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少版 七上 第5課《耕牛·戰馬》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課屬于“綜合 探究”學習領域,融 “欣賞 評述”、 “造型 表現”學習領域為一體,了解《五牛圖》的藝術文化價值,探究如何用毛筆、墨、水等材料表現中國畫線條的魅力,從一根線條到最后整頭的牛臨摹。學生通過對傳統美術的題材的探索,了解牛與人類情感的關聯;感受農耕生活在中國古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并靈活運用美術學科知識探究中國繪畫的線條語言,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力。二、學情分析初一的學生在小學階段對中國畫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中國畫線條中用筆、用墨的方法還沒有進行詳細的探究與實踐。本課就是圍繞線條進行展開,學生開始嘗試分析和體驗《五牛圖》中牛幾個部位的線條的畫法,并最終能臨摹一頭牛,進而感受牛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牛的精神。三、教學目標認知目標:通過賞析、臨摹,了解中國畫中牛、馬題材的表現意義,古代牛、馬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及中國畫的繪畫語言和線條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對形象的概括表現力。技能目標:嘗試運用線條的變化,臨摹一頭牛,呈現牛的不同質感及神情,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審美素養。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感悟中國畫簡淡的風格,發展學生對中國畫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總結、學會學習的能力,進一步加深對生活的熱愛。四、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體會牛和馬與人類的深厚情感,從而加深對牛和馬的了解和喜愛之情。教學難點:學生能夠感受到中國畫線條的魅力,并學會用不同的線條表現牛不同部位的質感。五、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畫作、毛筆等繪畫工具學生:書、畫紙、毛筆等繪畫工具六、教學過程(一)畫卷導入活動①:欣賞《五牛圖》與《五馬圖》師:大家猜猜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生:畫卷、卷軸等師:那有沒有同學能猜到里面的內容是什么呢?生:馬、牛等師:老師邀請2位同學來幫老師一起來打開這個畫卷,看看里面是什么內容!(多媒體上同時緩慢播放五牛圖)《五牛圖》 :現在從右往左逐漸打開,大家所看到的中國十大名畫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最早的紙本繪畫的《五牛圖》 ,作者是唐代宰相畫家韓滉【板書:唐、韓滉、《五牛圖》 、卷軸】;畫面中以五頭不同形態、不同神態的牛為主體,畫家用筆簡樸,曲盡其妙;全畫只用了2種顏色,卻給人豐富多彩的感覺,充分體現了畫家高超的繪畫技藝;畫面中印章、題跋散落各處,使畫作達到了中國畫詩、書、畫、印的完美統一。《五馬圖》 :現在從右往左打開的是同樣個數為5的一幅名畫,這幅畫就是被后人評為“宋畫第一”的《五馬圖》 。作者是宋代畫家李公麟,這5匹馬是西域進貢給宋朝皇帝的五匹寶馬;畫家通過筆墨傳神的技藝,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師:大家想一想,古人為什么要將畫作設計成卷軸的形式?(仔細觀察兩幅畫的尺寸數據)生:便于保存、攜帶活動②:對比分析《五牛圖》與《五馬圖》師:大家仔細觀察,對比《五牛圖》與《五馬圖》 ,畫面有什么區別?生:多了人,顏色不同、造型方法不同師:我們給這個人安排一個職位叫:奚官【板書:奚官】對比兩匹馬和旁邊的奚官,你感覺他們的性格是怎么樣的?生:一個溫和,一個暴躁師:為什么呢 生:人與馬長期相處,人的性格影響了馬。