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三單元 第二章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第二課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學目標1.知道芽的分類。2.描述芽的發育過程。3.說明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舉例說明無機鹽與植物生長的關系。思考:幼根的生長與根的結構中哪兩個區有關?(1)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2)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細胞生長)溫故知新新知導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柳唐.賀知章萬千枝條及其綠葉是由什么發育成的 新知講解一、芽的分類怎樣對芽進行分類?芽發育成枝條新知講解按照著生位置分類是指著生在主干頂端或側枝頂端的芽是指著生在主干側面或側枝側面的芽頂芽側芽新知講解按照發育器官分類花芽混合芽芽葉芽枝條花花、葉新知講解二、芽發育成枝條閱讀教材P97—98回答:葉芽的結構是怎樣的呢?他們發育成枝條的什么結構呢?新知講解幼葉芽軸芽原基芽發育成莖發育成葉發育成葉芽的結構(縱切)芽中有分生組織。芽在發育時,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條。新知講解葉芽的結構及其發育葉莖芽枝條萬千枝條和其綠葉都是芽發育成的枝條是由幼嫩的莖、葉、芽組成,其上的芽還能發育成新的枝條。新知講解新知講解枝條是由芽發育來的枝條是由芽發育來的,但不是所有的芽都發育成枝條為什么桃樹的莖能逐年加粗 草本植物無形成層木本植物有形成層新知講解新知講解莖是怎樣加粗生長的呢?年輪莖加粗生長是莖的形成層(分生組織)細胞不斷分裂和分化的結果。莖的細胞結構圖木質部樹皮形成層韌皮部木質部向內向外含有篩管含有導管分生組織新知講解三、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新知講解種莊稼要施肥,養花種草也要施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比較玉米幼苗在蒸餾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長狀況綠葉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營養物質無機物:水、無機鹽有機物新知講解1 號盛放的是土壤浸出液2 號盛放的是蒸餾水實驗開始一段時間后新知講解比較玉米幼苗在蒸餾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長狀況1、土壤浸出液與蒸餾水在成分上有什么區別?2、為什么土壤浸出液能夠保證植株的正常生長?蒸餾水的成分主要是水;土壤浸出液中除了水,還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所需要的多種無機鹽.。新知講解玉米缺乏某種無機鹽時:正常葉片缺氮缺磷缺鉀植株瘦弱,葉片發黃植株矮小,葉片暗綠,出現紫色莖干軟弱,容易倒伏,葉邊緣和尖端呈褐色并焦枯新知講解我來當專家:這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應該多施什么肥?葉果實和種子富含淀粉的塊根和塊莖作物的品種不同,需要的無機鹽種類不同。氮肥磷肥鉀肥新知講解1、植物生長的各個階段對無機鹽的需求是相同的嗎?2、除了氮、磷、鉀,植物還需要其他無機鹽嗎?需要。例如,缺少含硼這種無機鹽,油菜就會只開花而不結果實。不相同。例如油菜的營養器官生長時期需要氮,開花時期則需要磷氮、磷、鉀是植物生長需要量最多的三種無機鹽。新知講解過度施肥會有哪些危害?在農業生產上,施肥是必要的,但過度施肥會產生危害水華燒苗新知講解土壤板結② 不同植物所需無機鹽不同。① 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長期所需無機鹽不同。③ 以農家肥為主,配合施用化肥。合理施肥新知講解不用土壤,根據植物生活所需要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營養液來栽培植物。無土栽培條件:提供水和無機鹽,并將植株固定,注意通氣。無土栽培技術新知講解課堂練習1.下圖所示的分別是枝芽的結構及其發育而成的枝條。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①是葉原基,將來發育成葉B.③將來發育成側芽,側芽有可能是混合芽C.植物的芽內都有分生組織,使芽能夠生長、發育D.木本植物莖能不斷長粗是由于形成層細胞不斷分裂的緣故A課堂練習2.植物生長需要較多的無機鹽有( )A、含氮、磷、鉀的無機鹽B、含氮、鐵、鈣的無機鹽C、含磷、鈣、鋅的無機鹽D、含鐵、鋅、磷的無機鹽A課堂總結植株的生長幼根的生長枝條是由芽發育來的營養物質:水、無機鹽(氮、磷和鉀需要量最多)和有機物。供給幼葉——葉芽軸——莖芽原基——芽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第四單元 植物的生活一、單元學習內容本單元屬于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版)七個主題中的第四大主題“植物的生活”,對應現行教材“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屬于新課標九個大概念中的第四大概念:概念4 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地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并維持碳氧平衡。如圖所示: 具體如下: 4.1綠色開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萌發、生長、開花、結果與死亡等階段 4.1.1種子包括種皮和胚等結構 4.1.2種子萌發需要完整、有活力的胚,需要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等環境條件 4.1.3根的生長主要包括根尖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的生長 4. 1.4葉芽通過細胞的分裂和分化發育成莖和葉 4.1.5花中最重要的結構是雄蕊和雌蕊,雄蕊產生的精子與雌蕊產生的卵細胞相結合形成受精卵,花經過傳粉和受精后形成果實和種子 4.1.6植物可以通過扦插、嫁接、組織培養等無性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 4.2植物通過吸收、運輸和蒸騰作用等生理活動,獲取養分,進行物質運輸,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4.2.1植物根部吸收生活所需的水和無機鹽,通過導管向上運輸,供植物利用,其中大部分水通過蒸騰作用散失 4.2.2葉片產生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供植物其他器官利用 4. 