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義烏市稠州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下列所在省級行政區與圖中標號相符且其簡稱正確的是( ?。?br/>A.①蜀 B.②青 C.③川 D.④桂2.下面有關我國人口和民族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人口分布東少西多B.各民族分布具有“小散居、大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C.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D.各少數民族人口多少不一,回族人口最多3.詩歌和諺語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下列對詩歌和諺語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br/>A.“大江東去浪淘盡”反映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征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象地反映了高原山地氣候植被的垂直變化C.“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了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的特點D.“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指影響我國的夏季風4.如右圖,關于該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地區年降水量超800毫米﹑B.乙是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C.丙所在地區是塔里木盆地D.丁地區的河流冬季不結冰5.秦嶺一準河一線,有關其說法正確的有( )①我國一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②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③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④溫帶落葉闊葉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⑤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⑥確定該界線的主導因素是季風的影響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⑥6.下列不屬于《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共同點的是( ?。?br/>A.都極大的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B.都有列強割占中國領土的內容C.都有巨額賠款D.都是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7.英國在清末和中國一共打了三次仗:一次是獨自與中國交手的“全仗”,兩次是和其他列強合伙來打的“半仗”。其中第一次“半仗”( ?。?br/>A.第一次打開了中國的大門B.開始破壞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C.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D.使侵略勢力深入到了長江中下游8.下列各項內容,按相關不平等條約在中國近代史上簽訂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r/>①割讓香港島給英國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③割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④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①③④②9.下側兩圖反映了( ?。?br/>A.中國自然經濟遭到破壞B.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C.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到中國腹地D.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0.圖中“▲”處應填入的內容是( ?。?br/>A.《海國圖志》 B.《天朝田畝制度》C.《變法通議》 D.《救亡決論》11.《辛丑條約》第十款規定: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這一規定標志著清政府( ?。?br/>A.加強了對老百姓財富的搜刮 B.喪失了領土主權的完整性C.削弱了中國軍隊整體的實力 D.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12. 1912年元旦的《新祝詞》寫道:“我四萬萬同胞如新嬰兒般新出于母胎,從今日起為新國民,道德一新、學術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種種新事業,胥吾新國民之新責任也?!辈牧现械摹敖袢罩隆敝饕侵福ā 。?br/>A.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 B.清帝下詔退位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D.北洋政府成立13.仔細觀察下圖,“約法二”取代“約法一”說明( ?。?br/>A.中國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已全部完成B.袁世凱的權力得到約法的嚴格約束C.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準備復辟帝制D.近代中國民主與法制取得重大成就二、非選擇題1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一圖二中地理事物的名稱。甲 湖;乙 海;① 平原;圖二是 省的輪廓,圖中的漢江匯入 (河流名稱),渭河流域位于 (四大地理區域名稱)地區。(2)指出漢江與渭河在水文特征上的差異并分析產生這一差異的原因。(列舉兩項)(3)圖一中虛線為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部分線路。該工程主要解決了什么問題 15.稠州中學某班圍繞“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怎樣的歷史”這一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1)表格中文物的流失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這一事件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根據你對太平天國運動的了解,列舉出兩例符合要求的人物。(3)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發生都基于內憂外患。結合兩張圖片內容說說當時不同階級為此所作出的努力。(4)綜合上述材料,將你對中國近代史的認識補充到“得出結論”剩下的兩欄中。16.材料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一—孫中山材料二;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武漢、廣州、南京得票率居前三位。材料三·材料四: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血和鐵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真正意義和重量。它是一條分界線。(1)孫中山認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代潮流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仿照示例,用史實說明理由。(3)有學者認為,1911年武昌起義發生,絕非偶然。依據材料三加以說明。(4)根據材料四,從政治角度分析辛亥革命成為“分界線”的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省級行政區的輪廓看,①是四川省,簡稱是川或蜀;②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是新;③是黑龍江省,簡稱是黑;④是廣東省,簡稱是粵。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23個?。汉颖笔。?石家莊)、山西?。〞x 太原)、吉林?。?長春)、遼寧?。ㄟ| 沈陽)、黑龍江?。ê?哈爾濱)、陜西省(陜或秦 西安)。甘肅?。ǜ驶螂] 蘭州)、青海?。ㄇ啵⑸綎|?。?