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秦統一中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了解秦滅六國的基本史實,探究秦能完成統一的原因及意義。知道秦朝鞏固統一的具體 措施及其作用。理解秦始皇創立的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初步認識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 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教學重點: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教學難點:理解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教學過程時間 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2 分鐘 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展示“秦國 ”和“秦朝 ”兩個名詞,講解秦國和秦朝的區 別與聯系,進而引入本課的學習。 【學生活動】聆聽老師講解,區分秦國與秦朝。4 分鐘 一、秦滅 六國 【教師活動】展示《秦滅六國示意圖》,結合六國的地理位置和滅亡的 順序,引出秦國能統一六國的“遠交近攻 ”戰略。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了解六國滅亡順序,思考為什么會是這一順序。 【教師活動】通過材料:“大梁人(魏國)尉繚來,說秦王曰: “ 以秦 之強,諸侯譬如郡縣之君,臣但恐諸侯合從……愿大王毋愛財物,賂其 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 的例子介紹秦始 皇的用人原則和自身的努力。 【學生活動】理解秦始皇的用人原則對秦統一六國的作用。 【教師活動】展示“春秋爭霸形勢圖 ”、“戰國形勢圖 ”、“秦朝形勢圖 ”, 引出人民渴望統一,并解釋秦統一六國的意義。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總結秦統一六國的原因和意義。9 分鐘 二、大一 統的中央 【教師活動】展示《秦朝形勢圖》,引導學生思考在當時的條件下如何 管理龐大的國家,過渡到第二子目。集權制度 【學生活動】結合所學,思考中央集權制度出現的原因。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 ”……天子自稱 曰“朕 ”。王曰:“去“泰 ” ,著“皇 ” ,采上古“ 帝 ”位號,號曰 “皇帝 ”。 ”。解釋“皇帝 ”這個專有名詞出現的來源。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了解“皇帝 ”詞匯出現的原因,初步理解皇帝 制度。 【教師活動】展示三公關系的示意圖,結合圖片,講解丞相、御史大夫 和太尉之間的分工和制約。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理解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的職能和關系。 【教師活動】展示郡、縣、鄉之間的關系圖,講解郡縣制的內容和影響。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理解郡縣制的內容。 【教師活動】展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總結秦朝創立的大一統 中央集權制度。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整體理解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8 分鐘 三、鞏固 統一 【教師活動】通過具體的“馬 ”字介紹,總結秦朝統一文字對于鞏固國 家統一的作用,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知道統一文字對于中華文明的重要意義。 【教師活動】展示戰國時期貨幣變化的圖片,講解秦朝統一貨幣對于鞏 固國家統一的作用。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知道秦朝統一貨幣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教師活動】解釋度量衡的含義,介紹秦朝度量衡標準與今天的度量衡 之間的關系,講解秦朝統一度量衡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知道秦朝統一度量衡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教師活動】展示《秦朝形勢圖》,介紹秦朝解決交通問題的作用和結 果。 【學生活動】觀察地圖,知道秦朝交通治理對鞏固國家統一的作用。 【教師活動】展示靈渠的地圖和圖片,介紹開鑿靈渠對于秦朝交通、經 濟、文化發展的作用。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知道開鑿靈渠對于秦朝鞏固國家統一的作用。 【教師活動】展示秦朝長城的圖片和地圖,介紹秦長城的功能。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知道秦朝修筑長城的作用。 【教師活動】展示《秦朝疆域圖》,結合地圖介紹秦朝的疆域。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掌握秦朝的疆域四至。1 分鐘 總結 【教師活動】利用結構圖示,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提升學生認識。 【學生活動】觀察結構圖示,進一步理解本課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