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哲學的基本問題【學習目標】1.知道哲學的基本問題,了解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之所以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原因;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根源所在。2.能夠結合實例闡述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能夠列舉不同的哲學家對思維和存在關系不同的理論表達,學會用哲學基本問題的觀點分析問題。3.通過對本框內(nèi)容的學習,了解哲學發(fā)展的歷史,深刻領會對思維和存在關系的不同認知會形成不同的哲學觀點,自覺做到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自主學習】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和 的關系問題,也就是 和 的關系問題。它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 的問題,這是劃分 和 的唯一標準。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 的問題,即 能否正確認識 的問題,這是劃分 和 的標準。2.哲學的不同表達①不同 和不同 有不同的哲學;(中國古代天和人、形與神、知與行等關系問題。)②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區(qū)的 ,其表達哲學 的概念和方式也不盡相同。(西方古代哲學關注第一方面內(nèi)容,近代哲學側重點關注第二方面問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 和 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避免的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 發(fā)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3.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 和 ,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問題的回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 和 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區(qū)別:①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 是本原的, 是派生的,先有 后有 , 決定 。②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 是本原的, 依賴 ,不是 決定 ,而是 決定 。注:在哲學史上曾出現(xiàn)所謂的“二元論”,認為思維與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元,二元論最終都會滑向唯心主義。2.唯物主義的基本形態(tài):① 唯物主義。觀點:從某些具體的 出發(fā)來說明世界的統(tǒng)一性,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某幾種 ,如水、氣、火、土等。進步性: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不能說其基本觀點是對的。局限性:把 混同于 ,帶有樸素和直觀色彩。(把個性等同于共性。)舉例子:氣者,理之依也。② 唯物主義。 把自然中 、 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評價:發(fā)展性:客服了原先的 和 ,豐富和發(fā)展了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局限性:A.把自然科學的 直接混同于 ;B.把 屬性等同于物質屬性;C.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受力學支配的機械運用,因而具有 性、 性和歷史觀上的 等局限。舉例子: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③ 和 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A.物質是不依賴于 ,并能為人的意識所 的 ;B. 是物質的唯一特性;C.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 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質結構。3.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tài):①主觀唯心主義:觀點:世界的本原是 (人的目的、一直、感覺、經(jīng)驗、心靈等),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 。(我:第一人稱決定萬事萬物)舉例子:心外無物 存在即被感知②客觀唯心主義:觀點:世界的本原是 (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認為現(xiàn)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 。(它:第三人稱決定萬事萬物)舉例子: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注:唯心主義雖然華而不實,但它的長期存在及其與唯物主義哲學的長期斗爭,在客觀上推動了哲學的歷史發(fā)展。就起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義哲學也對人們認識的發(fā)展有著或多或少的借鑒意義。思考:唯物主義一定正確,唯心主義一定錯誤嗎?4.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兩大陣營”:P11①兩個對子: 、②兩大陣營(兩個派別): 、【互動探究】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小題。材料一 陸九淵認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程顥,程頤兄弟認為,“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萬事皆出于理”,“天理是萬物的本原”。材料二 “氣一元論”,簡稱氣論,是我國古代哲學理論范疇,早在西周已經(jīng)產(chǎn)生,其核心思想是用一元論來認識世界。“氣一元論”的哲學思想認為,其一,氣是物質,是構成天地萬物的本原(元素);其二,氣的運動是物質世界存在的基本形式,由氣的運動變化而形成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西晉時期哲學家楊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氣也。水土之氣,升而為天。”(1)材料一中兩位哲學家的說法分別屬于什么觀點?(2)材料二集中體現(xiàn)了什么觀點?(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各自的根本觀點是什么?(選擇一個做答)根本分歧是什么?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來,一些教育題材的影視劇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共鳴與熱議,掀起一波接一波的親子教育反思潮。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而且“別人家的孩子”還天生自帶多才多藝與超級刻苦的屬性,鋼琴、體育、語數(shù)英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無數(shù)事實都證明,試圖把別人家孩子的成功歷程復制到自己子女身上的做法大多以失敗告終,相反,只有作出符合自己子女自身實際的正確選擇,才能實現(xiàn)鳳凰涅槃。運用“哲學的基本問題”的知識,結合材料談談你對子女教育問題的認識。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五行”原指“五材”,即金、木、水、火、土。早期的“五行”反映了人們對事物多樣性及世界本原的認識。