2.3植物通過對水的吸收和散失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4.3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獲得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和能量,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3.1植物能利用太陽能(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貯存了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 4.3.2細胞能通過分解糖類獲得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同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3.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4.3.4植物可以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有機物和氧氣 4.3.5植物在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分布廣泛,直接或間接地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植物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植物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通過本主題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植物生命活動的基本過程和原理,運用這些生命活動原理分析、解釋、解決生產生活中的某些實際問題,并從物質循環和能量變化的角度闡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學科核心素養呈現形式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實例分析,引導學生關注植物生命活動的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結合當地的農業生產實踐,設計簡單的任務,指導學生運用植物生理過程的相關知識、跨學科知識等,嘗試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探究實驗等多種途徑,探究和認識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吸收和運輸等生理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引導學生通過科學史等資料,了解科學家對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認識到科學的發展是眾多科學家經過長期探索、共同努力的結果。教材編寫體例 1、章節設置與課程安排相適應,具備單元-章-節-課時的結構分層; 2、每節設置“想一想、議一議”問題或情境導入,均從學生的已有認知出發; 3、每節重難點以小標題形式呈現,簡約清晰; 4、每節安排有“探究實踐”、“觀察與思考”、“小資料”等模塊,任務突出; 5、課后有“練習”和“課外實踐”,讓課堂知識得到延伸。教材編寫特點 本單元主題為“植物的生活”,依據課標的內容和學業要求,結合教材的知識內容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即教材第一章)讓學生了解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和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的關系。第二部分(即教材第二章)重點介紹了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第三部分(第三、四、五章)雖然從章標題上看是關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內容,但核心內容仍是相關的結構和生理知識。如莖的結構、葉片的結構、蒸騰作用、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在教材中占量是很重的, 這一點需要在教學中恰當把握。 本單元探究活動豐富多樣,有一定的難度和梯度,在教學中應當靈活運用。除安排了大量的“觀察與思考’、“實驗’以外,還安排了3個 “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是一個典型的對照實驗,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對照組和實驗組的設計要點及其意義;“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是一個練習抽樣檢測的活動,操作比較簡單、但對學生領悟抽樣的方法有重要意義。“探究”。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 ”是一個由學生獨立設計并完成的探究活動,教材中沒有提供可參考的實驗方案,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可以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材編寫意圖 綠色植物的種類多、分布廣,養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決定著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了解生物圈中主要有哪些綠色植物,這些類群又各有哪些重要特征,是進一步學習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知識基礎,因此,教材將《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安排為本單元的第一章。本章包括兩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 考慮到在這幾類植物中,尤其是藻類、苔蘚植物與多數學生的生活經驗有一定的距離,教材對它們的特征僅作了簡要介紹。蕨類植物是孢子植物中的高等類群,較容易觀察到孢子囊群,因此教材在介紹蕨類植物時,才談到“孢子”。