C.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應選用組合②③⑤D.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正確的調節順序為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移動標本→轉動細準焦螺旋解題分析 丙圖中觀察的目標位于乙圖的右方,要想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則物像在視野中偏向“哪個方向”,裝片就應移向“哪個方向”,所以應向右移動裝片,A錯誤;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則正好相反,①②為目鏡,目鏡②較短,放大倍數較大,③④為物鏡,物鏡③較長,放大倍數較大,B錯誤;⑤⑥中⑤(距裝片較近)的放大倍數大,若使放大倍數增大,應選用組合②③⑤,C正確;乙圖細胞小、數目多,應是低倍鏡下觀察到的圖像,轉為丙(高倍鏡下圖像),應先把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再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調節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D錯誤。答案 C[例2] (不定項)用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4個不同物鏡組合來觀察某一細胞裝片。當成像清晰時,每一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如圖甲所示。圖乙是圖甲中d條件下觀察到的視野。如果不改變載玻片的位置、光圈及反光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條件下比c條件下看到的細胞數少B.由d條件下轉變為a條件下觀察時,可選用平面鏡調節視野的亮度C.a條件下可能觀察不到細胞D.由d條件下轉變為c條件下觀察時,應先將載玻片向左下方移動解題分析 在目鏡放大倍數不變的情況下,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物鏡就離載玻片越近,故圖甲中顯微鏡的放大倍數依次是a條件下>b條件下>c條件下>d條件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在不調節光圈及反光鏡的條件下視野越暗,所以由d條件下轉變為a條件下觀察時,應選用凹面鏡或大光圈,使視野變亮,A正確,B錯誤;由以上分析可知,a條件下放大倍數最大,看到的視野范圍最小,則a條件可能觀察不到細胞,C正確;由于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倒像,故應將裝片向右上方移動才能使圖乙中的物像處于視野中央,D錯誤。答案 ACINCLUDEPICTURE"題型1-2-2.TIF" INCLUDEPICTURE "題型1-2-2.TIF" \* MERGEFORMAT[例3] (不定項)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原核細胞都有細胞壁,真核細胞都無細胞壁B.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均為DNAC.原核生物都是自養生物,真核生物都是異養生物D.原核生物都必須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真核生物都肉眼可見解題分析 植物細胞為真核細胞,其含有細胞壁,A錯誤;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B正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都既有自養生物,也有異養生物,C錯誤;真核生物中的單細胞生物,肉眼可能也看不到,D錯誤。答案 ACDINCLUDEPICTURE"課時作業.TIF" INCLUDEPICTURE "課時作業.TIF" \* MERGEFORMAT[單項選擇題]INCLUDEPICTURE"圓點.TIF" INCLUDEPICTURE "圓點.TIF" \* MERGEFORMAT 知識點一 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1.一同學在某觀察實驗中用同一顯微鏡通過調節目鏡、物鏡、粗(細)準焦螺旋等,觀察了同一裝片,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視野較暗,細胞數目較少的是②B.①的視野范圍較②小C.轉動遮光器可以給顯微鏡換上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D.若選用目鏡10×和物鏡40×的組合觀察,觀察到的細胞面積是實際面積的400倍答案 A解析 由題圖可知,與①相比,②的放大倍數較大,處于高倍鏡下,視野較暗,細胞數目較少,A正確;①看到的細胞數目較②多,視野范圍較②大,B錯誤;轉動轉換器可以給顯微鏡換上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C錯誤;若選用目鏡10×和物鏡40×的組合觀察,觀察到的細胞長度和寬度都放大400倍,觀察到的細胞面積是實際面積的160000倍,D錯誤。2.某同學在觀察一個細胞均勻分布的裝片時,先用10×目鏡和40×物鏡進行觀察時,發現視野中共有16個細胞;然后他把目鏡換為5×后,可觀察到視野中的細胞數是( )A.4個 B.16個C.32個 D.64個答案 D解析 該同學先用10×目鏡和40×物鏡進行觀察時,發現視野中共有16個細胞;然后他把目鏡換為5×,目鏡的放大倍數是原來的1/2,放大倍數指的是長度或寬度的放大,由于該同學觀察的是一個細胞均勻分布的裝片,因此觀察到的范圍擴大22倍,所以可觀察到視野中的細胞數是16×4=64。3.顯微鏡是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下列有關顯微鏡的敘述,正確的是( )A.若轉換高倍物鏡觀察,需要先升鏡筒,以免鏡頭破壞裝片B.在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葉綠體呈逆時針流動,則實際情況是呈逆時針流動C.若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字母q,則載玻片上實際是字母dD.視野中發現目標細胞位于左下方,將玻片移向右上方能使其移到視野中央答案 B解析 轉換高倍物鏡不需要升鏡筒,A錯誤;顯微鏡呈現的是左右相反,倒立的虛像,故載玻片上實際字母應該是b,C錯誤;視野中目標細胞位于左下方,應向左下方移動玻片使其移到視野中央,D錯誤。