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與金、水、木、火雜,以成百物”的觀點。材料二 霍爾巴赫是18世紀的一位著名哲學家。他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屬性都是不變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質的事物和現(xiàn)象都是原子的結合和分離在空間位置的變化所造成的。材料三 恩格斯說,物、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物質本身是純粹的思想創(chuàng)造物和純粹的抽象。當我們把各種有形地存在著的事物概括在物質這一概念下的時候,我們是把它們的質的差異撇開了。因此,物質本身和各種特定的、實在的物質不同,它不是感性地存在著的東西。上述材料的三種觀點共同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哲學世界觀 請對以上三種觀點做出簡要評價。【體系構建】【易混辨析】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是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 )2.唯物主義一定是正確的,唯心主義一定是錯的。( )3.“吾心即是宇宙”,這一觀點認為現(xiàn)實的物質世界是客觀精神的外化及表現(xiàn)。( )4.哲學的基本問題與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是相同的。( )5.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在實際生活中就是客觀與主觀的關系。( )6.哲學的一切問題都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7.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劃分標準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8.“取實予名,以實察名”回答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9.“理生萬物”與“我思故我在”的分歧就在于物質與意識誰是本原。( )10.德謨克利特認為,原子和虛空是世界的本原。這屬于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11.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的觀點,堅持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 )12.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存在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13.“萬物獨化,物各自生,獨生而無所資借。”包含著辯證法思想。( )【當堂達標】1.古時候,風雨雷電等自然現(xiàn)象都被視作神的行為。每逢大旱,老百姓就宰殺牲畜,送上祭壇,磕頭求神,聽命道士呼風喚雨。這種現(xiàn)象屬于( )A.主觀唯心主義的表現(xiàn) B.客觀唯心主義的表現(xiàn)C.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表現(xiàn) D.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表現(xiàn)2.“社交小龍蝦”是一個諧音梗,意思是指在社交時候表現(xiàn)得又“聾”又“瞎”,看似高冷的人,所以被稱作社交小龍蝦(聾瞎) 。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最大可能是該人選擇性“小龍蝦”,目的是刻意回避與人社交。下列觀點與此現(xiàn)象蘊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物是觀念的集合 ③氣者,理之依也 ④形存神存,形謝神滅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3.《張子正蒙》是北宋思想家張載的代表著作,其原文是“循天下之理之謂道,得天下之理之謂德。”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張子正蒙注》:“理者,物之固然,事之以然也。”從世界觀角度看,下列說法與張載觀點一致的是( )①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②理者,氣之依也③未有此氣,先有其理④氣者,理之依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在物質與意識第一性、第二性之分的問題上,如果將精神視為第一性和本源,那么精神的產(chǎn)生就是不可理解的。精神的產(chǎn)生必須有本有源,它的存在必須有物質的載體。這句話意在強調( )A.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B.哲學的基本問題就在于研究人的精神從何而來C.世界是物質的世界,其真正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D.哲學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5.2023年7月10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發(fā)布消息稱,該所生態(tài)系統(tǒng)格局與過程團隊研究發(fā)現(xiàn),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喬木春季生長發(fā)育提前,種間競爭優(yōu)勢隨之增加,促進了高山樹線向更高海拔爬升。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 )①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是對存在的反映②存在先于思維,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在于物質性③思維活動具有能動創(chuàng)造性,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④思維和存在不可分割,思維是對存在的能動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我不去檢測,我就沒有感染”。面對洶涌的新冠肺炎疫情,美國某些政客這么回答,甚至下令停止衛(wèi)生機構進行新冠肺炎疫情檢測。下列觀點與這種“掩耳盜鈴”式的“抗疫”體現(xiàn)的哲理構成“哲學史上的對子”的是( )①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②鬼神沒有我的靈明,誰去辨他吉兇災祥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④天地成于元氣,萬物成于天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2023年9月2日,今年最強臺風“蘇拉”登陸廣東,成為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受此影響,多地中小學延遲開學。近年來,臺風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氣象部門可以對臺風進行準確預測,盡量使臺風產(chǎn)生的災害最小化。從哲學的基本問題角度看,這主要體現(xiàn)了( )A.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人類思維是世界的本原C.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相對立 D.世界觀和方法論相互影響8.“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下列與本觀點一致的是( )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②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③未有此物,而已有此理④原子和虛空是世界的本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深刻總結我國科技事業(yè)發(fā)展實踐,既看到了我國科技事業(yè)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也指出了我國科技事業(yè)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zhàn)。