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第十四章 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節 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1.孢子植物:根據植物有沒有種子,可將植物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2.孢子植物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它們的生殖過程都離不開水的限制。3.藻類植物種類很多,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藻類植物結構簡單,有單細胞的(衣藻、硅藻),也有多細胞的(水綿細胞的結構、紫菜、海帶);細胞內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孢子繁殖,最低等的植物。應用:空氣中氧氣的主要來源、餌料、食用、藥用。4.常見的苔蘚植物:葫蘆蘚、地錢。苔蘚植物沒有真正的根,是“假根”,有莖葉,沒有輸導組織;孢子繁殖??勺鳛闄z測空氣污染(二氧化硫)的指示植物。5.蕨類植物是由水生過渡到陸生的植物。常見的蕨類植物:蕨、石松、滿江紅、桫欏、卷柏。特征:有根、莖、葉,體內具有疏導組織;葉片背面有孢子囊(孢子是生殖細胞)。我們燃燒的能源——煤(古代蕨類植物)、藥用(石松)、食用(蕨)、綠肥和飼料(滿江紅)等都與蕨類植物有關。6.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們的生殖過程不受水的限制。7.裸子植物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根、莖、葉都很發達。8.裸子植物的種類:松、杉、柏以及銀杏、蘇鐵。我國有“裸子植物的故鄉”之稱。9.被子植物的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一般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六大器官。種類繁多,分布廣泛;和人類生活聯系最為密切;常見的植物大多是被子植物,綠色開花植物多指被子植物。10.我國的珍稀植物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桫欏(蕨類植物)、珙桐(被子植物)、水杉(裸子植物)、金花茶(被子植物)。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龍棕(被子植物)、紅檜(裸子植物)、荷葉鐵線蕨(蕨類植物)。第二節 千姿百態的動物世界1.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的根本區別在于無脊椎動物身體內沒有脊柱,而脊椎動物身體背部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2.無脊椎動物約占動物種數的95%,150多萬種,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3.常見的腔腸動物有水螅、海葵、珊瑚蟲。腔腸動物開始出現組織分化,具有簡單的器官,身體中央有消化腔,有口無肛門。腔腸動物中的海蜇可供食用;珊瑚可堆積形成珊瑚礁(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棲息地)。4.常見的扁形動物:渦蟲、吸蟲、絳蟲。扁形動物身體扁平,呈兩側對稱;有口無肛門。渦蟲主要分布于海水、淡水或潮濕的土壤中;吸蟲和絳蟲寄生在人體中。如:豬帶絳蟲的幼蟲寄生在豬的小腸內,成蟲寄生在人體的小腸中。5.常見的線形動物:蛔蟲、絲蟲、輪蟲。線形動物身體大多細長,呈線形,身體不分節;有口有肛門。線形動物大多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農作物的體內。6.常見的環節動物:蚯蚓、蛭、沙蠶。環節動物身體從前到后由許多形態相似的體節組成。蚯蚓具有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作為生產優良蛋白質飼料或食品的原料、凈化環境的作用。水蛭對人畜有一定的危害;沙蠶可以作為餌料。7.常見的軟體動物:河蚌、烏賊、章魚、蝸牛、鮑魚等。體外背覆堅硬的貝殼,用以保護柔軟的身體。8.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動物類群。身體分節;體表有堅硬的外骨骼(防止體內水分蒸發);有分節的附肢。昆蟲是一般指具有兩對翅、三對足的節肢動物。例如:螞蟻,蝗蟲,蝴蝶,蛾,蜜蜂,螳螂等。一些瓢蟲、蜘蛛是農業害蟲的天敵;蜜蜂、蝴蝶可以為綠色開花植物傳粉;蝗蟲可被加工成食品;蝎具有藥用價值;螢火蟲在仿生學上的應用;蚊會傳染疾病。9.脊椎動物主要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鳥類和哺乳類10.魚類水生,身體分、軀干和尾三部分為頭,身體多流線型,體表被覆鱗片,身體兩側的側線能感知水流方向,用鰓呼吸,體外受精,卵生。如:鯉魚、鰱魚、帶魚、海馬,鯊。11.兩棲類是水生向陸生過渡的類群,生殖過程離不開水。兩棲類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大多數成體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皮膚裸露,具有輔助呼吸的作用。如:青蛙、蟾蜍,大鯢,蠑螈。12.爬行類的生殖過程可以脫離水的限制,真正的陸生動物。爬行類體表一般覆著有鱗片或甲;在陸地產卵,卵的表面具有堅硬的外殼(卵生)變溫動物,用肺呼吸。如:揚子鱷、壁虎、玳瑁、蛇,烏龜。13.鳥類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少飛行的阻力;前肢特化成翼,是鳥類特有的飛行器官;體表被覆羽毛,利于飛行和保溫;骨骼薄、中空、堅固,可減輕自身的質量(體重);碩大的胸骨附著發達的胸肌,有利于展翅飛行;食量大,消化能力強,直腸短,糞便在體內不停留。;心率快,血液運輸能力強;主要呼吸器官是肺,與肺相連的許多氣囊可以輔助呼吸,呼吸能力強。體溫恒定。如:鸚鵡、鴛鴦、蒼鷹、家鴿、企鵝、雞、鴨、鵝等。14.哺乳類是生物界中最高等的類群。哺乳類全身被毛,體溫恒定,大腦發達,靠肺呼吸,體內受精,胎生、哺乳。如:象、海牛、蝙蝠、鯨等。15.我國珍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除了被譽為“活化石”的大熊貓外,還有蒙古野驢、金絲猴、白豚、丹頂鶴、朱鹖、揚子鱷等。第三節 神奇的微生物1.細菌具有細胞的一般結構,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核區,核質裸露,沒有核膜包被,屬于單細胞原核生物。①觀察方式:光學顯微鏡。②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區、莢膜(保護作用)、鞭毛(用于運動)。③生活方式:寄生或腐生。④分類:球菌、桿菌、螺旋菌⑤應用:利用黃色短杄菌制造味精;利用乳酸菌生產酸奶;利用甲烷菌生產沼氣;利用醋酸菌生產醋。2.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類群。常見的真菌有酵母菌、根酶、蘑菇、青霉、曲霉,極少數個體微小,絕大多數個體較大。①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成形細胞核、液泡、線粒體等。②生活方式:營寄生或腐生。③分類:單細胞真菌:酵母菌;多細胞真菌:霉菌。④分布:適于生活在溫暖潮濕、有機物豐富的環境中。3.病毒是一類非常小的微生物。一般有納米(nm)表示。