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索認識的奧秘【課程標準要求】了解人的實踐活動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闡述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政治核心素養】科學精神: 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真理只有一個,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政治認同: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真理只有一個,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公共參與: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法治意識:樹立法治觀念,自覺地尊法、守法、護法。【考情考向分析】從2022年山東、北京、遼寧、浙江等省(市)新高考真題、2023年新課標高考真題和湖北高考試題主要考查哲學基本問題、物質和意識、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聯系觀、發展觀、矛盾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的特征、認識的發展、社會基本矛盾、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人民群眾主體、人的價值、價值觀、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與發展、文化傳承與發展、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022年山東、北京、遼寧、浙江等省(市)沒有考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相關內容,2023年新課標、山東、北京、遼寧、浙江、湖南、湖北等省(市)都考查了這一內容,2023年各省市還都考查了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有關內容。【思維體系構建】《哲學與文化》全書邏輯框架的大思路第二單元知識體系本專題脈絡【核心考點突破】第一部分:必備知識考點一: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認識和實踐突破提升:比較認識與意識突破提升: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突破提升:比較實踐的三個特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突破提升:區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四個表現突破提升: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考點二: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現真理一、真理是客觀的(真理具有絕對性)(真理不能等同于客觀實在)突破提升:真理是客觀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世界觀】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真理是客觀的,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方法論】 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突破提升:真理和謬誤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真理具有相對性)突破提升:真理的特征突破提升:對比規律與現象、聯系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全面理解真理特別提醒:①真理作為正確認識,對人們的實踐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是有用的。但不能說有用的認識就是真理,因為它否定了真理的判斷標準。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表明承認人的認識上的主觀性和差別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觀真理。③真理都是客觀與主觀、實踐與理論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的觀點是錯誤的。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不能認為被超越的真理中包含錯誤的內容。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已經確定的真理,在它的適用條件和范圍下,永遠是真理。2、對比意識、認識、真理、科學理論【知識提煉】1個體系:認識論2大原理:實踐和認識和辯證關系、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3個特點:實踐的特點、真理的特點、認識的特點3個基本概念:認識、實踐、真理4個表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表現【精選典例精析】一、單選題1.(2024·浙江·模擬預測)溫州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發掘出密集分布的碼頭遺跡以及海量的瓷片堆積,專家推斷溫州港是龍泉瓷貿易中的樞紐港。這佐證了( )①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②意識活動具有能動創造性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④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3·河北·模擬預測)2023年1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一項關于恒星初始質量分布規律的重要進展。我國天文學家研究發現,隨著恒星金屬元素含量和年齡發生變化,恒星初始質量分布規律也會發生顯著變化。這一發現直接導致恒星初始質量分布規律不變的經典理論不再成立,刷新了人類對這一基本概念的認知。材料表明( )①真理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 ②認識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③認識是不斷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④意識具有主動創造性,能認識事物本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浙江·校聯考模擬預測)2022年10月,得益于“中國天眼”超高靈敏度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極端暗弱天體探測能力,中國科學家發現了1個尺度大約為2百萬光年的巨大原子氣體結構。這是迄今為止在宇宙中探測到的最大的原子氣體結構。這一發現( )①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內容都作出了回答②證明先進的科學觀測工具擁有強大的認識能力③說明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④說明人類的需要使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步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3·貴州貴陽·統考模擬預測)基礎科學是現代科學的基石,也是實現科學變革的突破口。中國科研團隊大膽選用新型絕緣材料,在磁體結構設計上進行重大改造,研制出能創造45.22萬高斯的穩態強磁場的實驗裝置,打破已保持了23年的世界紀錄,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材料佐證了( )①科學發現源于認識的不斷深化與積累②科技進步是真理與謬誤相伴而行的過程③科技創新受認識主體的知識和素質影響④科技發展是事物聯系的環節和發展的環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河南·模擬預測)2023年4月3日新華社報道,瑞士研究大員研制出一種微型燃料電池,能用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血糖)發電,便捷可靠地為植入式醫療器械供電,無須外部電源。