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3.2 海水的性質(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3.2 海水的性質(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簡介

必修第一冊 教案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3.2 海水的性質
知能素養對標
必備知識 學科能力 學科素養 學考對標 高考對標 高考考向
海水的溫度 學習理解能力 觀察和記憶 比較和關聯 概括和歸納 應用實踐能力 解釋和實踐 計算和技能 綜合和推論 遷移創新能力 遷移和探究 區域判斷和定位 綜合思維 人地協調觀 區域認知 地理實踐力 水平1 水平3 【考查內容】 海水溫度的影響因素、分布規律對人類的影響;海水鹽度的影響因素、分布規律、對人類的影響 【考查題型】 選擇題、綜合題
海水的鹽度 水平2 水平4
海水的密度
水平3
第一部分:本節教材解析—走近學科素養
【必備知識一:海水的溫度】
地理事實
1.影響因素
海水溫度主要取決于海洋熱量的收支情況,主要的熱量來源是太陽輻射,熱量支出的主要渠道是海水蒸發。
2.分布規律
(1)垂直分布:海水溫度隨深度增加而遞減,1000米以下的深層海水溫度變化幅度較小,保持低溫。
(2)水平分布:表層水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3)季節分布: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3.影響水溫的其他因素
表層水溫還受海陸分布、大氣運動、海水運動等因素的影響。
4.地理意義
(1)影響漁業資源的分布:海洋表層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2)影響海洋運輸:緯度較高的海域,海水有結冰期,通航時間較短。
(3)海水對大氣溫度起著調節作用。
核心概念
海水性質:主要指海水的溫度、鹽度和密度。
海水溫度:海水冷熱程度的反映。
【必備知識二:海水的鹽度】
地理事實
1.平均鹽度
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約為35‰。
2.影響因素
(1)氣候:海水的溫度越高,鹽度越高;蒸發量越大,鹽度越高;降水量越大,鹽度越低。
(2)入海徑流: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鹽度一般較低。
3.世界表層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副熱帶海域海水鹽度最高,由副熱帶海域向赤道和兩極逐漸降低。
4.海水和海洋鹽類物質的開發利用
(1)利用海水曬鹽:日照充足、降水較少的沿海地區適宜建造曬鹽場。
(2)利用海水制堿。
(3)發展海水養殖。
(4)進行海水淡化,補充淡水。
核心概念
海水鹽度:海水中鹽類物質的質量分數。
【必備知識三:海水的密度】
地理事實
1.影響因素
影響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溫度、鹽度和深度(壓力)。其中,表層海水密度與溫度的關系最為密切。一般來說,海水密度與海水溫度、鹽度和深度(壓力)的關系遵循以下規律:海水溫度越高,密度越小;海水鹽度越高,密度越大;海水密度隨深度(壓力)的增加而增大。
2.分布規律
(1)水平分布:大洋表層海水密度隨緯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緯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2)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在一定深度范圍內,海水密度迅速增加,對聲波有反射和折射作用。潛艇在此深度范圍以下活動,不
易被上部偵測到。
(2)有時候隨著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會突然變小,海水浮力也突然變小,這種現象被稱為“海中斷崖”。潛艇如果遭遇“海中斷崖”,因海水浮力突然變小,可能會掉到安全潛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毀人亡。
核心概念
海水密度:單位體積內海水的質量。
第二部分:本節典例設計—落實學科素養
【本節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內容主要落實課程標準“通過圖表等資料,說明海水性質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分為三部分內容:海水的溫度、海水的鹽度海水的密度。
