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基本信息課題 勤勞的小螞蟻學科 美術 學段 第一學段(1~2年級) 年級 一年級相關領域 “造型·表現”教材 書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一年級(上冊) 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指導思想: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增強感知和造型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與第11課《昆蟲一家》同為以昆蟲為題材的“造型·表現”領域課程。本課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與畫面組織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小螞蟻遇到困難時的合作意識與團隊協作意識。 理論依據: 本課教學設計以認知主義理論為依據。 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教師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有機結合,引導學生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在認知結構與新知識的關系中,奧蘇貝爾認為意義學習是通過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發生的。因此,教師進行引導動物的姿態與構圖疏密的情況下,在學生已經學習用基本形狀進行概括基礎上融會貫通,從而更好的表現出畫面。2.教學背景分析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為下一課《昆蟲的一家》打下基礎。本課既注意引導學生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與表現能力。因為該年齡段學生認知能力有限。因此,本課出現了關于螞蟻習性的兒歌,提供了一些教具的運用方法,以及大量的作品欣賞。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觀察與分析中,學習不同的繪畫方法與能力。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有知識與能力 學生已基本了解用基本形狀概括事物的方法。對螞蟻的群居生活有一定認識。 學生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 問題:(1)學生容易將螞蟻畫小導致主體物不突出。 (2)畫面安排不合理,畫面容易散亂。 (3)學生對螞蟻的結構認識不清,不知道三對足長在腹部。并且對螞蟻的動態 表現把我的不好。 解決辦法:教師通過示范,以及讓學生動手擺螞蟻的姿態來解決動態問題。并且可以 通過圖片的對比,以及講故事的方法解決畫面安排的問題。 教 法:探究式、直觀演示法 學 法:討論法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知識:(1)初步了解螞蟻的基本知識:螞蟻屬于昆蟲,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頭部有觸 角、胸部有三對足。螞蟻的習性:群居,合作覓食。 (2)學會用擬人的手法畫出螞蟻的動態,如走、推、拉、抬、頂等。 技能:(1)通過表現螞蟻有趣的生活場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新能力。 (2)能夠合理安排畫面,培養組織畫面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運用多媒體課件了解螞蟻的基本知識,解決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創設游戲情景、講故事、小組合作探究激發興趣。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作,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參與美術活動的過程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合作、勇 于探究的意識。 (2)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建立自信心,體驗探究的樂趣與成就感。 教學重點:了解螞蟻的基本結構,以及三對足的位置。學習表現螞蟻的動態特點并構成有趣的 畫面。 教學難點: (1)豐富想象力,表現出不同動態下分工、合作的小螞蟻。 (2)環境添加——如何添加背景環境,使畫面豐富。4.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附教學流程圖)一、視頻導入,認識螞蟻 1、出示視頻,概括性狀 視頻逐步出現螞蟻觸角、頭、胸、腹。每出現一個部分由學生概括性狀,教師示范。 添畫部位,增強理解 教師:這只小螞蟻還少了什么? 學生:三對足。 教師:它們長在螞蟻身體的哪一個部分? 學生:胸部。 (設計意圖:視頻導入,讓學生逐步概括螞蟻身體各部分的形狀。通過提問學生拼擺三對足的位置,解決本課重點,加深學生對螞蟻結構的認識。) 情景設置,分析動態 觀察螞蟻,引出課題 教師:今天在螞蟻王國要開一個盛大的PARTY,那我們來看看它們正在做些什么? 播放自然界中螞蟻將食物拖運到洞中的視頻,讓學生觀察真實螞蟻的動態。 教師:螞蟻每天都這樣忙忙碌碌的搬運著東西,它們具有什么樣的品格呢? 學生:勤勞。 出示 《勤勞的小螞蟻》課題。 創設情境,分析動態 教師將自己比作一只螞蟻外出尋找食物,發現大奶酪,請學生幫助搬奶酪。 教師示范:首先示范一直單獨螞蟻舉奶酪的場景。然后,教師完成大場景添畫螞蟻的示范。 學生觀察美術書24頁中不同螞蟻的動態,并且分別說出頭、胸、腹以及三對足不同的位置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講述螞蟻搬運奶酪的故事,讓學生體會螞蟻動態,體會螞蟻的品格,解決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欣賞作品,發散思維 教師:在螞蟻王國有許多好玩的事情,我們來看一看。 播放真實螞蟻的創意照片。 教師:你們的小螞蟻發生了哪些好玩的事情? 學生進行回答。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想象力,為創作打下基礎。) 藝術實踐,放飛思想 要求:發揮想象力,表現出螞蟻不同的動態,完成小螞蟻的故事。 教師輔導:(1)指導學生不要將螞蟻畫小。 (2)畫面生動有趣,注意有聚有散。 (3)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畫面安排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作品展示,感情升華 展示作品 小組合作,學生們將作品組成畫面黏貼到展示板上。利用手機進行展示 2、點評作品 挑選出(1)動態豐富(2)情境有趣(3)主體物大的作品進行分享。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評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審美能力。突出評價的的整體性和綜合性。)5.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如何評價學生:邀請幾位學生到講臺前用美術語言評價作品。 教師:螞蟻姿態,場景以及疏密的變化。6.教學設計特色說明與教學反思(300-500字)教學設計特色 講述故事,暗藏玄機 由于一年級學生處于幼小銜接的年齡段,因此故事、游戲等方式是教師環節設計的重要選擇之一。教師將課堂設計成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學會知識。比如,課前老師準備一米多長的立體奶酪,老師作為大螞蟻搬奶酪,尋求小螞蟻們的幫助。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故事內容來完成學習目標。學生也參與到故事中去,去體驗小螞蟻的動態。 使用教具,縮短時間 由于本課所涉及的知識眾多,如:螞蟻的習性、動態、擬人、環境等。對于教師來說,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握好重點、難點是一個考驗。我通過課前制作的一米長的“巨型奶酪”給孩子們以視覺沖擊,吸引學生注意力。并且,讓學生進行模擬,體會不同姿勢身體各個部位發生的變化。然后,立刻讓孩子們觀察書和視頻中不同動態螞蟻的頭、胸、腹以及三對足的位置變化。通過將三維立體效果轉化為二維的平面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