目前這種電池在動物實驗中已經取得成功,但要將該技術應用于人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體現了( )①燃料電池的問世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 ②實踐是檢驗電池發電技術的真理性標準 ③研發燃料電池發電技術具有主體差異性 ④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發展前景是有限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3·河北衡水·衡水市第二中學校考模擬預測)面對世紀疫情,我們用艱苦卓絕的三年,贏得三個寶貴的“窗口期”:新冠病毒變異株毒性持續下降的窗口期,藥物研發、醫療救治能力進一步增強的窗口期,全民廣泛接種疫苗的窗口期。經國務院批準,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采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這一措施調整體現出( )①真理性認識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②對新冠病毒認識的變化來源于變異株毒性持續下降③實踐不斷向前發展,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④認識能否回到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2023·河南·模擬預測)2022年5月15日,我國了開啟第二次青藏科考“巔峰使命”珠峰科考的任務。執行此次任務所使用的“極目一號”III型浮空艇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系留浮空器,搭載了水汽穩定同位素分析儀和先進的觀測儀,為揭示“亞洲水塔”水的來源提供關鍵科學數據和理論基礎。這說明( )①先進的科技工具能夠對珠峰高空大氣作出能動反映②珠峰科考能夠深化人們對珠峰大氣運行規律的認識③科學觀測手段和方法是人們獲得新發現的重要條件④科學新發現會受到科研人員的科技素養等條件限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3·河北滄州·校聯考三模)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團隊圍繞“地球初始氧的起源”這一關鍵問題,在模擬早期地球大氣環境下,采用同位素示蹤技術解剖了石英一水界面反應過程,揭示了地球初始氧的礦物起源——“石頭會產氧”。這一重要發現顛覆了“地球初始氧來源于水分解”的傳統認識,揭示了礦物表面提供了早期地球的初始氧。“地球初始氧的起源”新的發現佐證了( )①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④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材料分析題9.(2023·黑龍江大慶·大慶實驗中學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是毛澤東同志的名言總書記進一步深化了調查研究的思想,賦予了調查研究是以時代意義,提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更沒有決策權”。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在湖南十八洞村調研,創造性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到江蘇調研,首次公開將“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并提出;赴浙江調研后,首次正式提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調查研究的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山水水,為全黨樹立了光輝典范,推動著調查研究蔚然成風、產生實效。結合材料,運用實踐的知識說明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的正確性。【易混易錯辨析】1.基于客觀實際做出的科學論斷可以成為行動的動力。2.認識是客體對主體的能動反映。3.感性認識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的對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是認識的高級階段。4.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性。5.實踐是人類特有的,因此,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6.讀書也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認識的目的是認識世界。7.真理是人們對事物及其規律的反映。8.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條件性。9.真理再向前邁一步一定是更高的真理。10.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兩次反復才能完成。11.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它是一個圓圈式的循環運動。1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說對同一事物的認識有多個真理。探索認識的奧秘【課程標準要求】了解人的實踐活動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闡述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政治核心素養】科學精神: 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真理只有一個,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政治認同: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真理只有一個,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公共參與: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法治意識:樹立法治觀念,自覺地尊法、守法、護法。【考情考向分析】從2022年山東、北京、遼寧、浙江等省(市)新高考真題、2023年新課標高考真題和湖北高考試題主要考查哲學基本問題、物質和意識、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聯系觀、發展觀、矛盾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的特征、認識的發展、社會基本矛盾、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人民群眾主體、人的價值、價值觀、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與發展、文化傳承與發展、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022年山東、北京、遼寧、浙江等省(市)沒有考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相關內容,2023年新課標、山東、北京、遼寧、浙江、湖南、湖北等省(市)都考查了這一內容,2023年各省市還都考查了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有關內容。