第一部分,從海水溫度的影響因素入手,探究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分析海水溫度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二部分,教材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海水鹽度。一是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二是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三是海水鹽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三部分,教材首先重點分析了影響海水密度的因素——鹽度、溫度和深度(壓力);然后分析大洋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的變化并引導歸納海水密度隨緯度的變化規律,同時據圖分析海水密度與溫度、鹽度的關系,培養學生用要素綜合和地方綜合的理念分析問題的意識;最后介紹了海水密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本節包含的核心知識和體現的科學核心素養如下:
核 心 知 識 1.海水的溫度; 2.海水的鹽度; 3.海水的密度 綜合思維 人地協調觀 區域認知 地理實踐力 核 心 素 養
【學情整體分析】
學生已經具備了太陽輻射、大氣的受熱過程以及水循環等相關知識,積累理解本節內容難度應該不大,但對于水體的相態變化與熱量的吸放關系,還需要具備物理知識的鋪墊,同時還要讓學生學習影響鹽度分布的全球氣溫和降水因素,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本節內容的認識更加完整,以便減少認知難點和盲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海水運動對人類的影響做鋪墊,總體理解海洋環境與人類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并認識到海洋對我國發展的重要性—“海興則國強民富,海衰則國弱民窮”。培養學生“具備家國情懷和世界眼光,形成關注地方、國家和全球地理問題及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教學活動準備】
實踐活動設計
活動名稱:探究海水性質對人類的影響。
活動目標:調查某區域海水資料,描述該區域海水溫度、鹽度、密度性質,探究其成因及對人類的影響。
活動準備:1.在互聯網上搜集不同區域海水圖片及資料。2.描述該區域海水溫度、鹽度、密度性質。3.分析其成因及對附近區域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任務專題設計
任務一 海水的溫度
活動1 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 活動2 海水溫度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任務二 海水的鹽度
活動1 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 活動2 海水鹽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活動3案例探究—分析紅海鹽度高、波羅的海鹽度低的原因
任務三 海水的密度
活動 海水密度的影響因素和分布規律
教學目標設計
1.運用圖表資料,歸納表層海水溫度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規律。
2.了解影響表層海水鹽度的主要因素,運用圖表歸納表層海水鹽度的水平分布規律。
3.了解影響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及分布規律。
4.說明海水溫度、鹽度和密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學策略設計
本節課以我國的372潛艇掉深事件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海水性質的興趣;通過相關圖表,引導學生了解影響海水溫度、鹽度、密度的主要因素;歸納海水表層溫度、鹽度、密度的時空變化規律,培養綜合思維結合案例,探究海水性質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樹立人地協調觀。
教學方法建議
問題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圖示教學法、歸納法教學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海水性質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難點:1.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2.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3.海水密度的分布規律
教學材料準備
常規材料:多媒體教學設備等。
【教學活動設計】(課時建議:2課時)
教學導入
教師:2014年某個夜晚,我國的372潛艇正潛向大海深處。半夜,艇內響起警報—掉深了!這次掉深可不是普通的掉深,而是遇到了海底斷崖,就像疾馳的汽車突然遇到懸崖一樣。在潛艇急速下沉的過程中,全艇官兵沉著應對,最終化解了這次險情。2014年,海軍授予372潛艇一等功;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簽署命令,授予海軍372潛艇“踐行強軍目標模范艇”榮譽稱號。
