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用相機記錄我的旅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用相機記錄旅行的表達方式和意義,學著用攝影表達旅行中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攝影的手段豐富自己的生活。學習攝影欣賞和評述的方法,形成攝影的基本素養。2.過程與方法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用相機記錄旅行的活動,嘗試運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來表達旅行中產生的審美體驗,進一步發展攝影的實踐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用相機記錄旅行的樂趣,獲得對攝影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用攝影手段去發現和撲捉生活中的美,并在攝影過程中滲透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趣,樹立和養成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意識,完善人格。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用相機記錄旅行的內容和方法。本課重點放在體會和撲捉旅途中的美好事物上,因為初學不建議接觸過多的攝影專業知識,強調積累、感悟和情趣。教學重點的突破手段:師生需結合課中圖文及自身的旅游攝影經歷,從拍攝內容的計劃,到攝影知識技能的準備,再到拍攝實踐的靈活應用,循序漸進。2.教學難點拍攝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旅游照片。由于發現美跟審美素養直接關聯,撲捉美需要一定的光影、色彩和構圖知識,所以幫助學生分析、發現好的作品的成功經驗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學難點的突破手段:師生需結合課中不同類型的系列照片,從內容的選擇到構圖的取舍、從形式的表達到情感的融入,特別要強化“情景交融”,避免為完成任務而拍照記錄的局面。依循從模仿到創造的原則,避免急功近利的現象。教學過程:一、準備與旅行相關的照片。對學生的學習方向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并制定出旅行拍攝計劃。二、導入。播放一段某景點的宣傳片,請學生談談觀片感受。分析片中展現的自然風光的特點,學會回答......三、講授新課。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行嗎?都去過那些地方?曾經用相機記錄過旅行嗎?學生:(請一位同學向大家表達曾經的旅行經歷)。教師:如果只是用書面文字或口頭語言去描述你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是否能全面的表達清楚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用相機記錄我的旅行》,(出示課題),首先,大家和我一起回味一下我的旅行吧!2.我的旅行路線圖:伊犁河濕地公園——霍城縣惠遠古城——薰衣草園——果子溝——賽里木湖。(教師邊演示邊向同學們講解自己的旅途感受)3.教師小結:愉快的旅途結束了!用相機記錄我的旅行,給我留下了充足的話題和豐富的攝影資料幫助我們去回味山河美景與風土人情,匯集了我對自然和生活的獨特感悟。4.思考與討論。a.結合書上范圖和剛剛欣賞過的課件以及自帶的照片資料,分析它們在構圖和色彩上有什么特點?你更喜歡哪一張?為什么?學生:......教師總結:構圖是把要表現的形象適當的組織起來,構成一個協調的完整畫面。任何一種色彩都影響人們的情緒,從而引發人們視覺和心里感受給人某種感受。例如:紅色會與火相聯系。因此,紅、橙、黃能給人們溫暖之感;藍、綠、青能給人以清新之感。所以,色彩在攝影中不僅有引發人們視覺和心理感受,還具有構圖作用。實現視覺引導,突出主體,分層畫面等。下面分別以幾張圖片為例,分析構圖和色彩的特點。5.攝影中常用的集中構圖方法:①.兩分法構圖;②.三分法構圖;③.井字構圖;④.對角線構圖;⑤.放線型構圖;⑥.中央構圖;⑦.棋盤式構圖;⑧.對稱式構圖;⑨.S型構圖。教師小結:每一個題材,不論它平淡還是宏偉,重大還是普通,都包含著視覺美點,正像羅丹所說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思考與討論:b.攝影與繪畫有許多密切的聯系,你能說一說攝影對美術創作有哪些幫助嗎?請同學們欣賞《蝦》中國畫,齊白石、《開國大典》董希文。教師總結: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四、課堂實踐: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首先,注意將同一主題不同視角和景別(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的照片分類,并說出各自表達內容的特點。然后,將已歸類分組的照片用富有變化的版式粘貼在個人展板上,配上適當的圖文,裝飾完成。五、巡視輔導:巡視和知道學生的練習,及時掌握進度和完成質量情況,以備在完成后準確的請出幾個學生做匯報和展示。六、作業展示、作業評價根據巡視指導時所掌握的情況,選擇各組具有特色的作品進行展示和匯報。七、課后拓展在生活中做一個文明人,文明出行,旅途中還要注意環境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會使生活更美好!八、課堂小結今天我們的學習只是用攝影的鑰匙開啟了生活與自然的大門,并且一起分享了點滴的收獲和感悟。今后我們在美術學習的道路上定會發現和創造更多的精彩畫面。讓我們帶上相機,繼續去記錄和表現充滿魅力的自然與生活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