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2節 群落的主要類型1.根據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將陸地的群落大致分為荒漠、草原、森林等類型。(P33)2.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植物有仙人掌屬植物、駱駝刺屬植物等,動物主要是爬行類、嚙齒目、鳥類和蝗蟲等。它們以獨特的生存方式適應缺乏水分的環境(P33)3.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區、不同年份或季節雨量不均勻的地區。草原上動植物的種類較少,群落結構相對簡單。(P34)4.在草原上,各種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優勢,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叢,喬木非常少見。(P34)5.草原上的植物往往葉片狹窄,表面有茸毛或蠟質層,能抵抗干旱。草原上的動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點。(P34)6.森林為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棲息場所。(P34)7.不同群落在物種組成、群落外貌和結構上都有著不同的特點,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適應其環境的特征。(P35)第3節 群落的演替1.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叫作群落演替。(P38)2.裸巖上的演替要經歷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喬木階段。喬木比灌木具有更強的獲得陽光的能力,因而最終占據了優勢,成為茂盛的樹林。(P39)3.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火災過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P41)4.除了演替起點的不同,初生演替與次生演替的區別還有:初生演替速度慢,趨向形成新群落,經歷的階段相對較多;次生演替速度快,趨向于恢復原來的群落,經歷的階段相對較少。這兩類演替,都是從結構簡單的群落發展為結構復雜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種數量和群落層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P41)5.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P42)6.我國2003年1月20日開始施行的《退耕還林條例》明確提出退耕還林、還草、還湖和退牧還原等要求。(P43)知識點默寫1.演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 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3.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 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 的地方發生的演替。4.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進行。5.群落演替時,不同種群間是 (填“取而代之”或“優勢取代”),在喬木階段 (填“能”或“不能”)找到地衣、苔蘚等其他植物。6.廢棄的農田演替至草本植物和灌木混生階段時,與初始階段相比,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數量大幅度減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初生演替經歷的時間 ,速度緩慢;次生演替經歷的時間短,速度 。【知識點默寫參考答案】1.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2.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 3.土壤條件 種子或者其他繁殖體 4.方向 速度 5.優勢取代 能 6.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爭奪陽光和空間等競爭中被淘汰 7.長 較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