(設計意圖)以中國海軍372潛艇掉深為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引入新課“海水的性質”。
同學們,你知道“海中斷崖”是怎么回事嗎 這一現象涉及海水的溫度、鹽度、密度等性質。通過本節學習,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教學精講
◆ 任務一:海水的溫度 ◆
活動1: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
教師:海水溫度是海水最重要的性質,它主要取決于海洋熱量的收支情況。太陽輻射是海洋的主要熱量來源。海水蒸發消耗熱量,是海洋熱量支出的主要渠道。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P50-51,結合圖3.9探討大洋表層水溫隨緯度分布的規律。
(少教精教)展示大洋表層水溫隨緯度分布圖,引導學生掌握大洋表層水溫隨緯度分布的規律。
【多媒體展示】(地理圖表)大洋表層水溫隨緯度分布的規律
學生:從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層的水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相同緯度海洋表層的水溫大致相同。
教師:了解了海水溫度的水平分布狀況,接下來我們通過“太平洋西經170°三個觀測站水溫隨深度變化曲線圖”來了解海水水溫垂直分布方向上有什么變化規律吧。
(深度學習)在了解海水表層溫度分布規律的基礎上,探究海水水溫垂直變化規律。
【多媒體展示】(地理圖表)太平洋西經170°三個觀測站水溫隨深度變化曲線圖
學生1:從垂直分布看,海水溫度隨深度增加而變化。
學生2:通常情況下,表層水溫最高。
學生3:1000米以內的海水溫度隨深度的變化幅度較大,而1000米以下的深層海水溫度變化幅度較小。
(綜合和推論能力)依據圖片,綜合比較三個觀測站水溫變化,推論出海水水溫垂直變化規律。
教師總結:海水溫度變化主要發生于海水表層,水層越深,變化越小。太陽輻射是海洋的主要熱量來源。所以從季節分布看,同一海區的表層水溫,夏季普遍高于冬季。海洋表層海水的溫度狀況,還受到海陸分布、大氣運動、海水運動等因素的影響。
(設計意圖)依據圖文信息,全方位分析海水溫度分布規律。
【多媒體展示】(重點知識)海水溫度分布規律
水平分布 同一海區 夏季表層水溫高于冬季表層水溫
不同緯度海區 表層水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相同緯度海區 暖流經過海區水溫較高,寒流經過海區水溫較低
垂直分布 總趨勢 隨深度增加而變化,1000米以上的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幅度較大,而1000米以下的深層海水溫度變化幅度較小
時空變化 主要發生于海水表層,水層越深,變化越小
活動2:海水溫度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師:海水溫度作為最重要的海水性質,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有著深刻影響。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P51,探討海水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深度學重推理)依據海水溫度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等相關問題推論海水溫度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多媒體展示】(問題探究)海水溫度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海水溫度如何影響生物分布
2.海水溫度如何影響海洋運輸
3.海水溫度如何調節氣溫
學生1:海水溫度影響海洋生物的分布。
學生2:海洋表層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數量和種類越少。不同緯度的海洋表層生活著不同類型的海洋生物,例如羅非魚主要生活在低緯度海域,鱈魚主要生活在中高緯度海域。
學生3:海水溫度不僅影響海洋生物的分布,還影響海洋運輸。
(自主學習)自主閱讀教材,了解海水溫度如何影響海洋生物的分布。
教師:海水溫度的季節變化,還會導致有些海洋生物發生季節性游動,以便追逐更適宜的溫度。人類的漁業活動要考慮各海域的水溫狀況和海洋生物對水溫的要求。無論是遠洋捕撈還是近海養殖,都受到海水溫度的影響。
結合教材P51內容,觀察多媒體展示的圖片,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海水溫度對海洋運輸的影響。
(觀察和記憶能力)觀察圖片,了解海水溫度對高緯度地區海洋運輸的影響。
【多媒體展示】(地理景觀)“雪龍”號破冰船
學生1:緯度較高的海域,海水有結冰期。
學生2:通航時間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裝備破冰設施。
