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生物必修1知識梳理及訓練】5.3 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應用 第1課時 細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生物必修1知識梳理及訓練】5.3 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應用 第1課時 細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含解析)

資源簡介

生物學 必修1[RJ](不定項)
人教生物必修1知識梳理及訓練
5.3 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應用
第1課時 細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知識梳理歸納總結.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知識梳理歸納總結.TIF" \* MERGEFORMAT
知識點1 細胞呼吸的方式
1.呼吸作用的實質:細胞內的有機物氧化分解,并釋放能量。
2.細胞呼吸類型: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3.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295SW46教.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295SW46教.TIF" \* MERGEFORMAT
(1)提出問題: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產生二氧化碳嗎?酒精是在什么條件下產生的?
(2)作出假設: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都產生二氧化碳,且在有氧的條件下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產生酒精。
(3)設計方案
①材料選擇
食用酵母菌、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溴麝香草酚藍溶液、重鉻酸鉀溶液、質量分數為95%~97%的濃硫酸溶液、錐形瓶等。
②變量的分析和控制
自變量 氧氣的有無
如何控制自變量 通入氧氣(橡皮球或氣泵用于控制有氧條件);密閉
因變量 有無CO2產生,CO2產生的多少,有無酒精產生
因變量檢測方法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295SW47教.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295SW47教.TIF" \* MERGEFORMAT
無關變量 溫度、試劑用量等,要遵循等量原則
(4)實施方案
①酵母菌培養液的配制:取20 g新鮮的食用酵母菌,分成兩等份,分別放入錐形瓶A(500 mL)和錐形瓶B(500 mL)中。向錐形瓶A、B中分別加入240 mL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
②連接裝置
③產物檢測
注意
由于葡萄糖也能與酸性重鉻酸鉀反應發生顏色變化,因此,應將酵母菌的培養時間適當延長以耗盡溶液中的葡萄糖。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深入思考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深入思考1.tif" \* MERGEFORMAT
1.配制葡萄糖溶液時,對葡萄糖溶液進行煮沸、冷卻的目的?
提示: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加熱殺死雜菌;排出葡萄糖溶液中溶解的氧氣。
葡萄糖溶液煮沸后冷卻的目的:防止酵母菌體內的酶高溫下失活。
2.甲組中NaOH的作用?間歇性通空氣的原因?
提示:NaOH的作用:吸收CO2,保證通入酵母菌培養液中的氣體不含CO2,避免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間歇性通空氣的原因:使NaOH充分吸收CO2,保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CO2為酵母菌產生。
3.乙組中,B瓶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后,再連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的原因?
提示:讓酵母菌將瓶中氧氣耗盡,保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是無氧呼吸產生的CO2。
(5)實驗結果
觀察項目 有氧呼吸裝置(甲) 無氧呼吸裝置(乙)
澄清石灰水出現渾濁所需時間及渾濁程度比較 短且渾濁程度較大 長且渾濁程度較小
溴麝香草酚藍溶液變色情況比較 變黃且時間短 變黃且時間長
酸性重鉻酸鉀檢驗情況比較 不變色 由橙色變成灰綠色
(6)實驗結論
①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產生大量的CO2。
②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無氧呼吸的產物有酒精,同時也產生少量的CO2。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深入思考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深入思考1.tif" \* MERGEFORMAT
4.(實踐應用)釀酒業常用的菌種是酵母菌,在利用酵母菌釀酒時,發酵池往往封入一部分空氣,為什么?