①觀察方式:電子顯微鏡。②結構: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構成。③生活方式:寄生。④分類:根據病毒寄生生物的不同,病毒可以分為細菌病毒(又叫噬菌體)、植物病毒(如煙草花葉病毒)、動物病毒(如腺病毒)。第四節 生物的分類1.生物分類的依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營養方式、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以及在進化上的親疏遠近關系等)。2.生物分類的等級: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高的分類單位,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3.①種,又稱物種,是指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態分布基本相同的一類生物。②種的判斷依據:在自然條件下,同種生物通過有性生殖能夠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4.不同種類的生物所處的共同分類等級越低,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越大,親緣關系越近。5.分類學之父,“雙名法”的提出者:林奈。第十五章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1.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最直觀的體現);生態系統多樣性(外在形式);遺傳多樣性(又稱基因多樣性,內在形式)。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①直接價值(食用價值、已知的藥用價值、工業原料、科研價值、美學價值)。②間接價值(生態價值,與環境有關的價值)。③潛在價值(有待開發研究的價值如提取新藥,改良生物新品種)。3.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主要體現為:物種滅絕速度的加快。物種數量的銳減不僅威脅物種多樣性,也使自然界喪失了許多寶貴的基因,從而使遺傳多樣性也面臨嚴重的威脅。4.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人口快速增長和人類活動的破壞性加劇是破壞或改變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原因,生物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是世界上物種多樣性面臨威脅的重要原因。野生生物生活環境的改變和破壞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此外,環境污染、自然災害頻發、外來物種入侵也是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重要原因。5.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途徑: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①就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主要場所:自然保護區。②遷地保護是對就地保護的補充。植物園、動物園、水族館和基因庫等是實施遷地保護的主要手段。第十六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1.生命起源的過程閃電、宇宙射線、紫外線為第一步提供能量。(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原始大氣 有機小分子 有機大分子 原始生命 原始單細胞生物。2.關于生命起源的學說有很多,目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有科學依據)的學說是:化學演化學說(又稱化學進化說)。3.原始大氣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氣、氨、氫氣和水蒸氣(注意:沒有氧氣)。4.原始生命誕生的場所:原始海洋。5.原始海洋的特點:含有豐富的有機物,但不含氧氣。6.生命起源的實驗證據:(米勒)模擬原始地球條件的實驗。①火花放電的作用:模擬原始地球的閃電。②向裝置內輸入的氣體主要是:甲烷、氨、氫氣和水蒸氣。③米勒提出的問題是:原始地球有沒有可能產生生命?④米勒作出的假設是:原始地球有可能產生生命。⑤米勒在實驗中搜集到的證據是:容器中產生了原先不存在的各種氨基酸等有機小分子。⑥米勒實驗得出的結論(說明)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原始大氣中各種成分能夠轉變為有機小分子。7.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林奈首先把人歸入哺乳綱靈長目;赫胥黎提出人猿同祖觀點,證據(主要是化石)。8.人類進化的歷程可分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兩足直立行走是人類祖先與猿分界的重要標志。人類進化歷程中最顯著的變化之一是:腦容量的不斷增加。9.人類進化歷程名稱 特 點南方古猿 兩足能夠直立行走能人 腦容量比南方古猿的大,腦的溝和回與人的相似可能具有語言能力直立人 最早用火、狩獵、奔跑、制造石器、有語言能力,人類進化史中的關鍵階段。智人 身穿獸皮衣、用簡單的工具(如標槍和長矛),最終進化為現代人類。10.化石:是經過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跡。(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11.化石出現的規律:越簡單、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往往出現在越古老的地層里,越復雜、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往往出現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層里。12.鳥類進化:爬行類進化到鳥類的證據:始祖鳥化石、孔子鳥化石。13.植物的進化歷程: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4.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15.生物進化的規律:由單細胞到多細胞,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16.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的核心內容是:自然選擇學說。自然選擇的作用:推動生物不斷進化。17.自然選擇的內容: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18.自然選擇:自然界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19.自然選擇的選擇方:環境條件;自然選擇的材料:生物的變異。20.生物的進化原因: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自然選擇科學地解釋了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