教師:緯度高,地球表面獲得的太陽輻射少,海水溫度低,且海水低溫期長,所以海水結冰期長、海冰厚。與此同時,海水對氣溫也有著明顯的影響。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P51第3段,并展示東京和蘭州多年各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小組討論海水對氣溫的影響。
(少教精教)理解高緯度地區海洋運輸因為海冰厚易受影響的原因。
【多媒體展示】(地理圖表)東京和蘭州多年各月均氣溫分布
學生1:東京的氣溫年較差小,蘭州的氣溫年較差大。
學生2:東京的月平均最高氣溫比蘭州低。
學生3:東京的月平均最低氣溫比蘭州高。
(深度學習)依據東京和蘭州多年各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深度分析海水與氣溫變化之間的聯系。
教師總結:由于海水對氣溫的調節作用,夏季沿海地區氣溫低于同緯度內陸地區;冬季沿海地區氣溫高于同緯度內陸地區。沿海地區的氣溫變化,影響沿海地區的人類活動。
(比較和關聯能力)比較東京和蘭州各月氣溫變化情況,理解海水對氣溫的調節作用。
【多媒體展示】(重點知識)海水溫度的影響
(設計意圖)依據圖文信息,理解海水溫度影響海洋生物的分布、海洋運輸及氣溫的具體原理。
1.影響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水溫度影響因素 對海洋生物分布的影響
深度 1.海洋表層,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2.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數量和種類越少
緯度 不同緯度的海洋表層生活著不同類型的海洋生物
季節變化 有些海洋生物發生季節性游動
不同海域水溫狀況 人類的漁業活動受海水溫度影響
2.影響海洋運輸:緯度較高的海域,通航時間較短,航行需要裝備破冰設施。
3.對大氣溫度起調節作用
尺度 海水溫度對大氣溫度的影響
同緯度地區 海水溫度的變化幅度比陸地小;海洋上空比陸地上空的氣溫變化慢
全球尺度 海水對大氣溫度起著調節作用
區域尺度 沿海地區氣溫的季節變化和日變化均比內陸地區小
◆ 任務二:海水的鹽度 ◆
活動1: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
教師:學習了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學習海水的鹽度。海水的鹽度是指溶解于海水中鹽類物質與海水質量的比值,(也稱為質量分數)通常用千分數表示,1000克海水約含35克鹽類物質。
(以學定教)依據學情,教師先介紹海水鹽度的概念及表達方式,有助于理解海水鹽度分布規律并分析其影響因素。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P52-53,探討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
(意義學習)依據教材,了解海水鹽度產生的實質。
【多媒體展示】(地理圖表)海洋表層鹽度隨緯度變化規律
學生1:低緯度熱帶地區,蒸發量大,但同時降水量也大,因此鹽度并沒有出現極大值。
學生2:高緯度極地地區,蒸發量小,鹽度較低。
學生3:副熱帶地區,蒸發量大,降水量小,因此鹽度最高。
學生4:由于北緯60陸地面積廣闊,有大量淡水匯入海洋。
(概括和歸納能力)通過探討,總結海洋表層鹽度分布及影響因素。
教師總結:表層海水的鹽度高低主要取決于蒸發量與降水量之差
(設計意圖)依據教材,歸納總結海洋表層鹽度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
【多媒體展示】(重點知識)海洋表層鹽度分布及成因
海洋表層鹽度分布 從赤道向兩極呈馬鞍形分布:副熱帶海域海水鹽度最高,由副熱帶海區向赤道和兩極逐漸降低
成因 副熱帶海域炎熱少雨,蒸發量大于降水量,因而鹽度最高;赤道海域雖然溫度最高,蒸發強烈,但降水豐沛,因此鹽度并不高;從副熱帶海域向極地海域,海水溫度漸低,鹽度也漸低
活動2:海水鹽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師:學習了海水鹽度分布的規律,接下來了解海水鹽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水雖然又苦又咸,但其中有許多可利用的化學物質,如海水曬鹽就具有悠久的歷史。
(設情境巧激趣)通過鶯歌海鹽場、河北唐山曹妃甸的海水淡化車間景觀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海水鹽度知識的興趣。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P53第2、3段,并觀察多媒體展示的圖片,組織學生討論海水鹽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情境學習)通過鹽場和海水淡化車間的情境,了解海水鹽度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多媒體展示】(地理景觀)鶯歌海鹽場和曹妃甸海水淡化車間