【思維體系構建】《哲學與文化》全書邏輯框架的大思路第二單元知識體系本專題脈絡【核心考點突破】第一部分:必備知識考點一: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認識和實踐突破提升:比較認識與意識突破提升: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突破提升:比較實踐的三個特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突破提升:區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四個表現突破提升: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考點二: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現真理一、真理是客觀的(真理具有絕對性)(真理不能等同于客觀實在)突破提升:真理是客觀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世界觀】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真理是客觀的,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方法論】 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突破提升:真理和謬誤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真理具有相對性)突破提升:真理的特征突破提升:對比規律與現象、聯系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全面理解真理特別提醒:①真理作為正確認識,對人們的實踐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是有用的。但不能說有用的認識就是真理,因為它否定了真理的判斷標準。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表明承認人的認識上的主觀性和差別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觀真理。③真理都是客觀與主觀、實踐與理論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的觀點是錯誤的。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不能認為被超越的真理中包含錯誤的內容。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已經確定的真理,在它的適用條件和范圍下,永遠是真理。2、對比意識、認識、真理、科學理論【知識提煉】1個體系:認識論2大原理:實踐和認識和辯證關系、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3個特點:實踐的特點、真理的特點、認識的特點3個基本概念:認識、實踐、真理4個表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表現【精選典例精析】一、單選題1.(2024·浙江·模擬預測)溫州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發掘出密集分布的碼頭遺跡以及海量的瓷片堆積,專家推斷溫州港是龍泉瓷貿易中的樞紐港。這佐證了( )①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②意識活動具有能動創造性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④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①: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強調的是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并不限于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材料不涉及該選項,①排除。②④:意識活動具有能動創造性強調的是意識不僅能夠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不僅能夠“復制”當前的的對象,而且能夠追溯過去、推測未來,能夠創造一個理想或幻想的世界。專家根據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發掘出密集分布的碼頭遺跡以及海量的瓷片堆積,推斷溫州港是龍泉瓷貿易中的樞紐港,這說明意識活動具有能動創造性,也說明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②④正確。③:材料不涉及通過實踐檢驗認識正確與否,③排除。故本題選D。2.(2023·河北·模擬預測)2023年1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一項關于恒星初始質量分布規律的重要進展。我國天文學家研究發現,隨著恒星金屬元素含量和年齡發生變化,恒星初始質量分布規律也會發生顯著變化。這一發現直接導致恒星初始質量分布規律不變的經典理論不再成立,刷新了人類對這一基本概念的認知。材料表明( )①真理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 ②認識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③認識是不斷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④意識具有主動創造性,能認識事物本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③④:這一發現直接導致恒星初始質量分布規律不變的經典理論不再成立,刷新了人類對這一基本概念的認知,這表明認識是不斷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意識具有主動創造性,能認識事物本質,③④符合題意。①:材料體現的通過實踐檢驗認識正確與否,實踐推動認識不斷向前發展,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①排除。②:真理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②排除。故本題選D。3.(2023·浙江·校聯考模擬預測)2022年10月,得益于“中國天眼”超高靈敏度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極端暗弱天體探測能力,中國科學家發現了1個尺度大約為2百萬光年的巨大原子氣體結構。這是迄今為止在宇宙中探測到的最大的原子氣體結構。這一發現( )①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內容都作出了回答②證明先進的科學觀測工具擁有強大的認識能力③說明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④說明人類的需要使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步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中國科學家借助“中國天眼”,發現了1個尺度大約為2百萬光年的巨大原子氣體結構,這是迄今為止在宇宙中探測到的最大的原子氣體結構,這一發現證明了世界是物質的、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內容都作出了回答,也說明實踐這一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③符合題意。②:人類具有認識能力,而不是科學觀測工具,②錯誤。④: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推動真理不斷前進,而不是人類的需要使真理永遠前進,④錯誤。故本題選B。4.(2023·貴州貴陽·統考模擬預測)基礎科學是現代科學的基石,也是實現科學變革的突破口。中國科研團隊大膽選用新型絕緣材料,在磁體結構設計上進行重大改造,研制出能創造45.22萬高斯的穩態強磁場的實驗裝置,打破已保持了23年的世界紀錄,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材料佐證了( )①科學發現源于認識的不斷深化與積累②科技進步是真理與謬誤相伴而行的過程③科技創新受認識主體的知識和素質影響④科技發展是事物聯系的環節和發展的環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科學發現源于實踐,①說法錯誤。②:真理是標志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材料中國科研團隊大膽選用新型絕緣材料,在磁體結構設計上進行重大改造,研制出能創造45.22萬高斯的穩態強磁場的實驗裝置,反映了科技的進步,但沒有涉及真理與謬誤相伴而行的過程,②不符合題意。③④:基礎科學是現代科學的基石,也是實現科學變革的突破口,中國科研團隊大膽選用新型絕緣材料,在磁體結構設計上進行重大改造,體現了科技創新受認識主體的知識和素質影響,科技發展是事物聯系的環節和發展的環節,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5.(2023·河南·模擬預測)2023年4月3日新華社報道,瑞士研究大員研制出一種微型燃料電池,能用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血糖)發電,便捷可靠地為植入式醫療器械供電,無須外部電源。