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兩大類群,它們的共同特征是“有種子”。種子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植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因此種子植物成為當今地球上最占優勢的類群。了解種子有哪些結構,是理解種子植物區別于孢子植物的關鍵,也是理解種子植物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的基礎。因此,教材在介紹種子植物時,首先安排了“種子的結構”的內容,再講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區別。本章內容涉及多種多樣的植物,教材編者在舉例時,要考慮典型性、普適性,但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植物種類差別較大,因此,教師教學時,可以在教材所提到的植物種類的基礎上,適當補充當地常見的植物,尤其是列舉學生熟悉的校園內或周邊農田里的植物,引導學生更好地總結植物幾大類群的主要特征,進而分析它們與自己生活的關系,由此更好地理解植物與人類的關系。 在綠色植物中,被子植物是種類最多、分布范圍最廣泛的類群,它們在學生的生活中也最為常見,與人類的關系也最密切。因此,教材在本單元第二章安排了“被子植物的一生”,以被子植物為例,介紹植物的生命周期。本章安排了:“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這三節的內容,是按照被子植物從種子萌發、植株生長、開花、傳粉、受精、形成果實、產生新種子這樣的生命活動過程展開的。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哪幾個階段,是本章教材首先要引導學生形成的重要概念。對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教材既注意闡述其生命周期的整體性,又對不同階段的闡述有詳有略。從教材對知識內容的介紹來看,種子萌發的條件、 種子萌發的過程、根的生長、芽的發有都比較簡略,開花和結果以及植株的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的內容則較為詳細。這樣詳略安排,是和課程標準對不同內容的要求層次一致的。在闡述被子植物生命周期各階段的有關知識內容時,教材非常注意聯系實際,尤其是聯系農業生產實際,關注有關知識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首先介紹植物對水分的吸收與水分在休內運輸的途徑,按著分析植物體內水分散失的途徑一-蒸騰作用,最后說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環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從理性上認識蒸騰作用的意義和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愛護綠色植物。 綠色植物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直接或間接地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然而《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并不是單純從傳授知識的角度來介紹光合作用,而是從綠色植物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的角度,闡述綠色植物作為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從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綠色植物及其他生物通過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幫助學生從知識層面理解綠色植物的生命活動與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關系,從而認識綠色植物對于維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重要意義。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簡單介紹了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保護植被的法律和條例。這些內容有助于學生認識到植被的重要作用、保護植被的重要意義,從而形成愛綠、護綠、保護植被的意識,并積級參加綠化校園、綠化祖國的活動。課程資源整合、開發和應用 1、搜集豐富的情景素材:海爾蒙特的柳樹苗實驗——證明綠色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物質主要水;施肥過多造成的植物燒苗現象——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植物失水;通過樹皮環割提高水果產量的實例——抑制營養生長來促進生殖生長,也就是限制枝條發育,把營養物質向結果方向輸送。普利斯特利的小鼠實驗——綠色植物能夠凈化因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的空氣;英格豪斯的植物凈化空氣實驗——綠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凈化空氣;薩克斯的葉片遮光實驗——綠色植物在光下產生淀粉;儲存糧食的主要措施——降低糧食的呼吸作用:干燥、通風、低溫等。 2、積極進行實驗探究活動:使觀察種子的結構;觀察根尖的結構;解剖和觀察花的結構;探究種子萌發所需的條件。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和產物;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原理與應用。 3、充分利用周圍環境進行課外實踐活動。通過專業書籍閱讀、網絡查詢等,收集有關綠色開花植物的生命周期的資料并進行交流和分享。調查生產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關措施;討論植物光合作用對碳中和的重要貢獻,認同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二、單元學情分析已知內容學習方法生活經驗 學生們通過第一章的實驗活動,親自觀察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在此基礎上形成“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這一重要概念。 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其內容正是對第一章形成的重要概念的具體闡述。