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教學目標】【唯物史觀、歷史解釋】了解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知道祖沖之的科學成就,初步認識魏肖南北朝時期書法繪畫與雕塑的藝術成就及風格。【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研讀《齊民要術)有關內容,感受農學家以民生為本的務實精神;整理祖沖之的科學成就,感受科學家嚴謹求真的科學精神;賞析《宣示表》<蘭亭集序》《女史箴圖》等作品,感受其藝術魅力。.【家國情懷】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農學、數學、歷法等成就的世界地位,形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教學重難點】重點:農業,數學,繪畫,雕塑方面的成就難點:魏晉南北朝時期科技文化繁榮的原因【課時安排】建議1課時完成本課教學【新課導入】導入1:佛教自西漢末年傳人中國后,對我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石窟藝術是佛教藝術的代表(出示云崗石窟、龍門石窟圖),這些石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雕鑿出來的。你知道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哪些石窟嗎?它們分別是哪個朝代開始修鑿的?導入2:魏晉南北朝時期的300多年間,大多數時間處于分裂割據的狀態。然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繼續傳承和發展著中華文明,創造出許多偉大的成就,如經濟上江南地區的開發,政治上出現了民族交融的趨勢,等等,也正是由于經濟發展和民族交融才進一步促進了文化的進步,創造了璀璨的科技文化。這一時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呢?讓我們一起通過本課的學習來探討這些問題吧!導入3:1967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月球上的一一個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山”;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祖沖之星”。祖沖之有哪些突出的貢獻 他生活的時代,還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問世 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一、賈思勰和《齊民要術》提問:賈思勰生活在什么時代?他的著作是什么?所處時代:北魏 職業:農學家、官員(曾擔任北魏高陽太守)代表作品:《齊民要術》“齊民要術”有著怎樣的含義呢?齊民:平民百姓,要術:謀生的重要方法。齊民要術:民眾從事生活資料生產的重要技術知識。賈思勰為什么要撰寫這部農書?一是因為北魏向漢族學習先進文化和技術以后,重視農業生產,農業生產技術得以很大發展,二是頻繁的自然災害和長久的動亂,破壞了農業生產,賈思勰為了推動農業生產,撰寫了這部農書。請同學們分析《齊民要術》的主要內容及地位。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種植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提倡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補充:《齊民要術》在指導農業生產方面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一直到北宋年間,政府還將《齊民要術》刻印成冊,發給地方官,用來指導農業生產。地位: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接下來咱們閱讀一段史料,指出《齊民要術》在古代農業科技史上的評價和影響。評價:這部農業科學技術的著作,突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以民為本的務實精神,反映出當時農業生產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影響:這部農書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總結句:《齊民要術》全書92篇,分為10卷,約11萬字,引用著作156種。19世紀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先生稱《齊民要術》為“古代中國的百科全書”。過渡句:魏晉南北朝時期,自然科學方面,除了農學以外,數學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績。其中,祖沖之是杰出的代表。二、科學家祖沖之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二子目正文內容,祖沖之像及“相關史事”,思考:祖沖之在自然科學方面有哪些成就。(1)數學:①圓周率等。祖沖之,中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在數學、天文歷法、機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貢獻。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數學領域求得比較精確的圓周率。什么是圓周率?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比例叫做圓周率。我國古代數學家很早就注意到圓周率的計算,三國時代的劉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極限”思維的圓周率的正確方法,叫做“割圓術”。