提示:酵母菌是兼性厭氧菌,有氧時進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獲得大量菌種,把氧氣耗盡,然后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
4.科學方法——對比實驗
對比實驗: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某種因素對實驗對象的影響,這樣的實驗叫作對比實驗,也叫相互對照實驗。在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氣條件下細胞呼吸的方式活動中,有氧和無氧兩種條件都是實驗組,這兩個實驗組的結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過對比可以看出氧氣條件對細胞呼吸的影響。
知識點2 有氧呼吸
1.場所:細胞質基質、線粒體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295SW48教.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295SW48教.TIF" \* MERGEFORMAT
2.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3.有氧呼吸過程
階段 場所 物質變化 放能多少
第一階段 細胞質基質 葡萄糖2丙酮酸+4[H] 少量
第二階段 線粒體基質 2丙酮酸+6H2O6CO2+20[H] 少量
第三階段 線粒體內膜 24[H]+6O212H2O 大量
注:[H]是指NADH(還原型輔酶Ⅰ)。
4.有氧呼吸的能量轉化
5.有氧呼吸的概念: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CO2和水,釋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過程。
6.同有機物在生物體外的燃燒相比,有氧呼吸特點:有氧呼吸過程溫和;有機物中的能量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逐步釋放;這些能量有相當一部分儲存在ATP中。
易錯提醒
(1)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質,但不是唯一的物質。
(2)葡萄糖不能進入線粒體,需要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為丙酮酸和[H]后,丙酮酸才能進入線粒體中進一步分解。
(3)真核細胞中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蛔蟲無線粒體,只能進行無氧呼吸。線粒體不是進行有氧呼吸必需的結構,如藍細菌(原核生物)無線粒體,但能進行有氧呼吸。
(4)能量不可寫成ATP,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少量儲存到ATP中。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知識框架.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知識框架.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本節聚焦.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本節聚焦.TIF" \* MERGEFORMAT
1.有氧呼吸過程中物質的變化?
答案 第一階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產生少量的[H]。
第二階段:丙酮酸和水徹底分解成CO2和[H]。
第三階段:前兩階段產生的[H],經一系列反應,與O2結合形成水。
2.有氧呼吸中能量是如何轉化的?
答案 有機物(葡萄糖)中的穩定的化學能,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逐步釋放;這些能量大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儲存在ATP中。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學習目標自主檢測.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學習目標自主檢測.TIF" \* MERGEFORMAT
1.(目標1)在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中,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
A.吸收空氣中的O2 B.吸收空氣中的CO2
C.檢測酒精的產生 D.檢測CO2的產生
答案 B
2.(目標1)下列有關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實驗采取的方法是類比實驗法
B.可用酸性的重鉻酸鉀溶液來檢測酒精的存在
C.可用澄清的石灰水來檢測二氧化碳的存在
D.在無氧呼吸的裝置中,需將酵母液反應一段時間后再將導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答案 A
解析 該實驗采取的方法是對比實驗法,A錯誤;酸性的重鉻酸鉀溶液遇酒精由橙色變為灰綠色,可用酸性的重鉻酸鉀溶液來檢測酒精的存在,B正確;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變渾濁,可用澄清的石灰水來檢測二氧化碳的存在,C正確;在無氧呼吸的裝置中,需將酵母液反應一段時間后再將導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這是為消耗掉瓶中的氧氣,創造無氧環境,保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是無氧呼吸產生的CO2,D正確。
3.(目標2)細胞呼吸過程中吸入的O2最終形成了(  )
A.CO2 B.H2O
C.ATP D.丙酮酸
答案 B
4.(目標2)在有氧呼吸過程中,水的消耗和合成分別發生在(  )
A.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
B.第三階段和第一階段