新知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設計 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主要形態、結構特點和生活環境,及與人類的關系。 概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與人類的關系。 運用探究法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運用抽樣檢測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說明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 概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通過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闡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學習障礙有效突破方法 1、學生易混淆孢子和種子的概念和內涵。 突破方法:種子是(有性)生殖器官,孢子只是一種生殖細胞。 2、學生易混淆種子結構中儲存營養的部位及是否含有胚乳。 突破方法:列表對比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 比較內容單子葉植物種子雙子葉植物種子子葉數1片2片胚乳大多數有胚乳大多數無胚乳營養物質儲存部位胚乳子葉3、學生易混淆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突破方法:當細胞液濃度>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質壁分離;當細胞液濃度〈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失水,質壁分離復原。 4、學生易混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突破方法:學生學習本單元表現出的特點、習慣、興趣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逐步建立起了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并把握了學習生物學的方法。本單元“植物的生活”知識內容大多貼近學生的生活,通過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熟悉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拓展能力;本單元的文字表述親切、優美、生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精選了大量的清晰、美觀的圖片和富有時代感的素材資料,讓學生直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美麗。因此,教學中應當加強學生探究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真正體味生命科學的魅力。三、單元學習目標生命觀念 獲得植物的生活方面的基礎知識;初步形成生物學的結構與功能觀、物質與能量觀等生命觀念;能夠應用生命觀念探討和闡釋生命現象及規律,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等,初步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世界觀;能夠應用生命觀念分析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與生物學相關的實際問題。探究實踐 能夠從生物學現象中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和分析證據、得出結論。綜合運用生物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方法與實驗操作技能,通過設計、制作和改進,將解決問題的想法或創意付諸實踐,逐步形成團隊合作意識、實踐創新意識、創新意識。科學思維 尊重事實證據,能夠運用比較和分類、分析和綜合等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初步形成基于證據和邏輯的思維習慣;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關問題;能夠運用科學思維,探討真實情境中的生物學問題,參與社會性科學議題的討論。態度責任 初步理解科學的本質,能以科學態度進行科學探究;不盲從他人,能對自己或他人的觀點進行理性審視,尊重他人的觀點;樂于探索自然界的奧秘。初步形成生態文明觀念,立志成為美麗中國的建設者、健康中國的促進者和實踐者。四、單元學習評價節名 基本知識點 學習情況自評很好 一般 不好知識評價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特征及與人類的關系種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種子的萌發 種子萌發的條件和過程植株的生長 幼根的生長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開花和結果 花的基本結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植物的蒸騰作用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和過程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過程、本質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重的作用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考核方式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特征及與人類的關系——下列有關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描述,錯誤的是( A ) A.葫蘆蘚的葉中具有葉脈 B.滿江紅的根、莖、葉都有輸導組織 C.水綿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D.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都不產生種子 種子的結構——P86 2.題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這三種植物在分類上分別屬于( B ) A.