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教 材】人民美術出版社八年級上冊【教材分析】本課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旨在通過對不同時代和文化背景的美術作品的欣賞,引導學生了解和認識美術與生活的關系及美術的文化價值,樹立珍視和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思想。本課是欣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將學生的視野從作品的形式美感和主題意蘊提升至文化的層面,以求幫助學生學會用文化的眼光來審視美術作品。因為任何美術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創造出來的,必然帶有當時文化的痕跡,所以通過對各個歷史時期美術作品的賞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所承載的特定文化特征。反過來,也可以幫助學生從特定的文化特征來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審美品質。從這個意義來看,本課的知識在七至九年級的“欣賞·評述”領域里屬于核心內容之一,基本目的是引導學生提升欣賞和評述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學生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二學生,學生在四五年級美術課中對中國畫有過粗淺的認識和兒童畫式的彩墨創作練習,國畫技法不夠完善,但學生的知識面較廣,具備一定的美術知識、美術技能。【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通過對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賞、研究,讓學生理解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歷史、美術與文化的關系,對“美術作品以它獨特的方式承載、展示人類文化”這一觀點有初步的理解和認識。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比較、研討,將歷史、地理等學科知識及民俗知識與美術知識結合起來,提高對問題的整體認識和綜合思維能力。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欣賞美術作品,認識美術的社會文化價值,進而更加喜愛美術,更加珍惜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教學重點】理解“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這一基本認識。【教學難點】認識美術作品與特定時代文化前景的聯系。【教學手段】在教學手段上主要運用PPT課件、視頻和圖片資料對一些作品進行展示,以增加相應美術門類的作品范例,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過程的環節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教法有問題法、講授法和歸納法等;學法有分析法、比校法、討論法和總結法等。【教學過程】一、欣賞情境、導入新課師:出示作品《清明上河圖》視頻。仔細觀察作品,你能理解它所反映的歷史文化以及經濟、政治和生活背景嗎?生:觀看作品,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進入欣賞情境。初步嘗試體會作品所反映的歷史文化以及經濟、政治和生活背景。(教學意圖:利用作品和問題將學生導入課題情境,使學生初步認識美術作品具有的文化承載功能。)二、欣賞分析、思考討論(一)繪畫與文化1、原始美術:《馬》、《狩獵》2、唐代美術觀看作品,與教師一起分析、思考問題,發揮想象力,探索與美術相關的人類文明起源。《簪花仕女圖》周昉《舞馬銜杯紋銀壺》《三彩駱駝載舞俑》通過分析,加深對課題的認識,引導學生理解美術地伴隨著人類的生產、生活而產生的。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提問思考作品,探討對唐代社會文化的認識(教學意圖:了解和認知唐代美術與文化的關系。)(二)、服飾與文化晚清、民國、現代女裝生:分析思考不同時代中國女性著裝特點,從服飾的衍變看出時代的變化。(教學意圖:展現不同時代的女性服飾和風采,以此說明時代投射在服飾文化上的鮮明印記。)(三)建筑與文化1、欣賞西方園林2、欣賞中國傳統園林思考:你能從這兩種不同的園林風格中分析出中西文化的差異嗎? 欣賞分析圖片,總結出中西文化在造園藝術上承載的不同審美觀。 通過圖片欣賞,讓學生了解西方園林與中國傳統園林的不同風格特點,從而能分析出中西文化的差異。生:欣賞分析圖片,總結出中西文化在造園藝術上承載的不同審美觀。(教學意圖:通過圖片欣賞,讓學生了解西方園林與中國傳統園林的不同風格特點,從而能分析出中西文化的差異。)三、名家論述、理論總結到一種程度,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特別發展;所處的地方不同,就努力不同,因而演成各民族的特性, 發生各種不同的文化,就有各種不同的美術。——蔡元培生:分析名家論述,從深層次理解本課內容,美術作品永遠都會體現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教學意圖:加深學生對美術與文化關系的理解,從更高層次為本課主題提供理論依據,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這一課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