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 題 《建設美麗中國》 授課時間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用時 2課時教學目標 理解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2.學習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教學重難點 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教學方法 講授法、練習法、材料分析法教學用書 《思想政治基礎模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具/教學資源 PPT課件、教材課后作業 做好課堂筆記課堂板書教學反思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第一部分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新課導入為何要堅決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深入打好凈士保衛戰?為何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如何做好這些工作?學習本課,我們將了解當前美麗中國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認識優化我國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的主要舉措。(二)講授新課1. 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閱讀與思考 結合材料及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家鄉空氣質量和水質情況的看法。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因素。人類生存離不開清潔的空氣。空氣質量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氣環境質量總體向好,細顆粒物(PM2.5)派度明顯降低,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人民的藍天幸福感明顯增強,但與人民群眾對空氣質量改善的的期望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相關鏈接PM2.5 是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 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細顆粒物或可可入肺顆粒物。雖然PM2.5 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成部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PM2.5 粒徑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2012年2月,我國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淮》中增加了 PM2-5 監測指標。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的年均值由2015 年的46 毫克/立方米降至2021 年的30毫克/ 立方米,我國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政善速度最快的國家。深人打好藍天保衛戰,需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加強揚塵和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臭氧層污染防洽攻堅戰,強化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管控。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近些年來,在我國地表水中,水質整體情況趨于好轉,但水資源分布不平衡,一些地區水環境質量差、水生態受損重、環境隱患多等問題依然突出。地下水是重要的戰略水資源,部分污染存在呈點狀向面狀擴散的風險。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和損害群眾健康,不利于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深人打好碧水保衛戰,要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強化源頭治理、水陸統籌河海兼顧,對江河湖海實施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洽理,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洽、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洽理、長江保護修復、黃河生態保護洽理、重點海域綜合治理等標志性戰役,推進美麗河湖、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要從源頭上有效控制陸源污染物人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態補償和生態損害賠償制度,開展海洋修復工程,推進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相關鏈接 地球上海洋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千米,約占地球表面積的 71%;含有約13.5億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 97%。海洋是地球上決定氣候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不僅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同時海洋中的魚和貝類能夠為人類提供營養豐富的蛋白食物。我國海洋國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與陸地國土一樣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當前,我國海洋資源與生態環境面臨著嚴嶺挑戰,亟須加強保護和治理。2.深入打好凈士保衛戰閱讀與思考為加強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政善土壤環境質量,2016年5 月,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以下階段性目標。2020年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2030年全國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本世紀中葉土壤環境質量全面政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查閱資料,說說我國為何要推進凈士保衛戰。深入打好凈士保衛戰,需要我們做哪些方面的工作?相關鏈接 土壤污染防治與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高度關聯,要綜合施策、整體推進。重金屬含量高是土壤污染的重要表現。防止土壞重金屬污染,應嚴格控制涉重金屬行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防止廢水排放污 染灌溉水源,降低大氣重金屬沅降對周邊耕地土壤的累積性風險;應排查整治固體廢物,防止廢渣或重金屬污染底泥隨灌溉用水或洪水進入農田,導致土壤污染。從國內外實踐來看,土壤污染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問題的解洪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土壤污染治理周期長、成本高、見效慢,面對當前嚴峻的土壤環境形勢,要充分認識士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緊迫性、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既要做好打政堅戰的準備,更要具備打特久戰的耐心。啟思導行 土壤污染風險的形成需要具備三要素:污染物、暴露途徑和受體(比如人)。資料顯示,1節爛在地里的1號電池能污染1 平方米土地,并造成永久性公害。我們隨意丟棄的不可降解廢舊塑料,在自然界中停留時間非常漫長,不僅會帶來嚴重的“視覺污染”,還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水、土壤污染。 如何才能有效管控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風險? 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來降低環境污染風險?第二部分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1.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閱讀與思考 毛鳥素沙漠被稱為“人造沙漠”。歷史上,這里曾水草豐美、牛羊成群,自唐代起至明清,由于人類的不合理開發利用,逐漸變成了茫茫大漠。 毛烏素沙漠總面積4.22 萬平方千米,其中一半在陜西榆林境內。新中國成立之初,“風刮黃沙難睜眼,莊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壓人移走,看見黃沙就搖頭”,是榆林地區惡劣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經過幾代人的艱辛治理,到2020 年,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 93.24%,這意味著毛鳥秦沙漠即將從陜西“消失”。毛烏秦沙漠其他區域的治理工作,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毛烏素地區的變化給我們什么啟示?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健康穩定的自然生態系統能夠為人類提供生命支持、生態調節、產品供給和文化娛樂等,對于維護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大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力度,是建設美麗中國,構建生態安全體系的必然要求。 加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山水林田湖章沙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要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解決之道,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加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要科學構建國士空間生態安全格局,強化用途管制,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組織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系統開展生態退化地區修復治理,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士綠化行動,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加強法治保障。相關鏈接 國家公園是指由國家批準設立并主導管理,邊界清晰,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地或海洋區域。2021 年10月,習近平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的講話中宣布,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兩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2.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閱讀與思考 我國古代很早就把關于自然生態的觀念上升為國家管理制度,專門設立掌管山林川澤的機構,制定政第法令,這就是虞衡制度。《周禮》記載,設立“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為之厲而為之守禁”“林街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泰漢時期,虞衡制度分為林官、湖官、陂官、苑官、疇官等。虞衡制度一直延續到清代。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覺的十九大進一步要求,“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擴制度,黨的二十大進一步強調,“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擴督察” 為保護和政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你還知道哪些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拿法治。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大多同體制不健全、制度不嚴格、法治不嚴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有關。要加快制度創新,增加制度供給,完善制度配套,必須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歷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覺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納人法治化、制度化軌道,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相關鏈接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組織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士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生態補償制度、河湖長制、林長制、環境保護 “覺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等制度,制定修訂相關法律法規。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要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推動層層壓實環保責任,保證覺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訣策部署落地生根見效。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要下大氣力抓住破壞生態環境的反面典型,釋放出嚴加懲處的強烈信號。對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任何人,凡是需要追責的,必須一追到底,決不能讓制度規定成為 “沒有牙齒的老虎”。啟思導行 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珍愛和呵擴地球是人類的唯一選擇。面對全球環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難,國際社會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勇于擔當,勠力同心,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我國在應對全球變暖等方面所作的貢獻,說說我們能夠做些什么。三、 布置作業四、教學反思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