目前這種電池在動物實驗中已經取得成功,但要將該技術應用于人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體現了( )①燃料電池的問世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 ②實踐是檢驗電池發電技術的真理性標準 ③研發燃料電池發電技術具有主體差異性 ④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發展前景是有限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瑞士研究人員研制出微型燃料電池,體現了燃料電池的問世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①符合題意。②:目前這種電池在動物實驗中已經取得成功,該技術是否能夠應用于人體要經過實踐的檢驗,②符合題意。③:材料強調的是微型燃料電池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未涉及“主體差異性”,③不符合題意。④:“發展有限”違背了認識的無限性,④錯誤,排除。故本題選A。6.(2023·河北衡水·衡水市第二中學校考模擬預測)面對世紀疫情,我們用艱苦卓絕的三年,贏得三個寶貴的“窗口期”:新冠病毒變異株毒性持續下降的窗口期,藥物研發、醫療救治能力進一步增強的窗口期,全民廣泛接種疫苗的窗口期。經國務院批準,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采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這一措施調整體現出( )①真理性認識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②對新冠病毒認識的變化來源于變異株毒性持續下降③實踐不斷向前發展,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④認識能否回到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材料中措施的調整是依據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和防疫實踐的客觀實際做出的,這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不斷向前發展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說明真理性認識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①③符合題意。②:對新冠病毒的認識來源于實踐,而不是新冠病毒變異株毒性持續下降,②說法錯誤。④: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7.(2023·河南·模擬預測)2022年5月15日,我國了開啟第二次青藏科考“巔峰使命”珠峰科考的任務。執行此次任務所使用的“極目一號”III型浮空艇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系留浮空器,搭載了水汽穩定同位素分析儀和先進的觀測儀,為揭示“亞洲水塔”水的來源提供關鍵科學數據和理論基礎。這說明( )①先進的科技工具能夠對珠峰高空大氣作出能動反映②珠峰科考能夠深化人們對珠峰大氣運行規律的認識③科學觀測手段和方法是人們獲得新發現的重要條件④科學新發現會受到科研人員的科技素養等條件限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先進工具作為物的因素不具有能動性,①不符合題意。④:材料強調的是深化人們對珠峰大氣運行規律的認識,不涉及科研人員的科技素養,④不符合題意。②③:珠峰科考是一種實踐活動,通過第二次科考任務,為揭示“亞洲水塔”水的來源提供關鍵科學數據和理論基礎,據此分析珠峰科考能夠深化人們對珠峰大氣運行規律的認識,②符合題意。根據“極目一號”III型浮空艇以及搭載的分析儀和觀測儀等信息,說明科學觀測手段和方法是人們獲得新發現的重要條件,③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8.(2023·河北滄州·校聯考三模)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團隊圍繞“地球初始氧的起源”這一關鍵問題,在模擬早期地球大氣環境下,采用同位素示蹤技術解剖了石英一水界面反應過程,揭示了地球初始氧的礦物起源——“石頭會產氧”。這一重要發現顛覆了“地球初始氧來源于水分解”的傳統認識,揭示了礦物表面提供了早期地球的初始氧。“地球初始氧的起源”新的發現佐證了( )①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④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②④:“地球初始氧的起源”新的發現佐證了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②④符合題意。①:材料體現的是揭示了礦物表面提供了早期地球的初始氧,顛覆了傳統的認知,沒有涉及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①不選。③:材料體現的是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沒有體現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③不選。故本題選C。二、材料分析題9.(2023·黑龍江大慶·大慶實驗中學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是毛澤東同志的名言總書記進一步深化了調查研究的思想,賦予了調查研究是以時代意義,提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更沒有決策權”。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在湖南十八洞村調研,創造性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到江蘇調研,首次公開將“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并提出;赴浙江調研后,首次正式提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調查研究的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山水水,為全黨樹立了光輝典范,推動著調查研究蔚然成風、產生實效。結合材料,運用實踐的知識說明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的正確性。【答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來源和目的,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調查中獲得感性認識是研究的基礎和邏輯起點,在研究中形成理性認識是對調查資料的分析和升華。中國共產黨人主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去傾聽民聲、收集民意,透過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或“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不重復得分),找到解決中國問題的辦法和對策。【分析】背景素材:習近平總書記的調查研究之路考點考查:實踐的相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是說明類,需要調用實踐的知識說明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的正確性。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實踐的知識→可聯系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來源和目的,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關鍵詞②:習近平的調研之路→可聯系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獲得相應的感性認識。關鍵詞③:精準扶貧、全面從嚴治黨、新發展格局的提出→可聯系透過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易混易錯辨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探索認識的奧秘講義(學生版).docx 探索認識的奧秘講義(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