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校園藝術節第三課 獨特的裝扮學習領域:設計·應用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初步了解面具藝術的起源與演變、分布與種類等知識,感受面具展示出的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能初步學會面具的設計與制作的技巧與方法,選用恰當的材料,運用繪制、剪貼等方法,設計制作出一件有特色的面具。2. 過程與方法目標:過程:課題引入→觀察了解→探究分析→設計制作→展評表演→拓展小結方法:學生通過對面具藝術的欣賞,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質特征,以自主或合作的形式設計完成面具并參與表演。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學生體驗自主或合作制作面具的樂趣,體會面具獨特的藝術魅力,形成積極勇于表現的態度。認識面具藝術對環境、氣氛的烘托作用,加深對我國傳統民間美術文化的認同與熱愛。教學重點:學會面具的設計與制作的技巧與方法。教學難點:面具造型的設計與表現。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面具作為一種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它是從最初對妖魔鬼怪的驅趕、對圖騰的崇拜,到對英雄人物的歌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具寄托著人類的豐富情感,并以獨特的視覺語言和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流傳于民間。本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面具文化,并學習制作一件面具作品。二、學習過程:1、面具的起源和作用。(1)祭祀儀式:最早起源于遠古時代的原始部落,用來驅鬼降魔,祈求自身的生存和繁衍。(2)威懾敵人:南北朝北齊時期,蘭陵王戴面具上陣殺敵。(3)迎吉祥祈豐收:貴州彝族“撮泰吉”(變人戲)(4)戲劇表演:藏戲、儺戲、百戲、薩滿戲等。(5)文娛表演:化裝舞會等。2、欣賞面具圖片和文娛表演視頻。(1)中國面具(2)外國面具3、面具制作方法:(1)根據活動主題選擇形象;(2)設計形象造型,畫好草稿;(3)在彩色卡紙上畫出面具造型(4)用剪刀剪出面具造型。(5)裝飾點綴;(6)系帶子。三、實踐體驗:給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設計制作面具。四、面具表演:學生帶著面具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五、小結本節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