祖沖之運用劉徽創造的方法,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數字,即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現在國際上為了紀念祖沖之,把圓周率叫做“祖率”。②《綴術》祖沖之還將他研究數學方面的成果,收集在他與其子合著的數學名著《綴術》一書中。這是當時數學領域的最高成就,是隋、唐五代時期研究數學必讀的著作。后來傳到日本和朝鮮,也被用作教材。(2)歷法祖沖之是個特別愛觀察和鉆研的人,他發現當時正在執行的《元嘉歷》有許多錯誤,如日月方位距實測值已相差3度,冬至、夏至已差了1天,五星的出沒已差40余天,于是他著手編撰《大明歷》。祖沖之測算的一年時間,與現代天文科學測的結果比較,只相差50秒。《大明歷》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后來由朝廷正式頒行。(3)機械制造:同時祖沖之在天文歷法、機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貢獻。他設計制造出了指南車、水碓(duì)磨、千里船等。史書上稱他造的千里船能“日行百余里”,指南車“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總結句:祖沖之在音律、文學、考據方面也有造詣,他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是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1967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山”;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祖沖之星”。過渡句:魏晉南北朝時期,科學技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在很多領域領先世界,賈思勰和祖沖之就是其中的代表,還有其他的科學家也就成就卓著,例如課后的“知識拓展”欄目里提到的酈道元的《水經注》,在文化藝術領域,也涌現出許多杰出的藝術家和偉大的作品。三、書法、繪畫與雕塑提問:請同學們閱讀教科書第二子目關于書法的內容,思考:什么時候書法成為供人們欣賞的藝術?其主要的推動因素是什么?東漢以后,漢字從單純記事的文字發展為既有記事功能,又有藝術之美的書法藝術,這也是漢字的獨特之處。其主要的推動因素是:漢代造紙術的發明使書寫的載體變得快捷便利,人們對書法美的不懈追求。提問: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哪些書體,出現了哪些著名的書法大家,他們都有什么成就?書體有行書、草書、隸書、楷書、魏碑等,書法家有鍾繇和胡昭和王羲之等。鍾繇和胡昭:他們都擅長行、草、隸書,并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鍾繇獨創楷書書法,剛柔兼備,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后人稱他的楷書為絕世之作。提問:說說他們的書法在當時的社會中產生的影響?西晉設置書博士,教學生學習書法,規定用鐘、胡書法作為標準書體。“鐘氏小巧,胡氏豪放”,又有“胡肥鐘瘦”之說——胡肥鍾瘦過渡句:盡管兩位書法家的書法藝術水平很高,但是將書法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的是東晉的王羲之。提問:王羲之書法藝術的特征怎樣?代表作是什么?代表作:《蘭亭集序》,其書法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被后人譽為“書圣”。過渡句:書法藝術不僅得到當時漢族人的喜愛,在北方,北魏統治者崇尚漢族文化,也重視書法藝術,流傳下來一些碑刻書體,它們蒼勁厚重,粗獷雄渾。魏碑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以北魏為最精,大體可分為碑刻、墓志、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展示魏碑部分作品圖片,與《蘭亭集序》相比,魏碑作品的書法風格是什么?有著怎樣的意義?重視書法藝術,流傳下來的碑刻書體,蒼勁厚重,粗獷雄渾。意義:中國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接下來我們看繪畫藝術。展示《女史箴圖》、《洛神賦圖》。這兩幅圖的作者是誰?東晉顧愷之,他擅長人物畫,《女史箴圖》注重人物神態的表現,色彩典麗,秀潤。《洛神賦圖》是顧愷之根據曹植的作品《洛神賦》創作的。畫卷中反復出現曹植和洛神的形象,細膩地描繪出他們之間的情感動態。賞析《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分析和概括兩幅畫對人物的表現手法:線條優美活潑,人物傳神,富有個性等最后我們學習魏晉時期的雕塑。首先我們了解一下背景。背景:南北朝時,統治階級為宣揚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開鑿了許多石窟。提問:有哪些比較著名的石窟?最著名的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這些佛像繼承了秦漢以來我國雕塑藝術的優良傳統,也吸收了外來佛教造型藝術的特點,堪稱宏偉精巧的雕刻藝術品。這些石窟藝術不僅反映了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極高水準,也反映出民族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狀況,是中國傳統的雕刻藝術與印度傳入佛教藝術融合的結晶。它既是中國文化中的優秀遺產,也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補充: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特征是什么?出現這一特征的社會歷史原因是什么?開放融合型文化特征,這是由國內民族大融合,中西文化交流頻繁,以及自覺趨向型文化心態等時代條件來決定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