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單子葉植物 B.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被子植物 C.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雙子葉植物 D.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蕨類植物 種子萌發的條件和過程——如圖為玉米一生的生長發育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措誤的是( A ) A.一個玉米粒是由胚珠發育而成的 B.A在結構層次上屬于器官 C.①過程中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于[5]胚乳 D.①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4 幼根的生長——P101 1.題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植物生長需要量最大,被稱為農業生產“三要素的無機鹽是( D ) A.鋅、氨、鉀 B.鈣、氮、碳 C.硼、磷、鉀 D.氮、磷、鉀 花的基本結構——P107 2.題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5.如圖為被子植物菜豆的一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 ) A.種子萌發時,需要吸收水分 B.①一→②過程所需要的有機物由胚乳提供 C.④時期會進行開花、傳粉、受精等過程 D.⑤中有多粒菜豆是因為子房中有多個胚珠 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P114 1.題 植物的蒸騰作用——P114 3.題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下列有關植物參與自然界中水循環的敘述,錯誤的是( D ) A.通過根吸收水分 B.蒸騰作用提高大氣濕度 C.通過氣孔散失水分D.通過篩管運輸水分 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P120 1.題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作用——4.下列有關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 ) A.提供有機物 B.引起地球溫室效應 C.防止水土流失 D.凈化空氣 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和過程——P126 2.題 呼吸作用的過程、本質——如圖的反應式表示綠色植物體內進行的a、b兩項生理活動,對該表達式的敘述措誤的是( C ) A.過程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貯存能量 B.b過程主要發生在細胞的線粒體內 C.a、b過程總是同時進行 D.b過程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重的作用——下列關于生態平衡的敘述,正確的是( C ) A.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某一環節出現問題,不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 B.只有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C.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處于相對穩定狀態 D.植物和動物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起重要作用,其他生物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沒有影響 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煙臺四季分明,夏季較為炎熱,冬季較為寒冷,植被類型主要是( A ) A.落葉闊葉林 B.常綠闊葉林 C.熱帶雨林 D.針葉林 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我國大力推進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 A.森林可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被稱為地球之腎 B.森林為陸生動物提供了棲息環境 C.森林生態系統比草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強 D.在我國的植被中,森林占據了主體,但是我國人均森林面積較少能力、態度、小組合作評價表(見下頁)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及分值 得分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優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進(4-0) 生評 他評 師評活動態度(15%) 學習興趣 對本課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對課有較高的學習興趣 對課知識學習興趣一般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認真負責,努力實現預定任務 認真參與,在同伴協助下努力實現預定任務 認真參與,在同伴協助下實現未能預定任務合作交流(20%) 與人合作 主動和同學配合,分工合作,樂于幫助同學 基本能和同學配合,做好自己分內工作 有需要時才和同學合作,喜歡個人學習與人溝通 態度謙虛,認真傾聽同學意見,能合作解決問題 會傾聽同學意見,基本能和同學合作解決問題 不太喜歡發言和傾聽同學意見,不喜歡和同學合作解決問題探究實驗(30%) 動手操作 能熟練操作試驗器材,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試驗任務 操作器材較熟練,能夠完成試驗任務,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實驗任務,或者效率太低觀察分析 能夠根據實驗現象和課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實驗結論 根據實驗現象和課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實驗結論 根據實驗現象和課堂分析,幾乎不能得出實驗結論成果展示(35%) 匯報 交流 生物術語運用準確,語句通順,表情豐富 生物術語運用較準確,語句比較通順 沒有使用生物術語 ,過于口語化五、單元教學實施整體教學 思路 關鍵問題子問題核心任務評價設計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綠色開花植物的生命周期是怎樣的?