INCLUDEPICTURE"圓點.TIF" INCLUDEPICTURE "圓點.TIF" \* MERGEFORMAT 知識點二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4.下列生物的細胞中,不具有核膜的是( )A.魚和鯨B.玉米和棉花C.大腸桿菌、藍細菌和支原體D.蘑菇、木耳和酵母菌答案 C解析 真核細胞有核膜而原核細胞沒有,細菌和支原體都是原核生物,無核膜,C正確。5.如圖所示的四個方框代表藍細菌、新冠病毒、水綿和酵母菌,其中陰影部分表示它們都具有的某種物質或結構。陰影部分可能包含( )A.核糖體 B.染色體C.細胞膜 D.核酸答案 D解析 新冠病毒無細胞結構,不含核糖體、染色體(藍細菌也不含染色體)和細胞膜等結構,A、B、C錯誤;據圖分析,圖示陰影部分是新冠病毒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共同點,上述生物共有的成分是核酸,D正確。6.下列有關四種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洋蔥 ②大腸桿菌 ③H1N1病毒 ④變形蟲A.①和②的主要區別在于②具有細胞壁B.①和③的主要區別在于①具有細胞結構C.②和④的主要區別在于②沒有核糖體D.③和④的主要區別在于③具有擬核答案 B解析 分析題意可知,大腸桿菌屬于原核生物,變形蟲屬于單細胞的真核生物,洋蔥屬于高等植物(真核生物),H1N1病毒屬于非細胞結構生物。①和②都具有細胞壁,A錯誤;①和③的主要區別在于①具有細胞結構,B正確;大腸桿菌具有核糖體,C錯誤;H1N1病毒是非細胞結構的生物,無擬核,D錯誤。7.細胞的統一性體現在( )①一切生物都由細胞和細胞產物組成 ②細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等 ③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都以DNA為遺傳物質 ④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都多種多樣A.②④ B.②③C.①② D.①②③答案 B解析 ④表現了細胞的多樣性,錯誤;病毒無細胞結構,故生物體不都由細胞和細胞產物組成,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和細胞產物組成,體現動植物的統一性,沒有體現細胞的統一性,①錯誤。8.下圖中①②③④⑤分別表示衣藻、草履蟲、變形蟲、大腸桿菌和藍細菌。下列有關該組生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生物的細胞中都有核糖體B.屬于真核生物的有①②③C.生物①②③的遺傳物質是DNA,生物④⑤的遺傳物質是RNAD.⑤雖然沒有葉綠體,但也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答案 C[不定項選擇題]9.下列關于藍細菌和水綿的敘述,正確的是( )A.藍細菌無核膜、水綿有核膜B.葉綠體是藍細菌和水綿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C.藍細菌和水綿具有細胞質和細胞膜D.藍細菌和水綿的染色體的組成成分中都有DNA答案 AC解析 藍細菌為原核生物,無核膜,無核仁,無染色體,無葉綠體,有DNA,只含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B、D錯誤。10.如圖是低倍鏡下蠶豆葉下表皮保衛細胞長度測量的局部視野。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換高倍鏡可使圖示保衛細胞移至視野中央B.換高倍鏡后視野會變亮C.換高倍鏡后應調節粗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D.用10倍物鏡觀察組織細胞時鏡頭與玻片的距離比用40倍物鏡觀察時近答案 ABCD解析 移動裝片才能使圖示保衛細胞移至視野的中央,A錯誤;換高倍鏡后應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錯誤;用10倍物鏡觀察組織細胞時鏡頭與玻片的距離比用40倍物鏡觀察時遠,D錯誤。[非選擇題]11.顯微鏡是生物學科中最為重要的觀察工具之一,下面是關于顯微鏡使用過程中的幾個問題:(1)在低倍鏡下尋找到需觀察的細胞后,若要進一步放大觀察,則操作的主要程序為:①把__________________移到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物像清晰。(2)下圖1是在使用目鏡為10×,物鏡也為10×的顯微鏡下觀察蛙的皮膚上皮細胞時的視野,圖2是更換物鏡后的視野,則更換的物鏡應為________(放大倍數)。(3)若在低倍鏡視野中發現有一異物,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轉換高倍鏡后,異物仍可觀察到,此異物很可能在( )A.物鏡上 B.目鏡上C.裝片上 D.反光鏡上(4)用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時,一般需經染色才能較清楚地觀察到,若無染色劑,應怎樣調節顯微鏡才能夠較清楚地觀察到口腔上皮細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要放大觀察的物體 視野中央 ②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 ③調節細準焦螺旋(2)40×(3)B(4)縮小光圈或調節反光鏡(使用平面鏡)降低視野的亮度解析 (2)放大的倍數指的是放大觀察對象的長度或寬度。更換物鏡后,觀察的橫向的細胞數目變為原來的四分之一,即放大倍數為原來的4倍,故應將物鏡從10×更換為40×。(4)口腔上皮細胞顏色較淺,若無染色劑,應將視野調暗。12.下面是幾種生物的基本結構單位,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________(填字母)是真核細胞,其與原核細胞的最主要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是________。(2)圖中D是________,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物質基礎是其含有________________,屬于________(填“異養”或“自養”)生物。圖中C所屬生物絕大多數是營________的異養生物。(3)圖中E生物在結構上不同于其他圖示的顯著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它必須依賴________才能生活。答案 (1)A、B 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核糖體(2)藍細菌 葉綠素和藻藍素 自養 腐生或寄生(3)沒有細胞結構 活細胞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