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 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和發展》 授課時間 二周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用時 1教學目標 1、掌握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和意義。教學重難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和意義。教學方法 講授分析法、情景探究法、討論法教學用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具/教學資源 多媒體、黑板、粉筆課后作業 筆記課堂板書教學反思 重點記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和意義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第二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和發展探究活動:播放視頻《改革開放40周年官方動畫宣傳片》,說說改革開放帶來哪些變化。學生活動:觀看視頻,結合史料,思考回答教師活動:點評總結,梳理知識點知識點一 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改革開放的開啟(1)決策: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依據: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于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2.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①農村改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②企業改革: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③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1984年,開放了包括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至此,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④1982年,鄧小平在黨的12大開幕詞中響亮,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展現命題,回答了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走什么樣的道路這一全黨和全國人民最為關心的重大問題,成為指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旗幟。⑤1987年,黨的13大指出,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在這個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會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甚至證明這條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3.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這都表明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93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以后改革重點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展開;2003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4.改革開放的意義:我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飛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探究活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為了解決時代問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總結實踐經驗,形成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同學們結合課本總結一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哪些內容。學生活動:閱讀課本,回答問題教師活動:點評總結,梳理知識點。知識點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創立: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與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最可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內容: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黨建方向實事求是,做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接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義: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鄧小平理論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創之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立: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也偶遇將災變投注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加深了對什么是中國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代表重要思想。內容:這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黨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為主,給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特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開創了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意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解決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發展觀創立:黨的16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深刻認識和偉大的形式上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內容: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黨抓住主要戰略機遇及聚精會神,可見111謀發展,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生活在激情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義: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德亞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面向者,友誼循序漸進的確立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4.各理論成果的聯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從事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政治保證、祖國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二.課堂討論2001 年,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覺成立8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覺已經從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握著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覺;已經從一個在受到外部封鎖的狀態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在全面政革開放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說世紀之交為什么要提出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課堂小結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中,中國共產覺領導人民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咯、政治保證、祖國統一、外交和國際戰路、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535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