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了解北京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生產生活狀況,知道炎帝黃帝的傳說。通過考古發 現和神話傳說,認識史前時期的歷史,培養史料的辨析和史證意識。認識到中國是世界四大 文明古國之一,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連綿不絕。中華文明的起源 及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 教學重點:北京人、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炎帝和黃帝 教學難點:通過考古發現和神話傳說,認識史前時期的歷史教學過程時 間 教學 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1 分 鐘 導入 【教師活動】提問:如何進行歷史的單元學習? 教師概括從單元地位、單元主題、單元內容、單元檢測四個方 面學習。 【學生活動】思考回答。2 分 鐘 一 、 單元 地位 【教師活動】提問:第一單元 “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 單元地位? 教師概括,“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主要講述從距今約 170 萬年元謀人至約公元前 2070 年夏朝建立,這一段歷史。北京人 屬于舊石器時代,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炎帝和黃帝屬于新石器時 代。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 華文明的起源及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 【學生活動】觀看 PPT,了解單元地位。4 分 鐘 二、 單元 主題 【教師活動】教師介紹第二單元的主題,以及對這些主題的認識。 1.中國是世界上發現早期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北京人是 早期人類的典型代表。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 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它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證據。 2.原始農耕文化的產生,是人類向文明社會過渡的重要里程碑。 中國是世界上原始農業產生最早的地區之一,我國發現世界上最早 的人工栽培稻、栽培粟和黍。原始農耕文明的特征包括,農作物種 植、家畜飼養、磨制石器和聚落出現。 3.大約五六千年前,中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炎帝和黃帝的傳 說,展現了這一時期我們祖先的生活場景,華夏族在炎黃部族的交 融與擴大中逐漸形成。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內外 華人都是炎黃子孫。 【學生活動】傾聽教師講解,思考單元主題。16 分 鐘 三、 單元 內容 1、課標描述 【教師活動】“單元內容 ”這一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師首先介紹 課標對本單元的描述。 在一百多萬年前,中華大地上就有人類活動。考古學發現的舊 石器時代遺址為研究中國古人類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中華文明誕生 于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中國是世界上原始農業產生最早的地區 之一。 【學生活動】傾聽教師講解,理解課標對本單元內容的描述。 2、北京人 【教師活動】講解知識點 1.北京人 重點掌握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發現的意義,通過化石研究北京人。 問題 1:觀察北京人頭部復原像,請同學們說出“北京人 ”頭部有 什么特征? 【學生活動】北京人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突出、鼻骨扁平、 嘴部前伸,北京人的相貌具有猿的特征。 【教師活動】問題 2:我們為什么稱北京人是“人 ”而不稱為猿呢? 考古學家如何得出這一結論? 【學生活動】北京人遺址發現了近 10 萬件石器,說明北京人已經能 夠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據北京人的骨骼化石得知,北京人上肢與現 代人相似,下肢較上肢略長,已經能夠直立行走,屬于直立人。 【教師活動】問題 3:觀察北京人使用的石器,說一說這些石器有 什么共同特點? 【學生活動】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根據不同用途,打制成不同形狀, 具有明顯的打制痕跡,屬于打制石器。 3、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教師活動】介紹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 【學生活動】傾聽、思考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比較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產工具、房屋建筑、農業、畜牧業等方面的異同,認識原始農耕文明的特征? 【學生活動】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不同的地方體現了各自的特色, 如河姆渡種植水稻,半坡則種植粟等。二者相同的地方,則體現了 原始農耕文明的特點,如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磨制石器和聚落 的出現等。 4、炎帝和黃帝 【教師活動】講述炎帝和黃帝。炎黃的傳說重點掌握炎黃部落聯盟 形成和擴大的過程,在炎黃部落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日后的華夏 族。炎帝和黃帝被公認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內外華人以“炎 黃子孫 ”自稱。 【學生活動】傾聽、思考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傳說中炎帝的發明有哪些是可信的 為什么 【學生活動】炎帝教民種植五谷、制作陶器等 【教師活動】概括總結。 判斷主要的依據是考古發現,通過將傳說中的內容與考古遺址中 的相關遺跡進行對比和辨析,進行判斷。例如,關于炎帝教民種植 五谷,在上節課所學的原始農業中,我們了解到我國是世界上最早 種植栽培稻、粟和黍的國家。關于炎帝陶器的發明,我們已在半坡 遺址中,發現了大量彩陶和陶器制作作坊的相關遺跡,說明這一時 期能夠制作陶器。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傳說中黃帝的發明有哪些是可信的 為什么 【學生活動】例如黃帝教民建造宮室,河姆渡和半坡人已經過著定 居生活,能夠建造房屋;黃帝教民挖鑿水井,在河姆渡遺址中我們 發現了木質結構的水井遺址,在河南湯陰發現了距今 4000 年左右的 水井遺址。 【教師活動】補充說明 在河南、陜西、山西、甘肅、浙江等地發掘出距今 8000-6000 年的 獨木舟、骨笛、蠶繭、絲織品等。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傳說與史實的聯系與區別是什么? 【學生活動】思考、回答 【教師活動】傳說是先人們在史實的基礎之上,經過主觀的表述, 口耳相傳流傳至今,所以,傳說也是以史實為基礎的,這是兩者的 聯系。傳說中經過考古證實的內容即是史實,虛構的部分則為神話, 這是兩者的區別。2 分 鐘 四、 單元 檢測 【教師活動】出示習題,提問、講解 【學生活動】回答問題,傾聽、思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