C.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
D.第三階段和第二階段
答案 C
5.(不定項)(目標2)如圖表示細胞呼吸的過程,其中①~③代表有關生理過程發生的場所,甲、乙代表有關物質。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①和②都是線粒體的組成部分
B.在②和③中都能產生大量的ATP
C.在②和③中所含酶的種類相同
D.甲、乙分別代表丙酮酸、[H]
答案 ABC
解析 ①表示細胞呼吸第一階段的場所,即細胞質基質,②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階段的場所,即線粒體基質和內膜,A錯誤;③中進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釋放大量能量,產生大量ATP,②中進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釋放少量能量,產生少量ATP,B錯誤;在②③內進行的反應不同,因此所含的酶種類不同,C錯誤;分析題圖可知,甲是丙酮酸,乙是[H],D正確。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重難突破易錯攻克.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重難突破易錯攻克.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題型5-3-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題型5-3-1.TIF" \* MERGEFORMAT
[例1] 下圖為“探究細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實驗需設置有氧和無氧兩種條件,其中乙組為空白對照組
B.B瓶產生酒精的速度快于D瓶
C.該實驗不能以有無CO2的產生來判斷酵母菌的細胞呼吸方式
D.選用酵母菌作為實驗材料是因為它與破傷風芽孢桿菌類似,可進行無氧呼吸
解題分析 該實驗需設置有氧和無氧兩種條件,本實驗中的兩套裝置相互對照,即兩組均為實驗組,兩組實驗組相互對照共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錯誤;B瓶中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不會產生酒精,B錯誤;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能產生CO2,所以該實驗不能以有無CO2的產生來判斷酵母菌的呼吸作用類型,C正確;酵母菌可以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選用酵母菌作為實驗材料是因為其為兼性厭氧型生物,而破傷風芽孢桿菌只能進行無氧呼吸,D錯誤。
答案 C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題型5-3-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題型5-3-2.TIF" \* MERGEFORMAT
[例2] 有氧呼吸全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可分為三個階段:①C6H12O6→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
下列與此相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第③階段反應極易進行,無需酶的催化
B.第②階段無ATP生成,第③階段形成較多的ATP
C.整個過程中,水既是反應物又是產物
D.第①階段也在線粒體中進行
解題分析 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都需要酶的催化,都有ATP的產生,產生ATP最多的是第三階段,A、B錯誤;水作為反應物參與了第二階段的反應,第三階段有水生成,C正確;第①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D錯誤。
答案 C
[例3] 下圖表示有氧呼吸過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①②④中數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質名稱是氧氣
C.產生①②的場所是線粒體
D.某些原核生物能完成圖示全過程
解題分析 ①②④分別代表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階段釋放的能量,④最大,A錯誤;③代表第二階段參加反應的H2O,B錯誤;產生①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產生②的場所是線粒體基質,C錯誤;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但有些原核生物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可以進行有氧呼吸,D正確。
答案 D
[例4] 細胞呼吸的第一階段又稱糖酵解,糖酵解時產生了還原型高能化合物NADH。在有氧條件下,NADH中的電子由位于線粒體內膜上的電子載體所組成的電子傳遞鏈傳遞,最終被O2獲得。下圖為線粒體內膜上電子傳遞和ATP的形成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H+通過線粒體內膜進、出膜間隙的方式相同
B.有氧呼吸過程中ATP中的能量最終來源于NADH
C.線粒體內膜兩側H+梯度的形成與電子傳遞過程有關
D.NADH中的電子全部來自于糖酵解過程,最終被O2獲得
解題分析 由圖中信息可知:H+由線粒體基質進入線粒體膜間隙時,是從低濃度到高濃度運輸,屬于主動運輸,出膜間隙由高濃度到低濃度,屬于被動運輸,A錯誤;有氧呼吸過程中ATP中的能量最終來源是葡萄糖,B錯誤;NADH中的H+和電子被電子載體所接受,使得線粒體內膜外側H+濃度升高,線粒體內膜兩側形成H+梯度,C正確;有氧呼吸過程中NADH中的電子一部分來自于糖酵解過程,一部分來自于第二階段,最終被O2獲得,D錯誤。
答案 C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課時作業.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課時作業.TIF" \* MERGEFORMAT
