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了解中國古代思想、科技、文化的相關史實; 理解特定的時代背景對思想、科技、文化發展的影響; 認識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特定的時代背景對思想、科技、文化發展的影響; 認識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特點。教學過程時 間 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3 導入 大家好!今天我們進行中國古代思想、科技和文化(先秦至魏晉南 北朝時期) 的復習。中國古代有許多影響深遠的學術思想、突出的科技 成就和燦爛的文化。只是今年國慶期間熱播的一張照片—— 國家航天局 發布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 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艷的“ 中國紅 ”。(照片和文字來源于央廣網北京 2020 年 10 月 1 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 聞縱橫》報道)“天問一號 ”的名稱源于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長詩《天 問》,據記者向有關部門地了解,用“天問 ”命名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8 中國古代 的主要學 術思想 關于學術思想,我們教科書主要涉及到春秋時期——道家與儒家創 始、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 ”、西漢時期——“獨尊儒術 ”、兩漢時期 ——佛教傳入和東漢時期——道教產生。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引起了很多思想家的思考,他們紛紛著 書立說,表達自己對社會變革的看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學術派別和學 術爭鳴。 問題:怎么理解“無為而治 ”呢?請同學們閱讀以下材料:“所以有 道的人治理政事,要凈化人民的心思, ……常使人民沒有偽詐的心智, 沒有爭盜的欲念……以“無為 ”的態度處理世務。” (摘自陳鼓應白話 今譯《道德經》)這就意味著,老子認為治國者要遵循萬物既有的法則, 來處理時務。 問題:怎么理解“仁者愛人 ”呢?請同學們閱讀以下材料:“子 貢曰:“如有博施于民, 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于 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摘自《論語》)這就意味著,孔子主張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做不 到“圣 ”,但可以做到既滿足自己的發展也兼顧他人的發展,愛自我也同 情、關愛他人,這就是“仁 ”。 戰國時期,學術思想十分繁榮,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景象。 出示主要學派表。 問題:“百家爭鳴 ”是指各學派各陳己見、以及學派間的激烈辯論。 依據上表內容,舉例說明哪些觀點不同?哪些觀點相互影響? 不同:儒家的“仁政 ”、“禮治 ”與法家的以法治國;相互影響: 儒家的“ 民為貴 ”與道家的治國順應民心。 兩漢時期,儒家思想逐漸為統治者所重視成為正統思想。外來的佛 教和本土的道教也發展起來。 出示概況表 問題:怎樣認識儒家思想社會地位的變化? 閱讀下列材料:“夫萬民之從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古之王者 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太學以教于國,設癢 序以化于邑,漸民以仁, ……節民以禮 ”。(摘自《漢書 董仲舒傳》)7 中國古代 的科學技 術擷英 1.夏商周時期——高超的青銅工藝 出示圖片:司母戊(后母戊)鼎 出示表格:青銅器金屬配比表 出示圖片:鼎身紋飾、鼎耳紋飾和鼎內銘文 2.兩漢時期——造紙術發明與蔡倫的改進 出示材料:美國歷史學家 Michael Hart 在《對歷史最有影響的 100 個人 物》一書中,將蔡倫排在第 7 位(科技人物中第 1 位),稱“如果沒有蔡 倫就沒有紙,我們很難想象今天的世界將會是什么狀況。” 出示圖片:甘肅出土的西漢麻紙和甘肅出土的漢代木簡 3.東漢時期——名醫張仲景和華佗 出示材料:《傷寒雜病論》—— 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 “麻沸散 ”與“五禽戲 ” 4.魏晉南北朝時期—— 圓周率的計算方法與祖沖之的貢獻 劉徽關于“極限 ”思維的描述:“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 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數學史選講》 出示材料:《九章算術》記載:圓田面積的計算方法是“半周半徑相乘 ” 5.魏晉南北朝時期——《齊民要術》 出示材料:今采捃經傳,爰及歌謠,詢之老成,驗之行事,起自耕農, 終於醯 xī 、醢 hǎi ,資生之業,靡不畢書,號曰《齊民要術》。 ——賈思勰《齊民要術》 出示材料:《齊民要術》 目錄 出示材料:《齊民要術》強調耕地的重要性,認為初耕地要深,再耕地要 淺,中耕除草,耕地時要選擇土壤濕度適當的時機等。 ——據屈寶坤《中國古代著名科學典籍》整理 問題:概括《齊民要術》的特點。6 中國古代 的書法藝 術與歷史 學例舉 1.從甲骨文字到書法藝術 周時期—— 甲骨文 戰國、秦朝時期——小篆、隸書 兩漢時期——隸書、草書、行書 魏晉南北朝時期——楷書(鍾繇) “書圣 ”王羲之 出示材料:(王羲之)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 浮云,矯若驚龍。 ……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 ”。—— (唐)《晉書》 2.司馬遷與《史記》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時期跨越:從黃帝到漢武帝 帝王入“本紀 ”、重要人物入“列傳 ” 出示材料:《史記》 目錄節選1 總結 提問:結合本課內容,說一說自己對“天問一號 ”名字的理解。 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 索的文化傳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