我國對科技事業(yè)發(fā)展的認識( )①堅持了唯物辯證法,反對了形而上學②集中反映了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表明思維對存在具有能動的決定作用④體現(xiàn)物質決定意識這一哲學基本問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科研人員組成的中國脈沖星測時陣列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性證據(jù)。在此次研究中,科研團隊利用中國天眼對銀河系中的57顆毫秒脈沖星進行了長期系統(tǒng)性監(jiān)測,最終獲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這佐證了( )①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維對存在具有反作用③思維是對存在的正確反映④存在是本原,存在決定思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互動探究】1.(1)陸九淵把人的主觀精神當成第一性的東西,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程顥,程頤兄弟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說法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2)材料二中的觀點認為“氣”是萬物之源,把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當作世界的本原,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這一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jù);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3)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根本分歧: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2.①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②在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上,凡是試圖把別人家孩子的成功歷程復制到自己子女身上的做法,都沒有做到存在決定思維,相反,只有作出體無完膚自己子女自身實際的正確選擇,才是做到了存在決定思維。③在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問題上,家長們積極反思自己從而作出正確的選擇,說明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3.材料一的觀點觀點屬于古代樸素物主義的形態(tài)。它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從本質上講是正確的,但這一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jù)。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材料二的觀點屬于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形態(tài)。這種觀點雖然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但這一觀點是在結合自然科學的基礎上提出的,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猜測性。然而,該觀點又把世界的物質屬性等同于原子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材料三屬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形態(tài)。恩格斯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萬事萬物的共性“物質性”。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易混辨析】1.錯誤【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故題中觀點錯誤。2.錯誤【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不能認為唯物主義就一定是正確的,因為舊唯物主義也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也不能認為唯心主義就一定是錯誤的,因為唯心主義的某些觀點對人們認識世界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故題中觀點錯誤。3.錯誤【詳解】“吾心即是宇宙”是主觀唯心主義,這一觀點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故該觀點錯誤。4.錯誤【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或者說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只涉及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也就是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個方面的內(nèi)容。如果認為存在決定思維,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則是唯心主義。故本題觀點錯誤。5.錯誤【詳解】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在實際生活中就是主觀與客觀的關系,而不是客觀與主觀的關系。故題中觀點錯誤。6.錯誤【詳解】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故該觀點表述不準確,錯誤。7.錯誤【詳解】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包括兩方面內(nèi)容 ;一是思維和存在誰是世界的本原,由此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由此可分劃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所以原題說法是錯誤的。8.正確【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取實予名,以實察名”是指要根據(jù)事物的客觀實際,發(fā)展變化賴來確定事物的名稱,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來認識事物,不能憑主觀想象。強調客觀實際是第一性的,所以回答了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所以回答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故本題觀點正確。9.錯誤【詳解】“理生萬物”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我思故我在”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二者都屬于唯心主義,在世界本原問題上二者沒有分歧,故本題錯誤。10.錯誤【詳解】德謨克利特認為,原子和虛空是世界的本原。這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故題中觀點錯誤。11.正確【詳解】“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火,否認世界是神創(chuàng)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而且“活火”看到了事物的運動和變化,蘊含著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故題中觀點正確。12.