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哪些作用?該如何保護植被?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及與人類的關系是怎樣的?以小組為單位閱讀課本72--77頁內容,解答預設問題,概述藻類、苔癬和蕨類植物的主要形態、結構特點與生活環境及與人類的關系。認同藻類、苔癬和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種子的結構和分類有哪些?課前收集一些植物的種子。探究種子的結構,認真閱讀學習課本P80-81,對比觀察玉米和大豆種子,畫出所觀察的結構。說出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及區別。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區別是?認真閱讀P82-83,簡單概述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征。描述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區別。舉出生活中見到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例子。種子萌發的條件和過程是?1.實驗: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每個罐頭瓶中均放有相同的干燥種子10粒,并提供相應的環境條件。 2.觀看視頻,直觀理解種子萌發的過程。1.闡述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和環境條件。 2.畫概念圖概述種子萌發的過程。植物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1.自主閱讀課本97—98頁,解答相關問題。 2.觀看視頻,直觀理解植株的生長發育過程。1.知道幼根的生長和枝條的發育。 2.概述植株的生長發育過程。果實和種子是如何形成的?1.課前收集一些花朵帶來教室觀察(盡量大朵,方便觀察)。 2.觀看課件動畫及視頻,直觀理解植物的傳粉和受精。 3.閱讀課本106頁,結合視頻演示,理解植物從開花、傳粉、受精,到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1.觀察花朵,能畫出花的基本結構。 2.知道傳粉和受精過程。 3. 概述花是怎么樣形成果實的。綠色植物是怎樣參與生物圈中水循環的?1.復習回顧“根尖的結構”所學的知識內容。 2.課堂活動演示水分在植物體內運輸的現象,并分析,得出結論。 3.演示蒸騰作用實驗,分析現象,得出蒸騰作用的概念。 4.閱讀教材第110-111頁的實驗“觀察葉片的結構”,學習葉片的結構與蒸騰作用的關系。 5.閱讀兩則資料,了解蒸薦作用的意義和植物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1.概述根尖適于吸收水分的結構特點。 2.說明水分通過導管在植物體內運輸的過程。 3.說出蒸騰作用的概念。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如何進行有機物的制造者?1.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2.自主閱讀課本118一119頁,解答相關問題。 3.觀看資料或視頻,了解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的作用。1.通過實驗探究,說出綠色植物是制造有機物的條件及產物。 2.舉例說明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重要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產物和實質是什么?1.閱讀“想一想,議一議”,思考海爾蒙特實驗提出的問題。 2.探究實驗: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 3.演示實驗: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4.觀看光合作用示意圖,結合動畫理解光合作用的實質。 5.演示實驗:種子萌發過程中的能里的變化。 6.演示實驗:種子萌發過程中放出二氧化碳氣體。 7.演示實驗:種子萌發過程中消耗氧氣。1. 闡明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光合作用原理。 2.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和產物。綠色植物是怎樣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閱讀教材129-130頁,并回答問題,通過實例了解綠色植物是怎祥維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認同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的碳— 氧平衡中的作用我國植被的類型和面臨的問題有哪些?1.閱讀教材132-133頁,并回音問題,了解植被的概念和類型。 2.閱讀教材第134頁的內容,結合材料,解答問題。 3.參加設計綠化校園的活動。1、知道我國的主要植被類型。 2.說出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3.闡明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重要意義。學習方法 和策略 1、落實基礎知識。認識生物圈中綠色植物的基本類群,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獲得關于綠色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的基礎知識。 2、橫縱向分析比較。加強章節直接的聯系,幫助形成大概念和重要概念。 3、理論聯系實際。將所學知識融入生活,了解本單元知識在生產、生活、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應用。 4、探究實踐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進一步熟悉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課程資源 多媒體資源:不同植物類群的圖片、種子結構圖片、種子萌發、植株生長、果實和種子形成的動畫或視頻 實驗室資源: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實驗“觀察花的結構”、實驗“觀察根毛和根尖”的實驗裝置。 