學生1:鶯歌海鹽場所在地區,全年雨季短且降水集中;春季氣溫回升快,多大風,蒸發旺盛,有利于海鹽生產。
學生2:曹妃甸工業區地處渤海灣中地帶,淡水資源短缺,生產生活用水量大,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
學生3:對于海水養殖而言,鹽度的穩定性極其重要。各種海洋生物,都有其特定的海水鹽度適應范圍,一旦超過這個范圍,就會影響其生存。
教師總結:海水鹽度可以影響海水養殖,同時人類可以從海洋中制鹽制堿,提取有用的資源,隨著科技發展,海水也成為淡水資源的重要補充。
(設計意圖)依據教材P53內容歸納總結海水鹽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多媒體展示】(重點知識)海水鹽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人類利用海水曬鹽,日照充足、降水較少的沿海地區適宜建造曬鹽場。
2.可以利用海水制堿,從海水提取鎂、溴等資源。
3.對海水養殖而言,鹽度的穩定性極其重要。
4.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觀念的改變,海水也成為淡水資源的重要補充。
活動3:案例探究—分析紅海鹽度高、波羅的海鹽度低的原因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P54,分析紅海鹽度高、波羅的海鹽度低的原因。
(設活動深探究)結合案例分析紅海鹽度高、波羅的海鹽度低的原因。
【多媒體展示】(問題探究)紅海鹽度高、波羅的海鹽度低的原因
1.歸納紅海、波羅的海地區的氣候特征。
2.結合河流分布和流域氣候特征,推測河流對兩海域鹽度的影響。
3.分析紅海、波羅的海與外海連通狀況及其對鹽度的影響。
4.分別總結紅海鹽度高,波羅的海鹽度低的原因。
(活動學習)通過紅海的及波羅的海鹽度高低對比分析活動,理解氣候、河流與海洋鹽度的關系。
(教師點撥)
1.從氣溫、降水兩方面說明兩個海域的氣候特征。
2.降水量大于蒸發量,鹽度低;降水量小于蒸發量,鹽度高。河水注入量大,鹽度低。讀圖,比較兩個海域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及河流差異。
3.海域越封閉,與其他海域海水交換越少,鹽度越不易變化。
4.從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注入水量大小和海域封閉性等方面歸納。
學生1:紅海附近氣候比較干燥,波羅的海氣候比較濕潤。
學生2:波羅的海附近降水多,河流多,有降低鹽度的作用。
學生3:紅海和波羅的海都比較封閉。
學生4:紅海氣候比較干燥,降水少,河流少,鹽度高。
(解釋和實踐能力)分析兩海域的氣候及降水,解釋兩海域鹽度不同的原因。
教師總結:與外海或大洋不同,近岸地區的海水鹽度受到入海徑流等因素的影響。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鹽度一般較低。有些海域相對封閉,海水鹽度受河流和氣候的影響尤為明顯。
(設計意圖)分析對比紅海和波羅的海的鹽度狀況及成因,深入理解海水鹽度影響因素。
【多媒體展示】(答案示例)紅海鹽度高,波羅的海鹽度低的原因
1.紅海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蒸發旺盛。波羅的海地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氣候,蒸發弱、降水較多,比較濕潤。
2.波羅的海處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區、蒸發弱,降水多,海水鹽度低;氣候濕潤,河網密布,對海水的稀釋作用強,使波羅的海鹽度進一步降低。
3.紅海、波羅的海都比較封閉,與其他海域海水交換弱,鹽度受其他海域影響小。
4.紅海氣候干燥,降水稀少,蒸發旺盛,河流稀少,鹽度高,封閉程度高;而波羅的海氣候濕潤,蒸發弱,降水多,河流多,淡水流入多,鹽度低,封閉程度高。
◆ 任務三:海水的密度 ◆
活動:海水密度的影響因素和分布規律
教師:潛艇為何會遭遇“海中斷崖” 這是海水密度的異常。如果經過海區的海水密度突然變小,那么潛艇受到的海水浮力就會突然變小,就可能會掉到安全潛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毀人亡。
(以學論教)結合導入問題引出海水密度分布規律,回答潛艇遭遇“海中斷崖”的原因。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P55,結合大洋表層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的變化曲線圖探討海水密度的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
(意義學習)依據大洋表層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的變化曲線圖,掌握海水密度的變化規律,培養綜合思維。
【多媒體展示】(地理圖表)大洋表層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的變化曲線圖
學生1:副熱帶海域,溫度高,鹽度也高,密度較大;極地地區,溫度低,海水結冰導致鹽度較高,密度最大;赤道地區溫度高、鹽度低,因此密度較小。