濟南)、福建省(閩 福州)、浙江?。ㄕ?杭州)、臺灣?。ㄅ_ 臺北)、河南省(豫 鄭州)。湖北?。ǘ?武漢)、湖南?。ㄏ?長沙)、江西省(贛 南昌)、江蘇?。ㄌK 南京)、安徽?。ㄍ? 合肥)、廣東省(粵 廣州)、海南省 (瓊 ??冢?、四川省(川或蜀 成都)、貴州省(貴或黔 貴陽)、云南?。ㄔ苹虻? 昆明)。4個直轄市: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滬)、重慶市(渝)。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呼和浩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 烏魯木齊)、寧夏回族自治區(寧 銀川)、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南寧)、西藏自治區(藏 拉薩)。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澳)。2.【答案】C【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東部地區人口稠密,西部地區人口稀疏,故 A錯誤;我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故B錯誤;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人口總數突破14億,故C正確, 各少數民族人口多少不一,壯族人口最多,不是回族, 故D錯誤。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我國人口東多西少,共有56個民族,少數民族中,壯族的人口最多;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3.【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江東去浪淘盡”反映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征,正確?!耙簧接兴募荆锊煌臁毙蜗蟮胤从沉烁咴降貧夂蛑脖坏拇怪弊兓?,正確?!霸绱┢ひ\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了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的特點,錯誤,應該是日較差大?!扒嫉押雾氃箺盍猴L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指影響我國的夏季風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地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習地理,能使我們進一步熟悉生存的環境,學會辨認方位,知道天氣的變化,廣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和風土民情,進而提高對生活的適應能力。4.【答案】B【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東北三省【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地區位于大興安嶺以西,甲地區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故超800毫米錯誤。乙是大興安嶺,它是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正確。丙所在地區是塔里木盆地,錯誤,是三江平原。丁地區的河流冬季不結冰,錯誤,冬季氣溫低于0°,結冰期較長。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東北地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征,土質以黑土為主,是形成大經濟區的自然基礎。東北地區自南向北跨中溫帶與寒溫帶,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5.【答案】C【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①我國一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②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③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④溫帶落葉闊葉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 , ①②③④ ,正確。秦淮線大致與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確定該界線的主導因素是緯度的影響。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秦淮線是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6.【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南京條約》《馬關條約》都有列強割占中國的領土,《辛丑條約》沒有割占中國的領土的內容。ACD三項屬于《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B項都有列強割占中國領土的內容不屬于《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要求識記基礎史實。7.【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由“英國在清末和中國一共打了三次仗:一次是獨自與中國交手的‘全仗’,兩次是和其他列強合伙來打的‘半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全仗”指的是鴉片戰爭,兩次“半仗”分別指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沙俄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AB兩項是鴉片戰爭的影響,不符合題意;C項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的是《辛丑條約》,不符合題意;D項使侵略勢力深入到了長江中下游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題干材料信息。8.【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①割讓香港島給英國是1842年的《南京條約》,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屬于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的內容,③割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屬于1895年《馬關條約》的內容,④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的是1860年簽訂的《北京條約》。綜上所述,其正確順序為①④③②。A項①④③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注意對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簽訂時間的準確識記。9.【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從地理位置上,外來的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深入到中國的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到中國腹地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影響。10.【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據學可知,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國想通過這個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A項《海國圖志》是魏源根據林則徐組織編譯的《四洲志》等資料編成的一部世界地理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圖書,不符合題意;B項《天朝田畝制度》是圖中“▲”處應填入的內容,符合題意;C項《變法通議》是資產階級維新派梁啟超撰寫的宣傳維新思想的系列文章,不符合題意;D項《救亡決論》是嚴復1895年發表的政論文章,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天朝田畝制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示意圖信息。11.