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J12共同體學校學業質量檢測2023(初二上)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試題(文海)卷考試須知1.答題前,必須在答題卷的密封區內填寫姓名和班級、學號。2.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所有答案都必須做在答題卷標定的位置上,務必注意試題序號和答題序號相對應考試結束后,上交答題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多選、錯選、漏選均不給分)》1右圖是我國糖料作物的主要分布圖,其中甘蔗主要分布的省區有()A.黑、吉、遼、寧、川B.吉、遼、內蒙古、新C.蜀、滇、桂、粵、閩 甜菜Ⅲ甘榮D.蜀、黔、湘、閩、浙2.讀中國某區域地圖,其中信息判斷正確的是()③中國某區域地圖A.圖所顯示區域主要位于我國一、二級階梯上B.圖中①②③處年降水量均大于800mmC.山脈①是我國南北方地理分界線上的重要山脈D.山脈②以東是華北平原,以西是內蒙古高原3.萬里長江,壯麗富饒:黃河驚濤,滾滾東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長江曲折東流,注人渤海,是我國第一大河②黃河下游含沙量大,水土流失嚴重③長江、黃河上游水能資源豐富,水電站集中,如長江三峽、龍羊峽等④黃河上游的寧夏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從地理學角度分析下列詩句,其中對應錯誤的是()A.“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一說明我國北方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地形地勢對氣候的影響大C.“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描述了我國江淮地區陰雨連綿的梅雨天氣D.“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一指這里不受夏季風影響5.臺灣是我國第一大島,島上動植物資源豐富。關于寶島臺灣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臺灣西隔臺灣海峽與廣東省相塑B,臺灣省包括臺灣島和澎湖列島、釣魚島等眾多小島C.臺灣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資源豐富D臺灣有“天然植物園”、“水果之鄉”等美稱6有學者評價某條約使英國“破前此(一)口岸任意關閉,(二)英人在陸上無根據地,(三)稅額繁苛,(四)不許英官和中國平行之局”。下列與該學者所指“條約”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71877年10月7日,《紐約時報》特約記者T.WK在其《在大清國的心臟旅行一揚子江游記》一文中寫道:外國人的蒸汽火輪在揚子江上定期航行運營已有15個年頭了,他們無論在江上航行或做生意,都比當地人享有優惠,因為與清廷簽訂的條約賦予他們“準予通行證”。文中反映的現象()A.出現于《北京條約》簽訂之后B.表明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C.體現列強的侵略從商品入侵轉變為資本人侵D.說明清政府完全變成“洋人的朝廷”8.史學家陳旭麓評價中國近代某一歷史事件時指出:“這是一場悲壯的斗爭。其悲劇意義不僅在于他們失敗的結局,更在于他們借助宗教猛烈沖擊傳統卻不能借助宗教而掙脫傳統的六道輪回。反封建的人沒有辦法洗凈自己身上的封建東西。”關于這一事件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發起于山東、直隸一帶,是農民階級發起的反封建運動B.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C.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是導致其失敗的根本原因D.實施了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綱領性文件《資政新篇》9隨著洋務運動的推進,需要解決資金、原料和運輸問題,洋務派認識到,國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強”。下列屬于洋務派將這一認識付諸實踐的是()A.開設江南制造總局B.成立輪船招商局C,創建福州船政局D組建北洋艦隊10.“再現歷史場景,弘揚民族精神”是歷史影視劇的社會功能。如果要拍攝關于甲午中日戰爭的歷史劇,應選擇的素材是(A.關天培抗擊英軍B.痛擊洋槍隊C,旅順大屠殺,D.廊坊狙擊戰11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寫道:“中國戰敗后國門大開。外國勢力開始‘瓜分中國',大清帝國處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統治階級則試圖通過一種有別于‘自強’的‘改制’以挽救傳統的國家與文化。”以下關于“改制”的說法正確的是()A.“改制”的背景是八國聯軍侵華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B.在《革命軍》一書中可以看到有關“改制”的思想DER KRIEG IN CHINA寫C.“改制”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D.“改制”的主要推動者為資產階級革命派12.右側漫畫描繪了八個強國以“懲罰”之名“痛打”中國的情形。此次中國被“懲罰”(A.原因是拒絕列強的“修約”要求B.使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懲罰”中國》C.說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J12 共同體學校2023(初二上)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試題答案(文海)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C C D A A A B C B C C D C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D C D C C C B C D A A D26、(1)南方地區 長江中下游平原(2)由圖1可知該區域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土壤肥沃,符合蓮藕生長對地形和土壤的要求;由圖2可知該區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符合蓮藕生長喜光喜暖的要求;長江中下游平原,水網密布,灌溉便利,滿足蓮藕生長期需水量大的條件。(任答兩點即可,每點2分)(3)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生長的農作物品種(1分,);進行規模化和專業化種植;形成產品深加工產業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政府部門要制定相關的政策,降低生產成本,鼓勵生產;及時提供市場信息,引導農民更好的生產;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覆蓋渠道(科技興農)等。(答出3點,每點1分。)27、(1)廣州呈逐年下降趨勢;上海呈上升趨勢。(2分)原因:鴉片戰爭后簽訂《南京條約》,上海被開放為通商口岸后,外貿地位不斷提高(1分)。(2)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2分)(3)觀點:中國走向近代是主動求變。(1分)論述: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使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1分)為挽救危局,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富國強兵,建立了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企業,開辦新式學校、建立新式海陸軍等,(2分)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1分)。(答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亦可,言之有理、史論結合。)(1)中國同盟會(2分);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2分,用材料中的原話給1分)(2)平均地權(1分);滿足全國人民衣、食、住、行的需要(2分)。(3)李三認為辛亥革命不成功(失敗的)或者持否定的態度(1分)。史實:辛亥革命后,袁世凱復辟帝制;軍閥混戰等(2分)。29、(1)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1分)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1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給分)(2)網絡是把雙刃劍或網絡有利有弊等(2分)因為網絡的利: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網絡的弊: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網絡上充斥著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網絡中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個人信息容易被泄露。(共4分,利、弊各2分)(3)①提高媒介素養;②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③恪守道德和遵守法律。(答出兩點即可,2分)30、(1)做法是錯誤的。(1分)①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社會規則的約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②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③我們應自覺遵守規則。遵守社會規則需要自律,要自我約束,嚴于律己,自覺遵守規則;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任答2點給3分)外賣騎手的說法割裂了規則和自由的關系,只享受自由而不遵守規則,所以是錯誤的。(2分)(2)①我們要堅定維護規則(2分)②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③我們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尋求共識,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2分,任選一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J12共同體學校2023(初二上)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試題(文海)卷.pdf J12共同體學校2023(初二上)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試題(文海)卷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