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魔幻的顏色》教學設計課程類型: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設計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探索間色的由來。在欣賞的過程中領悟怎樣運用色彩表現畫面,表現生活。教學目標:1.認識三原色和三間色,學會用三原色調配三間色的技能,學會運用色彩調配進行繪畫表現。2.使學生通過顏色融合去探究三原色調配三間色的方法,通過生活體驗感知色彩融合所產生的色彩美感,通過繪畫創作學會運用色彩調配創造性地表現生活。3.在體驗色彩學習的快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想象力,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色彩知識的興趣。教學重、難點:重點:學會用三原色調配三間色,并能使用原色和間色對生活中的事物有創造性地進行表現。難點:怎樣運用三原色調配三間色的方法調配富于變化的色彩,怎樣創造性地表現生活中的色彩世界。教學過程:一、摻色魔術,導入新課1、師:歡迎同學們來到美術課堂。上課之初,老師先要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大家請看,老師手中拿了一個裝滿清水的玻璃杯,請兩位坐姿最端正的同學幫助老師將調好的藍色顏料和黃色顏料倒入玻璃杯。請同學們觀察有什么事情發生?生:水變成了綠色。師:藍色和黃色調配出了綠色,顏色神不神奇?生:神奇師: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魔幻的顏色》二、教授新課階段一:實踐探索,學習知識1、互動交流:學生看到桌子上有紅、黃、藍三原色,教師出示課件,一起了解三原色的概念。三原色又被稱為基色,他們可以調出其他顏色,但其他顏色調不出三原色。2、師:摻色魔術中藍色和黃色調配出了綠色,在這里綠色被稱為間色,下面學生運用手中顏料自主探索實驗另外兩種間色。3、實踐探索:學生實踐過程中得出:紅加藍調配出紫色,紅加黃調配出橙色。并把所得間色粘貼到黑板上。4、教師出示課件,一起了解間色概念。兩種原色相調得出的顏色被稱為間色。階段二:分析對比,深入感知1、互動交流:學生比較分析所調配的間色(比如橙色)深淺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生:因為調配過程中原色加入的量不一樣。2、互動交流:學生在分析對比中得出原色的比例影響間色的深淺。進一步感受色彩的豐富變化。三、賞析作品,激發創意互動交流:學生在了解了原色與間色的色彩知識后,思考怎樣將學到的色彩知識運用到畫面中來表現生活?討論回答。1、教師出示課件:蒙德里安的《紅黃藍的構圖》和康定斯基的《瑪爾努的教堂》帶領學生欣賞著名畫家的作品。學生分析畫面顏色與感受,教師講解:蒙德里安的《紅黃藍的構圖》借由繪畫的基本元素:直線和直角(水平與垂直)、三原色(紅黃藍)和三個非色素(白、灰、黑),這些有限的圖案意義與抽象相互結合,象征構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給人感覺簡潔明了又富有張力?!冬敔柵慕烫谩返木唧w形象與景色看上去模糊不清,取而代之的是抽象的點線面和粗獷的筆觸以及賦予變化的色彩,畫面中紅黃藍色相互交融,在黑色的背景的襯托下白色的點綴下,如同交響樂的旋律一樣,顯得和諧而精彩。2、互動交流:除了涂畫的形式,學生思考還有什么樣的表現形式創作作品?教師出示印、吹、流、滴等不同的表現形式的作品,打開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創意。3、教師示范;出示微視頻,學生觀看教師繪畫過程。四、學生實踐,創作體驗創作要求: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運用原色和間色創作一幅作品。五、展示欣賞,教學拓展學生互評:最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師評:肯定學生作品,指出優點及改進之處。教師小結: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色彩,要多觀察,勤思考。要放開大膽的想象如何運用顏色來增強畫面的沖擊力(效果)和趣味性。讓生活處處有驚喜!板書設計: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橙、綠、紫藍+黃=綠紅+黃=橙藍+紅=紫教學反思:摻色魔術的導入帶領學生走進色彩的世界,學生運用原色顏料自主探索間色,興趣高漲,并且在調配出三間色后,能夠在對比分析中發現原色比例的不同會導致間色的不同。然后我運用多種表現形式的啟發引導將學生帶入創作的活動中,整堂課學生興趣很高,最后創作的作品效果也很好。有少部分同學在創作過程中水分沒有把握好,需要進一步強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