【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由“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條約》。1900年到1901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嚴禁保證人民參加各種形勢的反帝活動,清政府論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12.【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題干的“1912年”“我四萬萬同胞如新嬰兒般新出于母胎,從今日起為新國民,道德一新、學術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種種新事業,胥吾新國民之新責任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是材料中的“今日之新”主要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的相關史實。13.【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袁世凱為復辟帝制解散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所以圖中約法二取代約法一說明了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準備復辟帝制。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準備復辟帝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關鍵是對圖片的解讀,注意對圖片的解讀,掌握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相關知識。14.【答案】(1)青海;渤;華北;陜西;長江;北方(2)漢江冬季不結冰,渭河冬季結冰;漢江水量較大,渭河水量較??;兩條河流分別位于秦嶺—淮河的兩側,導致氣溫和降水量存在明顯的差異。(3)解決了華北平原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或答我國南北方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知識點】我國的疆域;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是青海湖;乙是渤海;①是華北平原;圖二是陜西省的輪廓,圖中的漢江匯入長江,渭河流域位于北方地區。(2)、根據題意,漢江冬季不結冰,渭河冬季結冰;漢江水量較大,渭河水量較??;兩條河流分別位于秦嶺—淮河的兩側,導致氣溫和降水量存在明顯的差異。(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水北調工程解決了華北平原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或答我國南北方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點評】水文特征包括如下幾點:a.徑流量(徑流量大小和徑流量的季節、年際變化);b.含沙量;c.有無汛期/凌汛;d.有無結冰期;e.水能資源是否豐富;f.流速 ;g.水位。15.【答案】(1)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韋昌輝、馮云山、陳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3)地主階級創辦輪船招商局,開辦近代民用企業。使中國的民用工業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百日維新,主張向西方學習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雖然失敗,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4)屈辱史、探索史【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中給出的“圓明園”可知直接導致這些文物流失的事件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為“太平軍”。不久,洪秀全稱“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均受東王節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1853年冬,為鞏固政權,太平天國制定并頒布了建國綱領《天朝田畝制度》。為了改變不利局面,洪秀全封從香港來到天京的洪仁玕為干王,總理朝政;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將領。洪仁玕寫成《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得到洪秀全的贊賞。所以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韋昌輝、馮云山、陳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都是符合要求的人物。(3)洋務運動創辦輪船招商局,開辦近代民用企業,使中國的民用工業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19世紀末,面對民族危機,以康有為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通過變法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制度,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4)結合題干表格內容可知,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故答案為:(1)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韋昌輝、馮云山、陳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3)地主階級創辦輪船招商局,開辦近代民用企業。使中國的民用工業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百日維新,主張向西方學習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雖然失敗,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4)屈辱史、探索史。【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屈辱歷史與近代化探索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要求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運用歷史知識解題的能力。16.【答案】(1)民族民主革命(2)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3)材料三反映武漢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好;社會矛盾異常尖銳,民眾反抗斗爭不斷加深;擁有起義的武裝力量。(4)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19世紀末20世紀初,孫中山認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世界處于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時期,歐美各國先后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國資本主義也取得了一定發展,也希望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當時的政治潮流是民族民主革命。(2)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3)材料三中的“1920年以前,武漢地區民族資本經營的工廠只有8家,1904年至1911年七八年間,先后開辦的工廠工33家”說明武漢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好;材料三中的“‘庚子之后,湖北籌款之多,甲于天下?!飪r日益上漲,天災人禍連年不斷。反抗斗爭不斷發生“說明社會矛盾異常尖銳,民眾反抗斗爭不斷加深;材料三中的“’湖北革命黨人‘認為,革命非運動軍隊不可,運動軍隊非親身加入行伍不可。許多革命黨人投身新軍,積極活動,使得式裝起義有了一支基本力量”說明武昌擁有起義的武裝力量。(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故答案為:(1)民族民主革命。(2)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3)材料二反映武漢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好;社會矛盾異常尖銳,民眾反抗斗爭不斷加深;擁有起義的武裝力量。