錯誤【詳解】客觀唯心主義是唯心主義哲學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認為在物質世界和人類產(chǎn)生之前就獨立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理念、理、絕對精神、絕對觀念等),認為物質世界是這種客觀精神的產(chǎn)物,客觀精神才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故原命題錯誤。13.錯誤【詳解】本題為判斷題,意思是天地萬物的生成和變化都是彼此獨立、互不相關的,這蘊含的是形而上學思想,故本觀點錯誤。【當堂達標】1.B【詳解】B: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看作為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求神拜佛,屬于客觀唯心主義的表現(xiàn),B正確。ACD: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科學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質結構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受力學支配的機械運動,A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2.B【詳解】“社交小龍蝦”形容那些刻意回避與人社交的群體,有掩耳盜鈴的意味,屬于唯心主義思想。①:“存在即被感知”,強調人的感覺經(jīng)驗,一個事物的存在不是因為它存在著,而是因為你感覺到了它。換句話說,你沒感覺到的東西,它就不存在,屬于唯心主義,故①符合題意。②:“物是觀念的集合”這種觀點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感覺”,是典型的唯心主義思想,故②符合題意。③:“氣者,理之依也”,以為“氣“是本原,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故③不符合題意。④:“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意思是身體和精神是對立的統(tǒng)一體,精神(靈魂)從屬于身體,身體存在就有精神(靈魂),人死了,精神(靈魂)也就隨之消滅,屬于唯物主義,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3.B【詳解】①④:張載的觀點認為理存在于萬事萬物之中,遵循這個理就是道,得到這個理就是德。這體現(xiàn)了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和“氣者,理之依也”也體現(xiàn)了唯物主義的世界觀,①④正確。②③:“理者,氣之依也”和“未有此氣,先有其理”體現(xiàn)了唯心主義的世界觀,②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4.C【詳解】A:材料強調的是世界的物質性,而不是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A不符合題意。B: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B錯誤。C:“精神的產(chǎn)生必須有本有源,它的存在必須有物質的載體”,這句話意在強調世界是物質的世界,其真正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C符合題意。D:材料強調的是世界的物質性,而不是哲學的起源,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5.A【詳解】①③:研究發(fā)現(xiàn),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喬木春季生長發(fā)育提前,種間競爭優(yōu)勢隨之增加,促進了高山樹線向更高海拔爬升,體現(xiàn)的是可知論,佐證了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是對存在的反映,也說明思維活動具有能動創(chuàng)造性,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①③符合題意。②:題目體現(xiàn)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而不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②排除。④:存在可以離開思維,思維離不開存在,④排除。故本題選A。6.D【詳解】“我不去檢測,我就沒有感染”體現(xiàn)的是唯心主義的觀點,與之形成對子的是唯物主義觀點。①:“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指人的命運是由天決定的,體現(xiàn)客觀唯心主義觀點,①不符合題意。②:“鬼神沒有我的靈明,誰去辨他吉兇災祥”強調以自我的心靈作為本原,體現(xiàn)主觀唯心主義觀點,②不符合題意。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比喻缺少必要的條件,再能干的人也很難做成事,體現(xiàn)唯物主義的觀點,③符合題意。④:“天地成于元氣,萬物成于天地”強調以“氣”作為世界的本原,體現(xiàn)唯物主義觀點,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7.A【詳解】A: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氣象部門可以對臺風進行準確預測,說明思維可以正確認識存在,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符合題意。B:物質是世界的本原,B錯誤。C: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問題,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相對立不屬于哲學的基本問題,C不符合題意。D: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xiàn)世界觀,二者不是相互影響的關系,D排除。故本題選A。8.C【詳解】“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的觀點認為人的肉體出現(xiàn)問題,所以產(chǎn)生鬼神觀念,屬于唯物主義觀點。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認為人的“心”決定世界萬物,屬于唯心主義觀點,①不符合題意。②:“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認為人的肉體是精神存在的依據(jù),屬于唯物主義觀點,②符合題意。③:“未有此物,而已有此理”認為“理”為世界本原,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③不符合題意。④:“原子和虛空是世界的本原”的觀點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屬于唯物主義,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9.A【詳解】①②:材料既看到了我國科技事業(yè)發(fā)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zhàn),也看到了取得的成績,堅持了辯證法;反映了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②正確。③:思維對存在具有能動的決定作用屬于唯心主義觀點,材料中我國對科技事業(yè)發(fā)展的認識是對我國科技事業(yè)發(fā)展實踐的正確反映,屬于辯證唯物主義觀點,③排除。④: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物質決定意識,是哲學基本問題的其中一個方面,④排除。故本題選A。10.B【詳解】①④:我國科學家近期利用“中國天眼”首次在射電波段觀測到黑洞“脈搏”,這說明世界是可知的,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存在是本原,物質決定意識,①④正確。②:思維對存在具有反作用指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fā)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fā)展,而材料強調世界是可知的,②錯誤。③:正確的思維是對存在的正確反映,③錯誤。故本題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