生活資源:植物種子、花朵等。 硬件設施資源:希沃白板、投影儀、擴音器單元教學 結構圖課時課型 分配 第四單元 植物的生活課程內容 課時安排 課型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1 新授課第二節 種子植物 2 新授課第三節 種子的萌發 2 新授課第四節 植株的生長 2 新授課第五節 開花和結果 2 新授課第七節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2 新授課第八節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2 新授課第九節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2 新授課第十節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 新授課第十一節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 新授課個性化單元作業設計 教學內容 個性化作業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收集和交流校園內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相關資料,以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為主題進行匯報,體現自己的感受與思考。種子植物 收集和交流我國特有的珍稀植物的相關資料,自擬題目,進行匯報展示。種子的萌發 請結合“實驗:探究種子萌發所需的條件”的實驗,設計并實施探究種子萌發所需的條件的實驗。植株的生長 活動:請結合“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相關內容,運用無土栽培技術栽培一種植物并進行展示。開花和結果 活動:栽培一種常見植物,觀察其生長發育的全過程并進行記錄,或制作成畫冊、短視頻。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活動:搜集相關資料,對比植物的三大作用的聯系與區別,進行匯報展示。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制作專題報:搜集有關“植物光合作用對碳中和的重要貢獻”的資料,制作成專題海報,進行展覽。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請結合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以與光合作用相關的科學史為主題進行分享。(參考科學史:海爾蒙特的柳樹苗實驗;普利斯特利的小鼠實驗;英格豪斯的植物凈化空氣實驗;薩克斯的葉片遮光實驗)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調查活動:調查生產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關措施。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活動:構思“綠化校園的設計” 活動,在全校推廣并搜集創意。課題名稱 植株的生長(第二課時) 課型 新授課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地位與作用 本節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生物學》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二節的第一部分內容:安排在學生學習完《種子的萌發》之后,解決了學生對于前一章學習留下的種子萌發之后如何發育的問題,也為后續章節中學習開花和結果做了鋪墊。植株的生長包括地下部分根的生長和地上部分莖的生長發育,而掌握了地下部分幼根的生長之后,對于植物所需營養物質及后續開花和結果的內容才能更好地理解。 2、教學分析 在觀察了根的生長之后,利用課本上關于莖發育成枝條的示意圖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莖的生長。任何生命活動形式都需要一定的物質作為基礎,植株的生長也不例外。通過對照試驗,讓學生了解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葉芽的結構及其發育、枝條的發育過程; 難點:葉芽的結構及其發育。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細胞的分裂、分化、生長及分生組織的特點,種子萌發的過程但對種子萌發后成長為植株的過程模糊不清。因此,本節課的課堂設計,盡可能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充分利用實驗、模型、圖片和多媒體課件等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芽的結構及其發育過程,同時從科學的角度認識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學習目標 生命觀念: 描述芽的發育以及植株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探究實踐: 通過實驗明確植物生長要無機鹽。 科學思維: 通過分析“芽發育成枝條”的示意圖,了解枝條是由芽發育來的。 責任態度: 施肥過多造成植物燒苗、土壤板結、無土栽培等情境素材,培養愛綠、護綠、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學習評價 自我評價表項目 評價內容 掌握情況很好 一般 不好科學知識 1 描述芽的分類和結構;2 描述芽發育成枝條的過程;3 了解無機鹽與植物生長的關系。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解讀實驗結果的能力。學習交流和表述的方法。科學態度 通過植株生長過程的教學滲透植物發展變化的觀點;通過合理施肥的教學,滲透環保意識。小組評價表評價內容 得分標準 成員一 成員二 成員 三團隊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3分:重大問題能有效溝通 1分:各自獨立,不能完成任務實施能力 5分:能準確設計詳細的實驗過程和所用實驗道具。 3分:能設計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夠準確和詳細。 1分:不能設計出任何過程和方案。結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學、客觀、簡潔。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實驗結果和結論。