(4)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1 / 1浙江省義烏市稠州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下列所在省級行政區與圖中標號相符且其簡稱正確的是( ?。?br/>A.①蜀 B.②青 C.③川 D.④桂【答案】A【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省級行政區的輪廓看,①是四川省,簡稱是川或蜀;②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是新;③是黑龍江省,簡稱是黑;④是廣東省,簡稱是粵。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23個?。汉颖笔。?石家莊)、山西省(晉 太原)、吉林省(吉 長春)、遼寧省(遼 沈陽)、黑龍江?。ê?哈爾濱)、陜西?。兓蚯?西安)。甘肅?。ǜ驶螂] 蘭州)、青海?。ㄇ啵?、山東?。?濟南)、福建?。ㄩ} 福州)、浙江省(浙 杭州)、臺灣省(臺 臺北)、河南?。ㄔ?鄭州)。湖北?。ǘ?武漢)、湖南?。ㄏ?長沙)、江西?。ㄚM 南昌)、江蘇省(蘇 南京)、安徽?。ㄍ? 合肥)、廣東省(粵 廣州)、海南省 (瓊 ??冢?、四川?。ùɑ蚴? 成都)、貴州省(貴或黔 貴陽)、云南?。ㄔ苹虻? 昆明)。4個直轄市: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滬)、重慶市(渝)。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呼和浩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 烏魯木齊)、寧夏回族自治區(寧 銀川)、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南寧)、西藏自治區(藏 拉薩)。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澳)。2.下面有關我國人口和民族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口分布東少西多B.各民族分布具有“小散居、大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C.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D.各少數民族人口多少不一,回族人口最多【答案】C【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東部地區人口稠密,西部地區人口稀疏,故 A錯誤;我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故B錯誤;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人口總數突破14億,故C正確, 各少數民族人口多少不一,壯族人口最多,不是回族, 故D錯誤。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我國人口東多西少,共有56個民族,少數民族中,壯族的人口最多;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3.詩歌和諺語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下列對詩歌和諺語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br/>A.“大江東去浪淘盡”反映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征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象地反映了高原山地氣候植被的垂直變化C.“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了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的特點D.“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指影響我國的夏季風【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江東去浪淘盡”反映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征,正確?!耙簧接兴募荆锊煌臁毙蜗蟮胤从沉烁咴降貧夂蛑脖坏拇怪弊兓?,正確?!霸绱┢ひ\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了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的特點,錯誤,應該是日較差大?!扒嫉押雾氃箺盍?,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指影響我國的夏季風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地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習地理,能使我們進一步熟悉生存的環境,學會辨認方位,知道天氣的變化,廣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和風土民情,進而提高對生活的適應能力。4.如右圖,關于該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地區年降水量超800毫米﹑B.乙是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C.丙所在地區是塔里木盆地D.丁地區的河流冬季不結冰【答案】B【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東北三省【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地區位于大興安嶺以西,甲地區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故超800毫米錯誤。乙是大興安嶺,它是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正確。丙所在地區是塔里木盆地,錯誤,是三江平原。丁地區的河流冬季不結冰,錯誤,冬季氣溫低于0°,結冰期較長。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東北地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征,土質以黑土為主,是形成大經濟區的自然基礎。東北地區自南向北跨中溫帶與寒溫帶,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5.秦嶺一準河一線,有關其說法正確的有( ?。?br/>①我國一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②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③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④溫帶落葉闊葉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⑤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⑥確定該界線的主導因素是季風的影響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⑥【答案】C【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①我國一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②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③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④溫帶落葉闊葉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 , ①②③④ ,正確。秦淮線大致與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確定該界線的主導因素是緯度的影響。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秦淮線是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6.下列不屬于《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共同點的是( ?。?br/>A.都極大的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B.都有列強割占中國領土的內容C.都有巨額賠款D.都是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南京條約》《馬關條約》都有列強割占中國的領土,《辛丑條約》沒有割占中國的領土的內容。