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6冊第3課 《變遷中的家園》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變遷中的家園》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通過講解透視、視角等系統的美術知識,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暢想理想家園。結合大豐特色,融入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科學幻想畫,想象未來家園相結合,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各學科之間綜合滲透搭建了平臺。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及美術課的實用性。根據本節課的特點,以及學生具體情況,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1)重點:通過觀察、欣賞和感受,表現自己喜歡的家園,體驗美術創作的快樂。(2)難點:激發學生想象力的同時,融入科學知識,鼓勵學生挖掘作品的更深層次的內涵,引起品畫人的感動。二、學情分析我所教的初二學生,有一股活力,有智慧,有理智,有很強的創造力。有對家鄉的自豪感,但不夠強烈,學生的經歷、知識面、個性、情感等因素的差異,每個學生對事物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因此應多提供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和時間,創始個性化的討論氛圍,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之時加入美術專業知識。學法指導方面: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1)運用聯想的學習方法以及抽象思維(2)合作與競爭。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同時激發他們熱愛生活以及豐富的想象力。三、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旨在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想象的能力,樹立家鄉自豪感,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和感受,識家鄉之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2)實踐目標:初步掌握基本的透視規律,能表現心中的理想家園。(3)情感目標:激發豐富的想象力,體悟人生,豐富精神家園。(4)創新領域:通過觀察、欣賞和技法訓練,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個性,運用自己的理解進行創作,表達自己對家園的熱愛四、教法方法根據本節課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基本情況,我主要采用:講授法,圖示法,小組新型合作,結合啟發性教學方法,自學輔導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教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這個既動腦又動手的課堂;適當結合提問,猜測等課堂互動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不但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我重點介紹下我的“組組合作,隊間競爭”的課堂激勵法,我把全班分為兩個隊,紅隊與藍隊,每個隊有四個組,紅隊與藍隊公平競爭,每節課爭星創先,一直到學期結束,每位同學回答的棒時,我們有特色的鼓勵,“棒,真棒,你真棒”給學生無比的自信。體現了合作與競爭。根據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主體,采用多媒體課件,家園模板,影象資料,音樂,板書等。五 、教學設計第一課時:1、組織教學2、欣賞、感受:導入(1) 通過欣賞圖片 ( http: / / www. / Photo / )、繪畫作品感受自然 ( http: / / www. / )風光美景。(2) 家園在日新月異的變化,同學們已經從剛才的圖片中感覺到了。請大家討論一下自己家園的變化,然后告訴老師。3、透視:繪畫術語。也稱”遠近法”。同樣大小的物體在畫中呈現出近大遠小,最后都有一個匯聚點,比如上圖那條寂靜的小路。西方傳統繪畫中的透視:(1)、平行透視(一點透視)(2)、成角透視(兩點透視)平行透視總有一組邊和視平線平行,否則就是成角透視。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透視:散點透視4、如何取景與構圖:(1)、主題規律和均衡規律是基本構圖規律:A、主題規律是指一幅畫要有一個主題,構圖時要適當安排,適當突出主題。B、均衡規律是指對比和統一的規律,即畫面要有大小、主次、疏密、虛實、明暗、輕重等對比關系,同時要同屬于一個整體中。(2)、常見的構圖形式有:a. 水平線構b. 垂直線構圖c. 三角形構圖d. S形構圖e. 輻射形構圖5、取景:選取自己認為最美好的物象作為主要描繪的對象,使畫面具有遠、中、近的空間層次,同時要注意色彩中亮、灰、暗層次的把握。自然物象的美主要體現在形象、色彩、肌理上。三者居其一就可入畫,如能同時統一在一個畫面中,那就美不勝收了。6、未來家園暢想:引導學生對于未來家園的想像,展開討論。并展示一些目前最近先進建筑的圖片和設計圖片。7、發展活動:(1)、教師表揚學生課前的準備和課堂上的研究和交流。告訴學生:家園的變遷來自生生不息的人類創造。提出問題:現代家園的特點是什么 (美觀、舒適、實用、健康等。)(2)、師總結:家園的建設離不開美麗的環境。生活在美麗的家園和環境中,就會有很好的心情,希望同學們為自己家園的發展共同努力學習和創造,作業:臨摹創作一副我們的家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