總分設計思路 教學設計思路可以分為地下部分“幼根的生長”和地上部分“芽怎樣發育為枝條、以及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 第二課時關于地上部分“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通過詩詞引入芽的概念和種類,再通過教材的“葉芽的結構及其發育”,了解枝條各部分是由葉芽的哪部分發育而成。植株的生長既有縱向的延伸,也有橫向的加粗。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可結合生產實際“種莊稼要施肥,養花種草也要施肥”,了解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然后通過演示實驗,認識無機鹽對植株生長的重要性。教學流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溫故知新:幼根的生長與根的結構中哪兩個區有關? 出示品讀賀知章的《詠柳》提問:垂柳的枝條是由什么發育成的? 學生思考回憶,并回答。 朗讀古詩,領會古詩的含義,嘗試回答問題。 品讀古詩中柳枝的生長過程,貼近生活,營造一種美好的意境,體現了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新知探究 芽的分類 閱讀課本97-98頁內容,提問:枝條是由什么發育成的? 播放視頻,了解什么是芽,怎樣對芽進行分類? 什么是頂芽?什么是側芽? 除了按照著生位置來分類,還可以按照發育結果分為:葉芽、花芽、混合芽。 葉芽發育為莖和葉;花芽發育成花;混合芽發育成莖和葉,也可以發育成花。 學生閱讀、思考,并回答:枝條是由芽發育而來的。 學生觀看視頻,并回答:芽按著生位置可以分為:頂芽和側芽。 頂芽:指著生在主干的頂端和側枝的頂端的芽 側芽:指著生在主干側面或側枝側面的芽。 一系列問題,以學生自主思考為主,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通過對“芽的分類”的提問與回答,幫助學生明確芽的不同位置與不同功能。芽發育成枝條 閱讀教材P97—98頁。提問:葉芽的結構是怎樣的呢?他們發育成枝條的什么結構呢? 展示葉芽的結構及其發育成的枝條。提問:芽為什么能夠發育成枝條呢? 展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圖片。提問:為什么桃樹的莖能逐年加粗 引發學生思考:莖是怎樣加粗生長的呢? 展示年輪的圖片及莖的細胞結構圖:加粗生長是莖的形成層細胞不斷分裂和分化的結果,其中形成層就是分生組織。 學生觀察圖片,討論并回答: 葉芽的結構分為幼葉、芽軸、芽原基;幼葉發育成葉,芽軸發育為莖,芽原基發育成芽。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芽中有分生組織,分生組織中的細胞可以分裂和分化形成枝條。 學生思考,嘗試根據生活經驗回答。 學生觀看圖片及莖的細胞結構圖,了解莖的加粗生長與形成層有關。 通過問題引導,循序漸進地撥開云霧,逐層剖析,不僅調動學生思考討論,且不知不覺中內化了知識。 引導學生得出枝條由芽發育而來的,同時枝條上的芽又能發育成新的枝條。 通過年輪的展示與講解,引導學生理解木本植物的莖能逐年增粗的原理。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 種莊稼要施肥,養花種草也要施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提問:植株生長過程中需要的哪些無機鹽? 展示實驗:比較玉米幼苗在蒸餾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長狀況。小組討論問題: (1)兩組幼苗的生長狀況是怎樣的?(提示:株高、顏色等方面) (2)土壤浸出液與蒸餾水在成分上有什么區別?為什么土壤浸出液能夠保證植株正常生長? 利用玉米氮、磷、鉀缺乏癥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無機鹽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 我來當專家:分析生活中給植物施肥的現象。 提問: (1)植物生長的各個階段對無機鹽的需求是相同的嗎? (2)除了氮、磷、鉀,植物還需要其他無機鹽嗎? 過度施肥會有哪些危害? 無土栽培:不用土壤,根據植物生活所需要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營養液來栽培植物。 學生思考后回答。 學生觀看實驗,小組討論兩個問題,小組代表發言,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明確植株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認識玉米因缺乏無機鹽而出現的相應癥狀。 以小組為單位,選出小專家,診斷生活中給植物施什么肥。 學生進一步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 學生結合實際案例,理解合理施肥的重要性。 學生了解無土栽培。 植株的生長需要無機鹽這一實驗是過程性,無法在課堂上完成,課前實驗小組設計并探究實驗后錄制視頻,帶到課堂中與全班同學分享交流實驗結果,加深了學生對實驗的理解。 通過我來當專家的形式,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中,學以致用,強化生活經驗。 通過進一步提問引導,從而得出:氮、磷、鉀是植物生長需要量最多的三種無機鹽的結論。 引導學生給予解決方法,懂得合理施肥的重要性。 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的學以致用。課堂小結 本課學習了植物生長的過程,包括幼根的生長、由芽發育成枝條、莖的加粗,還學習了植株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有機物、水和無機鹽等營養物質,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人們通過對植物所需營養的認識,發明了現代生物技術——無土栽培,體會到了現代生物技術給人們帶來的益處。 學生總結歸納本課的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本課學習的主要知識,進一步鞏固植物生長的過程、植株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營養物質等知識。作業設計 利用“無土栽培”的方法培育一株植物,并記錄它的生長過程。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media1.mp4 【大單元教學】生物人教版七上第三單元 植物的生活 大單元教學設計.docx 分課時教案 3.2.2植株的生長(第二課時).docx 分課時教案 3.2.2植株的生長(第二課時).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