ACD三項屬于《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B項都有列強割占中國領土的內容不屬于《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要求識記基礎史實。7.英國在清末和中國一共打了三次仗:一次是獨自與中國交手的“全仗”,兩次是和其他列強合伙來打的“半仗”。其中第一次“半仗”( )A.第一次打開了中國的大門B.開始破壞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C.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D.使侵略勢力深入到了長江中下游【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由“英國在清末和中國一共打了三次仗:一次是獨自與中國交手的‘全仗’,兩次是和其他列強合伙來打的‘半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全仗”指的是鴉片戰爭,兩次“半仗”分別指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沙俄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AB兩項是鴉片戰爭的影響,不符合題意;C項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的是《辛丑條約》,不符合題意;D項使侵略勢力深入到了長江中下游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題干材料信息。8.下列各項內容,按相關不平等條約在中國近代史上簽訂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r/>①割讓香港島給英國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③割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④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①③④②【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①割讓香港島給英國是1842年的《南京條約》,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屬于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的內容,③割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屬于1895年《馬關條約》的內容,④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的是1860年簽訂的《北京條約》。綜上所述,其正確順序為①④③②。A項①④③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注意對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簽訂時間的準確識記。9.下側兩圖反映了( ?。?br/>A.中國自然經濟遭到破壞B.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C.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到中國腹地D.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從地理位置上,外來的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深入到中國的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到中國腹地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影響。10.圖中“▲”處應填入的內容是( ?。?br/>A.《海國圖志》 B.《天朝田畝制度》C.《變法通議》 D.《救亡決論》【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據學可知,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國想通過這個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A項《海國圖志》是魏源根據林則徐組織編譯的《四洲志》等資料編成的一部世界地理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圖書,不符合題意;B項《天朝田畝制度》是圖中“▲”處應填入的內容,符合題意;C項《變法通議》是資產階級維新派梁啟超撰寫的宣傳維新思想的系列文章,不符合題意;D項《救亡決論》是嚴復1895年發表的政論文章,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天朝田畝制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示意圖信息。11.《辛丑條約》第十款規定: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這一規定標志著清政府( ?。?br/>A.加強了對老百姓財富的搜刮 B.喪失了領土主權的完整性C.削弱了中國軍隊整體的實力 D.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由“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條約》。1900年到1901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嚴禁保證人民參加各種形勢的反帝活動,清政府論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12. 1912年元旦的《新祝詞》寫道:“我四萬萬同胞如新嬰兒般新出于母胎,從今日起為新國民,道德一新、學術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種種新事業,胥吾新國民之新責任也?!辈牧现械摹敖袢罩隆敝饕侵福ā 。?br/>A.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 B.清帝下詔退位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D.北洋政府成立【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題干的“1912年”“我四萬萬同胞如新嬰兒般新出于母胎,從今日起為新國民,道德一新、學術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種種新事業,胥吾新國民之新責任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是材料中的“今日之新”主要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的相關史實。13.仔細觀察下圖,“約法二”取代“約法一”說明( )A.中國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已全部完成B.袁世凱的權力得到約法的嚴格約束C.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準備復辟帝制D.近代中國民主與法制取得重大成就【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袁世凱為復辟帝制解散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所以圖中約法二取代約法一說明了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準備復辟帝制。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準備復辟帝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關鍵是對圖片的解讀,注意對圖片的解讀,掌握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相關知識。二、非選擇題1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一圖二中地理事物的名稱。甲 湖;乙 海;① 平原;圖二是 省的輪廓,圖中的漢江匯入 (河流名稱),渭河流域位于 (四大地理區域名稱)地區。(2)指出漢江與渭河在水文特征上的差異并分析產生這一差異的原因。(列舉兩項)(3)圖一中虛線為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部分線路。該工程主要解決了什么問題 【答案】(1)青海;渤;華北;陜西;長江;北方(2)漢江冬季不結冰,渭河冬季結冰;漢江水量較大,渭河水量較?。粌蓷l河流分別位于秦嶺—淮河的兩側,導致氣溫和降水量存在明顯的差異。