[單項選擇題]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圓點.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圓點.TIF" \* MERGEFORMAT 知識點一 細胞呼吸的方式
1.為了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學將實驗材料和用具按如圖所示安裝好。以下關于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個裝置均需要在黑暗條件下進行
B.裝置乙在Ⅱ處可檢測到有酒精生成
C.裝置乙是對照組,裝置甲是實驗組
D.裝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Ⅰ處的CO2
答案 B
解析 酵母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即光照不會影響實驗結果,因此研究呼吸作用,兩個裝置不需要在黑暗條件下進行,A錯誤;裝置乙為無氧呼吸裝置,無氧呼吸產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裝置乙在Ⅱ處可檢測到有酒精生成,B正確;此實驗是對比實驗,都是實驗組,C錯誤;裝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通入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對實驗結果的干擾,D錯誤。
2.在適宜的溫度等條件下,某同學利用如圖裝置、淀粉溶液、酵母菌等進行酒精發酵的研究,其中X溶液用于檢測相關的發酵產物。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淀粉的水解產物在酵母菌的線粒體基質中氧化,產生丙酮酸與[H]
B.呼吸作用產生的ATP使裝置內培養液的溫度升高
C.在整個發酵過程中,始終關閉氣閥或頻繁打開氣閥都會影響酒精的產生速率
D.X溶液是溴麝香草酚藍溶液或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可用于檢測CO2或酒精產量
答案 C
解析 淀粉的水解產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在酵母菌的細胞質基質中氧化,產生丙酮酸與[H],A錯誤;呼吸作用產生的熱能使裝置內培養液的溫度升高,B錯誤;發酵初期,打開氣閥有利于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若頻繁打開氣閥會形成有氧條件,不利于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因而始終關閉氣閥或頻繁打開氣閥都會影響酒精的產生速率,C正確;X溶液可以是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用于檢測CO2的產生量,若要用酸性重鉻酸鉀溶液檢測酒精,應從酵母菌的培養液中取樣,D錯誤。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圓點.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楊楠\\楊楠\\課件\\295生物(新必修1導學案(不定項版\\圓點.TIF" \* MERGEFORMAT 知識點二 有氧呼吸
3.在有氧呼吸的反應階段中,下列不在線粒體中進行的只有(  )
A.[H]傳遞給氧生成水
B.C6H12O6分解為丙酮酸和[H]
C.丙酮酸與水徹底分解為CO2和[H]
D.ADP與磷酸反應生成ATP
答案 B
4.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的產物是(  )
A.H2O、CO2、ATP B.H2O、丙酮酸、[H]
C.CO2、ATP、[H] D.CO2、O2、ATP
答案 C
5.有氧呼吸過程中葡萄糖分解釋放的能量(  )
A.全部用于生物合成等生理過程
B.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轉移到ATP中
C.全部轉移到ATP中
D.一部分供給生命活動需要,一部分轉移到ATP中
答案 B
6.從小鼠的肝細胞中提取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分別保存于試管中,置于適宜環境中進行相關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為保持活性需將線粒體置于等滲緩沖溶液中
B.向盛有細胞質基質的試管中注入葡萄糖、通入氧氣,可測得有CO2產生
C.向盛有線粒體的試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測得氧的消耗量加大
D.向盛有線粒體的試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溫度不改變線粒體的耗氧速率
答案 A
解析 小鼠細胞在細胞質基質進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小鼠有氧呼吸第一階段不產生CO2,B錯誤;線粒體中只進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葡萄糖在細胞質基質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進入線粒體,故向盛有線粒體的試管中注入葡萄糖,氧的消耗量不變,C錯誤;降低溫度會使有氧呼吸過程相關酶的活性降低,導致線粒體的耗氧速率降低,D錯誤。
7.右圖為顯微鏡下某真核細胞中線粒體及周圍的局部結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結構①中發生葡萄糖的分解但不生成ATP
B.結構②上丙酮酸被徹底分解為CO2和H2O
C.結構③中[H]與O2結合生成水并釋放大量能量
D.結構①②③中均有參與細胞呼吸的相關酶
答案 D
解析 結構①是細胞質基質,結構①中發生葡萄糖的分解,能釋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A錯誤;結構②是線粒體內膜,在內膜上[H]與O2結合生成水并釋放大量能量,B錯誤;結構③是線粒體基質,在線粒體基質中丙酮酸和水徹底分解為CO2和[H],C錯誤;結構①②③共同完成有氧呼吸,均有參與細胞呼吸的相關酶,D正確。