活動③:牛馬拓展師:分析完中國古代兩幅有關牛馬的名畫,接下來,我們來共同欣賞中國古代有關牛馬的其他形式的作品。播放:漢畫像磚《水陸攻戰圖》 、敦煌莫高窟《耕牛圖》 、《章懷太子墓室壁畫》 、唐太宗李世民墓雕塑《昭陵六駿》 、漢字《馬演變圖》 。(造型由抽象到具象,顏色由單一到豐富)想一想:古往今來,人們為何非常熱衷于牛、馬題材的創作?生:牛、馬在古代地位十分重要,與老百姓生活聯系緊密。(二)細品五牛過渡語:既然牛、馬在古代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而我們開篇提到的《五牛圖》在中國畫史同樣擁有重要的地位,那,接下來,我們就共同分析,中國傳統繪畫里,畫家是如何進行表現的。唐 韓滉 《五牛圖》 卷軸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①題首師:首先引入眼簾的是乾隆皇帝御筆題首“興讬春犁”,大家猜猜有何寓意?生:一年之計在于春,寓意牛能辛勤耕作,來年豐收。②題跋【書】師:接下來,元代大書法家、大畫家趙孟頫三次在畫作中題跋【板書:題跋】解釋:題跋:題——畫首,跋——畫尾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神氣磊落,稀世名筆”,我想這大概是韓滉或者《五牛圖》最高的贊譽了吧!③賞五牛第一頭:低側頭,怡然自得師:這是全畫中唯一一頭身旁邊長有荊棘的,大家再仔細觀察一下,感覺它在干嘛?生:吃草、蹭癢第二頭:翹首搖尾,步履穩健師:這是全畫唯一一頭長有斑紋、體格非常健碩的老牛第三頭:筋骨嶙峋,縱峙而鳴師: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它與其他的牛有什么區別?生:正面師:大家看看,這頭牛所處的位置,在正中間,起到分割畫面的作用。那,大家感覺是正面難畫還是側面難畫,為什么?生:正面,透視,表現前后空間層次。【詩】師:畫面中除了牛還有什么?生:字、詩師:大家試著讀讀看生:一牛~首~~~~~師:韓滉體察民情,識得民間疾苦,同時也希望兄弟五人能像牛一樣忠誠老實、勤奮,忠君愛國、為國效力。第四頭:回首顧盼師:這頭牛是全畫中最俏皮的,大家仔細觀察他在干嘛?生:回頭、吐著舌頭師:大家看看,畫面中除了這頭牛,還有什么呢?生:印章師:這些印章有大有小,有方有圓,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畫面中的這些印章。第五頭:凝神所思【印】 師:這頭牛是剛才講到的畫中唯一一頭帶著紅櫻絡的老牛,給人的感覺是它在思考些什么!大家看看這些印章,形狀各異,仔細觀察一下最上面的兩枚印章有什么特點?生:圓的、顏色不一樣師:它們的底色是什么樣的?生:一個是紅底、一個是白底師:紅底白字,字是凹進去的、白底紅字,字是凸出來的,這分別是我們中國古代篆刻的陰刻與陽刻【板書:陰刻、陽刻】(三)畫一畫師:分析完了這五頭牛,大家是不是也想動筆試一試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中國傳統繪畫里筆墨的樂趣吧!首先老師以一頭牛為例,大家仔細觀察,畫家畫這頭牛時主要是用什么造型手段來表現的這頭牛的呢?生:線【提、按】師:所有線條的粗細都是一樣的嗎?生:不一樣師:那是如何實現由粗到細(由細到粗)的呢?老師請一位同學上臺來給大家演示一下。生:演示師:大家看到沒有這位同學在畫細線時筆是提起來,畫粗線時筆是往下壓的,這就是中國繪畫用筆方法里的:提、按【板書:提、按】【濃、淡】師:如果老師想從五官開始畫,線條的顏色是一樣的嗎 哪些地方的線條比較重、哪些地方比較淺?生:牛角、眼睛、鼻子、牛蹄顏色比較重,背部、肚子、臀部、脖子顏色比較淺。師:示范牛角【板書:濃墨】生:開始嘗試牛角、眼睛、鼻子等教師點評師:示范牛背【板書:淡墨】生:開始嘗試脖子、牛背等教師點評【枯筆】師:大家仔細看看牛頭上的毛發、尾巴等該如何畫呢?示范頭上的毛發【板書:枯筆】生:開始嘗試毛發、尾巴。教師點評(四)展示挑選學生作品組成新的《五牛圖》(五)小結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觀察、總結,并學會嘗試用不同的筆墨來表現事物。我們今天只是用簡單的筆墨體會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技法,希望大家能繼續去不斷探索中國繪畫的魅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