(3)解決了華北平原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或答我國南北方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知識點】我國的疆域;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是青海湖;乙是渤海;①是華北平原;圖二是陜西省的輪廓,圖中的漢江匯入長江,渭河流域位于北方地區。(2)、根據題意,漢江冬季不結冰,渭河冬季結冰;漢江水量較大,渭河水量較??;兩條河流分別位于秦嶺—淮河的兩側,導致氣溫和降水量存在明顯的差異。(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水北調工程解決了華北平原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或答我國南北方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點評】水文特征包括如下幾點:a.徑流量(徑流量大小和徑流量的季節、年際變化);b.含沙量;c.有無汛期/凌汛;d.有無結冰期;e.水能資源是否豐富;f.流速 ;g.水位。15.稠州中學某班圍繞“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怎樣的歷史”這一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1)表格中文物的流失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這一事件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根據你對太平天國運動的了解,列舉出兩例符合要求的人物。(3)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發生都基于內憂外患。結合兩張圖片內容說說當時不同階級為此所作出的努力。(4)綜合上述材料,將你對中國近代史的認識補充到“得出結論”剩下的兩欄中。【答案】(1)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韋昌輝、馮云山、陳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3)地主階級創辦輪船招商局,開辦近代民用企業。使中國的民用工業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百日維新,主張向西方學習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雖然失敗,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4)屈辱史、探索史【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中給出的“圓明園”可知直接導致這些文物流失的事件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為“太平軍”。不久,洪秀全稱“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均受東王節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1853年冬,為鞏固政權,太平天國制定并頒布了建國綱領《天朝田畝制度》。為了改變不利局面,洪秀全封從香港來到天京的洪仁玕為干王,總理朝政;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將領。洪仁玕寫成《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得到洪秀全的贊賞。所以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韋昌輝、馮云山、陳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都是符合要求的人物。(3)洋務運動創辦輪船招商局,開辦近代民用企業,使中國的民用工業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19世紀末,面對民族危機,以康有為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通過變法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制度,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4)結合題干表格內容可知,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故答案為:(1)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韋昌輝、馮云山、陳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3)地主階級創辦輪船招商局,開辦近代民用企業。使中國的民用工業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百日維新,主張向西方學習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雖然失敗,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4)屈辱史、探索史。【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屈辱歷史與近代化探索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要求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運用歷史知識解題的能力。16.材料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一—孫中山材料二;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武漢、廣州、南京得票率居前三位。材料三·材料四: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血和鐵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真正意義和重量。它是一條分界線。(1)孫中山認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代潮流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仿照示例,用史實說明理由。(3)有學者認為,1911年武昌起義發生,絕非偶然。依據材料三加以說明。(4)根據材料四,從政治角度分析辛亥革命成為“分界線”的理由。【答案】(1)民族民主革命(2)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3)材料三反映武漢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好;社會矛盾異常尖銳,民眾反抗斗爭不斷加深;擁有起義的武裝力量。(4)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19世紀末20世紀初,孫中山認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世界處于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時期,歐美各國先后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國資本主義也取得了一定發展,也希望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當時的政治潮流是民族民主革命。(2)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3)材料三中的“1920年以前,武漢地區民族資本經營的工廠只有8家,1904年至1911年七八年間,先后開辦的工廠工33家”說明武漢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好;材料三中的“‘庚子之后,湖北籌款之多,甲于天下?!飪r日益上漲,天災人禍連年不斷。反抗斗爭不斷發生“說明社會矛盾異常尖銳,民眾反抗斗爭不斷加深;材料三中的“’湖北革命黨人‘認為,革命非運動軍隊不可,運動軍隊非親身加入行伍不可。許多革命黨人投身新軍,積極活動,使得式裝起義有了一支基本力量”說明武昌擁有起義的武裝力量。(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故答案為:(1)民族民主革命。(2)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3)材料二反映武漢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好;社會矛盾異常尖銳,民眾反抗斗爭不斷加深;擁有起義的武裝力量。(4)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義烏市稠州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義烏市稠州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