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教學目標】1.了解中共三大、國民黨一大、黃埔軍校的建立、北伐戰爭的主要過程等基本史實;了解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唯物史觀、時空觀念)2.分析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和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識讀《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培養學生掌握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方法;能夠多角度總結北伐戰爭勝利的原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感受大革命時期英雄們摧毀舊社會的壯烈之舉、敢為人先的社會擔當、緊追時代潮流的人文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了解北伐戰爭勝利和國民革命失敗的史實,對中國革命的艱巨性和曲折性有一個基本的理解,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和為理想而奮斗的堅強意志。(唯物史觀、家國情懷)【重點難點】重點:國民黨一大、北伐戰爭。難點: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邀請學生表演情景劇《國共合作面對困境時的共同選擇》。教師總結:國共兩黨都有合作的意圖,他們的合作是如何實現的?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15課:《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一起感受國共兩黨如何由“相愛”走向“相殺”。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國共合作的實現1.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小組討論,對“中共三大”和“國民黨一大”進行解說。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時間 1923年6月 時間 1924年1月內容 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把國民黨改組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同盟。 地點 廣州內容 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在實際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合作形式 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意義 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2.教師強調: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在組織、思想上保持獨立。新三民主義將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中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務進行的明確,因此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3.教師提問:既然國共兩黨合作正式建立,那么他們都取得了哪些革命成果?學生回答:建立黃埔軍校,進行北伐戰爭。4.請同學們結合教材,提煉有關黃埔軍校的信息。學校名稱 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創辦時間 1924年5月學校地址 廣州黃埔校長 蔣介石政治部主任 周恩來意義 培養出大批的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作了準備。6.教師展示圖片并強調:黃埔軍校的大門上有這樣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革命者來,這說明黃埔軍校培養的都是有革命志向的人才。7.教師展示圖片,并提問:同學們從以上材料提取到什么信息?學生回答:黃埔軍校1至6期畢業人數在逐漸增加,甚至達到5000人之多。教師強調:黃埔軍校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隨后北伐戰爭做了準備。8.教師展示圖片,強調:就在黃埔軍校建立后不久,一個悲傷的消息傳來,我們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他在彌留之際還發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號召,在他的號召下,國民政府誓師北伐。目標導學二:北伐勝利進軍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找出北伐勝利進軍的相關信息。北伐目的 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北伐對象 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總指揮 蔣介石主戰場 湖南、湖北重要戰役 汀泗橋之戰、賀勝橋之戰先鋒部隊 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主要戰績 消滅吳佩孚、孫傳芳主力,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2.教師展示《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教師提問:為什么葉挺領導的獨立團被稱之為“鐵軍”?這支“鐵軍”在北伐戰爭中取得了哪些戰役的勝利?學生回答:葉挺所率領的獨立團,所向披靡,屢破強敵,因此為稱之為“鐵軍”。主要有汀泗橋之戰、賀勝橋之戰,打敗吳佩孚主力。教師過渡:接下來我們穿越時空,連線戰地前線記者來了解戰地情況。3.教師講解并提問:北伐軍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先后殲滅了吳佩孚、孫傳芳主力,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震動全國。為什么在兵力懸殊、敵強我弱的情況之下,我方能在短期內取得這么大的戰果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北伐勝利進軍的原因。(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北伐軍勝利進軍的因素有很多,但歸納以來主要有一下幾點:一是北伐軍作戰方針的正確;二是國共兩黨齊心協力;三是北伐軍官兵的浴血奮戰;四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群眾的密切配合和積極支援。4.教師講述并提問:在北伐勝利進軍的同時,北伐軍所到之處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運動正在蓬勃發展,他們鏟除土豪劣紳貪官污吏,極大遏制了封建勢力,成為北伐勝利進軍的一個重要原因。5.教師過渡:然而,正當北伐軍勝利進軍時,統一戰線卻破裂了,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呢?目標導學三: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1.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以時間軸的形式梳理本節重大事件。2.教師講述: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同時,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南京國民政府。7月,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大肆屠殺共產黨員,短短幾個月內,失蹤XX人,被屠殺人數高達XX萬!這也意味著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失敗了,第一次國共合作也宣告破裂。在國民黨反動派“分共清黨”、鎮壓工農革命運動的同時,北伐仍然在繼續。3.教師提問: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繼續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最終結果是什么?標志著什么?學生回答:統一中國。最終結果是1928年張學良宣布“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標志著南京政府名義上統一了全國。4.教師講述:國民革命失敗后,面對白色恐怖,中共處于被屠殺的低潮,黨內意志不堅定者,有的脫離黨的隊伍,有的被國民黨以高官厚祿收買,成為反人民的工具,但是有的卻做出了不一樣的抉擇。師問:是誰拱起了革命的大旗?是自始至終代表著人民利益的中國共產黨!5.教師播放視頻并強調:面對生死始終如一的抉擇!面對大是大非永遠堅定的立場!這樣的抉擇,中國共產黨以前這樣選,現在這樣做,將來也會一直如此。6.教師播放視頻,并強調:其實中國共產黨人一直站在人民的一邊,踐行著他們的宗旨,因為他們永遠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三、課堂總結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跌宕起伏,雖寫下了輝煌壯烈的篇章,卻終因國民黨右派的叛變沒有完成統一全國的任務。而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國共的破裂也開啟了中國歷史新的一頁,中共吸取教訓,拿起武器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統治,十年內戰的槍聲最終浩然打響。【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在本課教學過程中能夠將歷史情景劇與課前導入融合,讓學生更快進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選擇了豐富而多樣的教學素材,有地圖、圖片等,增加了歷史的真實感。注重進行探究性的小組討論,在分組討論北洋軍勝利進軍的原因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體現了探究學習、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增加了學生親歷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學生學習的的主動性。國民大革命國共“相愛”國共“相殺”因中共三大國民黨一大黃埔軍校北伐戰爭果殤四一二政變七一五政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