學生2:從水平分布看,大洋表層密度一般隨緯度增高而增大,主要受溫度影響,其次受鹽度影響。
學生3: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隨深度的變化因緯度而異。通常情況下,在中低緯度海區,一定深度內海水密度基本均勻,往下(一般至1000米深)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再往下海水密度隨深度的變化很小;在高緯度海區,海水密度隨深度的變化較小。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的海水層,因浮力較大,有利于潛艇的航行。
學生4:有時候,該海水層中出現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減小的情況,稱為“海中斷崖”。潛艇如果遭遇“海中斷崖”,海水浮力就會突然變小,潛艇就可能會掉到安全潛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毀人亡。
(概括和歸納能力)通過探討海水密度的水平、垂直變化規律,總結海水密度的影響因素。
教師總結:海水密度之所以會呈現這樣的分布規律,是因為溫度、鹽度和壓力的不同,其中,表層海水密度與溫度關系最為密切。一般來說,海水的溫度越高,密度越低。鹽度、溫度和密度都按照一定的規律分布,都對人類活動產生影響。
(設計意圖)依據教材,歸納總結海水密度的影響因素和分布規律。
【多媒體展示】(重點知識)海水密度的影響因素和分布規律
1.影響因素:主要有溫度、鹽度和深度(壓力)。其中,表層海水密度與溫度關系最為密切。一般來說,海水的溫度越高,密度越低。
2.分布規律:
(1)水平分布:表層海水密度隨緯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緯度海域密度大致相同。
(2)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特殊分布:有時隨深度增加,海水密度會突然變小,出現“海中斷崖”的現象。
實踐活動
(方向與建議)
1.上網搜集新加坡氣候、地形、人口、經濟、水源等資料。
2.根據資料分析新加坡水資源的現狀及原因。
3.查找新加坡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方法措施。
(解釋和實踐能力)搜集新加坡相關資料,了解新加坡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方法措施。
教學評價
(設計意圖)對照課標各水平段要求,在學習海水溫度、鹽度、密度的分布規律、影響因素和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記憶、比較和關聯、概括和歸納、綜合和推論能力、區域判斷定位能力,并逐步使學生形成與教學要求相適應的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觀。
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國海軍372號艇的官兵,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堅韌的毅力,在3分鐘內執行3500多個動作,成功處理事故,創造了潛艇史上成功擺脫“掉深”的先例。“掉深”即“海中斷崖”,是由于海水性質發生躍變,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劇減小,使潛艇猶如人“從山頂跳下懸崖”一樣,引發潛艇的破損并導致沉沒。
1.下列關于造成“掉深”現象的海水性質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海水鹽度由上至下急劇增加 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劇減小
C.海水溫度由上至下急劇降低 D.水下滑坡引起海嘯
【解析】由材料可知,“掉深”即“海中斷崖”,是由于海水性質發生躍變,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劇減小,海水密度會影響浮力,海水上層密度大,下層密度小,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劇減小。鹽度和溫度對浮力影響較小。水下滑坡引起海嘯是形成落差,不是浮力變化。答案B
2.影響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溫度、鹽度和深度(壓力)等。下列關于海水的密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大洋表層海水密度隨緯度的增高而降低
B.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隨深度的加深而迅速增大
C.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變化會影響魚類的生存和繁殖
D.海水密度不會影響海水運動