[不定項選擇題]
8.有機物經體外燃燒和體內徹底氧化分解都會釋放能量。下列相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體內徹底氧化分解有機物的過程是在溫和條件下進行的
B.體內有機物內的能量是通過氧化分解逐步釋放的
C.兩種情況下都能產生CO2和H2O,且能量都以熱能的形式放出
D.等質量的脂肪與葡萄糖相比,后者在燃燒或氧化分解時耗氧多、產能多
答案 CD
解析 體內有機物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合成ATP,C錯誤。
9.在細胞有氧呼吸過程中,2,4-二硝基苯酚(DNP)能抑制ATP合成過程,但對水的生成沒有影響。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DNP作用于肌細胞時,線粒體內膜上散失的熱能將增加
B.DNP主要在線粒體基質中發揮作用
C.DNP不會影響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
D.DNP能抑制人體血液中葡萄糖進入成熟紅細胞,進而抑制細胞有氧呼吸過程
答案 BCD
解析 細胞在線粒體內膜上進行有氧呼吸第三階段,可產生較多能量,由題意可知,2,4-二硝基苯酚(DNP)能抑制ATP合成過程,DNP作用于肌細胞時,線粒體內膜上能量不能轉化為ATP,故散失的熱能將增加,A正確;2,4-二硝基苯酚(DNP)能抑制ATP合成過程,故DNP在ATP生成的部位均發揮作用,有氧呼吸三個階段均產生ATP,但第三階段產生的ATP較多,故DNP主要在線粒體內膜發揮作用,B、C錯誤;葡萄糖進入人體成熟紅細胞的方式是協助擴散,不需要ATP提供能量,所以DNP對其沒有影響,D錯誤。
[非選擇題]
10.研究人員利用不同藥物干擾線粒體膜上蛋白質的功能,得到下圖曲線。請回答問題:
(1)線粒體是細胞進行    的主要場所。線粒體具有    層膜結構。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內膜上,[H](NADH)與氧結合形成水并釋放大量能量,有一部分儲存在    中。
(2)據圖可推測,加入藥物O和R均會導致ATP合成量    。
(3)對乙酰氨基酚(縮寫為APAP)是一類感冒藥。高濃度的APAP處理肝細胞后,測定         發現結果與藥物O和R的處理結果相似,初步證實過量使用APAP會損傷肝細胞線粒體。
答案 (1)有氧呼吸 雙 ATP
(2)下降
(3)線粒體的耗氧率
解析 (1)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具有雙層膜結構。有氧呼吸過程中,第三階段的場所為線粒體內膜,前兩個階段生成的[H]與氧氣結合釋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熱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能量儲存于ATP中。
(2)由圖可知,加入藥物O和R后,線粒體的耗氧率降低,說明有氧呼吸減弱,故ATP合成量下降。
(3)該實驗用藥物O和R處理后,測定的是線粒體的耗氧率,所以用APAP處理后也應該測定線粒體的耗氧率。
11.為了驗證高等動物細胞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發生的場所,有人進行了如下實驗,請分析回答:
(1)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的場所是    。
(2)該實驗的自變量是    。
(3)根據所學知識可預測只有    號試管能檢測到CO2。但此人的實驗結果是1號和2號試管中均檢測到CO2,其實驗結果與預測不相符的原因是(不考慮空氣中CO2的影響,離心效果良好)                 
                                               。
(4)若校正了上述(3)中的問題后,發現1號、2號試管中均混有空氣中的CO2,為了排除其帶來的實驗誤差,還應該對實驗設計做如下改進:
①分別為1號和2號試管設置對照組1′號和2′號試管;
②1′號和2′號試管應依次加入              ,但均不能加入    。
答案 (1)線粒體基質
(2)反應場所
(3)2 肝細胞暫時保存時利用保存液中的葡萄糖進行了有氧呼吸,線粒體產生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細胞質基質中,導致1號試管中檢測到二氧化碳
(4)等量的細胞質基質保存液、線粒體保存液 丙酮酸
解析 (1)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發生在線粒體基質中。
(2)根據題意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為反應場所即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3)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發生在線粒體基質中,故預測只有2號試管能檢測到二氧化碳。1號試管中檢測到二氧化碳可能是由于肝細胞暫時保存時利用保存液中的葡萄糖進行了有氧呼吸,線粒體產生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細胞質基質中。
(4)為了排除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影響,分別為1號和2號試管設置對照組1′號和2′號試管;1′號和2′號試管應依次加入等量的細胞質基質保存液和線粒體保存液,但不能加入丙酮酸,檢測其中的二氧化碳量,與1和2號試管進行對照。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泽县| 伊春市| 绥宁县| 古交市| 怀柔区| 蕉岭县| 嘉兴市| 库车县| 营口市| 海门市| 广饶县| 滦平县| 六枝特区| 大化| 黄龙县| 宣城市| 太保市| 内江市| 长泰县| 托里县| 德庆县| 平安县| 尤溪县| 武宣县| 平塘县| 迭部县| 青州市| 长葛市| 嘉禾县| 曲松县| 敦煌市| 金川县| 当阳市| 分宜县| 和林格尔县| 谢通门县| 石棉县| 镇江市| 永德县| 马边| 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