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自然資源的特征”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自然資源的概念,并能舉例理解。(2)能夠利用相關實例,區(qū)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2.過程和方法:運用資料說明我國自然資源的現(xiàn)狀。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資源觀,自覺養(yǎng)成節(jié)約和保護自然資源的行為習慣,初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教學重點:掌握自然資源的概念,區(qū)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了解我國自然資源的國情。解決我國自然資源緊缺的措施。教學難點:理解可再生資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護,也會變成非可再生資源。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視頻導入】2023年,成都繞城的公園種上了小麥、玉米、蓮花白等農(nóng)作物。有人號稱這一復耕行為,將300多億的環(huán)城公園綠化打了水漂,也有人說本來就應該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對此,你怎么看?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呢?師:同學們,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首先要了解自然資源。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自然資源概況,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學生回答后,教師舉例分析,進一步引導。一、自然資源的定義與分類1.自然資源的定義:自然界中對人類活動有價值的土地、陽光、礦產(chǎn)、森林、水和水能等稱之為自然資源。學生活動:判斷下列哪些屬于自然資源,哪些不屬于自然資源?說明理由。熊貓、蓉寶、海魚、鋼材、作業(yè)本學生:討論后,派代表回答。屬于自然資源的是:熊貓、海魚。教師總結(jié):判斷物質(zhì)是否是自然資源時,要看是否同時具備“自然”和“經(jīng)濟”這兩個屬性。2.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可以在較短時間內(nèi)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環(huán)使用,稱為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再生過程非常緩慢,相對于人類歷史而言,幾乎不可再生,用一點就少一點,稱為非可再生資源。學生活動:區(qū)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并說明理由。溫泉 樹木 草地 潮汐能 藏羚羊風能 海魚 核能 天然氣 花崗巖分組討論,學會區(qū)分哪些自然資源是可再生,哪些是非可再生。并對有爭議的內(nèi)容重點說明。最后小結(jié):可再生資源:溫泉、樹木、草地、風能、海魚、潮汐能、藏羚羊非可再生資源:核能、天然氣、花崗巖討論:可再生資源是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生討論后,老師總結(jié):當對可再生資源的索取速度超過了其再生的速度,也會面臨枯竭的風險。我國自然資源的國情我們經(jīng)常用“地大物博”來形容我們偉大的祖國,你知道地大物博是什么意思嗎?那我們接下來就來學習自然資源的特點,希望同學們搞清了這個問題后,對我國自然資源能有一個新的認識。1.讀我國部分自然資源總量在世界位次及人均量表格,總結(jié)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大家請看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師:誰能用一句話總結(jié)出表格中所反映出的我國資源狀況?生:我國資源豐富。師: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大家能否說出我國資源狀況除了資源豐富外,還有什么?生:人均不足。師:我國資源豐富,又為什么會出現(xiàn)人均不足呢?生:我國人口眾多。2. 聯(lián)系實際說出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的原因。人口的增長;資源的污染、破壞和浪費嚴重;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資源需求持續(xù)增長等。教師總結(jié):隨著人口增長和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還將大幅度增加,我國自然資源相對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狀況更加突出。因此,保障自然資源的供給是我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自然資源人均不足、相對短缺的狀況,也是我國國情不可忽視的方面。因此,對于我國的自然資源,我們既要看到資源總量豐富的一面,更要看到人均資源不足的一面。隨著我國人口的增長,我國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勢必還會繼續(xù)減少。所以說,我國必須嚴格控制人口增長,使人口與本國資源的承載力相平衡。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資源消耗量還會上升,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將持續(xù)增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