【解析】大洋表層海水密度隨緯度的增高而增大。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隨深度的加深而逐漸增大。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變化猶如海水中隔了一層屏障,使上、下層海水之間的循環、對流受阻,會影響魚類的生存和繁殖。海水密度不同會產生密度流。答案C
板書設計
(以學定教)結合課標要求,讓學生按照分布規律、影響因素、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學習海水溫度、鹽度、密度等性質。
教學反思
優點:1.緊緊圍繞落實“海水性質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一課標要求;2.通過補充太平洋西經170°三個觀測站水溫隨深度變化曲線圖相關圖表,在對比分析的基礎上強化學生對海水垂直溫度變化規律的認識;3.詳細對比分析紅海和波羅的海鹽度的不同,借助案例深化學生對海水鹽度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的認識。
不足:未分析海水溫度對游泳活動的影響。
(以學論教)依據教材邏輯順序,結合導入問題,圍繞課標要求,全面學習海水性質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切勿一味選取遠離生活的案例,使教學流于形式。
第三部分:本節學習評價—鞏固學科素養
【學習目標分析】
學科知識 學科能力 學科素養
海水的性質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結合圖文資料,概括、歸納出給定區域的海水性質特征; 2.結合案例以及圖文資料,綜合分析海水性質的影響因素; 3.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探究海水性質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人地協調觀 綜合思維 區域認知 地理實踐力
【深度學習建議】
1.通過網絡學習等方式深度學習海水躍層的概念、類型、影響。
2.制作某區域海水性質PPT,探究其分布變化的影響因素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學習評價任務】
任務一 知-能遷移評價:通過對海水溫度分布規律、海水鹽度的影響因素等必備知識深度探究,并結合關鍵能力深度訓練,強化觀察和記憶、比較和關聯、綜合與推論等能力,初步形成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地理學科素養。
任務二 能-知滲透評價:在對表層海水等溫線圖的判讀方法的綜合分析中,逐漸增強綜合思維等地理學科素養。
任務三 學科素養評價:從考核內容、考核形式、能力考查等三個方面對“海水性質”進行考情分析;從海水的溫度、海水的鹽度、海水的密度三種題型設置試題,逐步強化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區域認知等地理學科素養;通過“對標學考”的試題設置,評價學考所要求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水平(水平1、水平2)達標情況;通過“對標高考”的試題設置,評價高考所要求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水平(水平3、水平4)達標情況。
【典型評價設計】
◆ 任務一:知-能遷移評價 ◆
必備知識深度探究
(探究點1)海水溫度分布規律
項目 變化規律 原因
隨時間變化 夏季水溫高,冬季水溫低 夏季海水熱量收入大于支出;冬季海水熱量收入小于支出
隨 空 間 變 化 沿南北方向 從低緯向高緯遞減 太陽輻射能量從低緯向高緯逐漸減少
沿東西方向 暖流經過的海區水溫偏高;寒流經過的海區水溫偏低 同一緯度,暖流水溫高于寒流
沿垂直方向 水溫隨深度增加而遞減,1000米以下經常保持低溫狀態 太陽輻射是海水熱量的主要來源,而太陽輻射首先到達海水表面,越向深處海水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越少
(探究點2)海水鹽度的影響因素
降水與蒸發的關系 降水量>蒸發量 鹽度降低
降水量<蒸發量 鹽度升高
河流徑流注入量 注入量多 鹽度降低
注入量少或無 不影響鹽度
結冰和融冰 結冰 鹽度升高
融冰 鹽度降低
溫度 溫度低 鹽度低
溫度高 鹽度高
洋流(同一緯度) 寒流流經 鹽度降低
暖流流經 鹽度升高
開敞或閉塞 開敞 適中
閉塞 較高或較低
◆ 任務二:能-知滲透評價 ◆
學習能力深度探究
(遷移和探究能力)表層海水等溫線圖的判讀方法
1.影響因素
在海洋中,把表層海水年平均溫度相等的點連成線即為海水等溫線。如下圖所示:
由圖示可歸納出海水等溫線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
(1)海水等溫線較陸地平直—海洋性質均一。
(2)海水等溫線數值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太陽輻射。
(3)海水等溫線偏離緯線彎曲——洋流。
依據海水等溫線分布規律,可判讀海水等溫線示意圖。
2.判讀方法
(1)根據表層海水等溫線的分布規律確定南、北半球。如果海水等溫線的數值自北向南逐漸增大,則該海
域在北半球(如圖甲);如果海水等溫線的數值自北向南逐漸變小,則該海域在南半球(如圖乙)。
(2)根據海水等溫線凸向判斷洋流流向。海水等溫線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即“凸向即流向”。
(3)根據海水等溫線的彎曲方向確定洋流的性質。
◆ 任務三:學科素養評價 ◆
(考情分析)本節內容主要包括海水的溫度、海水的鹽度、海水的密度。在高考中,從考核內容上看,側重于海水的溫度、鹽度、密度的影響因素,海水的溫度、鹽度、密度的分布規律;從考核形式上看,多以各類有關海水性質的圖表、數據為背景材料來考查海水的溫度、鹽度、密度的影響因素,海水的溫度、鹽度、密度的分布規律;從能力考查上看,注重考查綜合和推論能力。
【深度學習】海水躍層
1.概念
海水躍層指海水中某種水文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出現突變或不連續劇變的水層,人們稱之為“飛躍層”或 “躍變層”。躍層的厚度和距海面的深淺隨海區的地理和氣象條件的變化而有所不同。
2.類型
溫度躍層、鹽度躍層和密度躍層。
3.影響
“海中斷崖”就是密度躍層的一種,密度躍層對船的行駛、潛艇活動、海洋生物的生存都產生較大影響。
【典例】由于各地海水的溫度、鹽度不同,引起了海水密度的差異,使水面高度不同,從而導致海水流動。距今大約560萬年前,因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相互碰撞擠壓,直布羅陀海峽發生構造抬升,阻斷了地中海與大西洋的聯系。下圖示意直布羅陀海峽附近海域海水鹽度分布。
1.與大西洋相比,地中海 A.水位高 B.密度低 C.表層海水鹽度高 D.底層海水鹽度低
【解析】由等鹽度線數值可知,地中海表層海水鹽度高于大西洋。答案C
2.直布羅陀海峽海水的流動方向是
①表層海水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②表層海水從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③底層海水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④底層海水從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讀圖可知,大西洋海平面高于地中海,故表層海水從大西洋流向地中海,而底層海水則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答案B
3.地中海與大西洋的聯系阻斷后,地中海鹽度的變化及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可能是
A.鹽度降低,生物多樣性增多 B.鹽度降低,生物多樣性減少
C.鹽度升高,生物多樣性減少 D.鹽度升高,生物多樣性增多
【解析】地中海與大西洋的聯系阻斷后,缺少與較低鹽度海區海水的交換,地中海的鹽度將會升高,進而使生物多樣性減少。答案C
第四部分:本節教學論壇—提升學科素養
◆ 本節知識點:海水溫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
【教學片段】
(教學導入)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51,并結合學案相關材料,歸納海水溫度對人們生產生活產生的其他影響。
【多媒體展示】(地理資料)海水溫度對生物分布、人類活動的景響
材料一 部分魚類的生活區域
羅非魚—低緯度海域;鱈魚—中高緯度海域;沙丁魚—近海暖水性魚類。
材料二 “雪龍”號科考船破冰前行。
學生閱讀教材,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并展示——《百度文庫》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導入,老師提出探究問題,學生閱讀圖文,以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學生理解海水溫度、鹽度、密度的影響因素,掌握海水溫度、鹽度、密度的分布規律,了解海水性質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該教學設計片段基于海水溫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一知識點進行設計,運用了哪些教學策略和方法
2.該教學設計片段如何體現學科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
3.該教學設計片段有哪些不足 如何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东县| 贺州市| 墨竹工卡县| 吉林市| 安溪县| 嘉定区| 阿城市| 赞皇县| 太仓市| 营口市| 英吉沙县| 馆陶县| 日照市| 漠河县| 永州市| 稷山县| 忻城县| 阜城县| 闽清县| 冷水江市| 宝坻区| 芜湖市| 梁平县| 英德市| 理塘县| 屏南县| 凤台县| 天气| 大新县| 汉川市| 宣化县| 长宁县| 德惠市| 云安县| 汽车| 常德市| 大方县| 黄平县| 姚安县| 阜康市|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